台灣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慰安婦與人權議題,隨著阿嬤家人權博物館的暫停營運新聞,以及各個基金會、學術研究等討論,已經在一般的輿論中獲得一些關注。不過,戰爭時期,壓迫者對被壓迫者在性別權力上的剝削,讓後來的我們在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比較沒有立場衝突的問題。但是,在二次大戰之後、韓戰爆發的韓國,駐韓美軍的性需求就被韓國政府以壓迫自己人的方式,用不同的方式形成了類似二次大戰慰安婦的現象。最大的差別是,二戰時期的慰安婦一般被認為是被迫的,但是韓戰時期的慰安婦卻有認為她們是自願為了金錢或移民等利益而主動參與的。這樣一來,韓戰時期的慰安婦們比起二戰時期的慰安婦們承受了更多不被自己國人理解的污名。本次小編推薦的是在此背景下拍攝的一部「準紀錄片」,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夠親自看看這部電影,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這個議題。
----------------------------
「作為一名女性,該如何在韓國生存?」自從2016年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出版、引發熱烈迴響後,近年來許多影視、文學作品,也嘗試以各種不同的角度回應這個疑問。然而,在歷史、人權及研究倫理等議題交織下,2019年釜山影展得獎作品《鬼怪與懷孕的樹》,卻又將問題的層次,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對於台灣人而言,「美軍基地村慰安婦」或許是個陌生的議題。1950年韓戰爆發,隨著美軍開始大量進駐,由韓國政府動員組成的「特殊慰安隊」,也在京畿道、首爾、全羅北道等地出現,為遠在異鄉的美軍解決性需求。或者在愛國心的號召下,或者受到拐騙,往後數十年間,成千上萬的韓國女性加入慰安隊,成為基地村的一員,名為「基地村慰安婦」的族群也就此誕生。
(因服務對象包含韓國國軍,因此又稱「韓軍慰安婦」,也稱「基地村慰安婦」。但由於「慰安婦」一詞,通常指國家「強制」動員女性提供性服務,部分學者認為當時韓國政府僅是「鼓勵」且進行管理,因此不應稱這些女性為「慰安婦」)。
透過法律上的文字遊戲默許性買賣、成立性病管理機構,在朴正熙的強人政權大力推動下,基地村慰安婦在1961年後逐漸成為賺取外匯的主力產業,為了讓她們增加自身的榮譽感,朴正熙甚至稱她們為「賺取美金的愛國者」。
但也因為被認為是為了金錢主動投懷送抱,這些女性不只被戲稱為「洋公主」(양공주),同時也落入了韓國社會最底層。比起二戰時期,受到日軍徵召的日軍慰安婦大多被認為屬於「被迫」的「受害者」身分,基地村慰安婦往往被社會認為是自願選擇出賣身體,不只普遍社會評價低,就連媒體曝光度與聲量,都小得可憐。
然而,不論是受到褒揚的「愛國者」,或是勢利的「洋公主」,這些稱呼與想像始終來自外界。長年被社會忽略的她們,境遇到底是如何?她們又是如何看待自身的故事?這些問題始終仍待解答。
《鬼怪與懷孕的樹》片名取自於主角朴仁順(박인순)奶奶的一幅畫。小時候因為戰亂被遺棄,在吃了陌生人三碗炸醬麵後,被賣給老鴇的朴仁順,成為用身體賺美金的「愛國者」之一。雖然曾經與前夫共赴美國芝加哥,還生下一名女兒,但朴仁順最後還是因故回到位於京畿道北部的美軍基地村。
不只無法清楚說出自己的出生年份、身為文盲的她甚至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再加上殘缺的記憶,讓朴仁順的一生就像一道謎題。但她無意識完成的畫作,卻彷彿又反映出了自己的人生,與最深層且真實的心理狀態。
無法透過文字與言語明確陳述自己,只能透過圖畫抒發情感的朴仁順,就像是與她有著相同命運,卻在歷史中失聲的基地村慰安婦。而她們的故事,似乎也只能透過非典型的敘事方式,才能好好傳達。
雖說是紀錄片,但若以為這部作品,只是單純的訪談、田野調查,那可就大錯特錯。在某些影評中,稱兩位導演「突破了紀錄片生硬的形式」,但《鬼怪與懷孕的樹》或許更該視為「準紀錄片」,甚至可以說是帶有寫實感的科幻片。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343376
二次大戰台灣人立場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事情的了解,多層次跟多面向是不同的,不過一般人分不清楚這個,導致出現很多問題。最近那個很受到關注的選舉,基本上就是這樣。
用我研究的開頭比較好說明,多數人最早接觸二戰史,看完後會覺得,希特勒會打仗,是為了追求第三帝國榮耀,廢除凡爾賽合約,或是種族理由。過幾年,有人會開始談經濟因素,例如攻向史達林格勒,目的是高加索油田。再過幾年,這位仁兄可能又認為,真正的原因出在不可調和的文化因素。
以上是多層次還是多面向?多面向,他只是看了不同學科的觀察,從各種角度去切入。如果他能知道,自己只是觀點多吸收幾個,而不是層次變高,後面就不會變成陰謀論者。
何謂多層次?怎樣從凡爾賽合約,去看背後各國的糾葛,經濟的利益發展,德國內部的各種社會問題。德國工業界怎樣幫助希特勒,又如何影響納粹改變戰爭機器的方向。還有,有沒知道這些個人私下的人際關係,施壓過程,導致國策改變。
如果都知道,了解夠多的分析工具,才能開始把上述深入的多層次知識,相互堆疊到更高的境界。而生活中的經驗與智慧,最終會讓你體會,若你是德國人,會怎樣去看到納粹德國的發展。
這些都沒那麼簡單的,政治學很愛提出分析工具,社會學偏好提解釋,但田野調查更多的民族學會提供觀察角度,人類學則是有一大堆資料卻不講話。你不知道這個觀點,就只是因為你沒讀過,而在台灣會有很多人,把第一次見到的新觀點,因為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就認定這是超高層次的深入剖析。
其實只是你沒見過而已,在那個學科可能是常識,常識到沒人會覺得該說。好比我們物理界,不會有人在研討會上,一直跟人強調F=ma在運動學中的重要性,在場的人只會滿頭問號。
我會這樣說,是站在教育的立場,希望各位從這次美國大選,去想通原來那麼多人,只是自己為站在超清新的立場。其實只是長期的偏執,導致接受不了別人的意見,像是美國保守派的觀點,進步主義者有幾個人會想認真聽?沒有,我見過的都是聽兩句就說聽不下去開始罵...但一直強調想跟人溝通,呃。
我這邊提一個應該多數人沒見過的觀點,先聲明是觀點喔,表示某種學科研究過,不是我發明的。這個觀點就是,美國為何好像定期會發作搞孤立主義,對某些國家超兇?
=====
這要回到工業革命後的歷史,美國自從成為世界上的技術大國,以及超強的生產能力後,歷任總統都不能迴避市場。出口市場萎縮,國內會失業,導致政治意識保守化,否定全球化類的發展,這個政治學都有人提過。
但鮮少有人指出,一次大戰後這個模式有點轉變,美國自己陷入兩派的詭異循環。
一次大戰後,歐洲欠下大筆美國貸款,這推升美國內部的大量生產,以及分期貸款消費模式。又為了讓歐洲可以償還貸款,美國反過來提供新的技術輸出,大量生產的模式開始取代歐洲的工匠習慣,工廠管理模式幾乎都引進自美國。
這結果是,10年後歐洲復甦,管理技術跟生產能力都回復到可以跟美國一爭長短的狀況,德國更是利用低廉匯率搶市場。美國自己砸自己腳,出口萎縮造成失業,失業還不起貸款有呆帳,某一天就爆炸,這叫做金融危機。
然後那個年代沒人知道QE,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問題,最後胡佛提了有效的經濟復甦計畫,但美國民眾已經不想吃這套了,所以轉向社會主義的小羅斯福,反正就是這套不行換一套。結果當然還是不行,新政失敗的很徹底,只是媒體宣傳得很好,這就跟台灣以前先給誰錢的概念類似。
但二戰前的國際市場沒那麼大,德國生產的產品賣不掉,戰爭債務就還不了,失業造成溫和路線被迫棄,納粹會走向戰爭之路,其實是德國人自己選的。唯有靠國家力量,整合大型資本才能與國外競爭,所以與其說是納粹上台後進行國家資本管制,不如說是容克階級本就沒有民主觀念,推舉一個希特勒便於工業生產。然後擴軍消滅失業人口,不停吞併新的地區,利於工業擴張。這最終當然會衝突到英法的勢力圈,德國要停下擴張就等於納粹垮台,只能打了。
二次大戰消滅了失業問題,美國男子失業率趨近零,大量工廠雇用女工,埋下戰後的女性主義崛起種子。打完仗之後,歐洲也變成廢墟了,美國這時候發現,如果不援助歐洲,那麼美國工業能量沒地方去,復原男子沒有工作,在內戰前就政府垮台。
所以馬歇爾計畫,等於是一戰後的大規模版本,一路扶植歐洲到布列森條約,為何是到這個時候?反過來講就是,因為歐洲已經復甦到開始跟美國搶市場了,市場整體擴張到金本位行不通,需要新的金融工具。
但整合歐美,還是沒有市場啊?轉到日本、東南亞、中南美與西非,此時東歐還在蘇聯掌握下。要等到蘇聯崩解後,東歐才會打開國界。而在80年代後,美國把焦點轉到中國,畢竟東南亞可以承受的範圍很小,產業鏈轉移跟市場都不足。
歐洲在68學運後,大量左派進入歐美學術圈,培育了一大票覺得共產中國很棒的知識分子,這是民主黨後來挺中的主因。這與共和黨在70年代後,基於市場開放原則的傾中本質不同,但整體來說大家都希望新的市場在中國,便於工業擴張與消化產品。
這衝了20年後,換中國想要爬起來幹一樣的事情,地球上那些扶不起的國家,如中南美跟西非,都有一些文化問題,需要花時間改造。未開發地剩下南亞少部分以及非洲,這是中國轉向非洲的理由,只有這邊可以不在乎第一世界的市場規則,玩中國的那套。
總之,現在大家知道了,非洲真的沒辦法,中國在這個美國火車頭帶動的循環經濟中,想要另闢一帶一路,下場就是違背遊戲規則,必敗無疑。
為何現在一整個二戰前,或是越戰前的狀況?從這種觀點來看,就是新興市場反過來搶奪技術先進國的市場。但照時間來算,中國13億人口,應該可以把這模式和平跑到2050啊?
答案我們台灣人很清楚,因為中國不吃歐美那種市場規律,如果願意接受的話,中國現狀會政治分裂,但經濟會逐漸融合到歐美數百年的工業與金融秩序。啊就不願意,所以才會想要好處都拿,壞處甩出去。
當年希特勒選擇戰爭來甩掉負面影響,現在中國期待美國繼續拖下去,等到自爆後換自己當老大。如此而已
=====
寫完再次強調,上面一大段不是我發明的,猜猜看是哪兩個學門的融合。
世界上沒有新鮮事,身為教書匠,希望大家可以學到東西,我並不希望你們找教主拜,然後覺得全世界都要學這套。
年紀越大才相信有真理以及解釋一切的通論是很恐怖的,在美國這種人會相信聯邦政府被蜥蜴人建立的共濟會統治,在台灣這類人會認為蔡想想才是民進黨真正的統治者。
二次大戰台灣人立場 在 施明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二之將相】
在漫長的戒嚴統治時期,郝柏村將軍和我是站在絕對敵對的兩個人。
美麗島事件諸被告在一九八〇年二月二十日,以意圖實現台灣獨立的叛亂罪名起訴。八天後,特務統治集團特別選擇在台灣人最悲傷,最難忘的「二二八」這一天,再度對林義雄祖孫四人採取滅門屠殺。這是對台灣人最嚴厲的警告:再反抗,殺無赦!
事隔一年又發生「陳文成命案」。
這兩件政治命案都是專家級才做得出來的命案,台灣人心中悲慟卻一直找不到證據,只能讓掌權集團以「懸案」高掛。
一九八四年撰述「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在美國被殺。由於奉命赴美執行暗殺任務的陳啟禮擔心返台後會被「殺人滅口」,預留錄音,終於第一次讓世人逮到國民黨政權的恐怖暗殺罪行的證據。
那時,我正囚禁於綠島政治監獄。我抓住這個機會立即宣布無限期絕食抗議,並發表聲明要求蔣經國停止恐怖統治及解除戒嚴。二十天後,我被押返台北三軍總醫院,一天被用鼻胃管強制灌食兩次……。起初,我被囚禁在整層的普通病房,可以坐在窗邊看窗外景色。有一天警總戒䕶官員神色緊張,快速把我拉離窗邊坐位,並移住四周都是水泥牆的「特別病房」。這時所長危敏中校才告訴我,他們獲得情報:有狙擊手要射殺我。從此,我的灌食物必須一式分三罐。製作者自己先吃一份,一份拿來灌我,端送者必須簽名。第三份放冰箱上鎖。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下午灌食後,病監內的電視音樂聲突然中止,我放下手中的筆,轉頭觀看。電視畫面是全幕黑色,我的立即反應是:蔣經國死了。果然,電視畫面隨即出現無聲的新聞字幕 ——「蔣經國總統逝世」。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都曾各判處我一次無期徒刑,把我囚禁了二十幾年。他們也都把我關到他們先我而死才罷休。看到這則新聞,我應該欣喜若狂才對。但,這時我心中竟然沒有喜悦之情,反而出現一縷淡淡的感傷,就像鄰居老人去世般……。
然後,一種焦慮湧上心頭。
獨裁者死亡常常引發政變危機,多年來我與美麗島政團人士一直擔心蔣經國走了,軍事強人接著軍管,或者引中國解放軍佔領台灣,都是非常可能的。尤其接任總統是一個「崔台菁樣板」── 李登輝。國民黨外省統治集團怎麼會讓一個對國民黨沒有貢獻,沒有感情的台灣人繼任總統?
李登輝雖然依法宣誓就職了,但危機時刻才剛開始。
這不安讓我徹夜難眠。
第二天,全國都在哀悼之中,國民黨的權力高層則是陰謀論四起,兩蔣統治台灣,憲法只是他們的玩具。蔣經國當行政院長是內閣制,當總統則集大權於一身。李登輝這時只贏得憲法第四十九條:「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位。」此時外省黨政權貴當然不甘大權旁落一個日語說得很溜,中國語講的怪怪的台灣人李登輝。但此時我心中只注視著一個人的反應,那就是掌握兵權幾近十年的參謀總長郝柏村。在集錦新聞中我看到郝柏村陪伴國防部長鄭為元代表全體官兵上電李登輝表達銜衷報效之意。郝沒有說話。這不是他的主埸,我心依舊不安⋯⋯。
第三天,即十五日,大軍頭郝柏村終於親自上電視發表談話:重申國軍官兵擁戴李登輝總統,服從其命令,貫徹保國衛民的神聖使命……。
這個表態立即安定了軍心民心,也向外省掌權集團表達一個強烈的訊息:我支持這個依中華民國憲法繼任的台灣人總統!這個動作對稍後引發的國民黨主席之爭,一定也產生相當影響。讓國民黨政客多少心存:「李登輝有槍桿子支持」!在那個全世界尚存「槍捍子出政權」的年代,郝柏村發揮了一錘定音的效果。
這時,我整個心才安定下來,並立刻提筆致函郝柏村總長,向他表達致敬之意。
沒有經歷過戒嚴統治的現代人,也許會認為軍頭不政變有什麼好致敬的?但是如果他們想想,自二次大戰結束,統治台灣的都是外省集團,一夕之間怎肯服從台灣人總統?何況,那時並沒有憲政體制的慣例存在;軍隊國家化的信念,仍未成形。甚至到今天,陸軍官校還在高歌「黨旗飛舞」。現代人如果又想想不久之前,北韓金正恩隱身近月,全球都在猜測如果金正恩死亡,恐將發生腥風血雨的政變,就能多少瞭解蔣經國死亡之時,手握兵權的郝柏村的現聲「效忠李登輝總統」有多麼安定局勢與難得!
隨後,國民黨黨主席之爭,連遠在美國的蔣宋美齡都蠢蠢欲動,就能明白當時政局的詭譎。因為只要𣎴讓李登輝兼任黨主席,李登輝就會淪為嚴家淦第二。台灣現代史,勢必改寫。
有權力跟有力量的人,用與不用都會影響國家的命運走向。用,是顯性的,後人比較看得到後果;不用,是隱性的,則須以智慧去評估。
多年後,在某個場合和郝大將會晤,郝將軍竟然還主動提到我那封信。他說:
「我真的沒有想到一位台獨份子會向我致敬。」
「我是向你當時效忠新總統的行為致敬。」我説。
然後,他笑著說,好像在向我討人情似的。
「你無限期絕食,我發現你是來真的,是我親自下令灌食的:以不讓施明德死亡為最高原則。」
我一生態度坦然,對統派我從不掩飾我的台獨立場。
六年多前,蘇起先生到寒舍,建議邀請幾位統獨立場清晰的人士,討論是否能對兩岸問題草擬出某些共同的基本原則。郝院長和我及蘇起、陳明通、洪奇昌、程建人、焦仁和、張五岳等人曾多次在寒舍聚會。
多次討論會中郝院長一再表示:我們守住了,中共並沒有把我們消滅。中華民國仍是主權國家,我們有參加聯合國和與其他國家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的權利。我說,這就是「華獨」。他是死生不渝的中華民國派。所以,他斥責參加中國閱兵典禮的將領們,我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郝院長走後,龍斌兄代傳其父遺願:「永遠維持台灣的和平與安全。」這應該也是國人共同的願望,更是反對被征服的「台灣宣言」。
多少風雨誘惑中,不二之將相,一路好走!
(本文今日刊登於蘋果日報)
二次大戰台灣人立場 在 必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年表(繁體中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此影片屬 二次 創作,並只在Youtube頻道上載,如在其他非Youtube網站發現此影片,均屬盜版instagram:(tony._.is._.here)https://www.instagram.com/tony. ... <看更多>
二次大戰台灣人立場 在 獨立這邊請- 「二戰結束時臺灣人口約600萬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該文宣稱的30萬日人歸順,幾乎是二戰結束時在臺日人的總數,意思就是日人幾乎全數留在臺灣成為中華民國國民。 ... 台灣省統計要覽》、1947《台灣省政府施政報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