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斯汀:以迪吉‧葛雷斯匹的「曼特卡」為雙鋼琴而作的演繹曲(蔡佳憓教授 & 范姜毅教授)】♩.♪
【Nikolai Kapustin: "Manteca" [Dizzy Gillespie] Paraphrase for Two Pianos, Op.129. (Prof. Chia-Hui Tsai &Prof. Yi Fan-Chiang on 2 pianos)】♩.♪
🎵德國歐藝音樂營第三期(8/7-8/18)師資介紹: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專任范姜毅教授,曾任德國國立漢諾威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Theater und Medien Hannover)與特洛辛根音樂學院(Musikhochschule Trossingen) 鋼琴講師(2007-2012)。至今獲得不下三十項的國際鋼琴比賽與音樂機構所頒發的獎項殊榮。
✏️ 授課語言:英文/德文/中文
【2019 4/1】♩.♪ 俄國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拉赫瑪尼諾夫誕辰146週年紀念
Sergei Vasilyevich Rachmaninoff (1 April 1873 – 28 March 1943)
📹 范姜毅演奏沃洛多斯改編拉赫瑪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其中的「行板」
📹 Yi Fan-Chiang plays Rachmaninoff arr. Volodos Andante fron the Cello Sonata op.18
https://youtu.be/t7Fl62Z4z_s
📹 范姜毅演奏影片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YvesVanChiang
▪️簡歷
「他的音樂駕馭於樂器之上…有品味的詮釋,透過超凡的技巧、變化無窮的音色,令各地的聽眾無不一折服 !」
— Prof. Arie Vardi (知名鋼琴教育家、魯賓斯坦鋼琴大賽主審、國際多項重要鋼琴大賽評審)
范姜毅自13歲時移居前往德國留學,畢業於德國國立漢諾威音樂學院取得最高藝術文憑,就讀博士班其間考取母校的鋼琴教職而獲聘擔任講師,同時也為德國國立特洛辛根音樂學院Tomislav Baynov教授代課,教授碩博士班長達三年。他至今獲得國際比賽﹑音樂機構與政府單位所頒發的獎項殊榮不下三十項。
於密集教學與演奏之餘,范姜毅對公益活動與推廣藝文的參與也不遺餘力,曾參與玻璃娃娃募款活動與聖安娜之家四十周年募款慈善晚會等慈善募款演出。自2013年起他開始擔任新北市政府特教中心藝才資優音樂類資優生的指導教授,也受桃園武陵高中音樂班特聘為優質計畫課程大師演奏討論課,盡心指導提攜學生。他的學生們至今不只在台灣具代表性的比賽有優異的成績,在日本、澳門、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際比賽中也屢有獲獎以及榮登紐約卡內基演奏廳的優異表現。范姜毅連續兩年獲國家兩廳院邀請,擔任兩廳院評議評鑑委員。自2015年擔任中華蕭邦基金會的董事。2016年擔任Virtuoso里多所桃園盃音樂大賽的首席顧問。自2017年起他也每年受到德國具有35屆歷史的Euro Music Academy音樂節暨音樂營邀約,前往德國哈雷給予大師班與音樂會,並且在今年的開幕式音樂會獨奏演出。他同時也擔任臺中國家歌劇院邀請擔任評議評鑑委員。
范姜毅至今受邀在美國、歐洲、亞洲各國家演出,並且在德國、中國及台灣多次受邀舉辦鋼琴講座及大師班。 其演出錄影音在德國、波蘭、俄國、比利時、法國、義大利、羅馬尼亞、西班牙、以色列、美國以及台灣公共電視頻道與廣播電台等地公開播放,在台灣也與眾多樂團頻繁合作例如NSO國家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團、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台中實驗交響樂團、餘韻管弦樂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台北市立交響國樂團、九歌民族管弦樂團、台北藝術大學管弦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管樂團、台灣藝術大學管樂團等等。 與長榮管弦樂團的數場協奏曲演出影片也能在長榮航空上的影音節目點閱觀看。他曾受邀在德國 Braunschweig Classix Festival藝術節、Schleswig-Holstein 藝術節、Euro Music Festival音樂節西班牙 Ibiza 鋼琴藝術節, 法國夏日音樂節(Fête de la Musique)以及奧地利、俄國、以色列、中國等國的音樂節演出。
傳承德國與俄國鋼琴學派的范姜毅受到多位當代重要音樂家深遠影響的指導與支持,例如已故鋼琴大師貝爾曼(Lazar Berman)、俄國鋼琴家與指揮家,也為當代最重要的史克里雅賓作品詮釋者祖克夫(Igor Zhukov)、鋼琴家齊瑪曼的恩師亞辛斯基(Andrej Jasinski) 、承襲德奧派傳統的史寇達(Paul Badura-Skoda)、與一代傳奇指揮福特萬格勒合作協奏曲並錄音的德國已故鋼琴家漢森(Conrad Hansen)、波蘭蕭邦大賽得主與德國波昂貝多芬大賽主審Pavel Gillilov、李雲迪的恩師但昭義等。范姜毅也格外鍾愛藝術歌曲伴奏,曾跟隨獲得多次葛萊美大獎的德國男中音Thomas Quasthoff之合作鋼琴伴奏家Justus Zeyen學習多年。
至今合作過的國外音樂家包括國際知名小提琴家約夏.貝爾(Joshua Bell) 、齊瑪諾夫斯基弦樂四重奏(Szymanowski Quartet) 、加拿大UBC大學音樂系大提琴教授艾瑞克.威爾森(Eric Wilson)、波瑞麗斯弦樂四重奏大提琴家彭波(Bo Peng)、小提琴名家米爾斯坦的得意門生羅伯特.羅塞克(Robert Rozek) 、德國科隆音樂學院鋼琴教授蓋莎‧呂克(Gesa Lücker) 、德國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 Kathrin ten Hagen、大提琴教授Katharina Deserno、法國Villeneuve Saint-Georges音樂學院鋼琴教授李芳宜、中國二胡演奏家趙磊與高韶青、著名的英倫跨界美聲男團布雷克Blake、南德廣播交響樂團指揮家克勞斯‧阿爾波(Klaus Arp)、德國指揮家葛諾‧許馬福斯(Gernot Schmalfuss)等。
二胡教學桃園 在 李哲藝音樂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讓 施振榮變古典樂咖
今日蘋果/財經
建立時間:2019/03/26 05:00
作者、攝影╱黎瑛蕊
元旦下午,天空下著冷冷細雨,台北大湖公園傳出一陣陣交響樂的悅耳旋律,這是台灣首創的新年音樂會,台上,微笑揮舞雙手指揮的是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台下,坐著3千位民眾,身穿雨衣,神情專注,享受這場雨中的音樂饗宴。音樂會結束,製作人施振榮興奮的表示,音樂會明年還會辦,而且會更盛大。
李哲藝要讓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在國際營造出影響力。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臺灣的聲音》2019年新年音樂會」,曲目涵蓋台灣的傳統與流行音樂。除現場參與者,透過電視轉播和網路直播,共計有100萬人次參與這場第一次專屬台灣人的音樂會。
李哲藝事後表示,現在回想,當天陰雨綿綿,現場民眾的雨衣不斷滴著水,3個小時全程專注聆聽,「若不是下雨,呈現畫面不會那麼讓人感動。」依照民眾參與的熱情推斷,李哲藝相信,如果天氣晴朗的話,現場一定破萬。
談起新年音樂會的緣起,李哲藝特別提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施振榮是灣聲樂團企業後援會會長,更是這場音樂會總製作人。李哲藝表示,在2018年某次後援會會議上,他提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轉播權要幾百萬元台幣,經費規模之大,足以舉辦一場音樂會。施振榮聽聞靈機一動:「那為什麼不辦一場專屬我們自己的音樂會?」
施振榮(右2)是灣聲樂團企業後援會會長。
企業主管當後援
於是,自去年10月決定要辦一場《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開始,李哲藝大概每天都會接到施振榮10多通電話討論,「他是停不下來的!」施振榮還找來宏碁的專業行銷團隊來幫忙音樂會的國際露出,他從科技業企業家跨界變成古典音樂會製作人。
施振榮首次接觸到灣聲樂團時,聽到李哲藝等以室內樂演奏台灣歌曲,將台灣的音樂元素以古典音樂來表達,令他深受感動。因此在灣聲成立後,施振榮與太太葉紫華經常出席灣聲的音樂會,甚至參與名人系列演出。「以前做生意是跑三點半,現在退休了變跑七點半。」李哲藝轉述了施振榮對他說的話。
2017年,出身鹿港的施振榮希望用音樂翻轉鹿港印象,邀請李哲藝創作《鹿港映象》交響詩,讓桂花巷、九曲巷、十宜樓等古蹟入樂,以音樂形式重現鹿港百年風華,獲利相當好的評價。
經過《鹿港映象》與新年音樂會的合作經驗,施相當認同地方要從文化起步、行銷自己的理念,與李哲藝第3度合作,要替他「第二故鄉」桃園龍潭打造專屬的《龍潭映象》交響詩,目前已經進入國、客語歌詞徵稿階段。
灣聲的企業後援會成員除了施振榮外,還有已退休的明基前事業策略長雷輝,及將捷建設、花仙子、台新金控、台北旅店集團、瑞士百達、東元等企業高階主管,有他們在幕後當顧問團給建議,讓灣聲走出一條台灣音樂與樂團的新出路。
施振榮(上圖左2)是《臺灣的聲音》音樂會總製作人,當天吸引3千民眾,在雨中欣賞(下圖)。
為台灣音樂發聲
除立足台灣本土音樂,雷輝還給了許多從企業家角度經營樂團的建議,包括應從能夠獲利為出發點去檢視設計成本結構,不能只求不賠錢就好。李哲藝說,灣聲舉辦成立音樂會時是雷輝發動親朋好友參加,「雷輝給了第一桶金,灣聲才有資金往下走。」
李哲藝表示,灣聲樂團應該要在台灣走出不一樣的路,建立台灣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進而在國際營造出影響力。
李哲藝舉例,5年前,曾幫高雄做了一部《港都綺緣》,以二胡和大提琴作主奏的雙協奏曲,融合東西方元素,描述高雄百年變遷,感染力十足。正好韓國釜山交響樂團來台考察,聽了驚為天人,邀他創作一首具有韓國特色的作品。最後,他寫了由小提琴和韓國傳統樂器奚琴結合的《釜山幻想曲》協奏曲。
運用古典音樂平台,打破國界,加入台灣元素、融入民眾生活,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2015年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在桃園機場的「快閃」演出。那年是國台交70周年,李哲藝為其製作濃濃台灣味的《快閃組曲》,在桃機快閃演出這首融合古典音樂與台灣民謠的樂曲,吸引許多遊客駐足觀賞,影片上傳網路後至今超過500萬人次點閱,成功運用台灣文化和世界接軌。
讓樂壇有感、刮目相看的,還有灣聲獨特的經營模式,把音樂會變成節目商品,像是名人系列饗宴。2018年起推出名人系列,邀來企業家施振榮、藝人澎恰恰、郎祖筠、前台中市長胡志強……等,暢談他們與音樂的故事情緣,將談話性節目和音樂結合,拉近音樂和民眾的距離,在音樂領域找到另一種客層,替音樂找到不同的可能性。
《臺灣的聲音》透過電視轉播和網路直播,共計有100萬人次參與。
幫下一代增機會
李哲藝說,胡志強在名人系列中提到,13年前的車禍讓太太邵曉鈴受重傷;昏迷不醒的邵曉鈴,唯有聽到陶的《今天妳要嫁給我》旋律時會有反應;另外,施振榮年輕時和葉紫華約會跳舞,當時播放的音樂是綠島小夜曲,因而成為他們倆的情歌。「人生中很多故事其實都和音樂有關連。」李哲藝說。
一般台灣的交響樂團,只演奏貝多芬、莫札特……等西洋古典音樂,台灣音樂多半只會在安可曲出現。根據李哲藝估計,台灣所有的公立樂團每年從政府獲得的經費高達7、8億元,但是一整年的音樂演奏,台灣音樂大概只佔5%。「國家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經費去做國外的古典音樂?說不過去嘛!」
李哲藝認為,這些國外古典音樂的文化底蘊和台灣沒有關係,「在台灣要發展古典音樂,只有讓古典音樂台灣化,台灣音樂古典化,這是灣聲的核心價值。藉由古典音樂的國際語言,讓大家更認識台灣的優秀的音樂作品及文化。」
李哲藝更進一步提到,台灣職業樂團的位子只有400多個,每年只會釋放出10多個空缺,但音樂系畢業生約有1000多人,僧多粥少,「根本沒有位置!」灣聲樂團創新古典音樂和台灣文化共存的方式,替台灣學習古典音樂的下一代創造發展出口。
李哲藝(左起)小時候與父親弟弟同台表演。
待灣聲做出成績後,李哲藝期待後續還會出現第2個、第3個……更多的灣聲,現在已有很多樂團改變演出型態,會愈來愈多需要創作的機會,台灣古典音樂生態才會豐富。
人稱「音樂鬼才」、「金曲獎常勝軍」的李哲藝,其實並非出身正統「音樂班」體系。在大學二年級以前,從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以音樂為職業。
李哲藝高中畢業考上文化大學物理系,雖對力學有興趣,但對物理數學、微積分興趣缺缺,瀕臨「三二」退學邊緣,剛好這時音樂系招收轉系生,李哲藝索性申請轉系。如果不是當年的轉系考,台灣古典音樂領域大概就不會有這號響噹噹的人物。
「基本上,我除了很會彈豎琴,其他像和弦、樂理等,都不會,只能硬著頭皮上課。」儘管當時不算科班出身,但李哲藝對音樂的熱愛和接觸並未間斷,高中時參加軍樂社、吉他社,大學則加入熱音社、合唱團,這些經驗對李哲藝後來在作曲、編曲等跨領域創作的幫助很大。「我是有實戰經驗的,學術可以後補,懂理論的好處在於幫助思考系統化,能舉一反三,有利於音樂創作做變化。」
李哲藝念物理系,父親並不反對,因為父親知道走音樂這條路是辛苦的,若是沒有意願,怎麼勉強都是徒勞無功。後來他轉到音樂系,父親很是欣慰。另外,弟弟李哲音退伍後在外工作7年,最後也走回音樂路,開始從事豎琴演奏事業。「繞了這麼大圈,終究還是轉回來了,總算沒有白白培養兩兄弟!」李哲藝笑著替爸爸下註解。
灣聲台灣行腳系列,踏進市街,更貼近民眾。
受父親影響學琴
李哲藝大學畢業、退伍後,第1份工作是教豎琴,也曾在台北美僑俱樂部西餐廳演奏豎琴。那時在西餐廳認識了一位60多歲名為喬治的美國人,在西餐廳演奏鋼琴30多年。
某天,李哲藝看到餐廳的公告上寫著喬治逝世的消息,相當錯愕。他看著喬治的照片發呆,心想:這麼棒的鋼琴家,人走的那天,就只是一張公告,「人生在世,似乎該做些什麼、留下什麼。」
李哲藝開始思考自己該做不一樣的事,因為願意嘗試新事物,就此打開了以前從沒有想過的路,帶他從以往的編曲走向跨域創作。
說起李哲藝音樂之路,不能不提到他的父親李武男。農家子弟的李武男只有小學畢業,有天看到小提琴廣告很好奇,跑到樂器行去詢問,燃起學琴的念頭。但一把琴要價600元,對當時每月工資才250元來說,儼然是天價,只好作罷。
但李武男仍不嫌累地天天往樂器行跑,為的就是看那把小提琴。後來他和老闆商量,四處打工、割稻存錢,老闆被李武男感動,把小提琴給了李武男,錢日後慢慢還。
有了小提琴,李武男開始拜師學琴,後來在高雄成立弦樂團,並四處教學、演奏,成為南台灣早期僅有的6位小提琴老師之一。李武男從早到晚不停教學,5歲的李哲藝天真好奇,吵著也要爸爸教,李武男只得趁空檔教李哲藝,沒想到,李哲藝展現音樂天份,小提琴愈拉愈好。
李武男一次去日本認識並愛上豎琴,開始改學豎琴,而且現學現賣,回家後教李哲藝。李哲藝就這樣學了3年,程度已經比父親還好,才找專門老師授課,12歲的李哲藝每星期隻身坐飛機到台北上課,練就一身好琴藝。
後來,後來李武男開始生產豎琴,成立「藝音豎琴」工廠,研發過程都把積蓄花光,不到2年就開始負債,第5年才量產。李武男創辦台灣第一家豎琴工廠,成為台灣第一位會彈、會教、會編曲,還會製作的豎琴家。
「對我而言,爸爸給的是身教,他是充滿熱情,富有想像力的人,也是很愛做夢的人。他不單只是做夢,還真的把夢『做』出來。」李哲藝從小看爸爸努力地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在輪到自己了。他希望將台灣古典音樂打造成國際品牌,這個夢想正一步步實現中。
李哲藝 小檔案
★現職:灣聲樂團創辦人、音樂總監兼指揮
★出生:1970年(49歲)
★學歷:高雄中學、文大音樂系西樂組、輔大指揮研究所肄業
★經歷:
◎豎琴演奏家、作曲家、唱片製作人、樂團指揮
◎累積演出2000場次以上
★家庭:已婚,育有2女
★成就:
◎1999年美國國際爵士豎琴大賽第3名,為本比賽舉辦21年首位亞洲獲獎者
◎22次入圍傳藝金曲獎,獲得第23屆最佳作曲人、第27屆最佳創作獎
◎2次獲「中國十大發燒唱片」最佳古典音樂演奏專輯
◎入圍2010年「華語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演奏專輯
◎編曲作品約5000首,作曲作品約2000首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部分照片:李哲藝提供
https://tw.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20190326/38291338/
二胡教學桃園 在 劉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視障樂手曾宜臻
台中女監 拉胡琴話人生
二胡琴手曾宜臻,是個患有先天視網膜疾病的早產兒,更因眼睛動手術失敗而導致全盲,隨著年齡增長,眼睛看不見使他的生活過得非常辛苦且不便。小學二年級他加入了學校的國樂社、管樂社,其中他最感興趣的是胡琴,但學習二胡對於眼睛看不到的曾宜臻來說,的確遭遇很多的困難,例如調音、姿勢上的調整等,他靠著自己的恆心和毅力,勤練耳朵練就了敏銳的聽力,來克服音準上的問題,也從此激起他對音樂的熱愛,成為生命的轉捩點。
平時,他除了在淡水捷運站從事街頭藝術表演外,還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包括安養院的演奏、社區大學的二胡班教學,甚至是深入桃園少年輔育院教導同學二胡的技巧,曾宜臻分享,現在的少年大多因為覺得社會對他們不公平,才會打架鬧事,剛開始教學時,同學常會因為抄譜等一點小事吵架,後來在他的耐心鼓勵之下,孩子們慢慢的改變,有個少年曾在離院時告訴他:「他要省下買槍的錢,去買一把胡琴來練!」這讓他非常的感動,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10月16日他將用最愛的二胡樂音,和台中女監的同學們話人生、分享自身突破艱難的歷程,藉此勉勵同學,犯錯不可怕,只要願意回頭,沒有甚麼困難是無法克服的!
「混障綜藝團」的成立,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愛心工程」,此創舉使得「混障綜藝團」榮獲「法鼓山2010關懷生命獎」團體首獎的殊榮與肯定。八年前,「混障綜藝團」獲得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的贊助與支持,推出了「頌愛到監獄」活動,期間到過的監獄已多達20所以上,許多監獄甚至造訪過2次以上,自101年起,更加入了偏遠地區學校的規劃,積極給予更多弱勢族群良善正面的影響力。
「混障綜藝團」是國內第一支集合肢障、視障、聽語障、罕見疾病者等殘障朋友組成的表演團體,103年10月16日前往臺中女子監獄的演出成員包括視障二胡琴手-曾宜臻、鍵盤長笛手彭康福、腦麻歌手-程志賢、由截肢舞者王蜀蕎、楊采蓉、郭韋齊組成的「旋躍舞姬」舞蹈團,並由廣播金鐘獎得主-肢障者劉銘主持貫穿全場。節目精彩可期,不容錯過!
演出日期:103年10月16日(星期四)下午14:00~16:00
演出地點:臺中女子監獄(台中市南屯區培德路9之3號)
主辦單位:國泰慈善基金會、混障綜藝團
二胡教學桃園 在 1102C5021 悠遊拉二胡初級班2(桃園社區大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熱心參與公益活動且寓教於樂 教學 方式,歡迎大家來觀看https://reurl.cc/VjMeXy. ... <看更多>
二胡教學桃園 在 桃園藝文箏樂團(古箏二胡琵琶笛子國樂教學、現場演奏) 的推薦與評價
桃園 藝文箏樂團(古箏二胡琵琶笛子國樂教學、現場演奏). Music Lessons & Instruction ... Lik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