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基金既Ray Dalio講佢要bitcoin棄bond。睇埋內文,係講佢自己個人既Portfolio,佢認為買些少bitcoin縱使高波幅都無問題。
諗sir自己開立左全港首個講bond investment由持續詮修基金認可既CPD課程,不過我自己都有買些少Crypto,其中一個原因就如昨晚直播咁講:「唔係因為我睇好Crypto去買,而係萬一我睇錯而冇買仲大鑊,所以我補返注買返些少。」
現時虛擬貨幣就如漢初時期,中國的金融史遠超世界,源遠流長。國家確實有唔少值得留意地方,遠史比近代史仲多野睇! 漢武帝創立五銖錢,用足往後700年,令後代君王認定取得鑄幣權就是王!
武帝之前,文景之治,政府不禁絕民間私鑄貨幣,各地有能者均自行發行貨幣,就似現時Crypto界百花爭嗚。下一步,良幣將將驅逐劣幣,有部份虛擬貨幣將被淘汰。再下一步,政府將睇定開大定細,用槍杆再押上自國人民的勞力,取得受歡迎之虛擬貨幣鑄造權,令抽稅打稅更易,有槍杆者就當效率低都贏面大,無計。所以佢地個Mindset就係咁sf。
何謂良幣? 越多地方受認又好用的幣就成良幣。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 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 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伎,. 來舞魏宮前。...
五銖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武帝搞錢征匈奴的三大法寶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軍力比拼,蕭何在劉邦心中的分量比韓信重,李善長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比徐達重。如果韓信、徐達是拳頭,那麼蕭何、李善長就是供應血液的心臟,他們搞錢搞物的能力才是根本性的決定因素。漢朝初期的疆土面積僅有200萬平方公里左右,貧弱的漢政權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面對周邊四夷的侵擾大多時候都是忍讓退守。
漢武帝即位後一改漢朝對外溫和的形象,先後大規模派兵征討閩越、匈奴、南越、朝鮮、大宛、西南夷,可謂是四面八方無不出擊。甚至也是無往不勝,先後在國家的東南西北增設了五原、武威、儋耳、文山、樂浪等30餘個邊郡,使漢朝的疆土面積飆升到約1000萬平方公里。
起初雖有前任皇帝們積攢下的財力,但是幾年戰爭打下來,國庫很快就告急了。尤其是與強敵匈奴的較量,密集的大規模征戰前後持續了15年,期間累積動用兵力達到100多萬,數次深入匈奴腹地與敵決戰,對國家財政實力的考驗是巨大的。
這種大規模軍需物資的籌集、漫長補給線的轉運、數十年的連續作戰,顯然也不是農業經濟所能夠負擔的。所以人們不免疑惑,同樣是遇到一位愛折騰的皇帝,為什麼西漢沒有像秦始皇搞垮秦朝、隋煬帝搞垮隋朝那樣,在漢武帝手裡垮掉呢?
這個問題可以換一種問法:漢武帝相比於秦始皇、隋煬帝的最大區別是什麼?軍政能力上或許難分上下,但財政能力上絕對是漢武帝更勝一籌。漢武帝沒有把戰爭的負擔全壓到農民身上,他搞錢的策略可以歸納為三大法寶:徵收工商稅、鹽鐵官營、收回錢幣鑄造權。
當時西漢是典型的國窮民富,在幾代皇帝休養生息的政策下,商賈們是最主要的既得利益群體。《史記▪貨殖列傳》中描述了當時商業繁榮的景象:「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漢朝都城長安所在的「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關中以三分之一的土地、三成的人口,佔有了六成的財富。「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萬者乃與王者同樂。」由於巨富的商賈太多,有車一百乘、有船一千丈的,才能稱得上是大商賈。
於是,因打仗而財政吃緊的漢武帝,祭出了他的第一大法寶:徵收工商稅。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下令「初算商車」,向商賈徵收「車船稅」,規定:「商賈人軺車兩算,船五丈以上一算」,一輛車要納稅240錢,一條五丈以上的船要納稅120錢。車和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運輸工具,漢武帝的這則稅令可以說是盯准了商貿活動的死穴。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下令「初算緡錢」,這是一則資產稅,是對商賈積存的現錢徵稅,規定:商人財產每兩緡一算(2000錢納稅120錢,稅率6% ),手工業者財產每四緡一算(4000錢納稅120錢,稅率3%)。後來為了打擊隱匿財產不報以及報而不實者,漢武帝又頒布「告緡令」,要求商人們申報資產,並鼓勵舉報虛假申報者。一經查實,弄虛作假者將被沒收全部錢財,併罰戍邊一年;而舉報者將能獲得所沒收錢財的一半。
除此之外,漢武帝還下令對馬、牛、羊徵稅,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徵收屠宰稅。
自古以來,鹽與鐵都是最重要的民生行業,西漢弛山澤之禁,並未實行鹽鐵官營。所以在當時的諸多行業中,以鹽鐵商人為最富,他們積財逾萬萬錢,個個富可敵國。如果實行鹽鐵官營,這些鹽鐵商人的財富,就應當全部是國家的收入。
公元前117年,漢武帝終於要對這塊肥肉下口了,他祭出第二大法寶:鹽鐵收歸官營。
在理財大師桑弘羊的籌劃下,漢武帝下令設立鹽鐵丞,並任命當時著名的鹽商和鐵商擔當首任鹽鐵官,將鹽鐵的生產和銷售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鹽鐵之利盡歸國有。當時,除了鹽鐵之外,漢武帝還實行了酒類專賣的酒榷制度,酒利也被官府所獨占。
這三項民生用品的官營讓漢武帝相當得意,他曾高興地說「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我還沒有增加賦稅,國家的用度就已經很充足了。
漢朝初年由於經濟凋敝,朝廷對鑄錢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諸侯郡國紛紛自行鑄幣。隨著漢武帝開徵工商稅、實行鹽鐵官營,各地私自濫鑄錢幣對於財政和經濟的衝擊越來越大。
於是,漢武帝祭出他的第三大法寶:收回錢幣鑄造權。
公元前115年,漢武帝下令禁止郡國和民間鑄錢,指定上林三官為唯一的鑄幣機構,以其鐘官、技巧、辨銅三官分別負責鑄幣過程中的鼓鑄、刻範和原料,以所鑄新幣為國家的唯一通行貨幣,廢除過去所鑄的一切錢幣,並下令盜鑄金錢者處死罪。
收回錢幣鑄造權後,漢武帝終於贏得了與商人和地方諸侯之間的財富之爭,解了財政上的後顧之憂,發動了一系列大規模卓有成效的軍事行動,強悍的匈奴被漢軍趕到漠北,漢朝迎來極盛。值得一提的是,漢武帝最初所鑄的新幣是三銖錢,又經過三次改革後,最終確定的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銖錢,並一直流通到700年後的隋朝。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五銖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漢海昏侯陵墓的主人曾經當過27天皇帝? 丨 歷史驚奇
2011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村民,發現該村墎墩山上有人挖了一個深14米的盜洞,所以報警。考古學家到達現場視察,發覺盜墓者差一點才挖到陪葬品,整個陵墓完好保存。陵墓的規模是列侯級的,是一個總面積4.6萬平方米的墓園的主墓,至今出土的文物超過一萬件,包括285枚各重250克左右的金餅、200萬枚五銖錢(約10噸重)、繪有孔子像的衣鏡、馬蹄金等等。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2016年才確定陵墓的主人是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為什麼劉賀會葬在江西?他曾當過27天皇帝,但為什麼卻稱為海昏侯?
劉賀父親劉髆(音博)是漢武帝六個兒子中的老五,是武帝寵愛的李夫人的兒子。公元前97年,武帝封他為昌邑王(在今天的山東省),當時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地方。劉賀五歲喪父,成為第二代昌邑王,他自小過著奢華的生活。
公元前74年,劉賀的六叔漢昭帝劉弗陵21歲駕崩,沒有子嗣,當時朝臣認為應該由武帝四子廣陵王劉胥繼位,但把持朝政的大將軍霍光(霍去病的弟弟)卻否決了,認為劉胥人品不正,難當大任。他最後提議由昌邑王劉賀繼位。當時劉賀約19歲,半夜接到朝廷的邀請去長安主持昭帝的喪禮,他興奮極了,明白這意味著他將會繼承王位,翌日一早就帶著數百隨從快馬趕去長安,順利登基。史書中描述他的性格,是一個很自我和貪圖享樂的人,他的近臣龔遂曾多次勸他改過卻不聽,例如在服喪期間吃肉,在宮廷內作樂:「王立為天子,日益驕溢,諫之不復聽,今哀痛未盡,日與近臣飲食作樂,鬥虎豹,召皮軒,車九流,驅馳東西,所為悖道。」
同時,霍光發現劉賀故意疏遠他,又透過擢升昌邑的親信建立自己的勢力。霍光同其他朝臣「溝通」過後,決定廢黜劉賀(史稱漢廢帝),另立新君。昭帝死後,15歲的上官皇后成為太后,原來她是霍光的外孫女,在廢黜劉賀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太后讓劉賀覲見她,趁機在大臣面前宣讀他的罪狀。
劉賀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廢黜,貶為庶人,返回昌邑後被軟禁10年。繼位的宣帝後來封劉賀為海昏侯,給他食邑數千戶。海昏位於今天的江西南昌。劉賀死時只有33歲,卻經歷了從諸侯王、帝王、庶人到列侯的曲折一生。
思考問題:
1. 漢武帝實行中央集權,是否意味著漢朝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試以劉賀被廢黜的事件加以解釋。
2. 漢朝的封建制度和周朝的封建制度有何分別?試舉例說明。
五銖錢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 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 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伎,. 來舞魏宮前。
五銖錢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行草書劉禹錫蜀先主廟-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吳啟禎書法教室教學
五銖錢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那是蕭少滔寫的,他講秦朝亡國不是亡於苛政,而是亡於貨幣政策的失敗,即秦半兩的失敗。不過我不是想講蕭少滔,因為他不值得我去講,但這牽涉到歷史和經濟學問題。而他竟笑人不懂得經濟,我覺得這是可笑的。他的文章都是抄人的,而當中也有幾本書講這個問題,其實十多年前已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我現在針對寫這幾本書的人的立論。
這個問題是很長,我想會留在星期一節目中講。我會用一個專輯講這問題。第一,秦朝不會是因為貨幣政策而亡。貨幣政策對亡國是有影響,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主因是秦朝制度不能套用在一個幅員廣大,達幾千萬人的國家。他們論點可笑的地方,是秦始皇死前才強制推行秦半兩。秦二世二年已亡國,亡國亡得那麼快。我要指出的秦始皇死前一年,強行推秦半兩,那貨幣政策在那時根本未能發揮作用。
第二個錯誤,他們講秦半兩不值錢,因為那是濫發了秦半兩。當時有很多秦半兩,所以不值錢。但是在他們的文章中,都話「錢貴物賤」,即是錢不足夠。像朱嘉明講當時是通縮而引起金融髒系的崩潰。這是很可笑的。我要問的是若是貨幣令秦朝亡,那貨幣也要在亡國前三四年開始才有作用。但那時候是通脹還是通縮?如果是通縮的話,那即是很少錢,鬧錢荒才是通縮。那不是通脹,不會是太多秦半兩,而令秦半兩不值錢。我想他們想清楚秦朝是通脹還是通縮。他話有錢荒但又有通脹,必須要知道錢荒是不與通脹同時發生。通脹不會同時通縮。兩者在定義上是互相矛盾的。
我再從學理解釋一下。物價和貨幣比較,才會有通脹和通縮。Milton Friedman話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如果有錢荒,即是錢量不足,那是通縮。通縮不能同時通脹。通脹是指貨物和貨幣之間交換率,同樣貨幣買到的貨物減少。他話雖然錢不夠,但它依然通脹。但那是怎麼膨脹。如果沒有貨幣,物品的價格若沒有貨幣去比較,如何知道是脹了還是縮了。若這不是和貨幣比較,那是和甚麼比較,令你覺得有通脹呢。如果不夠貨幣,人民都不用貨幣,大部分交易是以物易物。如果所有貨品價格一齊膨脹,那不是通脹,而是平價。貨物價錢內部對比產生的變化,有些東西貴些,有些東西便宜一點,那是貨品之間的價格變動,這並不是通脹或通縮。這才是貨幣學的原理。究竟秦朝是通脹還是通縮,這問題會在星期一答大家。
我又會答為何秦半兩數量會多。因為後來不停生產秦半兩,直至秦朝亡後仍然有人生產秦半兩,有些人仍會自己鑄造出來。因為它是一個主要貨幣,去到漢武帝才轉用五銖錢。半兩是十二銖。秦半兩在一千幾百年都是一個主要的貨幣,所以製造量很多。而製造量很多,貨幣就不值錢。因為這很難不見,而秦半兩正是一個非常穩定的貨幣,直至漢武帝鑄五銖錢。我星期一會再詳細和大家講這問題。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五銖錢 在 漢武帝獨尊儒術、新經濟政策(五銖錢、鹽鐵酒政策介紹)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