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現在都感到非常焦慮,覺得美國社會似乎被中共滲透得很厲害,會不會像被白蟻蛀空的百年老屋一樣,「砰」一聲地就塌了下去?
.
關於這點,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先生的這段問答,值得我們做個參考。文章非常長,我簡單給大家節錄幾個要點,與摻雜一點我的想法:
.
1. 劉仲敬舉出前後三雄時期,托勒密王國(埃及)對羅馬元老院的行賄與滲透活動為例。他認為,埃及之所以嘗試用錢去滲透羅馬,並不是因為羅馬衰弱,相反地,是因為羅馬豪強。如果埃及的實力值得與羅馬一搏的話,埃及人應該會集中精神強化自己,以武德充沛的方式與羅馬決一雌雄。埃及人之所以選擇賄賂羅馬元老院,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實力比不過,只好採行二流的手段。
.
2. 當一個邦國,例如羅馬,成為了世界霸權,意味著全世界的權力鬥爭,都不可避免地要綁定或牽扯到羅馬內部的權力鬥爭。羅馬當然會產生腐敗,而羅馬內部的黨派競爭,就成了防止羅馬墮落的「防腐劑」。首先,當一派從外邦拿錢,而在黨爭中獲得不正當的優勢時,另一派是不能袖手旁觀的,因為袖手旁觀就會讓他們在黨爭裡佔下風。這不是什麼道德正義感使然,而是兩大黨之間的恐怖平衡一定會讓他們不敢坐視對手跟外邦收賄。
.
3. 而一個世界帝國裡,也必然有武德充沛與費拉不堪的兩種人。會從外邦拿錢的人,必然是比較軟弱、想過爽日子、費拉性格較重的那種人。而相對的也必然有比較堅強,能忍受辛苦,會自我惕勵的人。然而這世界競爭最終的基本盤,就是武力鬥爭。武德充沛的那個陣營,勢必要把費拉不堪的軟弱者給整肅掉,並且吞吃所有的利益,這比滲透行賄什麼的都大得多。而武德派在國內整肅掉費拉派,最好的大義名份就是他們收了外邦的黑錢。
.
腐敗黃金打不過戰士的鐵,這是自古以來不移不易的規則。上天最終的達爾文式的公平就在這裡,羅馬不會敗給經濟力強大但內部費拉不堪的埃及,但是會亡於身無分文但武德充沛的蠻族。
.
我不能代替美國人回答什麼問題,但我相信,美國的現況雖然腐敗,但尚未完全丟掉武德充沛的那個面向。而中國則根本沒有建立武德的那個思想環境。因此,上天最終的達爾文式的公平,恐怕還是要判決給美國人的。
.
喔對了,還有一個自古以來不移不易的規則,就是有鐵就有黃金,黃金是鐵血賺來的。也就是說,偉大航道上的寶藏終究還是要贈給最有鐵有血的那批人。
......
......
......
全文如下:
.
問:
現在的中國,強大到足以向世界西方國家強力滲透,達到了不可阻擋和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與世界文明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這是因為跨國性的教團和跨國經濟團體的失敗和削弱所造成的,還是相反的作用所造成的?
.
劉仲敬:
恰好相反,這個明顯是羅馬秩序造成的結果。
.
托勒密的埃及什麽時候才會到羅馬去搞滲透活動?當然是在迦太基、馬其頓和安條克已經次第瓦解,羅馬的仲裁權在希臘世界已經變得不可抗拒的時候。當迦太基還在,世界的霸主還沒有確定的時候,他們是沒有必要去賄賂元老院的議員的,因為羅馬的權力還非常遙遠,羅馬人跟迦太基無論誰贏了,都還不至於越過馬其頓和敘利亞打到埃及來,他們沒有什麽好怕的。
.
等到二流的列強一個接一個倒下,羅馬的權力變得無法抵抗,而埃及人要跟努比亞人、利比亞人和以色列的各個小王國打交道的時候,隨時都要顧及羅馬人的意見。即使是打了勝仗,也有可能被羅馬人趕出去。這時他才會感到,埃及人無論在埃及做什麽,都趕不上派一群特工、帶一箱金銀去賄賂一個羅馬元老院議員來得重要。
.
這就是為什麽在迦太基戰爭的時期,埃及人從來不收買羅馬元老院的議員,而到了凱撒的時代,埃及人卻把國家預算的大部分都用在收買元老院議員和雇傭羅馬軍團的退役老兵這兩件事情上面。
.
這當然不是埃及強大的標志,而是埃及和羅馬之間的實力差距已經大到了如果不從內部收買羅馬、就根本混不下去的地步了。迦太基和馬其頓並不想收買羅馬元老院的議員,不是因為他們軟弱,而是因為他們強大,他們自認為和被認為可以跟羅馬決一雌雄。雖然他們打敗了,但是他們正像是納粹德國和蘇聯一樣,雖然失敗了,但是在失敗以前還是跟美國真刀真槍地打過幾仗的。
.
如果你有能力打贏的話,你就不用去行賄了。你行賄的對象是什麽呢?就是你惹不起的人。
.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長,你難道會向你手下的科長行賄嗎?你可以直接命令他,甚至是強迫科長向你行賄。如果你只是一個科長,那麽什麽人才是你行賄的對象呢?當然不是跟你同級別的科長,至少也應該是級別比你高的處長才行。你向縣太爺行賄,是因為縣令可以滅你的門。你不向你的鄰居行賄,不向比你更窮的貧下中農行賄,是因為鄰居坑不倒你,貧下中農也害不倒你。
.
你行賄的對象就是有能力害你而你卻害不了他的人。這裡面的階級地位是很明顯的。如果你有能力戰鬥或者是你自以為有能力戰鬥,你就沒有必要做這些事情。當然,行賄的一方就是弱者的一方,強者都是要接受別人行賄的。強者有可能因為行賄而變得軟弱,但是弱者從來不可能因為行賄而變得強大。
.
埃及人盡管這樣反反覆覆行賄,最後還是被羅馬人吞併了。搞到最後,他們行賄的做法反而成了羅馬人吞併他們和消滅他們的理由。他們最大的行賄就是我們知道的埃及艷后,她把國家元首本人都賠了出去,收買了羅馬最大的官—凱撒的繼承人安東尼。
.
這在當時的意義就像是,你今天把美國總統本人都收買了。美國還有比總統更大的官嗎?
.
然而她收買成功的結果,卻使羅馬內部發生了政變,使得屋大維這一派本來沒有資格繼承凱撒軍團的人跳出來說:「現在安東尼已經代表了腐敗勢力,要把羅馬變得像是東方國家一樣腐敗而專制,羅馬傳統的支持者和羅馬自由的維護者都要跟我來,跟我發動政變,維護羅馬人的真正傳統,維護元老院的尊嚴,把安東尼和埃及艷后一起消滅掉。」
.
屋大維就是憑著這個號召,才能夠得到元老院保守勢力的支持,以恢復共和和羅馬古風為理由,以打倒東方專制主義的代表為理由,把埃及艷后和安東尼一起消滅掉了。埃及介入羅馬黨爭的結果就是,一旦被他們腐敗了的那一個黨派,在羅馬黨爭中失敗,那麽勝利的黨派就必然連帶把埃及一起消滅掉。
.
例如,如果希拉蕊或者其他什麽政治家真的受到了中國的收買,然後他們被川普或其他敵人揭發出來一敗塗地以後,那麽中國必然要變成罪魁禍首,附帶地也被收拾掉。這都是一樣的道理。你如果沒有捲進去的話,那麽這件事情跟你無關;你捲進去以後,你就會變成被收拾的對象。
.
從羅馬自己的角度來講,這是羅馬腐敗的象徵。以前羅馬跟迦太基打仗的時候,兩黨的議員雖然各有各的意見分歧,但是他們誰都不是外國的代理人。搞到最後,羅馬快要征服埃及、已經征服了大半個世界的時候,羅馬的權力已經比迦太基戰爭的時候要強大得多了,但是元老院內部居然出了一大批受人收買的人。這當然是羅馬憲制的腐敗。
.
今天的美國當然已經比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時代要強大得多了,但是居然會出現像「通俄門」這樣的事情,或者像最近川普揭發出來的中國黑客攻擊這些事情,這說明了什麽問題?
.
說明羅馬不再是一個地方性的邦國。羅馬的憲法跟世界的權力結構和憲制結構已經不可分割了。全世界的權力鬥爭都不可避免地要體現於羅馬的黨派鬥爭,因為大家都能夠看到,無論你自己打得有多好,只要羅馬人說你必須撤退,你就必須撤退。無論你多麽失敗,只要羅馬人說這些地方是你的,那麽你的敵人都非交出來不可。
.
像帕加馬和托勒密這樣的國王甚至想到,保衛國家安全和防止自己的子孫後代遭到政治清算的唯一手法,就是在遺囑中把自己的國土饋贈給元老院和羅馬人民。而羅馬人經常拒絕他們的饋贈,理由就是,接受了這樣的饋贈,這筆easy money會在羅馬黨爭當中產生不利效果。得到這筆巨大資產的黨派會取得不公正的優勢,破壞羅馬憲法的平衡。
.
這個邏輯跟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方的議員堅決反對古巴和拉美各邦加入美國,而南方的議員就很有吞併古巴和拉美一些地區的欲望,理由是相同的。因為拉美普遍是承認奴隸制的,而北方議員是反對南方搞奴隸制的。如果南方把實行奴隸制的古巴或者其他地方拉進了美國,那麽在國會當中南方就要占便宜;反過來,把這些地方盡可能踢出去,那就符合北方的利益。
.
同樣,貴匪強力介入,從李文和那個時代開始收買美國政治代理人的結果,必然就是這個樣子的。它會使美國內部政爭的野火燒到自己頭上,會使自己站在失敗的黨派一邊。
.
為什麽你會站在失敗的黨派一邊?因為總有人容易收買,總有人不容易收買,容易受到收買的那一方面必然是比較腐敗的那一方面。
.
例如,屋大維收買不了,安東尼就可以收買。但是,屋大維和安東尼之間是誰更強大呢?當然是屋大維更強大。為什麽?因為需要埃及黃金來收買的這批羅馬人就是厭倦了征戰、想要過舒服日子的羅馬人;堅守羅馬傳統、高喊反對東方腐敗的那批人就是跟著凱撒在高盧征戰、仍然保持了羅馬共和國時期尚武傳統的那一部分人。尚武的人跟腐敗的人打,那肯定是腐敗的人輸。
.
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腐敗的東方專制國家,你要收買人的話,誰會接受你的賄賂呢?當然是厭倦了征戰、想要腐敗過好日子的那一批人。能打的人,正如凱撒和他的繼承人所說的那樣,能夠通過征服獲得戰利品的人,為什麽要小裡小氣地在密室里面接受你那點可憐的賄賂呢?
.
我可以征服埃及,把你整個吃下來,你的一切都是我的。擁有鐵的人注定要成為擁有黃金的人。你之所以賄賂我,是因為你怕我,但你既然怕我的話,我為什麽不能征服你,取得比賄賂更多的戰利品?這個悖論是你沒有辦法逃避的。
.
你已經落到了非行賄不可的地步,那麽願意接受你賄賂的人就是世界統治者當中比較軟弱而腐敗的那一部分人,而比較尚武而強大的那一部分早晚會以清算腐敗的名義,首先吃掉你過去送掉的賄賂,然後把你自己一起消滅掉,在消滅你的過程中間取得比你付出的賄賂多幾倍、大得多的利益,而且還非常理直氣壯、名正言順,以憲法保衛者和羅馬清廉正直的平民階級和羅馬軍團戰士的利益為出發點。
.
埃及艷后雖然把安東尼服侍得體體帖帖,但是她怎麽能夠比得上屋大維征服埃及以後用埃及的全部財富來犒賞出身平民的廣大羅馬戰士呢?
.
得到羅馬戰士衷心支持的人才能夠征服世界,而你沒有能力收買所有的公民戰士,你只能集中收買幾個腐敗集團。而那幾個腐敗集團得到了你的錢,也就得到了在政治鬥爭中不公正的優勢。然後沒有得到那些錢的人必然會煽動公民戰士出來:你看,你們為國犧牲,到處征戰,而這些腐敗分子卻輕輕鬆鬆得到了這麽多錢,然後得到這些錢以後還要把你們這些清廉正直、流血犧牲的人得不到的好處分給那些腐敗分子,你們能夠容忍嗎?
.
如果你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像麥坎那樣為國家流了血的美國老兵,或者是像小加圖那樣的羅馬老兵,你能容忍像安東尼這種人把羅馬戰士用鮮血得到的戰利品,為了個人的好處和腐敗小集團的好處,輕而易舉地讓給克萊奧帕特拉嗎?
.
當年屋大維反對安東尼和埃及艷后時最有煽動力的動員就是,羅馬軍團戰士自從盧庫魯斯和龐培以來百戰經營得到了一些東方屬國,僅僅是因為埃及艷后賣了一下色相,就由安東尼慷慨地贈給了埃及艷後的兒女,你們能容忍這些事情嗎?
.
當年格拉古就是因為許諾把這些征服來的土地分配給羅馬軍團的老兵,才引起了羅馬的政爭。
.
現在我屋大維告訴你們,我們要清除東方專制主義的腐敗,恢復羅馬人驕傲的傳統,不能讓高貴勇敢的羅馬戰士在東方腐敗的君主面前卑躬屈膝。我們羅馬的公民戰士見了執政官從來不會下跪,而東方的大官和宰相見了君主都要下跪。你們如果讓安東尼當了權,那麽我們羅馬戰士的子孫後代都要像東方人一樣奴顏婢膝,你們能夠容忍嗎?埃及艷后的好處給了安東尼和他的大將,而我打敗安東尼以後,從安東尼的財庫和埃及的財庫裡面得到的大量的財寶,會像凱撒的遺囑一樣,分配給每一位軍團的老兵,還會捐獻給羅馬的平民,為他們運來非洲的獅子,給他們看好戲,為他們分發非洲的糧食做成的麵包。於是,羅馬的平民和羅馬的軍團戰士自然而然要擁護屋大維去打安東尼和埃及艷后了。
.
中國在今天的羅馬—也就是美國搞的那些腐敗活動,得到的結果必然就是這樣的。
.
從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前線退伍下來的老兵回到自己的家鄉,卻發現他們的工作機會消失了,他們找不到工作,房租上漲了,因為原有的鋼鐵廠已經搬到中國或者其他地方去了。
.
而川普許諾,我們要加高關稅,使鋼鐵廠搬回來,使羅馬的公民戰士重新得到工作和尊嚴。請問他們會支持誰呢?一些人把自己的廠家遷到中國境內,賺了很多錢,這些錢一部分肥了中國的腐敗官員,一部分肥了美國的全球主義者,永遠地離開了美國。他們的工人都是中國的血汗勞工,被中國公安局嚴密監視著,因此他們不敢向美國的公民戰士一樣要求很高的福利待遇。只要稍微有一點不軌,進了廠連身份證都被公安局沒收了。他們像奴隸一樣勞動,因此可以忍受很低的工資,擠掉了那些享有高工資和高福利的美國公民戰士。因此,依靠這些血汗勞工和低人權優勢多餘出來的這些錢,就由中國共產黨的腐敗官員和投資到中國的美國企業家瓜分了。
.
然而這些美國企業家得到的僅僅是錢。如果有朝一日美國發生政治衝突,他們能夠依靠中國公安局給他們撐腰嗎?他們跟中國公安局的那些關係,在美國政壇中就是一個負面因素,像安東尼和克萊奧帕特拉的關係一樣,足以使他們受到攻擊。
.
而他們的敵人如果得到那些退伍老兵的支持,一旦發生真正的政治衝突,一旦政治衝突真的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候,你們這些全球主義者無論從中國的血汗勞工身上賺了多少錢,古老的規則仍然會發揮作用:你們的黃金鬥不過公民戰士手裡面的鐵。公民戰士會揚起自己的戰刀,索取自己的權利。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們準備的,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這樣。
.
最古老、最基本的法則是不可能修改的。你不要玩小聰明,玩小聰明只會害自己。
.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已經淪落到只能靠行賄來生存的地步,那就是說,你的鐵是不頂用的。你的黃金從哪兒來?只是依靠瘋狂地剝削血汗勞工。而血汗勞工既然能夠被公安局恐嚇,他們當然是不能打的。能打的人能夠讓公安局把身份證都拿去沒收了嗎?
.
你想把美國工人和退伍軍人的身份證拿去沒收,扣押在警察局裡,這是有可能的事情嗎?
.
既然你的勞工不能打,而別人的公民戰士能打,那麽你在中間耍的這些小聰明,無論經過多少個曲折,最終的結果無非是把你和你的所有財富都作為戰利品和俘虜,贈送到能夠為自己的權利流血犧牲的公民戰士團體手裡面。共和國就是武裝公民的團體。無論在伯里克利時代、在馬基雅維利的時代還是這今天,都沒有例外。沒有武裝的公民團體,就算是名義上叫共和國,也一定是假共和國。中國就是一個假共和國的典範。
.
它絕不可能依靠什麽啟蒙知識分子的理論或者是學了什麽哪怕是普通法或者其他先進的法律制度,就變得民主了,因為法律永遠離不開執行法律的人。普通法的基礎,首先就是能夠用他們的刀槍指著國王、迫使國王簽署大憲章而且必須遵守大憲章的那些封建武士,現在就是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用血來捍衛民主的公民戰士。沒有這些人,任何法律、任何偉大的思想都是一紙空文。
.
你沒有這些人,你是一個軟弱的、腐敗的專制政體,你的人民不能打,所以你的統治者才能夠花天酒地,欺負人民而得到超額利潤。而別人的人民是能打的,所以別人的統治者是不敢花天酒地、不敢欺負人民的。所以,你的統治者必然要變成羅馬公民戰士團體的俘虜。
.
這個基本盤是你推不翻的。人民的博弈習慣,改變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就算是能夠改變的話。最快的速度也需要跨代,怎麽說也要兩、三代人的時間。所以,你沒有這樣的時間了。早在你能夠改變(如果你還有可能改變)以前,你們早就已經注定要變成羅馬老兵的俘虜了。
.
(圖片來源:羅馬浴場Thermae Romae)
亞 速 鋼鐵廠 有 什麼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製造業缺什麼?產業「高值化」怎麼做?
#高雄製造業
#產業高值化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高雄產業概況
高雄市各行政區的工廠登記有7527家(統計至2018年3月),員工數200人以上有220家,佔2.9%,全國百大製造業總部設於高雄僅有9家,其中鋼鐵廠商4家。高雄市前五大製造業:化學材料、基本金屬、電子零組件、金屬製品、石油及煤製品,五大製造業的營收為2.6兆,而製造業及其相關性高的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占比超過高雄市營利事業銷售額的七成。顯見傳統製造業對高雄市產業的重要性。
然而,國際製造業在近年來面臨到汙染防治、缺工、原物料價格上漲、技術研發困難、資金等問題,產能已大幅衰退,高雄製造業也面臨到同樣的問題,並且高雄相對於鄰近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越南)更困難的是,原物料仰賴進口,在傳統經營者以cost-down的思維下,便將工廠遷移相對於台灣工資低廉的國家發展。
💡產業「高值化」怎麼做?
事實上,位於高雄楠梓區的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簡稱金屬中心),成立於1963年,一直從事金屬及其相關工業所需生產與管理技術之研究發展與推廣,輔導促進國內金屬及其相關工業升級,讓廠商與產品能具備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而帶動產業,創造產業價值。透過金屬中心的研發技術輔導,成功的案例如汽車扣件、金屬醫材產品、航太、船舶、馬達等製造產業,帶動了高雄製造業朝向產業「高值化」的方向。金屬中心現有人數近900人,研發人力超過50%,除了配合工業局、經濟部等官方單位進行產業政策計畫,另一方面也與廠商合作解決技術問題,並選擇具潛力的廠商共同合作轉型升級,以及配合工業4.0的政策方向,讓製造業達到產能倍增的目標。
然而產能「高值化」仰賴研發人才培育、技術創新、資金挹注與市場行銷等各方面的整合,高雄產業隨著中油後勁煉油廠遷廠後,五輕廠區規畫轉型成「新材料產業研發園區」,以及大林埔遷村若是成功後規劃的「經貿循環園區」等大型產業開發計畫,這方面,整體研發能量的加強、整合與分工,是公部門應該扮演的角色,而且要如何讓高雄市的高教資源,進行產、官、學、研四方的加速合作,提升製造業人才的競爭力,更是未來急需努力的方向。
要解決高雄產業的問題,好過日成員認為需從產業發展脈絡了解,並觀察國際社會現狀,才能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歡迎大家踴躍討論,如果有金屬中心的朋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提供意見。😀😀😀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亞 速 鋼鐵廠 有 什麼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聽過唐榮鐵工廠嗎?
知道他在黨國利益下被犧牲掉了,來聽聽他的故事。
#高雄好過夜
#夜譚十大建設:第五夜
文/ 三民惟新 陳柏惟
今天開始,我們的夜譚系列要來到高雄重工業的核心了。和中船不同,中油與中鋼是高雄產業的重要支柱,也是石化產業與金屬產業鍊的最上游。對我們高雄人來說,要談到這兩間公司,特別是中鋼,滋味也是格外複雜。
一方面,中鋼貢獻了高雄大量的高薪工作機會,也是少數總部從建廠初期就遷來高雄的國營企業。包含我在內,高雄人大多有在中鋼或相關子企業工作的親友,甚至從求學時開始就會遇到許多「中鋼子弟」(我們常戲稱為鐵鋼國中)。而中鋼也對高雄建設出錢出力,從賠錢蓋捷運到捐公車腳踏車,生活中常有中鋼的身影。
但另一方面,中鋼也是高雄排碳量和排放PM2.5的大戶,露天儲煤場遲遲未加蓋也引起周邊居民強烈反彈。廢爐渣掩埋或應用衍生產業也一直存在環保問題與爭議。不過,坦白講,比起中油,個人對中鋼還是多著一份好感,覺得中鋼是真正在高雄的企業。
但是各位知道嗎,高雄作為台灣的「鋼鐵之都」,絕非從中鋼開始。
●日本時代台灣鋼鐵業先驅
在日本殖民時代,1931年,台灣電氣化學公司開始基隆利用電弧爐煉矽鋼,是台灣煉鋼的先驅,不過產量並不大。在戰時統制經濟中,1939年閣議決定的台灣生產力擴充計畫就包含鋼鐵、石油在內,而台灣也開始發展鋼鐵、輕金屬、無水酒精、工業鹽、紙漿等產業。
隨著1939年大同化學鐵工所(大同製鋼機械公司前身)及1943年和台灣重工業株式會社(汐止)等三家公司加入煉鋼行列,以及大同化學鐵工所興建之伸延鐵線、鍛造及製罐工廠,與1940年由唐榮、唐傳宗父子在高雄設立之唐榮鐵工所,設有剪鐵、軋鋼及機械修理等工廠。大致構成台灣鋼鐵工業上下游體系。
1942年12月,隨著日軍中途島戰敗,在太平洋戰事日益吃緊後,企畫院、陸海軍等及台灣總督府一再密集會商要強化台灣製鐵能力,預計使用海南島鐵礦,台灣自產的煤和石灰石製銑鐵,除供台灣使用外,若有剩餘將移出到日本。計畫中,高雄、汐止各有設廠,高雄廠位於「製鐵株式會社」,設二十噸爐五座。在產量的最高峰,全島1944年銑鐵產能達13,235噸,1943年鑄鋼達4,129噸,合金鐵6,141噸。然而,1944年底開始,台灣開始被猛烈空襲,高雄港區也遭到盟軍多次轟炸,生產擴充政策也畫下句點。大致上在日本時代,鐵工業仍以生產銑鐵為大宗,產量並不多。
●被政府消滅的高雄第一個鋼鐵大王
戰後,唐榮鋼鐵廠趁機收購被空襲炸毀的民營工廠100多家,員工從32人增加為200多人,並利用軍方廢鐵,例如數量龐大的沈船與國府江輪等製鋼。直到1958年,唐榮鋼鐵產量已經居全國第一,當時是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1959年時員工4000多人,居然佔台灣金屬工業的60%,全體工業的一成!十個工人就有一個是唐榮員工,可見唐榮的龐大。
但接著發生的事就相當恐怖了,樹大招風的唐榮,居然在數年「被強迫公營化」,到底發生什麼事呢?
在1950年代,唐榮不斷擴展事業版圖,例如為了取得鋼鐵來源經營拆船業,建立水泥電桿工廠、油漆廠、中都磚場等等。但唐傳宗在這期間,就不小心踩到了殖民政府的底線。
1959年,唐榮和世界大五大煉鋼廠八幡製鐵以及美國最大廢鐵商雨果奴公司,共同提出合作計畫。但經濟部長尹仲容擔心被視為「國防工業」的鋼鐵業被外國控制,除了否決此案外,也起了要併吞唐榮之意。隔年,唐榮和福特簽約成立汽車廠,但也受制於阿斗公司裕隆,被政府抹殺。
在唐榮不斷擴廠的過程中,免不了向銀行融資,甚至吸納民間游資。然而1960年又兼任台銀董事長的尹仲容,出手凍結唐榮債權債務,爆發債權人擠兌危機。加上台銀凍結貸款,外貿會終止唐榮廢鐵與煉鋼用電極棒進口,擺明就是要徹底幹掉你。
接近崩潰的唐榮只好投降,向行政院求援,經濟部便派遣中華開發進駐唐榮,目的就是「低估資產」,鬥垮唐傳宗後,於1961年將唐榮改成「官民合股」,而後於1967年收歸國有。
這樣難看的吃相,讓唐傳宗記恨終身,他在口述歷史中大爆料:唐榮早就被中國國民黨安全人員滲透、被強迫安插退伍軍人與外省顧問、被中國國民黨勒索高額選舉經費...。但民間野史也傳說,唐榮鐵工廠在今日三多商圈附近土地被賤價徵收後,唐傳宗以「替 蔣公樹立雕像」為名,讓雕像面對西方,表面上是「反攻大陸」,但暗地裡是「早日歸西」的意思。而有人轉述唐傳宗說法:「你這麼愛我的地,我就替你立一個銅像,但是不能戴帽子,敗戰的將軍怎麼能戴帽子?後來旁邊的人勸他,他才說好啦好啦,給他戴帽子,但戴的是運動軟帽,而不是大盤帽」。
不論如何,就算恨得牙癢癢的,當時的民間企業只能任頻殖民政府宰割。作為「國防產業」的鋼鐵業,也在國府強烈意志下,緊抓在手裡,不讓任何人覬覦。
●高爐之夢
雖然中國國民黨政府控制了台灣最大鋼鐵工廠唐榮,但官員們最終的目標並不只滿足用廢鐵煉鋼,加上逃亡政權對於廢鋼越用越少、國際廢鋼價格升高等恐影響軍事需求的焦慮,因此一直希望能建立從鐵礦砂生產鋼鐵的「一貫作業煉鋼廠」。
1953年開始,殖民政府計畫爭取美援1億元發展工業,在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下設立工業委員會,由後來抄掉唐榮的尹仲容擔任招集人,並在1955年編制一本「鋼鐵工業未來的芻議報告-臺灣一貫作業鋼鐵廠的建立」,報告中以「國防工業」以及強化「東南亞反共圍堵圈國家合作」為理由向美國申請以爭取美援,興建一座小型一貫作業鋼鐵廠。
值得注意的是,副本轉送懷特公司 (JGW) V.S. deBeausset 先生。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狄寶賽,他是1951年「國家經建計劃書」的編撰人,主導了台灣第一期至第四期經濟計畫,直接參與當時臺灣的經濟、工業、社會等方面建設的規劃及監督,也傳授當時技術官僚許多經驗,並負責選拔技術人才赴美受訓,影響台灣工業發展深遠。但這段歷史在中國國民黨編撰的教科書裡面是直接刪除的。只有在這些文獻裡會留下蛛絲馬跡。
但在1950年代,美國的經援計畫並未通過一貫化鋼廠。1963年,李國鼎利用美援,聘用麥基公司徹底研究建立一貫作業鋼鐵廠事宜,但當時政府認為麥基建立電弧爐的方案疑慮仍多,也不符合「大建設」期待,故暫時擱置調查報告,直到1968年再設立鋼鐵廠籌備處。
當時各國的報告均認為台灣鋼鐵內需不夠最低產量,不足以支撐鋼鐵廠,但在蔣經國支持下,不但繼續推動,還把計畫擴大。而「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名言再次出現在官方史上,看來蔣經國似乎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蓋公路、蓋工廠都一樣要說。
●從國營到民營,從鋼廠到高雄最大集團
在美商不願直接投資下,為了籌措資金,幾經試探,在1971年和德商克魯伯及奧商聯合鋼鐵簽約,但卻因發現克魯伯採購設備時有綁標嫌疑,因此於1972年3月廢除第一部分合約,又因此和奧商意見不合,於年中奧商也廢止合約退出一切合作。1973年8月,中鋼另與美國鋼鐵工程顧問公司簽約協助建廠,1975年,在工程順利推動下,總部直接搬到小港工地,成為第一座總部直接設立於高雄的國營企業。1977年因國家投入太多資本(這和高鐵等重大建設都有類似之處),故直接改為國營,直到1977年12月16日竣工。隔年正式生產。
中鋼投產的過程大致都相當順利,加上1977年中,中鋼會同工業局、國貿局等單位,協商出一套方案:原則上只要國內製造業採用鋼鐵為原料,以製造機器設備、工具或零組件等,而僅供國內使用者,其向中鋼購用的鋼品,依照較低內銷價格計算,使中鋼具有對外銷品的競爭優勢。並且和中下游鋼廠建立了分工體系。國家資本嚴格控制民營鋼廠不得進入高爐等上游產業,但也會放出空間讓下游生存,使得雙方成為互利關係。而建構了龐大的產業鏈。
1980年代以後,隨著中鋼二三期擴建,配合國內景氣暢旺,營建市場快速成長,多角化經營與轉投資,以及緊接著90年代的釋股與民營化後,成長為複合集團。也算是十大建設中經營順利的案例。
在台灣鋼鐵發展的過程中,從日本殖民政府與中國殖民政府的「國防導向」,到趕上國內內需成長列車,成為金屬複合事業集團,中鋼可說是生逢其時。當然,在這過程中,我們也看到的唐榮的瓦解以及民營金屬事業的「垂直整合化」,造就了缺乏彈性,且裙帶關係盛行的國家資本主義體系。利弊得失,無法一筆論定。
在市場限制上,未來鋼鐵業市場規模擴大有限,也不太可能有中鋼與中龍之外的高爐投產。但特殊金屬與下游加工如何透過創新與異業結合,在垂直整合模式外找到發展新動力,應該是我們要繼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