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梅棹忠夫の京都案内(兼論:いくえ先生的京都情)
[その1] 京都人と観光
最近拿到了一位民族學學者[梅棹忠夫]的著作「梅棹忠夫の京都案内」日文原書(此書有中文版,但是我在書店翻過,發現譯本有譯錯的時候,馬上就弄了一本日文版了)。 除了用文化人類學的觀點來解析京都以外,也講了幾句京都腔~對いくえ先生來說,很熟悉,也很可愛^^
梅棹忠夫跟いくえ先生有一點點關連,我以前在京都留學的時候,曾經在大阪民族學博物館擔任訪問研究學員,而梅棹先生是這邊的初代館長。我一直以為他是大阪人,想不到他出身於京都西陣。我手上這一本文庫版雖然小小的一本,但是透過他文化人類學觀點描述的京都,躍然紙上。
其中有個章節,概略的介紹了一下京都的景點,雖然是很簡單,不過包含歷史、古寺及神社、庶民生活、天皇等等,從這裡也可以知道觀光的要點。不過,梅棹先生提到,京都雖然以觀光聞名,但是其實京都人一點都不喜歡觀光。這可讓いくえ先生想起以前研究室有位學妹,是骨子裡的「京女」,某次祇園祭時,她就提到:「其實京都人是不關心お祭り的,三大祭只是讓市區交通混亂而已。」。或許吧!三大祭的遊行位置,都有涵蓋到京都市區最熱鬧的四条河原町,每當三大祭時,交通管制,單線通行,曾經我就在祭典時搭公車到火車站,而卡在中間動彈不得。因此京都三大祭對京都本地人而言,可能只是「ありがためいわく(好意的麻煩)」吧!上天掉下來的,不得不接受的禮物。雖然觀光為京都帶來收入,但是,依據觀光學理論的了解,這些開飯店的、或是開店的商家,其背後的老闆,不是本地人的比例極高,本地人往往只是受僱於工作,或是從觀光當中取得微薄的利益而已(例如民宿、特產店)。因此,真正京都人因為觀光而大發的,可能都是企業家等級的才有可能。當然,也有一些是「京都ブランド(京都品牌)」的企業,不過,明顯就是現代商業行為中的企業獲益的方式了。
關於京都的和菓子,梅棹先生有這樣的說法。京都有許多和菓子老鋪的年代都非常的悠久,所謂的「不要問~很可怕~~」。而這些和菓子以前都是進獻京都御所的天皇,或是公卿貴族,因此格調之高,若說「売ってくれ(賣給我吧!)」,鐵定是會被罵的。要這麼說:「チマキのこってましたら、わけていただけまへんか(甜粽如果有剩的話,可否分一點給我呢?)」。是獻上天皇貴族所留下來的東西,再分給一般的人民。所以,京都老鋪的高傲的氣度,顯現在和菓子的精緻度上,這些和菓子店,根本不是以觀光客當做目標的。至少以前是。
(圖)京都三大祭之葵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