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小夫妻】
每逢年節期間,家家戶戶總是少不了那一位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餓到的媽媽或阿嬤,從廚房裡就可以變出豐盛又美味的菜餚,完美成就了過節的儀式感和滿足感。🧆🫔🍤🍗🍖
這種時候,羞恥心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開開心心團圓吃喝更重要啊!
不過,萬能主婦養成之路並非一蹴可幾,在成為有求必應的媽媽之前,許多媽媽或許也曾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荳蔻少女。而家庭中的男主人也是另一重要角色,隨著觀念革新時代進步,有愈來愈多男生也能轉身進廚房洗手作羹湯,即使不擅長做菜,好歹也會在裡頭打轉兼打雜,或者幫忙跑腿提貨。
畢竟家庭需要共同付出才會更圓滿,何況擁有一手好廚藝的男士多帥氣,你說是不是?🥰
===================
19世紀中期美國女畫家-莉莉・馬汀・史賓塞(Lilly Martin Spencer,1822-1902)就以《年輕丈夫:第一次採買》(Young Husband: First Marketing,1854)和《年輕妻子:第一道燉菜》(Young Wife: First Stew,1854)畫出小夫妻初組家庭分擔家務時的生澀模樣。
新婚燕爾濃情蜜意的紐約客小夫妻在度過蜜月之後,開始回歸日常生活。妻子打算製作她人生第一道燉菜,這一鍋濃郁豐富的口感無論用來搭配麵包或馬鈴薯都相當令人滿足,而且煮一次可以吃上好幾天,多方便啊~
既然要完成人生〝創舉〞,材料必不可少,於是丈夫便被派出門跑腿買菜;對他來說,這也是人生首度接觸到不是擺在餐桌上的蔬果魚肉。
通常要一個大男人進行此類重大任務,列出清單很必要,但也不代表就可以圓滿達成,要是沒有經過訓練,很有可能雞鴨不分,菠菜看成萵苣。很明顯,畫裡的新手人夫就是這麼一回事。
===================
我們不知道他的購買清單上究竟有哪些食材,不過在沒有僕人協助的情況下,讓他單獨前進市場確實頗為冒險。
看看《年輕丈夫:第一次採買》的畫面裡,衣著講究的年輕丈夫一手抓著雨傘,同時挽著菜籃子,另一手扶著籃子裡滿到掉出來的食物,有一隻在半空中晃盪的雞尚且倖存,可是地上已經罹難的兩顆蛋就沒這麼幸運了,破掉的蛋旁邊還有些跟著遭遇不測的蔬果們。
想像一下他的模樣有多狼狽,不僅自己皺緊眉頭故作鎮定狀,就連路人看見他的糗樣,都很沒同情心地噗嗤一聲笑出來了;再者以後方那位戴著高帽的紳士撐著傘,以及背景裡的女士撐傘又提起裙子行走的狀況看來,此時正下著雨。
由於必須〝使命必達,用生命保護菜籃〞,年輕丈夫即使手上抓著傘也無法撐傘,只能這樣一路淋雨回家。
不知道抵達家門時,菜籃裡還剩下多少食物?😅😅😅
===================
鏡頭轉回廚房。
經過丈夫的努力,即便隨手胡抓亂買一通,總是有食材倖存到最後。
此刻廚房料理桌上擺著他賣力帶回來的鳳梨、雞蛋和蘆筍→是說做燉菜會需要鳳梨嗎?🤣
桌上那本小書可能是食譜。看起來妻子正在進行烹調燉菜的前置作業,她想要全憑一己之力,不依靠女僕協助就作出美味燉菜,讓丈夫對她刮目相看。
年輕太太就連做菜都要維持一身精緻穿著,無論是胸針、耳環都沒少,髮型也仔細梳理過,模樣相當時髦。不過此刻她正在對付非常具有攻擊性的洋蔥,那一臉糾結的表情真是很有戲。一旁女僕滿臉疑惑,大概是想說:「洋蔥可以這樣搞的嗎?」😆😆😆
===================
這組《年輕丈夫:第一次採買》和《年輕妻子:第一道燉菜》畫作在1856年展出時,便因為史賓塞獨到又傑出的靜物描寫手法,以及非傳統的主題受到廣泛矚目。她幽默又生動地刻畫出那個年代的社會焦慮:如何建立一個美好家庭,並且有效管理家務。大概是畫出了許多人的心聲,讓它們成為史賓塞的代表作品。
史賓塞是美國南北戰爭前唯一知名的女畫家,父母都是法國人,卻在英國出生,8歲時跟著父母移居美國俄亥俄州。她的父親早早看出女兒的繪畫天分,也特地帶她前往辛辛那提拜師學藝。22歲那年,史賓塞嫁給一位裁縫,兩人婚後生下13個孩子,數量龐大的孩子中至少存活一半。
為了支撐這麼一個大家庭,經濟狀況肯定是個考驗,幸虧史賓塞的作品在歐美市場上都很受到青睞,因此她的丈夫為了讓史賓塞專心創作,便放棄裁縫師的工作,專心在家打理家務帶小孩。
〝女主外,男主內〞現代尚且不算普遍,何況是19世紀中期。或許這也是史賓塞畫作裡,會讓丈夫出門買菜的原因。因為即使在100年後的20世紀中期,男人參與廚房事務的狀況仍是稀有。
===================
跟後來19世紀末的多數女畫家類似,史賓塞的創作主題也圍繞在家庭生活,畫中人物多是以她自己和丈夫作為麻豆;另外她還擅長兒童、動物和鄉村生活…等討喜的題材,加上細節講究、構圖有趣,都是她在歐美很吃得開的原因。
可惜,隨著現代藝術風潮愈演愈烈,儘管幽默描述生活的題材相當新穎,但技法仍屬於較為傳統的暗色調表現,讓史賓塞逐漸被世人淡忘。
===================
話說這位太太究竟有沒有成功完成一鍋燉菜?或者,你可能更好奇那鍋燉菜能吃嗎?
事實已無從考證,不過凡事總有個開始,關於做菜這件事,熟能生巧精益求精,能夠挽起袖子動手做,總比只出一張嘴強得多,對吧?
如果你的另一半也是個廚房新鮮人,記得多多鼓勵就對了,接下來換你翹腳等吃飯的日子指日可待~(咦?💪😜🥳
#凡事都有開始
#做菜其實很好玩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_blog
圖片來源: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為了紀念六週年,以善於察言觀色的女性身份 搶先一步現身迦勒底的謎之從者。 其力量與魅力至今仍被謎團所包圍的S·P·Y。 無論怎麼看她都是曾經與迦勒底敵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處 在 港女友 Hong Kong Girlfrien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都回不去了】
有啲人問香港幾時先可以回復原狀?
如果所謂嘅原狀係指三個月前「表面的和平」
我相信喺好多人努力維穩下
運動結束後自然會變番呢22年一樣:表面和平(表面咋)
但我更加相信有二百萬以上嘅香港人,
已經再無可能回復原狀,變番三個月前嘅模樣。
香港和我們都回不去了。
//
至少我以後無辦法再做一隻快樂既港豬,
唔可能再有政治潔癖,覺得政治唔關我事。
至少我以後無辦法再對香港警察有半點尊重同好感,
香港警察係我「一輩子無法原諒」名單中第一位。
至少我以後無辦法和平理性包容地去面對藍絲親戚,
因為一旦發現一個人係戇尻同腦殘,
從此我都無辦法用正常嘅目光去對待。
至少我以後有一堆商鋪同餐廳唔會再幫襯,
以前麥仔成日話抵制優品360,因為759老闆死時360好涼薄
以前我唔明,360賣啲野真係平喎,做咩同自己銀包過唔去?
依家我好明。出賣完/鬧完香港人然後仲想賺埋我哋錢?
不了,我不願做支那人一樣,口講抵制然後不停進貢金錢。
至少我以後無辦法再開開心心上大陸玩,
深圳?不了。喜茶?不了。支那?不了。
至少我以後會同一啲無良知朋友割蓆,
藍絲朋友,絕對不了。祝你子孫活係中共之下幸福快樂。
或者幾個月後運動會結束,
但我相信有二百萬個靈魂已經被狠狠地喚醒
或者我哋會再回到星期六日吃喝玩樂芝士拉絲嘅日子
但我相信我哋從此都不會再一樣,
亦都唔會再做多22年溫水青蛙。
無論最後呢場運動係以咩形式去結束,
6位手足、700人被捕、元朗荃灣恐襲、兩隻眼⋯
呢兩個月我都會好好記住一世
然後用餘下嘅人生去等睇暴政同警黑點樣受報應
無論如何,呢場仇恨運動,我會進行一輩子了。
以德報怨?不了。
Never Forget,Never Forgive
P.S一定要提醒自己,將來唔好成為今日你最鄙視嘅人
三十年後,千其唔好成為肥媽阿B譚伯呢種人!
IG: @hkgirlfriend
//
圖我係WhatsApp收到,唔肯定出處
係raddit見到係Simpson Yeung,如果知道出處麻煩話我知;)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處 在 貓心—龔佑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樹文化──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 第四章]
第四章:焦慮與敵意
前面討論了焦慮與恐懼的差異,並得到了第一個結論:「焦慮的本質是一種恐懼,這種恐懼與主觀因素息息相關。」在這裡則要進一步詢問,主觀因素具有什麼樣子的性質。
在這之前,需要了解一個人處於焦慮時的經驗,當一個人焦慮時,他會被一種強烈的危險感籠罩,而對此束手無策,無論是面臨絕症的恐懼感,或是實際站在高處的恐懼感,這些劇烈的危險感,以及對危險毫無辦法的感覺,將會困擾著這個人。
然而,這些感覺並不只存在於焦慮中,也會以同樣的姿態存在任何實際的巨大危險之中,以及對這種危險完全無能為力的處境當中。
但是在恐懼的情形下,危險是現實的,是對現實的危險無能為力的感覺;然而,在焦慮的情形下, #危險的感覺是由內在心理因素所引起, #並且有一定程度的誇大,是由個人本身的態度決定的。
因此,焦慮中的 #主觀因素問題,可以看成更具體、更特殊的問題:「這種強烈的危險感,和對這個危險無能為力的態度,究竟是什麼樣的心理環境產生出來的?」
荷妮認為,焦慮的本源並非性衝動,而是伴隨性衝動的敵對衝動。在佛洛依德的概念裡,焦慮中的主觀因素,源自於我們的本能驅力,也就是說,由焦慮預測的危險,以及由此產生的無能為力感,都是由自身衝動的爆發力所激發的。而在本章的最後,荷妮將會對此進行更詳實的探討,並指出她的結論與佛洛伊德有何不同。
原則上而言,只要這種探索與追求的衝動會損害生存利益和其他需求,只要這種衝動是激烈狂熱、難以遏制的,任何一種衝動都可能引發焦慮。例如在維多利亞時代,屈服於性衝動是非常危險的,未婚少女若是沒有約束好自己的性衝動,就會遭遇良心譴責與社會恥辱,但在當今的社會中,人們對「正常的」性衝動已經十分寬容。
而這種與性有關的文化態度,其變化可能會導致以下的事實:唯有在特殊情況下,這樣的性衝動才會成為癮才在焦慮背後的驅力。我們常常會在精神病患者身上發現與性相關的焦慮,或者由焦慮引起、對這方面的抑制。然而,深入分析後可以知道,焦慮的根源通常並不是這種性衝動,而是 #伴隨性衝動的敵對衝動。例如,性行為是為了傷害與侮辱對方等等。
荷妮提到,只要某種敵對衝動,強烈到足以挫敗個人意志,那麼這種敵對衝動,就是引發焦慮的直接原因。然而,在多數情況下,敵意與病態焦慮之間的因果聯繫並不明顯,為了說明我們時代的精神疾病中,敵意是造成焦慮的核心心理力量,我們就必須考察壓抑敵意所導致的心理後果。
壓抑敵意,假裝一切都很正常,導致的第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壓抑強化了一個人員先就存在的未設防感,例如一個人的利益被侵犯時,仍然壓抑自己的敵意,就會讓他人有機可趁。
除了借助壓抑作用,人們也有可能透過有意識的控制敵意來克服恐懼,不過,究竟是意志還是壓抑恐懼,是很難被掌控的,因為壓抑的過程是反射式的,只有當處境特殊,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敵意難以忍受時,才有可能發生。
為什麼自覺、意識到敵意,會讓人難以忍受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人可以在恨某人的時候又愛著或需要這個人,使她不願意承認敵意是由忌妒或佔有慾等等而產生,因為在自己身上發現對他人的敵意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壓抑便是一個最簡便而快捷的方式,透過壓抑作用,令人感到害怕的敵意從意識中消逝,或是被阻擋在意識之外,使得人們不會意識到自己有敵意。
但這種快速而便捷的方式,並不一定確保安全,雖然敵意被趕出了意識之外,但並未被消除,只是脫離個體的正常結構、被分裂出來,因此也不再受到控制。這種具有高度爆炸性和突發性的情感,盤結在個人的內心深處,並隨時等待被發洩。
不過,人們一定意識到敵意,就會從三個方面來限制它的勢力範圍。一、處境特殊時,人們會透過盼但周圍環境,決定對敵人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二、如果一個人在某方面令他產生憤怒,但其他方面又讓他崇拜、喜愛或需要,這種憤怒最終會被整合至他的情感中。三、只要一個人已經形成了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意識,不管人格如何,都會限制他的敵對衝動。
但是, #如果這種憤怒被壓抑,通向這三個限制的途徑就會被切斷,從而產生敵對衝動,同時從內在和外在,突破這些限制。
而透過分離作用,被壓抑的敵意會隨時間,透過外部途徑逐漸強化,例如上司未經商量就對員工作出一些安排,使得員工心生不滿,但員工透過壓抑作用,並未提出抗議,但也使得上司不斷重複用讓員工不滿的方式做出處哩,使得怨恨值不斷累積。
壓抑敵意的另一種後果便是,這種不受控制、有高度爆炸性的情感會在這個人的內心烙下印記。從字面上來看,透過壓抑,結果就是這種情感或衝動將不再被意識到,因此病人無法透過自己的自覺意識,感知道任何針對他人的敵對感情。
而佛洛伊德早已發現,雖然衝動受到抑制,但仍發揮著作用,而在更深的意識層面上,人們甚至知道它的存在。
接下來,荷妮將採用烙印這個詞來做代表,意指 #我們知道自己內心發身的事情, #但卻同時沒有自覺地意識到。
通常,只要敵意以及這個敵意對其它利益的潛在危險大到一定程度,壓抑敵意所產生的後果,就足以引發焦慮。隱約不安的狀態,可能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建立起來。
但是,這段過程往往並不會就此停止,因為某些強迫性需求,致使人們想要消除這種由內而來、威脅自身利益與安全的情感。
由此,第二種類似投射的過程便會產生,這個過程就是個體的敵對衝動被投射到外部世界。
因此,用來補充第一種偽裝(壓抑作用)的第二種偽裝,也就是: #個體偽裝這種破壞性衝動不是來自自身, #而是來自外界的某人或某物。
導致這種結果的成因,一部分是投射者的敵對衝動受到壓抑後,便將其殘酷無情的性質,賦予在被投射者身上;另一部分是,在任何危險中,這種效應的程度不僅取決於具體環境,同時也取決於人對這個處境所抱持的態度。人越是缺乏防禦能力,相對來說危險就會顯得越大。
投射作用還有一個附帶功能,當需要自我辯解時,這個功能便會出現。一個人想要傷害他人時,會認為自己不是要存心傷害他人,而是他人要傷害自己。例如一個女人無法意識到自己想要毀滅丈夫,主觀上認為自己很愛自己的丈夫,在這種投射機制之下,反而認為自己的丈夫很兇殘,想要傷害她。
投射作用還有可能得到另一種支持,這種支持源自於追求相同目的的心理過程:這時候,對報復的恐懼會影響受壓抑的衝動。一個人在企圖傷害、欺騙他人的時候,同時會害怕別人也用相同的方式對付自己。這種對報復的恐懼,在精神疾病患者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壓抑敵意促使這些心理過程的結果,就是引發焦慮情緒的原因。事實上,#因壓抑而引發的心理狀態,#恰巧就是典型的焦慮狀態。
#壓抑敵意所產生的四大類心理焦慮:
A感到危險是來自自身內部的衝動
B感到危險是來自於外界
1感到危險是指向自己的
2感到危險是指向他人的
A1型:站在高處,不由自主地想跳下去,因而感到恐懼
A2型:怕控制不住拿刀殺人,因而產生恐懼
B1型:對雷雨的恐懼
B2型:母親憂心自己子女會受到各種危險而產生焦慮。
敵意與焦慮之間的關係,並不限於敵意能夠產生焦慮,這種展現過程也可以轉換成另一種:當一個人因為感受到威脅而產生焦慮時,這種焦慮很容易會反過來、形成反應性敵意以尋求自衛。
#荷妮與佛洛伊德間的三大分歧:
關於焦慮,佛洛伊德曾經先後提出兩種觀點,他的第一種觀點可以概括為「壓抑衝動導致焦慮」,而這裡的衝動僅僅是性衝動。這個觀點的依據是:被壓抑的性能量會產生內在生理緊張感,進而轉變成焦慮。就此來看,這純粹是以生理學來解釋。
第二種觀點是:焦慮(或者他所指的精神疾病焦慮)是由對於某種衝動產生的恐懼引起,因為挖掘並縱容這些衝動,會招致外在危險。第二種解釋也是以生理學來解釋,不僅僅涉及性衝動,同時也涉及攻擊衝動。但佛洛伊德對焦慮的解釋,完全沒有考察是否壓抑了這些衝動,僅針對放縱這些衝動會導致外在危險的恐懼,以及其成因。
為了對焦慮有全面、完整的理解,荷妮依據這個信念,也就是「必須綜合佛洛伊德的兩種觀點來考慮」。因此,她去除掉第一種觀點裡「純粹生理學基礎」,然後與第二種觀點結合起來。這樣一來,#產生焦慮的主要來源便不是恐懼產生衝動,#更多的是恐懼受壓抑的衝動。
而荷妮認為,#佛洛伊德僅以生理學的角度來作解釋,並未提及「如果某人壓抑自己的某種衝動,內心會產生怎麼樣的心理變化?」
關於佛洛依德的第二種觀點,荷妮持有不同意見,她完全支持佛洛伊德的觀點,認同「任何一種衝動,只要當放縱這種衝動會導致外在危險,就可以引發焦慮。性衝動當然也包括在內。#但是只有在個人和社會對這些衝動設置了嚴厲的禁忌之下,#才會成為危險的衝動。由此可見,性衝動引發焦慮的機率,極大程度上取決於現存文化對待性的態度。
簡而言之,在這一章中,賀妮想要強調的是,無論如何,只要發現焦慮或焦慮的跡象,就可以追問:「是什麼樣的敏感點被傷害了,才致使病人產生敵意?」「又是什麼原因,使得病人必須壓抑這種敵意?」
此外,佛洛依德認為,焦慮僅僅發生在童年時代,它始於佛洛依德認為的出生焦慮,繼之則有對閹割的恐懼,而往後產生的焦慮,都基於童年時代那些幼稚的反應。無庸置疑的是,我們所謂的精神病患者面對危險時,反應依舊停滯在幼兒狀態,沒有擺脫早已過時的狀態並達到成熟。而至此, #便產生了荷妮與佛洛伊德的第三個分歧點。
佛洛伊德斷言:「處於童年時期的人極易焦慮。」確實,這是事實,理由也充分易懂,因為孩童在面對種種不利的影響時,自我保護能力相對也較差。事實上,我們的確經常在性格精神病中發現──焦慮最早形成於童年時期,或者,至少荷妮所謂的基本焦慮,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形成基礎。
然而,除此之外,佛洛伊德還相信,成年精神病患者的焦慮,與產生焦慮的最初條件相關聯。也就是說,即便一個男人已經成年,依舊會像小時候那樣對閹割感到恐懼而苦惱,只是苦惱的形式略有變化。但一般而言,#我們所發現的狀況並非毫無變化的重演,而是有所發展。分析某些病例,可以讓我們相對完整的理解這類精神疾病的形成,繼而使我們發現:#從早期焦慮到成年怪癖,#存在著一條不間斷的反應鏈。
由此可知,與其他因素交織在一起,焦慮也可能包含於同衝突,但從整體來看,焦慮並不是幼稚的反應。如果我們把焦慮視為幼稚的反應,就會混淆完全不同的事情,即把任何發生在童年時代的態度,都錯看成是幼稚的態度。如果有正當理由把焦慮視為幼稚反應,那麼,至少也有同樣正當的理由,把它說成是兒童身上早熟的成人態度。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處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為了紀念六週年,以善於察言觀色的女性身份
搶先一步現身迦勒底的謎之從者。
其力量與魅力至今仍被謎團所包圍的S·P·Y。
無論怎麼看她都是曾經與迦勒底敵對的那隻高揚斯卡婭,但已經不再是Beast幼體,而是純粹的萬能美女祕書(光)。雖然她本人是這麼說的……?
身高/體重:168cm·55kg
出處:Fate/Grand Order
地域:俄羅斯
屬性:秩序·惡 性別:女性
「您的委託是『高效率的支配』吧?
請交給我吧。不偏向善,也不趨於惡,我將公正、冷靜地支援和管理Master的生活。 」
於公元2017年甫一嶄露頭角,就在短短一個月內成為世界數一數二民用軍事公司的NFF服務的CEO,同時也是一名實力和成績No.1的特工。
以『自由奔放的野性』為方針,妖艷地玩弄人類的迷人美女。
雖然她評價人類一舉一動都很骯髒,但也並非因為骯髒就討厭。正因為骯髒才顯得有趣。沒錯,就是娛樂、遊戲、經營。
「只是剿滅全人類的話,其他人也能做到,不是嗎?
我可是從玩賞之惡中誕生的。
就這麼簡單地“清算罪惡”後打道回府,我的恨意可沒有這麼淺薄呢♡」
就像這樣,她對任何事情都感到愉悅,
所以攻擊人類也會變得拐彎抹角起來。
她想了各種各樣能凌辱人類的方法,最終想到了
「讓玩賞之物管理人類,使其漸漸退化的方式說不定是最具屈辱性和反道德性的?」
於是,她選擇了進化成適合支配人類的『兵器女神』這條道路。
◆
原本第八條尾巴打算收錄『異星之神』的情報,
而最後的第九條尾巴打算收錄『迦勒底的Master』的情報。
但因第六條尾巴發生了意外,故當場變更計劃→將工作變更為最終目的的『某一計劃』。
NFF服務的真正目的,究竟是——
她一直以來都過著野性的生活,自尊心很強,
因此有著“無論對方是誰,只要得到利益一定會回報”、“一定遵守約定”的規矩。
在1.5部期間,她曾在人類社會以企業經營顧問的身份活躍並取得了成功,這正是她的性格使然。
○對Master的態度
實現Master表面上的慾望,同時踐踏Master本質上的希望(將來的夢想、理想的自己等)……的態度。
和這只高揚斯卡婭簽訂契約的人類,從那天起會成為成功人士,每天都開開心心地度過,但最終會被奪走一切,陷入絕望,變為喪失鬥志的廢物。
但是。因為過度驕縱所以沒能成為理想的自己……剛一發現機會就溜走了……Master經歷這些後,漸漸陷入絕望,而看著Master如此沉淪的高揚斯卡婭便感覺到了生活價值。為了能再次體會那種生活價值,她會做出各種努力來讓Master恢復到原本的狀態。
綜上所述,挫折→奮起→挫折→奮起的無限循環開始了。
最終究竟誰得誰失,就要根據Master作為人類的能力了。
○騎乘:B
就追趕時代潮流的女性而言,帥呆了。
○單獨行動:EX
令人驚訝,也是令人悚然的是,光之高揚斯卡婭不需要Master。
她服從Master命令的理由只有一條。 『與人類不同,約定(契約)不得打破』的自尊心。
○單獨顯現:C
身為SPY的證明。放浪者能力。
無論怎樣的異世界·異常識,擁有Beast屬性的高揚斯卡婭都能到達。
曾是Beast幼體的高揚斯卡婭靠使用這個技能,無論異聞帶還是白紙化地球都能夠輕鬆轉移,但現在因為等級大幅下降,似乎不能再像之前一樣輕鬆轉移了。
○變化:A
本來是提升防禦力的技能,高揚斯卡婭為了間諜行動經常使用這一技能。
○兔子革新者:A
更好地運用為了繁榮而被編排出的系統,
創造出折磨(驅使)人類的循環
的權能……她傲氣十足地這麼說,但只是興趣、才能而已。
『靈裳重光・79式擲禍大社』
階級:C 種類:對界寶具
有效範圍:1~9999 最大捕捉:一座都市
Izutoura Sevendrive。
日式讀法是『Reishoujuukou Nanajuukyuushiki Tekikataisha』。
召喚NFF旗下企業——玉藻重工引以為豪的優秀兵器,NF-79式壓制型戰車殲滅敵人。
NF-79式既是車輛名字,同時也是供奉高揚斯卡婭的神社的名字。
據本人所述,射出的巨型導彈仿照了『擲果盈車』的典故。
雖然擁有大神社之名,但這不是為了彰顯高揚斯卡婭本人的神德,而是損害她的神德,或是彰顯自己是聖人的敵對者。
殺戮技巧(人):A
數學鼻祖之一阿基米德
保有技能的亞種。
阿基米德創造了本人並不期望實現的『超越這個時代技術水平的殺戮兵器』,但高揚斯卡婭卻對此有所期望,從而獲得了這個技能。
能自由使用這個時代人類的兵器,威力『達到人類使用時的數倍』的技能,它能瞬間發揮出自然因果報應的循環(原本是緩慢地、需要花數百年時間才能發揮出的東西)。
它非常適合作為原Beast幼體持有的技能,理論上,它證明了『這個時代的人類無法與之抗衡』。
話雖如此,這終究不過是為了向人類彰顯優勢的技能,當對方是從者或怪物時,這個技能的作用就不這麼絕對了。
Beast是指從『人類發展過程中誕生的罪業』中所滋生出的罪惡,作為BeastⅣ候選者的高揚斯卡婭就是其中之一。
這只高揚斯卡婭是『被人類迫害的東西・人類用於迫害的東西』之中的『用於迫害的東西』。
……即為網羅一切『人類所創造出的殺傷性用具』的神靈。靈基升至第三階段後,她自稱兵器大神,以對孕育出玉藻前傳說的文化表示尊敬。
她擁有使用人類創造出的所有兵器的權利,此外,還擁有將其性能發揮至極限的權能。
她雖然變成了光屬性,
但討厭人類這點依舊沒有改變。
即便不至於做到『剿滅人類』的地步,也至少是『要給得意忘形的人類好好上一堂課』的態度。
她是集合了『■■■■■■■』的複仇者。
雖然她是自然界報復機構擬神化的存在,但也許是因為以玉藻前為原型,像是『那先不提,我要享受自己的人生嘍☆』這種盡情享樂的性格也很明顯。
還有個最重要的秘密,就算她再怎麼是人類的敵對者,再怎麼沒有結婚的意願,玉藻前所擁有的『侍奉體質』也是不會消失的。
順帶說一句,她不是狐狸(Fox),而是兔子(Bunny)。
#FGO #光之高揚斯卡婭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處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查理曼十二勇士的其中一人。
純真的少女騎士。白羽的騎士。
是王妹阿雅和克勒蒙家的埃蒙公爵所生的公主,哥哥是同樣身為十二勇士,持有魔劍夫爾貝塔的劍士力里納爾多。
以身為和哥哥相同高明的劍士聞名。
據說在與大王阿葛拉曼的戰役中,主動擔任陷入危機的查理曼軍的殿後,和敵將阿爾及利亞王羅德蒙展開了激烈的一對一對決。
身高/體重:170cm.55kg
出處:查理曼傳說
地區:法國
屬性:秩序.善 性別:女性
是傳說中的英雄赫克特的子孫。騎士魯傑羅也同樣,是赫克特的子孫。
在許多冒險之後,布菈達曼特最終和敵國的將領魯傑羅墜入愛河,為了成就這份戀情,奮力對抗許多苦難。
不論他是被邪惡的魔術師抓走,被魔女囚禁,又或是希臘的王子向自己求婚,布菈達曼特都從未放棄不斷抵抗。
(譯註:邪惡的魔術師,魯傑羅的養父亞特蘭特。魔女,阿爾奇娜,行徑跟喀耳刻差不多,擄走看上眼的男人,膩了就把他們變成動物豢養。希臘的王子,里歐,君士坦丁的後裔。)
決不放棄的騎士。有著強韌的身心。
只要是為了達成自己的思念,
不論幾次,不論什麼,都會不斷奮起。
絕不容許將不幸接受為單純的不幸。
即使身處危機也深信正義,心心念念要成善事的純真的少女騎士。
因為生前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因而討厭魔術師。
但是梅林例外。
其實和大魔術師梅林有過緣分,在生前曾經透過巫女得到他的建議。對布菈達曼特來說,梅林是崇敬的對象。
(譯註:這部分是發生在布菈達曼特抵達一處據說是梅林墓穴的洞窟,透過名為梅麗莎的女子得到來自梅林的建議)
「光耀眩目的閃光魔盾」
等級:B 種類:對軍寶具
範圍:1~30 最大捕捉:100人
Bouclier de Atlante。(譯註:法文。Bouclier,盾。整句意為亞特蘭特之盾 )
抓走了戀人魯傑羅的邪惡魔術師亞特蘭特曾經持有的魔盾。
真名解放後盾會放射書強烈的魔力光,給予對象傷害並強制進行昏迷判定。
就算沒有陷入昏迷,也會造成盲目暫時讓敏捷的能力值顯著下降。
另外,本來是不會用盾攻擊的。或許是因為現界讓她太過興奮,看似幾乎是在無意識下突進並打擊。
傳說打倒了亞特蘭特的布菈達曼特得到了他的盾,和他所騎乘的幻獸駿鷹。(如果是以Rider職階召喚的話,駿鷹一定會跟著出現)
「美麗公主的華美戒指」
等級:C 種類:對人寶具/結界寶具
範圍:1~10 最大捕捉:30人
Angelica Cathay。(譯註:Angelica,安潔莉卡,公主的名稱。Cathay這個字比較有趣,通常Cathay在過去對中國的名稱還不確定前常用以指部分的中國,即為契丹)
據說十二勇士之一的羅蘭及她的哥哥里納爾多所愛上的異國的美麗公主安潔莉卡所擁有的,魔術戒指。傳說有著能夠無效一切魔術的力量。
再多舛的命運之中得到這個戒指的布菈德曼特在從邪惡的魔術師亞特蘭特手中救出魯傑羅時,活用了這枚戒指。
不論是原先應該只有C等級程度的對魔力技能能夠變成A等級,得到魔術解除技能等,都是受這個寶具的效果之賜。
雖然說只要解放真名,就能夠大幅提高自陣的對魔術防禦力,但在本作中基本不會解放。本來還有另外的「隱藏姿態」的能力,這也基本不使用。
在這次的現界,似乎是將這枚戒指的魔力輸入右手的槍,藉此提高了對魔術性存在的戰鬥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處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身為吸血鬼卡米拉原型的鮮血伯爵夫人……
因為技能『無辜的怪物』的關係而遭到魔人化……
但又因偶然撿到的聖杯而附帶了萬聖節屬性。
好吧真是莫名其妙。為偶像文化所傾倒的同時,
追加了城堡中的做夢小公主屬性,真是屬性滿載的從者。
身高/體重:174cm.44kg
出處:史實
地域:匈牙利
屬性:混沌.惡 性別:女性
※身高包括帽子。
萬聖節原本是凱爾特的收獲祭,和主題公園毫無關係,
但對伊麗莎白而言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她開開心心地做起了南瓜派(劇毒),
堅信著只要有浪漫十足的祝福,充滿戲劇性的煙火秀,
就一定能讓人感到滿足。
龍女:
也許巴托里家家族紋章上的龍是有其意義的,
伊麗莎白擁有隔代遺傳的龍之基因。
而這個基因則因為成為從者而顯現了出來。
雖然看起來像萬聖節出沒的惡魔,但那其實是龍的角和尾巴。
虎牙好像也不是吸血鬼之牙,而是龍的牙齒。
所謂『無辜的怪物』,是生前言行所留下的形象扭曲了過去與存在方式,
進而導致能力、外貌發生變化的技能。
擁有同樣技能的還有弗拉德三世。弗拉德是死後,
因著小說家的創作而淪為怪物,
而她則是因為生前的所作所為,才受到了這樣的對待。
『鮮血極致魔女』
階級:E- 種類:對人寶具
(Bathory Halloween Erzsebet)
伊麗莎白以此寶具召喚她一生支配的城堡--
監獄城賽依特,以此作為展現自我的舞台。
名字略有變化,但內容並沒什麼改變。
這個伊麗莎白將刺穿拷問、鐵處女的故事,
以一句『和我沒什麼關係』徹底割捨。
手持的武器也從長槍改成了叉子。
由於其魔力過剩,根本不需要學習就能釋放攻擊魔術。
本人則完全不明白其中道理。明明蘊含著過剩的才能,
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用,真是很有伊麗莎白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