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全人的七個原則 #人本心理學
#巔峰心態 #成為一個人
.
一九七○年德國人本發展心理學家夏洛特・布勒(Charlotte Bühler)在第一屆人本心理學國際大會(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stic Psychology)上表示,「人本心理學最具共識的面向之一是努力研究與理解全人」。
.
完整是一種抱負,不是一個目的;這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可以達到的狀態。如果有人說自己是完整的整體,那你應該看看他們背後是否裝有電線,因為對方可能不是人類。
.
成為全人的過程是一段持續追求探索、開放與勇氣的旅程,在當中你一次又一次在更大程度上達到與自我及外在世界的整合和一致,進而擁有更大的彈性與自由,以成為自己真正希望成為的樣子。由於你始終處於改變的狀態,因此你也不斷斷往成人的目標邁進。
.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概述成為全人的七個核心原則,以利你為獨一無二的自我實現旅程奠定健全基礎,最終經歷人生中最滿足與難忘的超越時刻。
.
🎆原則一 #不只接受最好的自我 #也要接納全部的自我
.
在《成為一個人:一名治療師對心理治療的觀點》一書中,卡爾・羅傑斯指出,雖然病患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包含了所有人生經驗」——在學、家庭或公司遇到問題,會做出無法控制或奇特的行為,或者心中不斷出現恐懼——「但真正的問題或許只有一個」。羅傑斯觀察發現,每一位病患的抱怨背後其實都在問,「我到底是誰?我要如何才能瞭解藏在這些行為下的真實自我?我要如何才能成為自己?」
.
在我看來,他們問錯了問題。你內心的所有面向都是你的一部分。任何刻意的行為都反映了你心理結構的某些真實部分,不論是你的傾向、態度、價值觀或目標。每個人都具有許多面向。就個人成長而言,我認為你應該問自己:
.
🤔「在有限的生命裡,我最希望培養、發展與實現哪些自我潛能?」
.
若想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你必須深入探索自己的意識,並接受全部的自我。
.
雖然如此,多數人只想追求自我感覺最良好的欲望。世界各地的人們不論所屬的文化為何,大多呈現本真正向偏誤(authenticity positivity bias):以最正向與正直的特質來描述「真實自我」,譬如善良、慷慨與誠實。事實上,人們
認為自己的正面行為比負面行為更真實,即使這兩種行為都符合他們個人的特質和欲望。我們對於真實自我的看法,似乎就是我們最重視的自我。
.
與常理相悖的是,當我們依照實際的本性(包含缺點在內)行事,並不覺得這是最真實的自我。不論人格特質為何,每個人感覺最做自己的時刻,往往是感到滿足、平靜、快樂、充滿關愛、自我接納、善於交際、自由自在、展現充分能力、朝目標前進、專注於當下與接觸新事物的時候。
.
換言之,我們通常都會在滿足所有基本需求、感覺可以自由行事與掌握主觀經驗時,自認展現了最真實的自我。
.
此外,本真具有顯著的社交層面,考量我們身為社會性物種,以及名聲與群體內的獨特地位在人類演化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是預料中的事。人們往往在與親人相處、和諧地融入他人及環境,還有行為舉止合乎社交規範時,感覺最做自己。相反地,在受到孤立、在關係中面臨衝突與誤解,或是未達到自己或他人的標準時,我們往往感覺背離了最真實的自我。
.
由於做自己的感覺與社交行為之間具有緊密關聯,因此人們認定的真實自我,也許其實就是他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樣子。根據社會心理學家洛伊・鮑邁斯特,如果別人對你的看法正是你希望呈現的形象,你就會感到真實與滿足。他指出,僅僅說服具有正向特質還不夠,人們通常還需要他人也給予一樣高的評價。假如你回想之前感覺展現了真實自我的個人經驗,或許會發現,當你最重視的特質與才能受到他人的重視,正是你自認最發光發熱的時刻。
.
另一方面,鮑邁斯特認為,人們未能取得渴望的名聲時,會自認所作所為有違本真,並未反映真實的自我(「那不是我」)。他表示,「在許多吸毒成癮、通姦、盜用公款、賄賂或做出毀譽行為的名人與政治人物身上,這樣的否認經常是他們對外宣稱的重點」。
.
這解釋了人們對於本真的評價,為何會與自己的道德觀及最重視的目標如此密切相關,以及為何僅僅只是回想過往的道德經驗,就會讓人感覺更加貼近真實的自我。畢竟,舉例來說,一般人認為,比起一邊看影集、一邊享用冰淇淋,按照與「較高層次的」目標一致的方式行事(例如宣布成立新的非營利人道組織),更符合自己與他人眼中的自我。然而遺憾的是,這兩種行為都是真正的你。
.
這為真實自我的存在帶來了更多的困惑。儘管如此,至少我們可以確定,如果一個人感覺觸及了真實的自我,之後通常能在許多方面得到幸福。除此之外,真實自我的概念也有助於評估你的生活是否無愧於自己的理想。
.
哲學家薇勒莉・蒂貝柳斯(Valerie Tiberius)說過,「充分體現價值的生活」是幸福的主要來源。
.
真實的自我也有可能是某位學者隨意編造的概念,但我真心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最有利於全人的健全與成長的自我面向。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最好的自我(即最健全、富有創造力與有助成長的面向),而它們能讓我們感覺與自我及他人形成了最緊密的連結。我們越能勇敢放下社會性的一面與防衛心,就能獲得更多成長、發展與創造的機會。
.
若想觸及最好的自我,關鍵的第一步是盡可能瞭解全部的自我並接受它,包括接受所有你討厭與急於否認的自我面向。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曾經請復原狀況最良好的病患們根據有效程度選出六項治療因素,結果發現,最常被選中的因素是「發現與接納先前不知道或不認同的自我面向」。
.
當然,接納未必就是喜愛。舉例來說,如果你因為很想狂吃油得發亮、灌滿起士條的甜甜圈而討厭自己,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然而卡爾・羅傑斯表示,「令人費解的矛盾是,一個人接受自己真正的樣子之後,便能做出改變」。
.
接納的一部分是對整體的自我負責,而不只是關注你所喜愛或最能帶來良好自我感受的想法或行為。
.
挖掘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裡最想實現的潛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自己具有龐大與未知的潛力,但外在的現實(環境條件)與內在的現實(支配人格結構的極端特質)都會影響你培養某些潛力的可能性。更糟的是,某些面向的潛在自我一旦實現了,必將與其他面向產生衝突。羅傑斯承認這是事實,但也認為如果環境條件合適,長久而言,個體將能逐漸認知並相信那些面向的自我有助於成長,進而感受到活力、創造力與完整。
.
☑️原則2:學習相信自我實現傾向
☑️原則3:覺察內心的衝突
☑️原則4:避免嚴重失衡的發展
☑️原則5:打造最好的自己
☑️原則6:追求成長,而不是追求幸福
☑️原則7:善用黑暗面的力量
.
--
.
📖本文摘自《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作者史考特.巴瑞.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為人本心理學家,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賓州大學及紐約大學等學校。他取得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以蓋茲劍橋獎學金取得劍橋大學實驗心理學哲學碩士學位。美國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譽他為「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五十位開創性科學家」之一。本書由 馬可孛羅文化 出版。
.
紙本書:https://reurl.cc/kZy9jx
電子書:https://readmoo.pse.is/3jfy7l
.
【想買電子書嗎?給你優惠碼】
.
心理師想跟你說與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合作
👉 http://readmoo.com/
心理師想跟你說讀者專屬優惠碼:KnKpsys9ulev
使用期限:即日起至2021/9/30。
🟧使用規則
1. 單筆訂單限用一組優惠碼。
2. 每位讀墨會員限用一次優惠碼。
3. 不能與首購禮及站上優惠併用。
4. 此優惠碼僅限書籍、雜誌、有聲書,且不得與閱讀器併單結帳。
5. 結帳時輸入的英文字母大小寫需與優惠碼完全相符。
6. 優惠碼無法兌換現金,亦不得轉售。
人本主義缺點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婚不婚》
好幾人來我版上說我負能量太強,在此說聲 I’m sorry,因為我沒打算停止釋放。真的很想說句拜託喔,你我的出生本身就是一種負能量。打敗了以億計算的精子,剝奪了其它生物的資源,給親媽留下永久性肉體傷害,方能來到這個世界。
就讓我繼續負下去,今天要給各位帶來的負能量主題是——單身。我知道你想問,單身那麼美好到底負面在哪裡?剛撇見隔壁棚的婊姐被一群已婚人士嚇壞,個個都在勸她不要結婚。本宮仔細滑留言,點頭如搗蒜。罵老公小分隊,我有佔去一個名額。
我常說「婚姻好難」,可我沒講出下半句「單身也很難」。這部分,我想邀請版上的社工前輩們參與話題。
單身的缺點,會隨著我們的老去以倍數增長。30歲單身、60歲單身、90歲單身,感受與風險差異很大。30歲單身羨慕死已婚者;我若回到單身生活,一定找帥哥滾床單!滾它個七天七夜,從馬超換到姜維再以子龍做 ending。光用想的,嘴角已上揚。
在青壯年時期,單身獲得的自由是無價,不用被老公煩、公婆妯娌全不見、自己賺的錢自己花。超過60歲如果無伴侶,即將面臨挑戰:被孤獨感吞噬。高齡獨居者死亡,是我近年來常遇到的事。工作、鄰居、親友,隨處可見案例。有的是意外死亡數日後被發現,也有一定比例是輕生。藝人羅霈穎的已故新聞,我不敢點閱,即時感太強烈。
已婚網友的勸世文都很實在,婚姻帶來的壞處多得去了,但他們的意見不該成為你個人是否要結婚的重要判斷因素。這樣會導致誤差,因為你還沒有聽過單身到老者的抱怨版本。已婚者在婚後立即進入後悔莫及階段,光是一個大魔王婆婆就可戳破所有粉紅泡泡。可是長期單身的陰暗面,網友們還沒有到親身體驗的年紀。
與我共事的社工,家訪每一位獨居老人詢問的第一句話總是:「你有沒有家人?」老人家愛勸年輕人結婚成家,不一定是思想守舊,也有的是過來人心聲(孤單孤怕了)。
我不隨便勸人結婚,但我也不鼓吹不婚主義。婚姻具備法律效力,給予你財務上的保障。對愛情來說,那張紙不重要;對經濟來說,那張紙太重要了。我在工作中看過各種個案,以下是我能提供給各位的心得與建言:
1. 結婚、戀愛、生育,三者不是套餐關係,你能選擇單點。你可以有相愛的伴侶但說好不結婚,一起白頭偕老彼此作伴。你也可以子孫滿堂,卻終生不婚。
2. 請在全面性考量之後,再決定是否要踏入婚姻。單身、結婚、生育與否,各有利弊及風險,多評估沒壞事。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我的婚姻進行評估,根據滿意指數和安全感多寡決定要不要掀開新篇章。我知道結婚需要點衝動,可往往地獄的大門因此為我們打開。
3. 婚姻是一場賭博,能否幸福看造化。你遇上良人,幸福機率高;你遇上渣渣,苦頭有得吃。加上人生無常,合法配偶可能會變心,也有可能很短命啊。
4. 孑然一身也是一場賭博,沒傳說中那麼帥氣。人們常說「靠自己最實在」,但大家都忘了有樣東西叫作「能力跟不上需求」。你會有情感需求、經濟需求、照護需求,靠自己撐下來並且過得快樂有一定的運氣成份。
5. 主圖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Still Alice》。女主角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曾經的健康、成就、快樂、甚至是回憶,都化為烏有。最後,她的丈夫去了外地工作,最不成材的那個女兒成了她的主要照顧者。女主角如果單身一輩子,不婚不生無伴侶,變成街友的機率很高(默默想起我服務過的幾個個案)。
6. 「孩子要多生,分散養老風險」這句話我很常聽到;「孩子生多了,生到個問題孩童或病童會拖垮一家人,風險很高」這我也很常聽到。人類平安來到這個世界是難事,得一個善終更是不易。
7. 跟婚姻中的家暴受害者接觸多了,會害怕婚姻。跟獨居老人相處久了,會恐懼單身。有沒有突然覺得,生而為人本身就是一個難題,跟結不結婚無關。如果再加上喪偶、子女啃老等變因,人生更難了。
結論:人活著,就是不斷闖關、不停斬顏良。你的婚結與不結,都是一場冒險之旅。不如,翻個硬幣吧!(不要亂教
人本主義缺點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任何以愛為名的打壓與踐踏,都是愛的謊言。
PUA的控制也就是Gaslighting(煤氣燈操縱),PUA原意是pick-up artistry把妹攻略或搭訕藝術,但若操縱過度可會成為一種毀人心智,殺人無形的情感操縱,且大多並非出自操縱者本意。
☝️(註:不想被愛情中的養、套、殺的PUA學給框騙的可參考這篇:)
https://www.bella.tw/articles/sexuality/21443
以下是作者石宇宙對現今意義上的PUA所歸納出的重點,與大家分享。1944年,由美國導演喬治·庫克執導的一部驚悚片《煤氣燈下》(Gaslight)中的主角安東。在電影中,鋼琴師安東(CharlesBoyer飾)為了將妻子寶拉(Ingrid Bergman飾)所要繼承的大額財產據為己有,一面將自己偽裝成瀟灑體貼的丈夫,另一面又不斷使用各種心理戰術,聯合家中的女傭企圖將妻子逼瘋。
在丈夫縝密的心理操縱下,寶拉逐漸變得神經兮兮,懷疑現實、質疑自己,最後在精神上幾乎完全依附於安東。
這種試圖破壞他人對現實的感知的情感操縱,也因該電影而得名為Gaslighting(煤氣燈操縱)。下面幾個經典的Gaslighting片段讓大家參考:
1)信息封鎖:在一段時間內不斷重復強調某一信息
安東和寶拉新婚滿三個月時,外出去倫敦塔遊玩。出門前安東送給妻子一枚小巧的白色胸針,聲稱是母親去世前留給他的,並囑咐寶拉把它收好。此時安東略顯刻意地強調了一句:「你可能會弄丟,你知道的,你經常丟三落四」。這是電影中安東第一次對寶拉實施Gaslighting,也是寶拉初步對自己產生懷疑。
但是在二人離去之後,兩位女傭之間的對話又再次佐證了,寶拉從未體現出任何異常。但是男主人安東,卻不斷向他們傳輸「女主人生病了」這一信息。如果說此時,僕人們還對女主人生病一事尚有所懷疑。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令他們對於這一言論深信不疑了。
當天的遊玩結束後,安東便以飾物常年未佩戴、需要修理為由,向寶拉索要胸針。由於安東從一開始就並未將胸針放入寶拉的手包,而是偷偷將其藏在手心轉移至別處,寶拉自然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胸針的蹤影,還以為是自己不慎遺失,十分懊惱。
安東借此機會再次強調寶拉「記憶力不好」一事。「你真的有將它放進去嗎」,寶拉不甘心地又問了一遍安東。安東並沒有立刻反駁,而是反問寶拉,「你連這也不記得了?」。
此時,因丟失胸針而產生的內疚、自責,外加安東使用虛假信息進行的旁敲側擊,使得寶拉對自己記憶力的信心徹底動搖。家中女傭在親眼見證了此事後,也開始相信寶拉確實「有病」了。
2)激起寶拉嫉妒心,再批判這種情緒不正常
安東在與寶拉二人獨處時,慫恿她喚女傭上樓點燃煤氣燈。而當年輕貌美的女傭點燈之余,安東便湊過去言語輕佻地與其大肆調情。此時寶拉已極為不悅,表面上故作鎮靜地看書,實則是在旁聽著二人的對話。
待女傭走後,寶拉便質問安東為何要這樣同女傭說話。安東解釋稱,自己只是「想將她當成平常人,而不是下人」。如果說到這裡也還算解釋得通,接下來安東進行的就是騷操作了。
當寶拉委屈地表示,安東與女傭這種過分親密的相處模式會讓她們瞧不起自己時,安東卻將矛頭轉向寶拉,直接坐實她「精神出了問題」這一說法。「你又在胡思亂想了……你生病又妄想,我會很難過。」
安東的反應真的是「是你想多了」的無敵高階進化版,渣男中的語言操縱大師。
3)關係封鎖:限制寶拉社交,將其禁錮在自己身邊
當鄰居老太太要來拜訪二人(尤其是舊交寶拉)時,安東顯得十分暴躁,生氣地說,「別讓他們總來煩我們了」。並且由於擔心日後無法全面控制寶拉,命令女傭以「夫人身體微恙」的理由,拒絕這位不速之客的來訪。
而當寶拉委屈地詢問丈夫,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安東換上一副關切的面孔,將其歸咎於寶拉的表述不清,「我以為你只是禮貌回答而已,你想見她為什麼不告訴我呢」。
在之後的一次宴會上也是如此。安東不願意讓寶拉出現在眾人面前,在未告知寶拉的情況下就拒絕了主人的邀約。寶拉得知後十分生氣,堅持要出席。安東嚇唬她說,那你只能一個人去了。可是這句話並沒有阻礙寶拉,她表示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
見妻子如此堅定,安東只好立馬轉變態度,表示自己只是開了一個玩笑。說完憂心忡忡地上樓,一邊穿衣一邊思考對策。安東前後反差極大的態度,被這黑白影片中搖曳的煤氣燈影襯得更顯可怖。
這種把事實刻意扭曲、選擇性刪減,持續使用否認、矛盾、誤導和謊言等方式,使被操控者懷疑自己的記憶力、理智和精神狀態,乃至自我存在價值的操縱方式,不就是傳說中的PUA教程的核心嗎。
而當這種情感操縱的對象不再僅局限於陌生異性,而是進一步延伸到朝夕相處的朋友、同事、伴侶、甚至是家人身上時,PUA一詞就顯得過於局限而不再適用了,將其定義為「煤氣燈人」則更加準確。
✍️ Gaslighting比你想象的更常見
「對某人進行情感操縱」並非大多數煤氣燈人的本意,畢竟,極少有人會處心積慮地想要折磨自己愛的人。
然而,陷於各種複雜關係中的人們,多從相處初期的「我愛你,所以我甘願為你付出」,逐漸發展到打著關心的旗號不斷進行要求和索取,認為自己做的都是為了對方好,從而演變成「我愛你,所以你應該聽我的」。而這一看似被正當化的出發點,讓自己的愛在不經意之間就慢慢變了味,成為令人窒息的Gaslighting。
一些煤氣燈人可能從未注意到其所作所為產生了負面效應,但他們能明確感知到,自己想要控制他人行為的強烈衝動。
這類人在親子和夫妻關係之中較為常見。例如,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流時,習慣性地對其進行打壓,否認孩子自己的感受、認知和判斷,使得這樣的孩子自幼年起便從內心對父母造成非正常的心理依附,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從而全盤接受父母的安排。
想想你是否也聽過、或曾說過這樣的話:
「你很馬虎,數學也不行。」
「你可不可以不要疑神疑鬼的了?你想多了,我和她什麼都沒有。」
「你的腿好粗啊,真是個小胖子。」
「你要是愛我的話當然就該做出這些改變啊,不然你就是不愛我……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可是我是你的男/女朋友啊,你難道不應該xxx/xx嗎?」
「你脾氣太差了,除了我沒人受得了你。」
一旦這些話從身邊人的口中聽得多了,人們便會在潛意識中開始相信——我永遠也學不會數學;我的疑心病太重了,這是在主動破壞我們良好的關係;我又胖又醜,要把腿上的肉肉遮起來才能見人;我在感情中做得不夠好,我是一個差勁/失敗的人;沒有人會喜歡我……
雖然說以上現象並不一定出自主動的Gaslighting。但是,隱藏在這些話背後的,就存在著操控者想要改變你,使你順從的意圖。你的負面情緒便來自於這些,外界只因一時的判斷就為你貼上的標籤。它們有失偏頗,但又影響深遠。
建設性的批評是有益於自身發展的,而持續的、負面的批判會嚴重打擊人的自信心。當一個人本身就不夠自信時,他/她就更容易被這些標籤所影響、被打擊,一蹶不振,甚至開始不斷心理暗示自己——我放棄改變了,這就是真正的我。
正如Patricia Evans在《Controlling People》一書中寫道,「如果我們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定義,就會相信他們的評價更加真實」。
✍️ 「煤氣燈人」的主要表現
Gaslight中的操控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去控制他人。因此,他們往往將自己置於感情中的主導地位,並且希望自己是影響被操縱者的唯一來源。以下是操縱者們會在關係中可能表現出來的9點跡象:
1. 較為自戀、以自我為中心
2. 利用你的弱點進行嘲諷、攻擊,批評你的一舉一動,貶低你的自身價值。
3. 樹立權威,假裝自己無所不知地瞭解你,甚至試著說服你,你所相信的是錯的,是在進行自我欺騙。
4. 試圖讓你相信,除了他們以外所有人都在欺騙你,會做對你有害的事情。
5. 讓你覺得你的想法和感受並不重要。
6. 使你懷疑自己的理智。
7. 他們並不一直對你很差勁,時不時地會給你一些甜頭,不斷使用正強化和負強化去操縱你迎合他們的要求做事。這種情緒、態度上的不穩定使你感到困惑,並開始質疑一切。
8. 傾向於選擇性記憶,他們有時會否認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承諾。由於認為自身的形象應是「高大的」,一旦出現問題便推卸責任,並通過撒謊、掩飾等方式將錯誤歸咎於你或者他人。
9. 善於扭曲事實,並給出一個既長、又非常複雜的論證過程使其更有利於證明自己的觀點。
那麼,如果遇到了煤氣燈人,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免遭其控制?以及,如何避免我們自己成為一個煤氣燈人?
✍️ 如何避免被Gaslight
首先,認清自己,相信第一直覺
在評價自我時,應堅定立場,相信自己的直覺。他人對於我們的評價往往只是基於部分現象所做出的,能起到輔助和借鑒作用,但並非嚴格的定論。若完全通過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只能使得對自我的認知更加模糊。
第二,不斷豐富社交圈。一旦封閉自己,就等於削減了自己的信息獲取來源,繼而更容易相信「一家之言」。孤立自己相當於給予別人更多的專斷控制權。因此,我們應讓自己不斷接觸到新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接受來自多渠道的思想。一旦遇到心理上的疑惑,也可將問題拋給一些我們信任的人,以免在獨自解決問題時鑽牛角尖。
第三,擁有犯錯的勇氣。大多數被Gaslight的人,都是極度自卑、害怕缺點被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的人。不願自己做決定,也不敢直面事情的結果,因此過於依賴他人的判斷和評價。那麼,首要事項應是認識到人人都是會犯錯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從小事開始,為自己做決定。
第四,學會承擔責任,掌管自己的生活。記錄下生活瑣事、工作任務、行程安排等,從而做到對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數。這是一個好習慣。保持生活和工作的井井有條,可避免自己過於依賴他人,輕易使自己陷入混亂危機。
第五,永遠愛自己。主動發現和記錄自己的優點,哪怕它很小,很容易被忽視。比如,時常告訴自己,「我彈鋼琴彈得很棒」、「我抓娃娃技術一流」、「雖然這件事我沒做好,但是我在積極尋找補救辦法了」。對於敏感且容易自卑的人來說,學會阿Q式精神勝利法未必不是件好事。
第六,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一旦確認自己已經被Gaslight了,我們應盡快、主動地做出一些行動,以打破對方的操縱。操控者之所以能夠持續操控,正是因為我們被引導著做出了他們預想的反應,這使他們發現操控是有效的、能夠達到目的。若我們反其道而行之,不給予他們所要的反饋,則有助於改變這一模式。而當自己沒有辦法完全逃離操縱者的掌控時,積極尋求外界力量。
最後,如果意識到自己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類似的情況,並感到內疚。那麼,請記住我們首先應原諒自己——我們並非聖人,也並非主動去施暴——然後立刻、馬上與你的親人朋友等受害者去溝通,請求他們的原諒、向他們尋求幫助。
永遠不要試圖以愛為名義,去合理化情感操縱這一行為。愛應是深深的理解與接受。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真正的愛是建立在尊重與平等之上,任何以愛為名的打壓與踐踏都是愛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