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學習:從挫敗中,點燃內在動力2】
昨天寫了三三從失敗中學會接納與引發學習動力,這讓我想起了妹妹川川三年前也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失敗故事。
川川當時六歲,大班畢業時,因種種因素陰錯陽差的成為畢業生致詞的代表。
當時川川代表畢業生致詞,以六歲年幼的年紀,站上600人的大禮堂,對所有的來賓,秀了一場長達三分鐘的演說,精彩的內容,穩健的台風,落落大方的姿態,讓所有家長與孩子都看見了她的魅力,紛紛發出驚訝與讚歎。
當時許多人都說,川川六歲就能表現如此傑出,肯定是川川父母的血統傳承,更歸功川川天賦優異。
但只有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川川的堅持,是她自己先有了願意,才能咬牙苦練出來成果來。
故事一開始,川川是正向積極的。每天放學,她和我到學校後面的步道,一起討論演講的內容,由她口述內容,我在一旁記錄。等一切都擬定稿子內容之後,川川開始進入背稿狀態時,她就出現散漫了。
川川的記憶不是頂尖,即便是自己擬的稿子,在背誦時仍然頻頻出錯。
反覆數十天的練習,川川只能記得三成。
當時川川不著急,我也就不急,因為我知道,川川還沒啟動她的想望。在她還沒啟動想望之前,一切都是白搭。
於是我們兩有一搭沒一搭的練習,偶爾我若催練習催的急了,川川練習的意願立刻降的更低,我很明白這是教養的槓桿原理,在還沒喚醒她的學習動力之前,一切只能默默的等待守候她,等待主動的契機到來。
在斷續陪伴練習一個月之後,老師突然介入稿子內容,大肆刪除與修改一番之後,川川的背誦就更顯的困難了。
畢業典禮前兩週,川川大致將稿子背妥,但並不算熟悉,因為文章順序經常前後掉換,接續不順暢。儘管如此,川川覺得自己背的很好,不肯再花時間背誦,我也就順從她的意思,不介入她的學習。
於我而言,孩子願意上台,就值得我欽佩,若上台時出糗忘詞,這反而才是六歲孩子正常的表現,也是可愛的回憶。
畢業典禮前一週,學校安排畢業預演,那天放學去接她時,她便躲在我的背後,抱住我的大腿。
當時老師在她面前,告訴我:媽媽,今天川川的表現,說真的,非常差。
我很訝異老師會這麼直白的表述,我開玩笑的回應:這是誇示?還是真的很差?
老師非常嚴肅的說:真的很差,不只我覺得,而是所有老師和園長都這麼認為。
我困惑的提問:川川表現得不理想,那中班的孩子呢?他們表現得好嗎?
老師:喔,這個就不得不說,中班的孩子,表現的超級好,園長都讚嘆,每個老師都很驚訝,川川跟她們比起來,真的落後一大節。媽媽,我們要好好的幫川川練習了,不然當天上場,落差太大了。
我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麼走出幼兒園門口的,我只知道當我聽見老師說得這番話時,自己有多受傷,更何況是六歲的川川?
川川緊緊牽著我的手,依偎在我身邊。
走出校園門口沒多久,川川便哭了。
川川:媽媽,中班在校生致詞,講的比我好,我講的好爛。
我蹲下來,看著她哭泣的臉。
我:你也覺得中班講的比你好嗎?
川川:舞台上面好高,我站上去覺得好可怕,然後我就忘了要講什麼了。中班的弟弟妹妹都比我勇敢,他們都不怕。媽媽,我好爛,我真的很糟糕對不對?
我:也許我們確實講的不好,但是你也有努力了,對吧?
川川:我覺得我不夠努力,媽媽我想要講得好,但是我真的做不到。
我:不,我們當然可以,我們只是需要一點時間,但你真的想要講的很好嗎?
川川:當然想,媽媽你幫我好嗎?
我:我當然願意幫你,但是在幫你之前,我得讓你知道,媽媽確實可以讓你變得很厲害,這部分你可以相信媽媽,但是這過程,需要你付出很多努力,會很辛苦哦,你願意嗎?
川川:媽媽,我願意。
我:練習的時候,就得照著我練習方式練習哦,不能再按照你的方式了,一天至少要練三遍,很困難哦,你真的願意嗎?
川川:我願意。
因為受挫過,川川更清楚明白自己要什麼,經過我再三的核對,認為川川真的已經將練習的意願打開了,這會讓她跨越過去的學習方式,晉升為「主動學習」的人。
有了這份主動學習的動力,要引導她,就更為容易了,因為我們有一致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是她自己想要的。
這就是「挫敗」帶而「學習動力」的最好示範。
在那之後,在畢業典禮到來之前,每天,川川會主動背稿三遍,其中一遍還要背誦給全家人聽,藉此練出上台的膽量。
在真正典禮來臨前兩天,老師在放學時又告知我,四所聯校的園長及其他高層來訊,告知川川的分校,要求老師務必要嚴格訓練川川,因為川川致詞在預演時的表現實在太差了,比起中班弟弟妹妹的表現落差太大了,川川聲音太小,速度又太快,希望老師督促川川修正。
川川也在場聽見老師的話語。當天回家,川川的練習便走樣了,每練習一次,川川就哭一次,每哭一次就自責焦慮一次。
川川:媽媽,我還是講太快了,對不對?我講的好差,怎麼辦!其他分校的中班弟弟妹妹她們是四個人上台,我只有一個人,她們台詞都沒我多,她們講的很好,我講的都不好,媽,怎麼辦?
這份焦慮,直到畢業典禮前一天晚上都持續著,我只能陪著她不停練習。
畢業典禮前一天,我帶著孩子學游泳,在遊戲間休息時,趁著裡頭沒人,川川跳上休息的椅子,又做了一次上台練習。
看著川川一次又一次自主的加強練習,我有著感動,我明白這已經是我們所能做到最好的狀態了。
為了鼓舞川川的認真,我將練習的影片傳給舅舅們欣賞,獲得舅舅們一致讚賞,這讓川川得到非常大的力量,川川終於安定下來。
川川的最後一次練習,是在漆黑的房間裡。當時我已經躺著入睡,她突然堅持要再練一次。
我挺心疼孩子的焦慮,但焦慮是她的,身為父母,無法替代,唯一可做的,僅僅只是陪伴。川川在黑暗中,站在床角,大聲朗朗的背誦著畢業生致詞。
在畢業典禮當天,我開車的路上,川川練習了最後一次致詞演說。
當天的練習,她心情平穩許多,或許是舅舅們的稱讚發揮功效,或許是她自己也感覺自己真的非常努力,演說出來的感覺也非常的好,就這樣,川川帶著自信與甜美的笑容,登上她人生中第一個艱難的舞台。
最後她有沒有如她所願表現得出色,這一直不是我追求的,我珍惜的是,我帶領孩子從挫敗中,學會「接納」,從接納中學會「面對」,從面對中啟動了「學習意願」,這一切的開端,都因為有了「失敗」,所以失敗,是孩子成長過程,最重要的成長關鍵。
至於當天川川上台致詞的結果如何,底下的影片可以見分曉,大家可以各自斟酌給分。
─────
☞桃園獨立書店舉辦:《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讀書會分享,報名連結請點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47e61173a4cf3470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2022年工作坊日期出爐:4/23-24(台北)、6/4-5 (台中)、9/17-18 (台北)、12/10-12/11 (高雄)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已額滿)
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談談「三十焦慮」。
這幾年來,「儀式感」這個詞一直都很熱門,好像不管做什麼都要加入一點個人儀式,比如一個人在家也要穿得整整齊齊的,睡前要走完一整套保養流程,總是得在平凡無奇的生活中加入一點儀式,才算是對生活有熱情、不將就,或是愛自己的表現。
我覺得「儀式感」對人類來說確實是挺重要的,無論任何的儀式其實都是一種心理暗示,我們在進行儀式的時候讓自己沉浸在莊嚴的氛圍中,感覺自己切換了另一種狀態,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對當下在進行的活動更有覺知,會感到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儀式」同時也是維繫社會生活的重要媒介。在這方面來看,人類應該是有點過於依賴「儀式」了。在求學時期,我們每隔幾年就需要一次「畢業典禮」,象徵一個學習階段的結束,告訴我們長大了,要進入下一個更成熟、更精深的階段。進入職場之後,我們也需要各種表揚典禮,或是透過加官進爵的儀式,把「步步高升」的概念給具象化,以此來確認自己是有在繼續往前邁進的。
在眾多的「儀式」中,「結婚」大概是最重要的一個。從古至今,結婚不僅象徵兩人的愛情修成正果,也象徵著「成家立業」,人生從此進入一個穩定的豐收期,且此後的人生旅途也變得無比清晰:生小孩,養小孩,然後看著小孩上小學、中學、大學、結婚生子、含飴弄孫。整套人生旅程都給你鋪排好了,你壓根不必去思考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因為時間到了,你自然而然就會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我想,人類確實是非常依賴「儀式」的生物。如果沒有這些「儀式」的加持,恐怕我們都會活得特別慌張,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的人生,當然也就不知道下一段旅程在哪裡。
從前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經因為「人生停滯」而陷入憂鬱。我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沒有繼續讀研究所,他們21歲畢業後就去實習,考教師,大概過個兩三年,幾乎都考上正式老師了;工作既然穩定,不必擔心經濟壓力,那距離結婚也就不遠了。而那個時候的我在幹嘛呢?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論文又寫不出,看著身邊的人通通都在往前走,而我自己又在哪裡呢?那是一種人生徹底失去「定位」的感受,我找不到自己在哪裡,遑論下一站,我根本就卡在這裡動彈不得啊。
現在想來,二十幾歲的人生畢竟是容易的。即使你懷疑人生,也不會讓你懷疑太久,無論如何,時間總會逼著你繼續往下一個流程走(人生大概就是一個大型的趕過場活動吧)。研究所終究會畢業,接著找工作或適應職場的過程雖然也很辛苦,但咬著牙畢竟也就這麼撐過來了。雖然慌慌張張,但人生不就是這麼一站一站往前走嗎?
三十幾歲,經濟獨立,人生也累積了一些獨特的閱歷,每天都過得很忙碌,但也覺得自己創造了一些價值,這條路看起來是走得愈來愈穩了。沒有人知道,「焦慮」會特別嚴重的發生在這個時候。
看著以前的同學,小孩已經養到了第三個,今年要上小學了;從前那個情路坎坷的朋友,去年終於找到了穩定的交往對象,即將要結婚了。同樣的情況又再重複了一次:所有的人都在往前走,那我呢?我在哪裡?我的下一站又要往何方去尋?或者這樣問吧,四十歲的我會在哪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我的腦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也無法想像。
或許,眼前的日子可以一直這樣過下去,但是沒有「儀式」的人生原來是這麼可怕。沒有任何「儀式」可以來告訴你,你在往前走,你在進步——這樣的人生似乎就只是在往下墜了。
我也曾經嘗試過把自己的生活塞滿,用各種工作或活動來營造一種自己的生活很豐富多彩的假象,但那沒有用,忙碌過後的空虛令人痛苦,我沒有一種自己在「往前走」的感覺,只是感覺到自己在下墜。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自己是多麼嚴重地被困在「往前走」的這個思維架構中,難以自拔。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說自己不想去過那種「被安排好的人生」,特別的不服氣,為什麼我的未來就一定要照著結婚、生子、帶小孩……等這一系列的階段來走?我要開創自己的人生啊!我要定義自己的未來啊!——實際上,出社會幾年你就會知道,「被安排好的人生」是多麼順當啊,你的一生都有指引,不用靠自己去摸索,這能撫平多麼大的心理焦慮,這能給人多麼大的安全感!
如果你問我,我也必須承認,如果我能走上這條「被安排好的人生」,應該會過得比較有方向感,就不用每天在這邊思考、焦慮、恐慌。我會有一個很明確的努力目標:我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要積極賺錢養小孩,要給他安排以後的學校,可能也要存錢讓他以後出國讀書……。我會感覺到自己在往前走,可能會活得很有動力,但為了這些事情努力奮鬥的我,會不會過得比較快樂呢?我不知道。
我感覺到,我這輩子的任務大概就是要來把「一個人的生活」給想個明明白白、透透徹徹的。不是把生活給填滿就叫做精彩,不是跟著大家一起走才叫做「往前走」,我不能依靠外在的社會給我座標——我得成為我自己的座標。
如果找不到燈塔,那你就得讓自己成為燈塔,大概是這個意思。
但是,沒有方向的漂流原來這麼困難。所有人的航行都有目標,但我好像沒有目標,我可以一直漂在這裡,就這樣漂下去……但星空總會有看膩的一天,想要靠岸卻沒有任何一個岸是屬於自己的,只能繼續漂,任憑海上的霧氣吞噬自己,也許終究無人相伴……。
於是我切切實實懂得了蘇軾說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什麼意思。一艘小舟擁有一整片江海,是無奈,是孤獨,但也是恩賜吧;漂流的人生既已註定,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順著洋流的方向,它往哪裡,我的「前方」,就是那裡了。
誰說一定要有藍圖才能前進?人生本來就沒有方向,「被安排好的路」不過是因為走的人多了,自然就被走出了一條路,此後人人都覺得非得走這條路不可;但走不了這條路的人,應該也不算迷失方向吧,但就是比較辛苦一點,得用自己的雙腳,走一條自己的路出來。我們的人生本來就沒有方向,你想走哪個方向,那兒自然就成了你的「前方」。
我仍舊期待,我會像漁夫一樣誤入桃林,發現從來沒有人發現過的美景;但若無緣,就這麼順著漂下去,看最後漂到哪個島,我就想辦法在那上面安個家,這也很好。說到底,我們本來都是大地山河中最不起眼的一粒微塵,分散逐風轉,四海皆是家。
—
【在防疫時代,重新思考生活】
厭世哲學家要開課啦!!這一系列課程,我命名為「哲學是一種生活風格」。我要嘗試的是:不想把哲學當成抽象的玄思,而要將哲學放回它所生長的土壤——也就是你我的「生活」中,來探討哲學對人類生活提出了什麼樣的新觀點,又能如何指引我們當下的生活行動,甚至解答生存的困境。
👉講座詳細資訊: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aspx?classid=235
8.14 如果「無為」是對的,是否意味不必再努力?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0
9.25 如果「自然」是對的,文明生活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2
10.16 如果「神話」是對的,科學難道是錯的?
https://xinforum.xinmedia.com/collection_infor_20.aspx?id=10533
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邀請你半夜看的推理故事】(修訂版)
1.
最近我心上一直惦著件事。
就是想到底該如何介紹一本書,能讓大家和我一樣,半夜也想爬起來讀。
這件事情就讓我先從小學的一些美好回憶說起。
最美好的就是考試成績不錯,我母親去幫我租武俠小說回家當獎賞的時刻。
那時候的武俠小說都是小開本,一套經常幾十冊。
她拎著一大摞小說回來,從聽到開門聲,到看著她走過院子,那種期待,真是雀躍。而當天總要熬夜也要一口氣看完的興奮,更宛若昨日。
武俠小說有些常見的橋段:在仇家追殺之下跌落懸崖,大難不死還意外得吃異果等等。任督二脈打通,更是主角武功更上層樓的關鍵。
但就像有些經典名著永遠只聞其名而不會打開閱讀,成為「傳說中的書」;武俠小說裡的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等也是「傳說中的經脈」,就算日後當真想了解怎麼回事,也始終沒找到合適的書。起碼對我來說如此。
因此,五年前因為出版了《中醫護好心》而認識沈邑穎醫師之後,有一天我就向她請教:可否推薦一本用現代語言把經絡、穴道這些事情講得簡明易懂的書?如果沒有,她是否願意自己寫一本?
沈醫師回去想了一陣,告訴我還真沒想到可以推薦我什麼書。不過她的確願意自己來寫一套。這套書開始定為八卷,後來改為九卷,就是《經絡解密》。
時間倏忽幾年過去,沈醫師前面五卷都照預定安排出版,只有到第六卷的時候,卻延了兩次,晚了一年多,直到這個月才出版,就是《腎經+奇經八脈》。
我很好奇她中間的經過,就在出書前先向她請教。
2.
沈邑穎醫師一頭銀亮白髮,容貌年輕,說話則吐字快又清楚。
她寫的書也是。不只論說清楚,並且愛用輕鬆易懂的比喻,搭配圖解。每本書都有「經絡人形圖 」、「經絡循行簡圖」(她簡稱為捷運圖)、「穴位圖」。
總體而言,她說:「穴位就像是經絡列車的停靠站,每條經絡都跟鐵道沿線一樣, 滿佈著大大小小的穴位,它們的功能主要來自所屬的經絡系統。不同的經絡系統互相支援,互補互助守護著人體。 認識經絡與穴位,也是認識人體小宇宙的金鑰。」
然而,我聽她所說,顯然第六卷不只保持前幾卷裡都有的這些特點,並且還加了一個新的特色。
就是她用講一個探案般,透過綿密又層層疊疊的推理,讓人像看小說一樣領會她在中醫學理上發前人所未有的創見。
最重要的是,她找出了奇經八脈的起源,也顛覆了中醫傳統上以十二經脈為主,以奇經八脈為備用和調節系統的觀念。
她講得非常清楚。
等書出來,我再讀一遍,興起了一個念頭,就是想到底如何使用最簡明的文字,能把沈醫師的創見講得清楚,讓一般不懂中醫的人也願意接觸這本書。
這幾天掛在心上,今天總算寫好了。
3.
我所看到沈醫師的推理層次,是這樣展開的:
一,傳統上,中醫和「腎經」相關的名詞很多,但解釋很模糊,彼此關聯也不清楚。
二,但很清楚的一點是,腎主水,是「先天之本」。
三,《難經》中有一段話,「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 這「腎間動氣」既然是十二經脈的根本,顯然極為重要,但到底什麼是「腎間動氣」,卻沒有中醫書說清楚。
四,沈醫師開始研究「腎間動氣」,越來越發現其重要。而既然是連十二經脈都出自於「腎間動氣」,顯然「腎間動氣」的功能展現早於十二經脈。但十二經脈裡本身就有「腎經」,「腎間動氣」卻又早於「腎經」,那就可能是此「腎」非彼「腎」。
五,而沈醫師最後研究出來的結論是:生命的起初,在西醫說是受精卵的階段,在中醫應該有相對應的「腎元」的存在。這個「腎元」不同於西醫所說腎臟的細胞,也不同於中醫所說的「腎氣」,而純粹是說明生命的「元始」狀態,蘊含來自父母親的遺傳物質。傳統中醫將這種狀態稱之為「藏精」,而沈醫師則稱之為「腎元」,以便說明「腎間動氣」並存於「腎元」,而且是推動胚胎分化的重要力量。
把人的生命換作植物的概念來看,腎元就是種子,而腎間動氣宛如種子的發芽點,是生命蓄勢待發的動力。
六,因此,沈醫師寫了這麼一段話:「腎元所藏之精,類似人類原始 DNA,腎間動氣的原氣則是推動細胞分裂、DNA 複製的動能。腎元藏精是為了後續的發育做儲備,這個珍貴物質需要腎間動氣輸送才能發揮功能,透過腎間動氣輸送到胚胎各處,做為各臟腑組織器官及經脈生長的重要資糧。」
七,那麼,胚胎下一步的發育,腎間動氣推動下一步的發展是什麼?沈醫師提出了她精彩的「紙袋理論」三階段。
第一階段,當胚胎還在扁平狀態時,只有2D結構,就像是被壓平的紙袋,紙袋只有前後面,發展的經脈也一定是最根本的主要幹線任、督二脈。
第二階段,受精卵經過分裂變成細胞團,脊椎接著開始發育。 從空間來看,胚胎會開始長大長胖,此時則由 2D 結構變成立體的 3D 結構。 紙袋像是被撐開,除了前後面之外,中間也出現。於是衝脈出現,由下而上,全面涵蓋體腔內層;帶脈分布在外部,全面涵蓋體腔外層。
第三階段,臟腑組織器官開始陸續生長, 四肢也出現了。從空間來看,胚胎由中間向兩側發育,隨著臟腑組織器官增多,加上頭部和四肢,身體結構變得複雜,體腔內的組織器官與四肢之間的距離也逐漸增大。 因應這種情況,身體發展出可以連結軀幹和四肢的經脈,是為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和陽蹻脈。
以上合起來,就是所謂的奇經八脈。而這奇經八脈的發育,全是腎間動氣所推動的。
八,在傳統的中醫裡,是以正統十二經脈為核心,奇經八脈常被視為後來才產生的備用及調節系統。然而在沈醫師的研究和推理下,奇經八脈是十二經脈的先驅和前置部隊。十二經脈之出現和發展,是在「紙袋理論」的第三階段,也就是因應體腔內組織器官和軀體四肢的發展而生,而奇經八脈裡最晚出現的陰陽維蹻脈,都還稍早於十二經脈, 扮演「學長」的角色,協助十二經脈建構。 只是當十二經脈發展完整後,奇經八脈就除了任、督兩脈之外,各自把原先主要任務移交給十二經脈了。
但這就表示奇經八脈不重要了嗎?沈醫師說正好相反,「奇經八脈是人體最初始的設定,跨越多條經絡分佈,分散風險,不會像十二經脈那麼容易被日常生活損傷。 以現代 3C 系統來比擬,奇經八脈類似『原廠設定』,當身體出現雜亂失常的現象時,我們可以透過奇經八脈重新設定身體系統,這就是 RESET 的概念。」
也因此,沈醫師說這也正是許多練家子以奇經八脈為練功基礎的原因之一。奇經八脈雖然退居幕後,但是當臟腑經脈出現重大問題,牽涉多臟腑多經絡,且無法自行解決時,奇經八脈就會出手, 以綜合性的高度與廣度,跨越臟腑與經絡界線,做通盤改善。
九,最後,那「腎經」是怎麼回事呢?「紙袋理論」第三階段腎臟長出,腎經也就出現,成為十二經脈之一。隨著奇經八脈把主要任務都移轉給十二經脈,其中尤以腎經和肝經為主。而腎間動氣也把任務交付給腎臟和腎經,自己退居丹田。腎為先天之本的地位也就確立。
十,基於以上,《難經》裡所說「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到底是什麼意思,也就為沈醫師所澄清和證明了。
4.
《經絡解密卷六:腎經+奇經八脈》的精彩不只如此。沈醫師還有其他創見,包括腎經的「旋轉」。
我自己急著想用我自己的話來整理沈醫師對奇經八脈,以及「腎元、腎間動氣、腎臟與腎經」的精闢發現,主要是想致謝。
謝謝她用這麼淺白的文字,像推理小說一樣的風格,這麼現代的圖文並茂呈現,滿足了我這麼多年的想像,也滿足我期待這麼多年,想要接近而不可得的「傳說中的經脈之書」。
昨天晚上我讀到十一點左右入睡後,睡了幾個小時起來,半夢半醒間都在喃喃自語奇經八脈的關係。也在今天清晨三點多開始接著讀,到天亮時終於知道可以如何寫這篇文章介紹給讀者了。
不論是為了知道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還是為了閱讀的樂趣,都請大家看這本書。(有人和我一樣享受半夜捧讀這本書的樂趣的話,當然更好。^^)
如果你讀過《經絡解密》前五卷,或其中的任何一卷,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
如果你完全沒有讀過《經絡解密》的任何一卷,就請從這一本讀起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