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法國人傻眼的影集「艾蜜莉在巴黎」–法國網友評論:打破你對巴黎的浪漫幻想🇫🇷】
這禮拜好多學生推薦我看Netflix的新影集:Emily in Paris ,也有許多粉絲「敲碗」,請我介紹這部影集。雖然老早就聽過這部影集了,但在看到法國朋友在網路上的吐槽,我其實對這部片沒有太大的興趣。這兩天,甚至連法國媒體 « Le Parisien »、« Madame le Figaro » 等,都開始轉貼批判 Emily in Paris 的言論。但在許多學生和朋友的熱情推薦下,今天我終於看了第一集。
好不容易決定要打開來看了,沒想到在看影集前,又看到 法國媒體« Ouest France »轉貼法國網友在推特上寫的評論:« Je ris à gorge déployée à chaque plan plus cliché tu meurs de Emily in Paris, je soupçonne que cette série soit faite pour faire rire les Français tellement c’est absurde ! » (每次看 Emily in Paris 我都忍不住笑瘋了,從來沒有看過這麼荒謬的影集。我現在很懷疑這影集根本就是故意用那些老舊的刻板印象來笑死法國人!實在太荒謬了!)各位朋友們,我是真的有打算想看,但總是會有法國的朋友、媒體評論,跳出來阻止我看影集?!真不知道是碰巧,還是命運的安排🤣
所以到底, Emily in Paris踩到了法國人哪個點,惹怒許多地方媒體報導跟網友,讓大家忍不住站出來諷刺這部影集呢?雖然今天只看第一集,但影片中有許多點,完全可以看出美國對法國的刻板印象。今天就來和大家娓娓道來,這些採中法國人的「地雷」有哪些?
簡單介紹這部影片的劇情:女主角是一位年輕的美國女孩Emily,被派到巴黎的行銷公司去上班,故事主軸是敘述她在巴黎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愛情故事、多采多姿的晚會等等,相信大家聽到這樣的故事劇情,勢必會覺得這是一部「認識巴黎」的影集,也因此受到許多國家的喜愛,但在法國卻引起了不少網友與媒體報導的批評。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用不真實的角度介紹巴黎,還有影集中的成千上萬個法式刻板印象,讓法國人完全傻眼。
首先,法國人覺得開場很假,感覺是觀光部會拍的彆扭宣傳片😂
片中女主角從機場搭計程車到市中心會經過好多巴黎的景點、美景等。然而,從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到市中心主要會經過巴黎北邊93省的Seine-Saint-Denis,一個比較複雜的地方,和影集中的畫面根本就是天壤之別。法國網友就寫:« Les Américains qui regardent #EmilyInParis sur Netflix et qui salivent déjà en s'imaginant arriver dans #Paris depuis CDG en taxi ... les pauvres le choc sera terrible. »(看 Emily in Paris 的美國人心裡應該充滿了憧憬,嚮往到巴黎坐計程車的路程。可憐的美國人,他們到時候真的會嚇呆了。)其他網友也分享,為什麼我從機場到市中心的路上,眼前所見的是「骯髒的人行道、被塗鴉的牆壁、被燒掉的車子」,而Emily卻可以看到超美的景色?!
延續「街景」的話題,其實影集中的巴黎街景,是受到最多法國網友最多的批評與諷刺的畫面。有網友驚訝的表示:« Vous vous rendez compte que dans toute la série on n'a pas croisé un seul SDF ???? #EmilyInParis. Ah oui c'est vrai, elle allait au boulot à pied et elle n'a jamais eu à utiliser le métro... D'ailleurs elle n'a croisé aucun pickpocket sur les marches de Montmartre.»
(你們有沒有發現 #EmilyInParis 整個影集一個流浪漢都看不到。再來,女主角走路去上班,不需要搭捷運 …。還有一件事,她逛了蒙馬特的時候,怎麼都沒有遇到扒手呢?)
巴黎人的通勤時間是全法國最長,因為房子很難找,又很貴,常常需要坐很久的捷運,用走路的方式到辦公室是一種奢侈。許多女網友也注意到,巴黎的街頭很多是用鵝卵石鋪路,女主角走路去上班還可以穿高跟鞋,真的很奇妙。因為這些細節,法國人看的時候都覺得很假。
除了不切實際的街景,片中有許多文化議題,也不像現代法國主流的文化樣貌,比較像是美國眼中的法式刻板印象。就有一位網友表示:« Personne n'a informé les scénaristes que personne ne fume plus dans les bureaux en France et qu'un PDG ne fait jamais la bise à un étranger qui débarque travailler chez lui ?... Ridicules ces clichés »
(怎麼沒有人通知寫影集腳本的人,現在法國已經好久沒有人在辦公室抽煙呢?再來,主管不會跟新來的員工碰臉頰打招呼,更何況是對外國人!這些刻板印象有夠荒謬!)
另外一個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的畫面:Emily 在巴黎租的房子,在影集中被稱為 « une chambre de bonne »「傭人房」。但現實生活中的「傭人房」,其實會比影集中的房間再小兩到三倍。法國網友就忍不住諷刺:« Je bloque sur #EmilyInParis. Elle gagne combien ? Parce qu’un appart de 30m2, des achats chez Chanel et la note de pressing qu’elle doit se fader, on est a plus de trois SMIC tranquille. Ça a changé les salaires de junior en marketing. »
(我在還在想 #EmilyInParis 到底月薪賺多少呢?房子這麼大,都去Chanel買奢侈品,還可以把衣服送洗。他的薪資最少領三分 SMIC(大約15萬台幣)。行銷公司新來菜鳥的薪水真的變很多欸。)
大家都說魔鬼藏在細節裡面,這麼不符合現實的細節讓很多法國觀眾看不下去。甚至連背景音樂也是一大問題,一位網友說:« 5 min du premier épisode, déjà 2 chansons "françaises" jamais entendues et clairement pas chantées par des Français avec tous les mots de politesse possibles, ça me saoule déjà »(看了前五分鐘,已經出現了兩首所謂的法文歌,法國人都沒聽過的歌,歌手的法文也不標準,歌詞很怪,這影集我已經看煩了!)
影集中有太多文化不正確,甚至是刻板印象的問題,我在今天的文章真的說不完。不過,法國人的民族性「愛批評」,其實也是法國文化很重要的一塊,他們認為批評是一種交流,批評才能讓人進步,因為希望喜歡的人或事情能進步,我們就得批評。法國人特別愛批評的這個文化,我想不只有法國,在國際媒體報導的時候都會有類似的反應。我當時還在義大利唸書的時候,只要到外面走一步我就會很興奮,想著:「哇!被義大利充滿了歷史的建築物和浪漫的街景完全征服了。」那時候的義大利室友都無法理解我對於他們國家的心動,他們也只注意人行道不乾淨、遊客太多、物價一直在漲等,住久了也開始無法珍惜現在的生活像住在「藝術作品」一樣的感覺,我想巴黎人也是一樣的。
想認識更多法國文化的話,我在最近的線上課程裡面,除了入門法文之外,我還介紹了30堂文化課。其中一堂文化課,就是介紹關於法國人愛批評的民族文化。這堂文化課會分享如何學會法式批評(畢竟在法國批評也是有規矩,跟法國人還有其他法語區的人交流時,要注意不要踩雷,而我們確實也有很多點 😅),有興趣知道更多的朋友們可以到這個頁面看更多的資訊👇
https://jella.tw/native_languages/66
看完了Emily in Paris 的第一集,我看的還蠻開心的,畢竟是娛樂性的影集,失去了真實感也沒關係。很期待疫情結束後可以去巴黎玩,身為來自瑞士山區的鄉巴佬,一定會好好珍惜巴黎的美景,陶醉於巴黎的浪漫,絕對會忽略巴黎的比較不美的一面,畢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認為不完美的一面,最後還是要看個人選擇,把眼界專注在哪個層面 😊
有人願意跟著我一起去體驗浪漫的巴黎嗎?😍🙋♂️
#杰宇的法文邂逅
#杰宇inParis
#法式批評
#文化分享
#線上課程
人行道可以抽煙嗎 在 宅女小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商】
這是一個科技新知我覺得我懂好多哦(撥瀏海)
父母們,你一定瞭空氣清淨機,但世上有隨身空氣清淨機了哩干災影?那天參加了LG PuriCare Mini隨身淨空氣清淨機發表會,我才知道世上有如此前衛的東喜,小小一台五百多克,可以隨身帶著走的防身用空氣清淨機啊(讚嘆)。
不要背著我翻白眼我看到了!(指)你不是過敏兒的母親懂什麼,經歷過長子在高雄待了三天,一覺醒來一句話都講不完就會開始咳老痰,為娘恨不得把一萬瓶的谷關空氣都掃來插在他鼻孔,生出阿嬌的痛苦你們懂嗎?家裡四台空氣清淨機,為孩兒打造了無汙染空間結果他天天要出門,一出門空氣不好又咳歸暝的痛你們懂嗎(哭出來)。我想LG懂吧,才會開發介個產品,雙龍捲風扇+HEPA濾網可以強力過濾髒空氣和過敏原, USB充好電就能運轉8小時,外型美賣又輕又好帶,可以放在車上桌上長子的肩膀上,讓您隨時擁有清新好空氣(轉圈)。
最後,我常覺得嬰兒車很不行,因為孩子坐在上面剛好對著汽車排氣孔,空氣有奪髒,人行道旁還有人在抽煙,但我又不想抱著孩子啊~希望LG快出隨身淨的嬰兒車架,還有點風出來連電扇都省了,過敏兒的父母都會把它供在祖先排位旁的啊(膜拜)。
想深入了解看介裡:https://www.lg.com/tw/small-appliances/lg-AP151MWA1
哪裡買呢神腦國際有在賣:https://online.senao.com.tw/Mart/1189808
人行道可以抽煙嗎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就是台灣
#11月24日公投支持體壇台灣正名
街頭連署花絮~
『我知道你們是好人,但是因為職務在身,主管在那一頭看著,拜託一下,不要在園區連署,做政治有關的活動』
雖然把連署說成政治有關的活動,感覺一點點怪,但沒有關係,因為重要的是面對這一件事情的態度,更況眼前這位警衛說話很客氣愐靦,態度很溫和,瞭解困難,彼此成全,自然的就退到人行道上。
同行朋友更善巧的,邀請警衛說:你簽了沒?
他說:不行ㄟ,我有職務在身。
朋友:沒有關係,我們就到園區的範圍外…
警衛也簽了一張。
瞬間感受著台灣人的口愛與單純。
『讓台灣是台灣,不要再叫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國際人士會解讀為中國台北。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你願意嗎?』
每一次聽到這裡,沒有不心動的,因為台灣人真的不想成為中國的一省。
對比週五晚在基隆街頭連署時,所接觸到的差別很大。來往的人是很多,總是忙著走路,但眼神永遠對不上,腳步加快通過,然後趕快跟你搖頭。
^_^
回來檢討,可能是自己說的不好,於是請教了有經驗的志工~~
志工建議直接問:簽了嗎?年輕人會好奇的,再呼喚可以為台灣做一件事情嗎,年輕人都很願意。
於是自制一個牌子,『簽了嗎?東奧正名挺台灣。』年輕人的好奇,充滿在眼神上,願意停下來聽你說明。
『我們對東奧正名不陌生,媒體都有報,臉書朋友會張貼,所以當知道可以連署,自己是蠻開心的』;
『我未滿18歲,可以精神支持,一起加油』
『我是馬來西亞人,可以簽嗎?』
『我是選手,我不希望影響我的參賽資格,但我當然更想要我的運動衣上寫的是TAIWAN啊!』
還有一個畫面很美,朋友有簽,但他沒簽,每次經過我們,都會送出邀請,最後他就簽了。
無所求的邀請真的很美,無所求的送出微笑,當對方會看你一眼,有機會說話了,但還沒講完,對方點頭就走了…,
但不會減少熱情與微笑,感覺這一股能量是連動的,因為每一次的接觸都是新的,都會有個不錯的連結。即使不簽也給予尊重。
有一位年輕人在人行道上抽煙,在牽機車時,看到了我們台灣達的海報『2020東京奧運,讓世界看見台灣』,自己就主動過來要簽署,看著他在機車上的背影,寫著每一個字,有一種觸動,似乎正在寫出生為台灣人的驕傲。
一位中年人在等朋友,過去跟他邀請,他想了一下就簽了。
2小時,共簽署了120份,不管認識不認識,認同不認同,我們都是在台灣這一塊土地生養。
尊重每個人都有選擇權,都是為了自由而來,假設我們跟中國的關係是兩岸一家親,若無法1+1>2,都有可能變成兩岸一家仇,一輩子的恐怖平衡,就永遠失去了作『自由人』的機會了。
『有民主、有自由,每個人可以做最真的自己,社會一定是生氣蓬勃,有尊重差異,互相成全,關係裡一定可以得到自由,這不是夢想,這是可以鍛鍊成熟的。』
就讓台灣是個美麗的寶島,變成真正的蓬萊仙島,讓全世界人都可以變成台灣人,讓台灣走向全世界,在國際上能喊出自己國家的名字,我來自台灣。🙂
延伸閱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Xd52tH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