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車禍路口會勘 ft.神秘嘉賓🤩
今天又再度來到了東門國小聯絡簿裡的十大危險路口之一。
還記得去年的五月時,跟市府 #爭取劃設了仁愛街的標線型人行道,看到東門國小的孩子與行人走在上面比以前更安全有保障,就覺得好欣慰。🤗
這一次則是因為附近居民反映此路口常出現擦撞車禍,所以約了交通處代表、里長、社區住戶們,還有一個神秘嘉賓(後面會揭曉哦~🎊)一起到中央路與仁愛街口來現地會勘、直接討論,可以從哪些地方著手,來防範車禍事故的發生,希望在行人通行或出入街口時能有安全上的改善。
由於在議會附近,我也好幾次經過這路口觀察。中央路在文化街口及東大路口兩處已有紅綠燈🚥,兩路口相距約168公尺而已,相當近,所以如果要在中央路X仁愛街口增設號誌,會有號誌過於密集的問題,所以一開始就定調無法增設紅綠燈的共識。🙅🚥🙅♀
在來到這個路口前我們已先做過功課,在看過民眾兩次車禍肇事的影片,以及與鄰近住戶詢問車禍相關狀況後,我發現這路口最大的問題在於: ⚠ #仁愛街來車與中央路來車互不相讓的狀況下,最容易造成車禍!⚠ 這裡甚至還有 #違規逆向轉彎至仁愛街(單向道)的情況發生。
在與局處的研議後,本次會勘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 中央路上,文化街口及東大路口這兩處的紅綠燈將調整時差,避免騎士為搶下段路口不遠處的綠燈而加速行駛。
2⃣ 現行的路段標線會做調整,將雙黃線改成槽化線,並縮減車道,以減緩行車速度。
3⃣ 在中央路X仁愛街口往護城河方向,設立禁止右轉標誌。
4⃣ 住戶要求將社區前方汽車格改為機車格,讓仁愛街出來的車輛視野更通透,交通處回應同意變更為機車格,但兩年內原則上不會再變動。
5⃣ 交通處跟我也建議社區轉角的藝術裝置是否能夠調整到其他地方,加上植栽的修剪,讓出仁愛街口的行車視線更開闊。
最後,噹噹噹~🎊終於要來介紹今天特別一起與會給予專業建議的神秘嘉賓啦~🎊
今天會勘有幸邀請到 標線改造台灣路 TW-Road Reformation 對交通標線分析充滿熱忱的帥氣路小編一起來現地會勘,以他的專業分析來提供一些改善的參考:💁♂️
1⃣ 路口轉角扇形外推。
2⃣ 雙黃線改成用槽劃線漸變,並且結合轉角外推,讓車道逐漸變小,原因是透過車道變窄的設計,讓行車者速度能自然放慢。
3⃣ 槽化線到路口有足夠的寬度可以當行人庇護空間,就可以進行兩段式的穿越。
4⃣ 因為路口轉角外推的關係,停車彎就自動出來了,可以用來當作停車空間或是公車停等區。
5⃣ 「讓路線」貼齊路口,才有足夠的視線觀察來車。
感謝路小編給出很棒的建議,我也一併交由新竹市政府參考規劃。
今天謝謝很多人在一早來到這個路口,無論角色立場為何,一致的目標都是為了讓這路口可以更安全。希望這次會勘後,相關單位能盡速來改善,降低車禍率。
另外,小鳥議員在此也想要特別呼籲用路者📣:
#行經路口時一定要減緩速度,支線車輛也要先停下來後 #觀察左右來車再行駛,才能降低車禍的機率,保障自己與他人的安全喔~
🥳文末有彩蛋🎉
附上台灣路小編對於中央路X仁愛街路口改善的專業建議:
https://reurl.cc/Q7zpmZ
覺得不錯的朋友請多按讚加分享喔~讓透過標線設計來改造道路安全的觀念更加普及,改善大眾的行車安全。
#路口安全讓我們一起來把關
#回南部時看到離路口不到30公尺的巷口又設紅綠燈覺得黑人問號臉
#讓交通安全回歸專業設計
#最重要的還是每個用路人行車安全習慣的培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人行道 路口 外推 在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第四維度 Photography一起來到陳情路口,陳情民眾與周遭居民一邊說著、一邊比畫著:「這裡真的很危險啦!常常看到機車跟大貨車同時要右轉,我都很怕機車被壓到或是會發生車禍。」
上面說的險象環生路況:是竹南、頭份交界處的永貞路與中央路口。
#路口外推式人行道的設計美意
#本土版的路口外推?
「中央路」是這次獲得前瞻計畫挹注人本交通整體改善的路段,包含路口人行道的外推設計。但跟永貞路交會的這個路口,在永貞路的這一側卻不在改善的範圍內(或是說,永貞路上只作了半套)。
觀察兩個路口道路規劃現況,中央路因為外推人行道的設計,除了可降低不必要的過寬路肩,同時可提升中央路口的視野,並縮短行人穿越馬路的距離,路側也獲得活用空間;但橫向交會的永貞路卻未進行相應的路口外推工程。
這種只作半套的路口人行道外推,除了讓原本外推設計的美意大打折扣,也因為永貞路右轉中央路的大車必須往前開更多的距離才會右轉,造成永貞路上的機車容易進入大車內輪差的死角裡。
當初在設計時,就應該更謹慎檢視工程設計的周延性,而不是只做半套的工程,或者是作完後才推說管轄單位不同(所以就不是我施作單位的問題?!)
#補助型計畫的內容變更
即便會勘後大家都同意永貞路這一側的路口有改善空間。但縣府卻表示現階段無法就工程內容更動?
依據縣府的說法,目前這裡面臨一個奇怪的情況:核定後的工程在驗收前難以就實質的工程內容進行更動(其實應該是要經過核定內容之變更)、而且永貞路不在這一次改善計畫範圍內、永貞路的管轄單位也非縣府。目前縣府會先在永貞路口北向路肩劃設槽化線;但未來仍要持續監測該路口車況,對改善內容進行評估降低機車在大車右轉彎時的行車風險
除此之外,其實應該要一併來討論的是,當工程經費來自於中央的計畫型補助款時,如果經過核定的內容有規劃或設計欠周;發包單位與廠商間簽訂的工程契約設計圖變更問題,這些在機制上都需要一併處理(現階段的處理方式似乎多是用完工後的保固條款)。否則即便出現明顯的設計問題,也只能傻傻的完工?
#零碎化的道路管轄權
「只是一個路口,怎麼這麼多人一起會勘?」
這也是擔任議員以來最常見的交通會勘實況:
紛亂的道路管轄權。
以這次會勘路口舉例:永貞路隸屬交通部公路總局管轄、中央路則是隸屬縣府管轄權責範圍、而這裡又位在竹南、頭份的交界處,所以一共來了中央的公路總局、縣府工務處、警察局、竹南鎮公所、頭份市公所。在邀集會勘前置作業裡,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是:「這段路是A負責,但B管轄,但是這路段又牽涉C路權」。於是,最後會勘現場才會出現這麼多單位的人共同列席。
#要有專責的交通治理
回到交通專業性層面,苗栗縣府沒有專責交通局,又各分屬不同科別(例如:交通規劃、養護工程科)處理。也曾聽聞過公所承辦人哀號連天,這也一再顯示在交通規劃、道路管理上面臨的層層困境。
有更妥適的專業、人力配置,才不會重複發生改了又改、不夠完善的的交通現況。
人行道 路口 外推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趁著假日,來跟大家介紹一個 #關心道路標線劃設 的專業粉專: 標線改造台灣路 Design of Taiwan Road。
上週四,完成五個委員會質詢以及法案審查後,我從台北趕到時代力量新竹市黨部,參加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舉辦的內部培訓講座。
這場講座,邀請小編來分享,他對道路標線以及交通安全的研究。
沒看到小編前,原以為他是個已經進入職場多年的專業人士,沒想到居然只是位還在念書的大學生。
小編雖然年輕,對道路標線的研究卻非常深入。在對照各國為了提升道路安全所進行的標線改造後,立刻可以看出來台灣標線設計的盲點。
例如,車道應以奇數為單位、可以在中間配置左轉道、路口轉角處人行道外推以縮短行人過馬路的路徑、車道漸變拉長讓駕駛人來得及反應、利用寬度效果標線使駕駛自動減速。
就像小編說的,我們從小被教育的交通安全是不要搶快,因為十次車禍九次快。但真的因為超速造成的車禍卻不到一成,#錯誤的交通標誌導致的交通危害,#恐怕才是交通事故的元兇。
一年三千個人橫死道路,數十萬人受傷的台灣,絕對不是靠什麼 #區間測速、#降低速限,就能夠改善台灣交通安全的蠻荒狀態。
而是要對症下藥,#用友善的設計避免用路人陷入險境、#用適切的設計引導用路人安全行車,這才是交通主管機關,應該努力的方向。
感謝標線改造台灣路,還有許許多多民間的交通安全專家、倡議者,雖然我今年不在交通委員會,我們同行的道安改革之路,還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