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戰勝人類
中共病毒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試劑和疫苖都是一無所有,美國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系在2020年3月實行禁足令兩星期。因為中共病毒潛伏期兩周,禁足兩星期,所有染病的人會發病。只要將染病的人隔離就可以徹底清除病毒疫情。所有人以為禁足兩星期就會事過情遷。
兩周禁足令不能令疫情消失,禁足兩周變成兩個月,疫情在禁足令之下不停惡化。禁足令不能無限期延續下去,於是改為強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在家工作上課、禁止堂食等等。疫情沒有因為嚴格社交限制而消退反而變本加厲。
爆發疫情的時候是冬季,2020年夏季應該會讓中共病毒疫情像流感那樣消失。這是一廂情願的樂觀想法。社交限制的原本計劃只是去到秋季,對經濟影響有限。當時,我質疑在赤道附近地區,例如新加坡也爆疫情,夏季不會令疫情消失。結果,疫情在夏季爆大鑊,疫情越演越烈,很多國家出現醫療崩潰。到了2020年下半年,好消息來了,疫苖開發成功,效力極佳。
中共病毒1傳2,只要一半人接種疫苖,再加上染病後的天然免疫力,病毒傳播少於1,疫情會慢慢消失。疫苖是壓制疫情的唯一希望,稱為群體免疫力。2021年4月,美國大部份人已經接種疫苖,於是放寬社交限制,餐廳開始堂食,戲院和遊樂場重開。到了6月,戴罩令解除,已經完成接種疫苖的人不必戴口罩。超級市場撤掉門前的檢查體溫安排,讓顧客自由進出。7月中,美國開始回復正常,疫情好像成為過去。
疫苖接種率超過一半的國家應該安全,對嗎? 不對。因為病毒變種,屌他病毒傳染力1傳8,比原來的1傳2高了4倍,而且染病後康復的人可以重覆染病,疫苖只能防止重症,不能防止感染,要達到群體免疫力,應該不可能。幾乎達到全民接種疫苖的以色列由每日約10宗確診急升至2021年8月初的每日1,000宗確診。同一時期,美國的每日確診人數高達11萬,重災區佛羅里達州陷入醫療崩潰邊緣。由此可見,疫苖防疫行不通。疫苖防疫只是人類科學跟大自然鬥,一定悲劇收場。
不要說疫苖的人造免疫力不行,染病後的天然免疫力也不行。疫情大爆發後緩和的印度再爆疫情,單日確診4萬宗。
那麼,中共的封區管控能否真的清零? 不行,絕對不行。變種病毒突破防線只是時間問題。再說,封區管控的經濟成本太高,不能長期嚴格實行。南京機場爆疫傳遍中國是很好例子,百密一疏,掛一漏萬。只是屌他變種病毒在機場走漏一點點出來就爆大鑊,封區管控根本上是痴人說夢。
對付病毒的最好辦法是減低人口密度,即是減少人口。人類要和大自然共存就不能破壞大自然,不能違反大自然規律。小小的地球上居住超過70億人肯定違反大自然規律。人口太多是環境污染和傳染病大爆發的根源。此根不除,氣候和傳染病會纏著人類不放。
人類清除計劃美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810紐約時報
*【Dixie野火的灰燼在1000英里外造成汙染】
從航拍中可以觀察到,Dixie火勢下,濃密的黑煙不斷竄出,對加州這個嚴格控管汽車排放污染的領先地區,將有害健康的巨大煙霧飄至全國各地。即使在距離1100英里以東的地方,在炎熱的夏天產生了一層有毒煙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dixie-fire-california.html
*【聯合國氣候報告警告全球變暖已不可逆】
根據該機構的一份重大科學報告,未來肯定會更熱,但到底有多熱還是取決於人類。洪水已給德國和中國造成了毀滅性災害,野火也已在西伯利亞、土耳其和希臘失控。全球變暖的一些破壞性影響現在已經不可避免,但仍有一個很短的空窗期可以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climate/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html
*【美參議院民主黨人開始推動3.5兆美元預算的社會改革】
民主黨人希望在本周通過的參議院預算藍圖,盼有助於標誌著近60年來社會安全網最大規模的立法。此項預算藍圖包含了醫療保健、兒童和老人護理、教育和氣候變化方面,將投入3.5兆美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politics/senate-budget.html
*【美參議院將最終通過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方案】
參議院週末清除了立法的最後一個重大程式障礙後,週一兩黨經過數小時的拉鋸戰,艱難地通過1兆美元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politics/infrastructure-senate-biden.html
*【美國軍方將要求軍隊施打Covid-19疫苗】
五角大樓將尋求“不遲於”下個月中旬,強制要求該國130萬現役軍人接種疫苗。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如果F.D.A在9月中旬之前,批准輝瑞公司的疫苗,他將尋求加快授權,與此同時,他也宣佈部隊要開始為強制接種做好準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politics/vaccine-mandate-military-covid.htm
*【加拿大重新向接種疫苗的美國人開放,但很少人急於前往】
加拿大自2020 年3月以來,首次對完全接種疫苗的美國公民和居民的非必要旅行重新開放邊境。但在邊境重新開放的第一天,只有少數美國遊客帶著船隻、自行車前往,沒有出現大批人潮。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canada/us-border-reopen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達拉斯學區無視州長的禁令並宣佈戴口罩。在達拉斯獨立學區表示,每個人-學生,員工和訪客-必須戴上口罩。
#隨著佛羅里達州病毒病例的增加,當地官員準備違抗州長的不戴口罩規定。在佛羅里達州,只有一半的人接種了冠狀病毒疫苗,而 Delta 病毒變種正在推動激增,使該州成為全國受災最嚴重的州之一。
#華盛頓州州長Jay Inslee宣佈,大多數州僱員和所有醫護人員必須在 10 月 18 日之前全面接種冠狀病毒疫苗,否則將面臨失業的風險。
#由於疫苗接種緩慢,Covid 在墨西哥激增。
#美國的病例數升至 2 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自 2 月以來,美國平均每天新增冠狀病毒病例首次超過 100,000 例, 尤其在大部分人口仍未接種疫苗的州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根據《紐約時報》數據庫,過去兩週新病例報告的 7 天平均值翻了一番,死亡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平均每天 516 人。
#法國開始要求提供疫苗接種證明或冠狀病毒檢測呈陰性,才能進入咖啡館、餐館、酒吧和長途火車,依健康通行證才能進入電影院、劇院、音樂廳、博物館、迪斯可舞廳和許多其他場所等規定,現在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德國衛生當局表示,在春季第三波大流行期間,疫苗阻止了 38,300 多人死亡。根據週五公佈的一項科學研究,多達 706,000 例感染被預防。超過 60% 的人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近 55% 的人口接種了疫苗。
#俄羅斯醫院供氧系統發生故障後,導致9人冠病患者死亡。
#Delta 冠狀病毒變種使更多兒童住院,尤其是在熱點地區。
#中國因三角洲病毒引發的疫情日益嚴重而懲罰地方官員。四個省的 30 多人,包括政府領導、醫院工作人員以及機場和旅遊人員,已因疫情受到處罰。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09/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在阿富汗前線,沒有好的選擇】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阿富汗第二大城市Kandahar一直受到塔利班武裝分子的圍困。被困在他們和政府軍之間的家庭幾乎無處可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asia/Afghanistan-taliban-kandahar.html
*【塔利班恐將佔領喀布爾,民眾感到恐懼】
塔利班在阿富汗北部的無情遊行在全國引起了恐慌,阿富汗人目睹了一個曾經是抵抗南部塔利班叛亂的中心正在恐懼中崩潰。短短四天,叛亂分子已經佔領了北部的五個省會和西南部的一個省會,並且繼續殘酷的進攻。塔利班取得的突破性勝利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叛亂分子,可能包圍喀布爾的擔憂,也粉碎了許多阿富汗人最後的希望,即政府軍能夠以某種方式扭轉襲擊。隨著塔利班入侵喀布爾,這個政府防衛的堡壘恐將難以倖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asia/afghanistan-taliban-seize-cities-Kunduz.html
*【東奧結束,接下來看北京如何迎戰】
Delta陰影下,中國如何“備戰”冬奧會?中國已明確表示,遏制病毒是首要任務。北京正在對39個奧運場館重新設計,確保運動員基本上不會與裁判、觀眾或記者有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當局還在計畫針對病毒的詳細預防措施,包括限制觀眾和參賽者人數,嚴格執行隔離等。預計這些限制措施將遠比東京奧運會上的做法更嚴格。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world/asia/beijing-winter-olympics-covid.html
*【東奧是自1988年以來,美國收視最低的夏季奧運會】
NBCUniversal表示,每晚黃金時段的廣播和數位平均吸引了1550萬觀眾。從7月23日的開幕式到周日閉幕式,NBCUniversal對奧運會的報導都受到了冠狀病毒協定的影響,也受到了美國觀眾退訂有線電視和串流媒體的影響,另外還有時差,許多觀眾稱,7000個小時的鏡頭在多個頻道和平臺上傳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business/media/tokyo-olympics-nbc-ratings.html
*【紐約州長古莫首席助理Roberta Kaplan辭職】
紐約州長古莫性騷擾醜聞持續發酵,其首席理手在報告結果出爐數日後辭職;一名對他發起指控的女性接受電視臺採訪,在提到古莫的行為時,她說,“這令人不快,也顯然未經同意”。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nyregion/roberta-kaplan-times-up-cuomo.html
*【三星掌門人李在鎔將獲假釋】
曾因賄賂朴槿惠獲刑兩年半。法務部假釋委員週一開會決定,在8月15日光復節前釋放李在鎔等一批罪犯。韓國經常通過假釋或赦免犯人來慶祝重大的國家節日。在是否應該提前釋放他的問題上,該國出現了分歧。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business/south-korea-parole-samsung.html
*【Virginia Giuffre控告安德魯王子性侵】
美國富商Jeffrey Epstein的原告中,最勇敢直言的受害Virginia Giuffre控告稱,約克公爵安德魯,在她17歲時對她進行了性虐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nyregion/virginia-giuffre-prince-andrew.html
人類清除計劃美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是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一次搞懂Net Zero、Carbon Negative、Climate Neutral..... (04/20/2021 天下雜誌)
氣候議題是全球列強的最大公約數,淨零Nert Zero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責任,我們該怎麼做?
Net Zero、Carbon Negative、Carbon Neutral、Climate Neutral、Carbon Footprint,這些關鍵字,已成為2021年各國政府、各大國際企業與環境組織、民眾最關心的議題。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不僅是企業、政府營運必須注意的風險,更是永續發展的契機。《CSR@天下》帶你一次搞懂跟淨零有關的大小事。
文:黃昭勇
一、為什麼會有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
2020年1月,微軟(Microsoft)宣布堪比人類下一個「登月計劃(moonshot)」的挑戰:在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屆時,微軟從環境中消除的碳排將超過所排放的碳。微軟更承諾2050年將從環境中消除該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產生的所有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或因用電產生的碳排放。
2020年7月,蘋果電腦(Apple)公司宣布整個商業活動、製造供應鏈與產品生命中期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也展現出比IPCC(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負責研究和評估變遷的組織)設定在2050年更積極的目標,最終要達到零氣候衝擊。
同一時間,微軟串連NIKE、星巴克、聯合利華、賓士汽車、達能等各產業龍頭,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排放轉型。
可以看出,不管是淨零(Net Zero)、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碳中和(Carbon Neutral)還是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都是一種氣候行動的目標,都是要減緩、調適甚至逆轉氣候危機下的人類文明生存挑戰。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現在的氣候危機很大原因是人類工業革命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成了地球暖化升溫,如果不阻止地球升溫超過工業革命前1.5度C到2度C之內,地球很可能在2100年就不宜人類居住。而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一大關鍵就是在2050年以前,全球碳排放要降回2005年的水準。
因此,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等等,都是用來設定氣候行動的目標。
二、什麼是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
淨零、負碳排等等都是針對氣候危機的行動目標,對大多數企業/組織來說,這些名詞的意義可能很接近,進一步分析這些名詞的不同定義,就可以看出對企業/組織的不同要求與使命。
根據IPCC的定義: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是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清除二氧化碳達到平衡(衡量期間通常是一年)時,就代表達成碳中和,或是淨零排放二氧化碳(CO2)。
如果一個企業或組織清除的二氧化碳遠超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會達到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的效果。
淨零 Net Zero,是因為造成氣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不是只有二氧化碳,還有甲烷等等,要逆轉氣候危機光是減碳還不夠,必須是要減少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指的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接近零值。
IPCC指出,如果沒有自然的溫室效應,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會降到冰點以下,人類也無法生活。但燃燒化石燃料和濫砍濫伐等人類的活動,劇烈擴大了自然溫室效應,又會引起全球暖化。
科學家分析,地球的大氣99%以上由氮氣(N2)和氧氣(O2)組成,含量最高的氣體是氮氣(乾燥大氣中的含量為78%)和氧氣(21%),這兩種氣體幾乎不產生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主要來自於水氣,其次是二氧化碳(CO2),還有大氣中存在少量的甲烷(CH4)、臭氧(O3)、氧化亞氮(N2O)、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氫氟碳化物(HFCs)等也會導致溫室效應。
IPCC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汽車、飛機、發電廠、工廠中燃燒大量的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的CO2,增強了溫室效應;此外,排放到空氣中的溫室氣體生命期長達數10年以上且穩定,自從人類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的濃度急速增加,是最大的威脅。
至於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就是在努力讓各種溫室氣體朝向淨零排放之外,也考慮區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應,例如來自飛機凝結痕蹟的輻射強迫效應,企業或組織努力往零環境衝擊發展,就有機會達到氣候中和。
三、溫室氣體是怎麼產生的?
溫室氣體至少有下列七種:
二氧化碳(CO2),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時產生;
甲烷(CH4),主要由反芻動物(如綿羊和母牛)以及垃圾填埋場產生排放;
一氧化二氮(N2O),主要因為農作物的肥料使用和牲畜肥料使用過程排放;
氫氟碳化合物(HFC),主要來自冷氣、製冷設備排放;
全氟化碳(PFC),主要是鋁產業排放;
六氟化硫(SF6),主要由開關設備排放;
三氟化氮(NF3),主要在電腦製造過程中排放。
二氧化碳是對環境威脅最大的溫室氣體,不但因為排放大,並且它在大氣中會存在數百年以上;另一類生命期限長的溫室氣體是一氧化二氮,壽命也超過100年。
也因此,大多數企業/組織都把二氧化碳作為優先要減除的溫室氣體。
四、企業/組織要如何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
要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屬的企業/組織每年排放多少溫室氣體?有哪些營運或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因此要針對自己的企業進行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盤查,包括營運過程、生產製造。
在實務上,碳足跡盤查分為:
範疇一,是企業/組織直接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
範疇二,是能源的間接排放源,主要是用電、熱或蒸汽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
範疇三,則是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員工的移動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
盤查之後,就要針對各種溫室氣體產生的狀態去分析,可以減少的就減少,不能減少的就替換。例如在範疇二的用電部分,節電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但人類文明不可能不用電,因此就可以透過改變能源結構,像是大量採用再生能源替代燃煤或燃氣發電,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為何多數國家、企業都是設定2030或2050年為行動期限?
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當時的設想是多數目標要在2030年達成。例如,針對SDGs 1的消除貧窮,就要求在2030年前消除每天生活費不到1.25美元(約新台幣35元)的極度貧窮;或是在2030年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有負擔得起的潔淨能源可以使用、落實森林生態保護等等。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5)完成了《巴黎氣候協定》,有上百個國家同意在2050年以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巴黎氣候協定最重要的是同意的國家紛紛推動國內立法,將淨零目標立法,確保人類的共同目標可以達成。
美國在川普前總統時一度宣布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全球的減碳進程受到衝擊。但在拜登就任後,已經重新回到協定內。在拜登就任前,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也都提出了淨零時程,歐盟更是藉由綠色新政加速減碳工作。
因此,速度快的企業選擇在2030年達到淨零或是碳中和,最慢2050年達到這些行動目標,將會是所有企業與組織未來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