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真的要注意身體狀況,消防局統計,這兩天在雙北市就有28件因為天冷猝死的案件,而且多是70歲以上的長者。醫生也提醒,天氣冷很容易觸發心血管疾病,提醒老人家要多注意保暖,使用電暖器也應注意安全,保持居家環境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發生。
救護車一輛接一輛送到醫院急診室,強烈大陸冷氣團報到,全台急凍,光是這兩天,雙北市消防局統計,內科OHCA就有28件,而且不小心過世的大部分昰70歲以上的長者 。醫生也提醒,天冷血液循環不好,抽菸的民眾也得小心,仁愛醫院急診醫師簡立件,就是因為這幾天,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從16日入夜到21日清晨,氣溫驟降到13度以下,日夜溫差大,民眾要更注意保暖。
天氣冷颼颼,還飄著細雨就怕著涼,路人全身包緊緊,大衣圍巾帽子口罩全出動,也提醒民眾,如果家中有老人,一定要注意保暖,睡醒時也要動動身體再下床,別讓氣溫成為可怕的奪命殺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可以,我相信他們也想要過一般人的正常生活⋯⋯」 - 職業訪談系列現在觸角越來越廣,今天我們邀請人氣醫師、PTT「甲板船醫」,現任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的顧文瑋醫師,跟我們分享「感染科」工作的日常點滴。 - 過去我們對醫師的了解,可能最常見的就是皮膚科、耳鼻喉科、牙科,但其實醫師這份職業,可...
仁愛醫院急診醫師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果可以,我相信他們也想要過一般人的正常生活⋯⋯」
-
職業訪談系列現在觸角越來越廣,今天我們邀請人氣醫師、PTT「甲板船醫」,現任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的顧文瑋醫師,跟我們分享「感染科」工作的日常點滴。
-
過去我們對醫師的了解,可能最常見的就是皮膚科、耳鼻喉科、牙科,但其實醫師這份職業,可以細分為百百種,我們不熟悉的「感染科」,其實每天都在辛苦的環境中工作,也給予許多患者信心,讓他們努力回到原本的生活正軌。
-
在成為醫師的學習過程及行醫的歷程中,小顧醫師也曾遇到許多的誤解及嘲諷,但強烈的使命感讓他堅持傳遞正確的知識,並幫助更多人,多年下來病患的回饋也成為支持他繼續的動力。
-
#職業訪談 #為i篩檢 #自己的生活自己建築
【愛滋篩檢地圖-查詢篩檢院所】 https://bit.ly/3g6dXuR
-
【職業訪談】護理師甘苦!「灌腸練習、軍事化教育」護校實習過程公開feat.千千進食中
https://youtu.be/35NVghzSDrg
【職業訪談】帥醫師脫光教學!「台灣四大癌症」該如何預防?feat.馬克醫師
https://youtu.be/_Y7J3Nmouqo
【職業訪談】台大醫學系醫師來了!「11年小兒科醫師」經驗談feat.馬克醫師
https://youtu.be/xn5m6UxjuYc
【護理師甘苦談】心酸公開!急診熱忱被消耗?小孩生了,媽媽卻走了... feat. apple
https://youtu.be/HAZq3JE1yTE
【職業訪談】護理師撞鬼!躺在病床上的阿伯,上一秒才幫忙按電梯!feat.APPLE
https://youtu.be/zFU-tMjk8-0
https://youtu.be/7UqaGptUcd0
【狗仔好當嗎】假病人偷拍?串通藝人假新聞?真實「業界秘辛」公開
https://youtu.be/bOpkIFbjLb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S0BekCgH_o/hqdefault.jpg)
仁愛醫院急診醫師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為新冠肺炎搞得人心惶惶,還爆發了口罩搶購潮,但你知道嗎,其實洗手比戴口罩還要重要喔,這次我們請到了在第一線防疫作戰的醫師,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的張雅媛醫師,來解答我們的疑惑。
------------
Q:現在醫院有做出哪些防治肺炎的應對措施?
每家醫院的設計跟規模,稍微有點不一樣,目前是把急診中,有中國旅遊史或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的病人分流出來,另外做出不同的動線規劃,並準備了一些負壓收治病房和後備病房。
Q:台灣出現了一些確診案例,大家也都開始戴上口罩,歐美國家好像就沒有這麼驚慌?
其實我們還是要考慮每個國家自己的風險程度,因為歐美國家可以能腹地廣大,就比較沒有感染的風險,但我們也不用時時刻刻都戴上口罩,基本上是去醫院探訪,或著是自己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狀的時候才需要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另外還有慢性病的患者或是孕婦小孩這種高風險的族群會比較需要戴口罩。而且病毒傳染距離大概是1-3公尺,如果你是去開放的空間,或著是和人距離很遠,就可以不需要戴口罩。
Q:有人說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
對,假熱你已經把口罩戴好了,但是你在外面東摸西摸,沒有好好洗手,就會有很多細菌病毒殘留在你的手上,那你再去摸眼睛碰鼻子就有可能被感染,其實洗手我們有分兩種洗手方法,一種就是乾洗手,另一種就是溼洗手,乾洗手的部分就是用酒精,大概兩次的量,搓20-30秒,太多或太少都會讓效果不好,濕洗手就是建議大家用肥皂來洗手,除了要洗40秒以上,也教大家一個口訣『內、外、交、扣、大、立、腕』(內外夾攻大立腕),就是要洗手的內側、外側、相交的地方、還有手指、大拇指、指縫以及手腕,每個部分都搓好搓滿。
Q:世界衛生組織這次公布新冠肺炎是『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速度慢了好幾拍,在醫界有什麼看法?
其實台灣疾管局有很多專家,每年都會針對不同的疫情做演練及討論,像是伊波拉、流感等等,台灣政府和公衛端平常就一直有在做準備,那這次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也有派出專員去進行了解,所以WHO的速度不會影響台灣防疫的腳步,大家也不用過度擔憂。
Q:台灣有沒有可能發生隱匿疫情的狀況?
其實我們剛剛有講中央其實很多專家,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決定全部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做事就比較不會有隱匿的問題,就算想隱匿可能也沒辦法包得著,所以如果有情況的話,紙包不住火,應該無論如何都會流出來;那在我們台灣的這個醫療體系,也不用擔心醫護人員有隱匿的狀況,因為我們都是送疾管局認可的醫院單位或是檢驗的單位去做檢查,所以基本上中央會第一個知道結果,而且我們不可能知情不報,我們報出去疑似的,它每一個都會去做這方面的檢查。那反而我們會比較擔心病人隱匿旅遊史,在這邊要提醒大家誠實並且主動告知,如果你先講,我們可能就先送你一個口罩互相保護,現在口罩很珍貴的。
Q:如果台灣發生了群聚感染,我們的醫療體系有沒有辦法支撐得住?
我們醫院在每年都有在做許多訓練跟規劃,而且在台灣各地我們有許多應變醫院,如果真的發生群聚感染的狀況,我想我們的醫療體系會互相幫忙,把所有病患收治,盡量不要影響到一般來說民眾就醫的權利,而且目前台灣的醫院都已經進入備戰狀態,不管是負壓隔離病房,或是後備病房的設置都會進行規劃,所以大家不用太過擔心。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uekq7HoXD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