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秦始皇的功過是非,永遠是一個說不盡爭不完的話題。兩千年前,他創建了一套「中央集權制度」,不知什麼原因,竟觸怒了今天的一些學者,又再次被指責為「暴君」,並扣以新制的大帽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始作俑者。當然,這樣的觀點有人讚成,但也有人反對。反對者認為:中央集權制應當肯定。因為它適應了當時中國的國情,所以為歷代天朝所繼承,而且行之有效。至於「暴君」問題,似失之片面,不能攻其一點,不計其餘。今將淺見述下。
(一)
秦始皇的第一大功績,是「消滅六國,統一中國」。有人認為此話是老生常談。雖是老生常談,但不能就認為是人云亦云,其實是各有見解的。如一位歷史循環論者看此話,就會「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此觀點評價秦始皇,其功業必然不甚了了。但請一位歷史發展觀者看此話,其議論可能大大不同。他會說:秦始皇消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啟了一個新時代。不僅如此,還會說:秦始皇又「廢封建,置郡縣」;繼續開疆拓土,為後代的帝王樹立了「天子經略,諸侯正封」(《詩·小雅·北山》)的好榜樣。
所謂「舊時代」,是指秦朝以前的夏、商、週三代。所以言其「舊」,是因為三代時的所有國家的制度都很落後,而且疆域從未統一。就其制度而言,當時的大小國家都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部落演化而來,依託於血緣宗法,建立其政治制度。夏、商、週三個王朝原為三個大國,文化比較發展。中等國謂之方國或諸侯,小者以族屬為名,星羅棋布。其生存狀態,一直處於融合與兼併的過程中。史稱:夏時諸侯,號稱萬國,至商而有三千,至周而有八百,至春秋,存者僅百餘國。春秋與戰國是社會轉型時期,戰爭之多,惡性循環。至有「春秋無義戰」之說。戰國時期之七雄,都號稱「萬乘之國」,每逢大會戰,雙方出兵都以十萬計。「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其慘烈之狀,難以言表。以致更加劇了社會混亂,經濟凋敝,壯者散至四方,老弱轉死溝壑。事實說明,這個舊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
梁襄王的魏國雖相當落後,但還是個大國。他為長期戰亂而憂心,曾向孟子請教。他問:「天下惡乎定?」答:「定於一。」又問:「孰能一之?」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兩人都希望天下安定,可是怎樣實現天下安定,梁襄王「好戰」,孟子「反戰」,兩人的主張,南轅北轍;而且都不切合實際。但當時的秦國卻為「舊時代」找到了一條比較可行的新出路,就是通過「商鞅變法」,破舊立新,以農養戰,富國強兵,逐步吞併六國,走「海內一統」之路。秦經過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代之經營,至秦王政時,誅其君,吊其民,只用了十年時間(前230-前221),就「消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紛紛擾擾長達數百年的舊時代,開啟了天下大一統的新時代。
關於舊時代的疆域,文獻記載不多。夏朝的疆域跨今黃河中游的南北兩側,商滅夏朝,疆域擴至黃河中下游兩側,但均無明確疆界。西周滅商之後,號稱「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小雅·北山》)據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詹桓伯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毫,吾北土也。」(《左傳·昭公九年》)周王室在這個範圍之內仍未統一,王室只佔據邦畿以內地區,其他皆為大小封國,都處於獨立或半獨立的狀態,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大國爭霸;戰國時期,七雄並爭,都談不到統一。只是到秦始皇時,才「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疆域形勢。然而,秦始皇的可貴之處還不全在於此;而又在於他已滅六國之後,並不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命滅楚的軍事統帥王翦繼續向東南進軍。東越投降,將其疆土劃入會稽郡(治今江蘇蘇州)。閩越投降,就地設閩中郡(治今福建福州)。又命尉屠睢等進軍嶺南,在南越北區設南海(治今廣東廣州)、桂林(治今廣西桂平)、象(治今崇左)三郡。又命常頞向西南夷進軍,開五尺道,自今四川宜賓南通雲南曲靖。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又命將軍蒙恬率士卒30萬北逐匈奴,收復河南(今內蒙古伊克昭盟),置34縣。又北渡河,據陰山,連接舊時秦、趙、燕長城為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鴨綠江,延袤萬里,以北防匈奴,這就是著名的萬里長城。此時,秦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今越南中部),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秦始皇本紀》)比西周時之疆域至少要超過五倍,為今天祖國之疆域奠定了基礎。
(二)
秦始皇第二大功績,是「廢封建,置郡縣」。此「封建」一詞不是指社會性質,而是指政治制度。即「封諸侯,建藩衛」之省語。有人理解:這只是改變了地方行政制度,如說:「改國稱郡,罷侯置守。」這一理解過於膚淺。其實際的內容很多,包括了從中央到地方所有政治制度的全面徹底的改革,其中包括了對人事制度的改革等。
改革以前的舊的政治制度是依託於血緣宗法關係建立起來的,始行於夏朝,發展於商朝。至西周前期,已形成較完善的制度。此制度的核心價值為:嚴格嫡庶的權益分配;以嫡統庶,以庶輔嫡。時稱:「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西周前期,就是用這一制度統治天下,王室和諸侯國都獲得了穩定和發展,證明此制在當時是有效的。可是,二百年後,此制日益腐朽,不為人所遵守。首先嚴重破壞宗法政治的事件發生在周王室。如周幽王廢申後,另立妾褒姒為後;又廢申後所生太子宜臼,另立褒姒所生伯服為太子。此事惹怒申後之父申侯,他聯合犬戎,攻破西周國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殺幽王,西周滅亡。太子宜臼立為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王室和諸侯們似未從幽王事件中得到應有的教訓,從平王之子桓王開始,幾乎代代都有廢嫡立庶之事發生,而且都引起戰亂。諸侯大國如齊、魯、衛、晉、鄭等莫不如此。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辛伯曾警告曰:「並後,匹嫡,兩政,偶國,亂之本也。」「並後」就是「妾如後」;「匹嫡」就是「庶如嫡」;「兩政」就是「臣擅命」;「偶國」就是「都如國」。(《左傳·桓公十八年》及杜注))由於這些原因,致使春秋二百數十年間,「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史記·太史公自序》)至戰國時期,宗法政治因腐朽而內鬥更加嚴重,異姓卿大夫乘虛而入。春秋末年,晉國異姓韓、趙、魏三家已經控制了姬氏的國家大權,並三分其國土。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三家為諸侯。前376年,三家滅晉。齊國國君本姓姜氏,而異姓的田氏卻早已控制了姜氏的國家大權,前386年,周安王賜田和為諸侯,取姜氏而代之,仍以齊為國號。關東,包括燕、楚兩個舊國在內,新舊六國都曾進行過一些改革,但成效甚微。基本上是舊制度、舊勢力在垂死掙扎。一旦強秦進攻,即丟盔棄甲,束手待斃。
秦始皇所創新制,可以說比較徹底地消除了舊的宗法制的羈絆和模式,從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創建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國家制度。本文為了說明的方便,分中央和地方兩級,各舉兩例,略述於下。
一、中央——以皇帝為首,由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機構
1. 皇帝為國家元首——秦始皇敢於「壞先王之制」,廢「王」號,稱「皇帝」,這是出於全面改革的需要。皇帝已非舊制本族之「大宗」,而是至高無上的國君。與之相應,皇后已非舊制國王眾妻之正,而是執掌六宮、母儀天下的女主。皇太子已非舊制本族之「宗子」,而是儲君,法定的皇位繼承人。此新制創行,將降低舊制時發生「並後、匹嫡、兩政、偶國」的幾率,清除亂政之源。
2. 由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務機構——廢除舊時之世卿世祿制或謂之世官世職制,由命官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務機構,以處理日常政事。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為「百官之長」,但非舊時之宰衡,只是皇帝的助手。故曰:「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下引此表不再注)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兼監察。九卿分掌庶政,如兵、刑、錢谷等事。九卿不足,因事設列卿主之。公卿皆非世職,由皇帝任免。
3. 秦朝是多民族國家,九卿中之典客與列卿中之典屬國分掌民族事務。《百官公卿表上》曰:「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典屬國,秦官,掌蠻夷降者,……屬官,九譯令。」秦之中央僅有十六卿,而以兩卿掌民族事務,說明瞭秦始皇對民族問題極重視。
二、地方行政——地方政區分郡縣兩級,基層分鄉、亭、里
1. 地方行政為郡縣兩級制——秦始皇徹底廢除舊的分土封侯制。初分天下為36郡,後增至40郡,郡直屬中央,置守、尉、監三長,分掌行政、軍事、監察。郡下設縣,置令(長)、丞、尉三長,分掌行政、文獄、軍事。郡縣主要長官由命官充當,由皇帝任免。
2. 鄉亭里——歸併自然聚落為基層政區鄉亭里。縣下設鄉,鄉下設亭、里。基層官吏有鄉三老、亭長、里正等,均推舉本地殷實戶主充當,各有執掌。
3. 秦始皇所創新制是一套比較完整系統的多民族、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這套新制度的創建,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到更高階段的標誌,也是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典範。自「漢承秦制」(《後漢書·班彪傳》)直到明清,歷代王朝都以秦製為國家制度的基本模式。這套制度是中華民族的守護神,兩千餘年以來,疆土的保衛,國家的統一,社會的穩定,民族的團結,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承,都有賴於這套制度得以實現。
(三)
秦始皇的第三大功績,是「統一經濟制度,統一文字」。舊時七國的經濟制度和文字的形狀有很大差別。東漢學者許慎曰:「(戰國)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會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序》)這些問題的存在,對統一的國家極為不利。秦始皇下令統一的事項很多,今擇其中最重要者簡述如下。
1.「使黔首自實田」,實行土地私有制度——所謂「田疇異畝」,不僅謂畝積的大小不一,還有土地所有制及與之相關的問題在內。問題長期積累,形成了老大難。西周時期行土地國有制,名井田制。至春秋時期,此制已過時了,以致發生了「無田甫田,維莠驕驕」(《詩·齊風·甫田》)的情況。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關係與新的生產力不相適應。亦影響到國家的賦稅徵收。在此情況下,各國多在進行「稅改」。前645年,晉國首先「作爰田」;繼之為齊國「案田而稅」,或曰「相地而衰徵」;魯國「初稅畝」;楚國「書土田」,「量入修賦」;鄭國「作丘賦」;秦國的稅改最晚,於前408年「初租禾」。但是僅僅稅改不解決根本問題。秦國又在「初租禾」之後50年,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賣買。」(《漢書·食貨志上》)秦國率先比較徹底地廢除了舊的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秦始皇滅六國之後,於三十一年(前216),又下令「使黔首自實田」,(《秦始皇本紀》集解引徐廣語)就是在全國範圍廢除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農戶據實登記田地,按畝納稅。秦始皇此令的頒行是我國古代土地私有制確立的標誌。
2.統一貨幣、度量衡、車軌——此事是由左右丞相隗狀和王綰主持,以原秦製為基礎統一之。此舉對穩定社會秩序,改善人民生活,方便國家稅收,促進民間貿易,形成較大的共同市場等,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3.統一文字——漢字同源,傳至商代的甲骨文階段,已相當成熟。到戰國時期,列國長期分立,「言語異聲」等各種因素影響到文字的發展,出現了「文字異形」現象。秦滅六國後,授命廷尉李斯主持統一文字事宜。李斯以原秦國字體為基礎,創製字形固定,筆畫簡省,書寫方便的小篆(或稱秦篆)作為規範化文字,推行於全國。統一文字對於鞏固國家的政治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四)
秦始皇的錯誤也是嚴重的。最主要的錯誤有兩項:
1. 焚書坑儒——秦始皇燒盡民間藏書,坑殺大批無辜的士人學者,嚴重摧殘了我國古代文化,這是一種政治暴行。
2.繇役太重,不恤民力——秦始皇在滅六國之後,應立即實行輕徭薄賦政策,給人民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可是他卻好大喜功,內則大興土木,外則勞師遠徵,使廣大人民群眾苦不堪言。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響應,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總的說來,秦始皇功大於過。他的功過都是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好的,我們應當珍惜,批判繼承,發揚光大。壞的,也應當總結,作為教訓,永遠引以為戒。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今 際 之國 谷 阿 莫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社
【〈蔡英文總統罪己書〉全文一萬四千字一次刊完】
〈蔡英文總統罪己書〉
──在自由台灣國運轉捩點上再奮起
(寫於就職總統週年之際;袁紅冰自主代撰)
【〈蔡英文總統罪己書〉全文一萬四千字一次刊完】
〈蔡英文總統罪己書〉
──在自由台灣國運轉捩點上再奮起
(寫於就職總統周年之際;袁紅冰自主代撰)
一、罪己之意若何
斗轉星移,天河濤湧;白雲蒼狗,轉瞬一年。
一年之前,背負人民的希望、歷史的重託,我步入公權力的聖殿,同時也走上自由台灣命運的轉捩點。
此次我榮膺台灣總統,具有遠超一般觀念上的執政黨輪替的意義。台灣人民用選票表述明確的意志──拒絕國民黨恐共媚共、投共賣台的國策,摒棄馬英九黨國體制回潮和殘害民生的執政方向;在對國民黨和馬英九的否定中,蘊涵著人民對於國家正常化的期待與苦戀。
自由與尊嚴意味著存在的基本價值;對於人格或者國格都是如此。當代台灣,人民已經贏得自由,卻仍然沒有獲得應有的國格尊嚴──這是自由台灣的國恥。
中共極權主義的全球擴張開為人類「大爭之世」的潘多拉魔盒;自由台灣宿命地被推上「大爭之世」的風口浪尖,避無可避。
台灣再次站到國運的轉捩點上,而前途只有兩種高於生死的抉擇:或者溺於中共極權主義擴張的狂濤惡浪,台灣人民淪為中共統治下的「行政特區」的政治奴隸;或者克服一切必須克服的艱難,付出一切必須付出的代價,戰勝命運挑戰,贏得國格尊嚴,昇華為自由而壯麗的正常國家。
國格尊嚴缺失,是台灣人刻骨銘心之痛;成為正常國家是台灣人血淚豐盈的祈願。台灣人的刻骨銘心之痛燦若雲霞,常在我胸懷;台灣人血淚豐盈的祈願如天頂之風,日夜縈繞我心間。
然而,就職總統一年來,國事紛亂如麻,改革踉蹌蹣跚,經濟提振乏力,人心動盪不安,國家意志晦暗不明──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諛媚權力是人性最醜陋的弱點之一。因此之故,儘管執政不力,仍有人為我歌功頌德。與之同時,某些堅守投共賣台國賊意志的國民黨政客,也多方攻訐,惡毒詛咒,企圖逼我承認「九二共識」,背叛自由台灣事實獨立的主權。
不過,諂媚阿諛之人的歌功頌德,不能讓我喪失自知之明;國民黨政客的攻訐詛咒,也難撼動我忠誠於自由台灣的鐵石之心半分。
愚昧與怯懦者,遇事總喜諉過於人;大智慧者則常自責以正己。人世間最英勇之舉,莫過於正視自己的錯咎。我願效大智大勇者,作罪己之書,以謝國人。
我罪己之意,絕不在於認錯買憐,沽清流之名,釣開明之譽;我之意只在青雲之間──願罪己之書能感動天心民意,以積累精神能量,引領自由台灣再次奮起,直上時代峰巔,成為壯麗的正常國家,一舉雪洗四百年來台灣國格蒙受的重重恥辱。
二、罪己以正基本國策
為國事操碎鐵石之心──此乃一身繫國運安危的政治家的宿命。自就職總統以來,「吾日三省吾身」,無時無刻不惕厲治國之誤。值此執政一周年之際,我願將罪己反思基本國策失誤之結論,告白天下。
當代,台灣人民在經濟、國防、外交等領域承受的每一分艱難,都肇因於中共強權在全球範圍內對自由台灣的重重圍困;甚至台灣社會意識形態的分裂和族群對立,也是中共強權對投共賣台的「黨國餘孽」支持、鼓勵、縱容的結果。
當代國際政治範圍內,只有一個強權把否定台灣人民決定自己命運和台灣前途的權利,視為其政治原則;只有一個強權日思夜想,欲使台灣「香港化」,進而剝奪台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也只有一個強權把摧毀自由台灣事實獨立的主權,奉為其「國家核心利益」。
這個強權便是共產黨極權專制的中國──在中共所謂「兩岸一家親」的假笑中,藏著一柄謀殺自由台灣國格的利刃。
事實已經讓一個鐵鑄的結論呈現在時代的視野中:
中共強權的國家意志是自由台灣避無可避的國家危機之源。
然而,台灣朝野,鮮有人敢於面對上述揭示這種迫在眉睫的「嚴峻國家危機」的結論。
碌碌政客、學者、名嘴,一涉此事,便或者欲仿鴕鳥,埋首於沙,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或者語焉不詳,言不及義,作隔靴搔癢之談,蜻蜓點水之論。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當然在於「黨國餘孽」以回光返照式的亢奮散布恐共媚共意識──這個政治破落戶族群已經把充當中共強權的鷹犬喉舌視為生命歸宿。
但是,毋庸諱言,四百年屈辱的殖民地奴性心理後遺症也是原因之一。不敢與強權作自由人的直視,總試圖猥瑣怯懦地迴避命運的挑戰──這正是殖民地奴性人格後遺症的經典表述。
鑒於中共動用全部國家能量,在世界範圍內對自由台灣實施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圍困,以救亡圖存、應對國家危機為基點的兩岸政策,應當成為自由台灣執政者的基本國策。
基本國策不立,則國運不行。那種「先注重內政、經濟,後處理兩岸關係」的論述,不過是沒有勇氣面對嚴峻國家危機的虛矯弄巧之辭,掩耳盜鈴之說。
我大謬矣,思之痛徹心脾!痛定思痛,我的誤國之錯,千頭萬緒,千絲萬縷,總體歸結為基本國策之誤,即以「維持現狀」為執政之要,立國之基。
審視台灣海峽兩岸雙方的情勢,「維持現狀」的政治意志都意味著基本國策之誤。
台灣的政治現狀處於尖銳的矛盾狀態。
一方面台灣已基本確立民主的政治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根據現行憲法的荒謬要求,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必須仍然對東亞大陸上十五億中共的政治奴隸承擔主權責任──儘管這種荒謬源自早已成灰的歷史,但是,卻仍然以謊言憲法的現實權威,剝奪台灣人民活在政治真實中的權利;在謊言憲法的歷史陰影下,台灣不可能成為受到國際社會尊重的正常國家──以謊言為憲法原則,意味著國家的恥辱。
同時,台灣被譽為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之一,可是,飄蕩在自由之島上的國旗和國歌,卻是黨國一體、威權專制的國格象徵;這種威權專制時期國格的象徵羈絆之下,台灣就相當程度上仍然活在歷史廢墟中,無法真正擁抱自由和未來。
以上台灣現狀的尖銳矛盾,是一根刺入台灣國運眼球的荊刺,不拔除這根荊刺,不改變這種歷史強加給台灣的現狀,台灣就不可能昇華為真理之國;抱殘守缺、「維持現狀」的國策所維護的,恰是威權專制遺留的謊言憲法和黨國一體的國格象徵。這將使台灣故步自封於過去,並失去未來,最終只能在荒謬的現實中沉淪。
反觀海峽對岸,中共強權謀台戰略黑雲壓城,文攻武嚇,咄咄逼人;口蜜腹劍,陰險詭詐──中共強權欲盡快改變自由台灣主權事實獨立現狀的虎狼之意如火如荼,從未有過「維持現狀」的菩薩心腸。
馬英九執政時期,國共兩黨用子虛烏有的「九二共識」,撐起「兩岸一家親」的和平假象;假象之下,中共強權謀台戰略鼙鼓不息,以至於台灣維護事實獨立國格的政治經濟能量日夜流失,怵目驚心,鬼神不寧,「兩岸現狀」因此依照中共強權的意志不斷改變。
在中共強權亟欲改變兩岸現狀的政治意志背景下,我以「維持現狀」為基本國策,只能是一廂情願的單相思,只能是罔顧事實的癡人說夢,必定落個刻舟求劍、誤國欺世的結果──
現狀不僅無法維持,而且很可能向有利於中共強權,不利於自由台灣的趨向轉變。
三、「維持現狀」的基本國策宣告失敗
我確立「維持現狀」國策的初心,在於委屈以求苟全,在於用善意和微笑感動中共強權,緩解其謀台戰略的咄咄逼人之勢,從而為台灣的生存贏得盡可能長的戰略喘息期。
為實現初心,依據「維持現狀」的國策,我宣布《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處理兩岸關係的根本依據。有直言者因此指斥我實行的是「沒有九二共識的九二共識」,甚至稱我為「猶抱琵琶半遮面版的馬英九,向中共強權賣笑乞憐」──為委曲求台灣之全,我已經將自己的聲譽糟蹋至無以復加的程度。
就職總統之初,我即「盈盈翠袖」,捧出一片真情,以向海峽對岸;笑靨蕩漾,善意如春花爛漫,以對中共強權。然而,事實證明,中共強權冥頑不靈,蠻橫霸道,既不相信善意,也不會被真情感動;強權者的頑石之心只渴望將其專制意志強加於自由台灣──
中共強權欲逼迫我步恐共媚共的馬英九之後塵,公開承認國共兩黨滅絕台灣國格的「九二共識」,簽下台灣主權的賣身契。
宣示遵從充斥歷史荒謬的中華民國謊言憲法,已使我對於自由台灣的政治忠誠受到質疑;屈服於中共強權的意志,公開承認「九二共識」,則將意味著對自由台灣的背叛。
我可死,此等蒙羞千古、遺臭萬年之事,我絕不為。
中共強權為此暴怒如狂。因「習寬衣」而艷名鵲起的中共領袖習近平威脅曰,無「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將「山搖地動」;中共嘴炮將軍王洪光,逞口舌之利,聲稱「數小時便可滅台」。危言聳聽之際,中共強權又祭出「窮台戰略」,欲逼迫台灣人為乞食而屈膝出賣國格。不久前,更有所謂「謙謙君子」張志軍,陡現惡奴凶相,放狂妄之言曰:「台獨盡頭是統一」──此一言道盡中共強權亟欲改變自由台灣主權事實獨立之兩岸現狀的蛇蠍之心,虎狼之意。
我之委曲求全的初心原本真實如紅焰,於今無奈已化作一江秋水,浮黃葉殘菊蕭索西逝;我之盈盈善意只落得萬木搖落,淒風苦雨一片。面對如此情勢,「維持現狀」的國策已成「夢中情人」,水中花月,冢中枯骨,可思可念而不可即。
如若繼續以抱殘守缺之心,不肯承認失敗,則只能自欺欺人,遺天下之笑。我不願自欺,更不願欺世,故告白國人:「維持現狀」之國策已敗。
四、「維持現狀」基本國策之十大惡果
設「維持現狀」國策之本意,試圖在大爭之世中使台灣得生存之道,在中共強權的覬覦之下為台灣求苟安之機。然而,事與願違;「維持現狀」國策實施一年,未見其利,反遭其害。現在,我願忍刮骨療毒之苦,披肝瀝膽,痛陳「維持現狀」國策十大惡果,以為執政之教訓。
抱殘守缺、委曲求全,以得苟安──此乃「維持現狀」的思想基點。
將如此懦弱的思想奉為國策的意志根據,台灣國運自不會有「長風破浪,以濟蒼海」的磅礡之勢,浩蕩之氣;亦不可能有「氣吞萬里如虎」的進取之志。
「維持現狀」的國策注定台灣只能在軟弱中逐漸衰敗,而無法成為任何人不敢輕侮的堅強之國。
懦弱的意志中沒有強者的基因;現實世界不相信軟弱,並只給強者的意志以尊敬。我欲用懦弱的善意換取中共強權的善意回報,結果必定是自取其辱。
總統自辱,遂令國格塗炭──此乃「維持現狀」國策之第一項惡果。
自由與尊嚴是立國的兩項根本價值。
台灣已經成為自由之國,但是,台灣的國格尊嚴卻仍然沒有受到國際社會應有的承認。所以,「國家正常化」乃是自由台灣必須追求的國家理想,必須守護的國家信念──「國家正常化」才能使自由台灣得到國格尊嚴。
「維持現狀」雖然有媚俗於市井庸人之效,卻同時意味著以基本國策的名義,放棄「國家正常化」的理想,使台灣淪為無理想之國。
個人喪失理想,便成行尸走肉。國家喪失理想,則國家方向不明,國家意志陰晦,執政理念混沌。於是乎,官心不思進取,只圖顢頇度日,安於苟活;民心無所依附,民意迷失於物性貪慾。由此一來,國運只能在庸俗的氛圍中腐朽──
國家理想之星隕落,無魂之國不知前途在何處;當前台灣社會種種亂象,根本上皆因喪失「國家正常化」理想而起。
以上所述,可謂「維持現狀」國策之第二項惡果。
一年以來,國際政治局勢發生極其有利於自由台灣的變化,真可謂天佑寶島,天賜良機。
然而,外交機構卻抱中華民國歷史之殘,守謊言憲法之缺,不敢以創造性思維和行動,展開雙臂,迎接天賜之機,在國際社會彰顯自由台灣的獨立國格,相反,竟像古代偷情的小寡婦,面對熱情洋溢的歷史機遇,扭捏作態,滿臉紅暈,欲語還休,欲迎還拒,只敢怯生生露出幾分曖昧不明之笑。
如此這般,最終只怕會冷了歷史機遇那顆「燃燒的心」。
與之同時,面對中共強權的外交圍困,外交部門陷於左支右絀、窮於應對的被動局面,既沒有展示出奮起反制的歷史主動性,更缺乏挽狂瀾於既倒的壯烈情懷。
這種情勢,直令壯烈之士氣沮,自由台灣國際形象蒙塵,也正是「維持現狀」國策第三項惡果的表述。
將國家危機的真相告訴人民,乃是執政者的首要天職。
然而,「維持現狀」國策的題中之義在於,以首鼠兩端、曖昧不明的「朦朧之美」,向中共強權顯示「不挑釁」的善意。因此之故,我不敢講出一個冷酷的真相,來警示台灣社會;這個真相就是,中共強權的謀台戰略,構成對自由台灣國運、國本、國格的唯一、且迫在眉睫的嚴峻威脅。
受「維持現狀」國策之禁錮,沒有向台灣社會發出國家危機的警告,此乃我之失職。
家庭主婦的失職,或只殃及一家;總統失職,禍必殃及國運。
正由於我不敢公開宣示中共謀台戰略造成兩岸關係殺氣沖天、危機四伏的真相,致使相當一部分國人至今仍然沉迷於中共「兩岸一家親」的口蜜腹劍之辭,不能幡然醒悟。
清醒認知當前之國家危機,乃是激起台灣人民同仇敵愾之情、衛護家國之心、救亡圖存之意的前提。面對嚴峻的國家危機,唯有台灣社會各階層形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台灣命運共同體意識,才可能獲得制勝中共強權謀台戰略的國家意志能量。
然而,迄今為止,全面執政一年,基於現實的國家危機應當形成的「台灣共識」卻仍然沒有形成──這意味著危機中的危機。國家陷此困境,其罪在我;同時也是「維持現狀」國策的第四項惡果。
中共強權長期在國際社會間構築「經濟的柏林牆」,企圖困死自由台灣。這是當前台灣經濟艱難的根本外在原因。
二〇一六年,台灣人民用選票表明堅定的意志,即拒絕出賣國家主權以換取經濟利益,中共強權隨即實施「窮台戰略」,這是台灣經濟艱難的近期直接原因。
為應對此種源自政治因素的經濟艱難,需要國家行政團隊制訂有效的經濟政策,引領台灣經濟殺出命運重圍,再創經濟奇蹟,以證明自由台灣的蓬勃生機。
「小人喻以利,君子喻以義。」唯有璀燦的國家理想,才可能召喚有強烈國家責任感和創造歷史意志的才俊之士,加入行政團隊,共赴國難,共濟時艱。
然而,「維持現狀」國策否定國家正常化的理想,只肯定屬於庸人政客抱殘守缺的實用主義策略。
抱殘守缺的國策,自然只能召喚抱殘守缺的「老藍男」官員;以猥瑣的實用主義智慧為魂的國策,也必然只青眼有加於庸官俗吏。這正是我的行政團隊執政無能,引發民怨沸騰、民怨沖天的核心原因。
正由於「維持現狀」的猥瑣意志被奉為國策,才使得貪利戀權、虛矯媚上的官員逐臭而聚,蜂擁蟻附於總統權力的臥榻之旁;憂國憂民的志士為愛惜羽毛則遠避權力,有「洗耳」之政治道德潔癖的能員幹吏,則不屑於同庸官俗吏為伍而「遠避山林」。
「維持現狀」國策造成的「近小人,遠君子」效應之下,執政一年來,行政團隊行事昏聵拖沓,荒腔走板,致使「新南向政策」步履蹣跚,國家經濟方針或者盲人瞎馬,不辨方向,或者情急之下空發煌煌大言,欲以之欺世盜名,卻因缺少改革意志的底蘊而難於說服社會。
行政官員中,或老馬羸驢如李大維者流,似乎只癡迷於故步自封,混吃等死;或肥貓碩鼠一窩,假公權力以圖一己之利,以斂私家之財,如「財經幫」。
行政團隊毫無「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之意,更缺乏引領台灣經濟破重圍而縱橫全球的意志與能量──此「維持現狀」國策之第五項惡果。
台灣人民決定自己命運和台灣前途的權利,是主權者權利的皇冠;失去這項權利,台灣人民就失去一切。台灣和平進入民主社會,但是,威權專制時期的政治法律殘跡,仍然相當程度禁錮著台灣走向正常國家的意志。
民進黨全面執政,本應當通過修改「公投法」,一舉破除重重法律障礙,使人民得以通過公投的法治方式,決定自己的政治命運和台灣國家前途。
然而,在「維持現狀」國策的陰影下,加之諸多「精明」的鼠輩小政客和衰朽老智囊的影響,台灣人民獲得通過公投直接實現決定自己命運和台灣前途的權利竟使我心生恐懼,因此,對修改公投法作出投機政客式的限制。
我之所以產生此種畏懼之意的原因,全在於害怕人民通過公投推進國家正常化進程,從而「破壞現狀」,開罪中共強權。
為委屈求全於中共強權,以減少執政的壓力,竟然為修改公投法設置障礙,試圖假法律之名,繼續禁錮人民做為主權者決定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權利──
此種悖逆天心民意之舉,背叛自由台灣基本價值之惡行,已經重創民進黨的政治聲譽,以至於社會輿論悲憤質疑,民進黨是否正在淪為維護黨國體制殘跡的「小國民黨」。
為討中共強權安心,竟壓抑台灣主權者的權利;為求中共強權逼迫下的苟安,竟背棄台灣人民心底裡對國格尊重的渴望,對國家正常化的熾烈情感,從而使民進黨黨魂黯然,黨格蒙受難以雪洗之恥──此誠我之罪也;當然也是「維持現狀」國策的第六項惡果。
意志是現實命運的起點──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國家,皆無二致。
理想充沛之國方能湧現出堅定明確的國家意志,以「扼住命運的咽喉」,主宰現實命運。
「維持現狀」是屬於庸俗鼠輩政客的心態。我使「維持現狀」的心態沐猴而冠,成為國策,其結果必定是用猥瑣的功利實用主義取代國家理想。
哲人有箴言警世:「無理想者,無未來。」一旦喪失國家理想,台灣人民不僅隨之喪失未來,而且註定輸掉現實──
沒有未來者,不可能贏得現實。
執政一年來,各項轉型正義的舉措社會效應不彰,沒有以高屋建瓴、天河倒傾之勢,形成超越政治族群的關於正義和公理的認知。
由於失去「國家正常化」理想,這個核心價值依據,竟使社會產生深刻的疑慮,即民進黨政府推行轉型正義不是基於國家根本利益和公義,而僅是出於黨派私利,為選舉考量,藉機打擊政治異己。
轉型正義首先意味著精神領域內的一場自由民主革命,其目的在於徹底清除黨國威權專制的價值觀念,確立「國家正常化」理想,確立自由台灣的國魂。
背叛「國家正常化」理想,同背叛轉型正義的核心價值是同一回事;國家理想湮滅於「維持現狀」的庸俗功利主義,所謂的「轉型正義」就喪失了公義之魂。
摧毀轉型正義的國家理想的價值基石──這是「維持現狀」國策之第七項惡果。
馬英九執政八年,國民黨權貴與奸商惡賈沆瀣一氣,威權專制主義在價值觀念、經濟、政治、司法各領域全面回潮。面對此種狀況,實施深徹改革已經成為自由台灣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要務。
然而,民進黨全面執政一年以來,各領域的改革進程幾乎無一不呈現出混亂無序、滯礙難行之情勢,有的改革項目甚至陷於進退維谷之困境。
愁腸百結,長夜難眠;經罪己反思,終悟當前改革不行之根本原因。
改革必然比抱殘守缺、苟安於現狀更艱難;深徹的改革必然要承受刮骨療毒之痛。因此之故,形成願為改革承擔艱難、承受痛苦的社會主流意識,乃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以煌煌公義為目標,以國家理想為價值依歸,改革才能獲得主流民意擁戴的道德基礎。人不怕艱難困苦,只怕沒有希望。而國家理想乃是與公義一致的希望,是希望「王冠上的明珠」。
當前,唯有「國家正常化」的理想,這個從台灣人民四百年的血海淚濤中湧起的國格尊嚴的希望和信念,成為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價值依歸,改革才可能產生感動時代的精神魅力,才會激起人民共赴時艱,共渡危難的救國之情,從而為公義而抑私利,以求改革成功。
令我有噬臍之悔之處在於,設立「維持現狀」之國策,遂將「國家正常化」理想束之高閣──改革因之失去國家理想主義的大公大義之方向,也找不到根本的價值依歸。
迄今為止,多項改革猶如失魂落魄之酒鬼,徘徊踉蹌於無星月之暗夜,其終極原因端在於此。
致各項改革或躊躇不前,或荒腔走板,特別是司法改革大失民望,此乃「維持現狀」國策之第八項惡果。
中共暴政在基本完成對蒙古人的文化性種族滅絕之餘,又將國家恐怖主義發揮到極致,繼續對藏人和維吾爾人的自由運動實施鐵血摧殘。當代藏人和維吾爾人的人權劫難震撼人類的良知。
自由台灣同樣受到中共強權的主權逼迫,本應與藏人、維吾爾人同仇敵愾,共抗強權。然而,就任總統以來,對於台灣良知人士邀達賴喇嘛訪台事,我閉目塞聽、「假癡不癲」、裝聾作啞,宛似濁泥之塑,朽木之雕;更有甚者,放任外顯堂皇之氣、內藏卑鄙之心的小人,假「此時訪台不方便」之說,遠拒維吾爾人的精神領袖熱比婭於千里之外的日本。
我之所以這樣作為,端因畏對岸強權如鼠輩畏虎狼,在中共逼迫的鋒芒前噤若寒蟬,不敢越雷池半步,以至於避人權大劫難中的藏人和維吾爾人如避水火,棄人類道德公義如棄敝屣。
國有凜然之正氣,必成俠義之邦;遵「維持現狀」之國策苟且圖存、忍辱偷生之國,只能在國際社會輕蔑的斜視中趨向沒落。
假如台灣對其他族群的人權劫難與苦痛,只會冷眼旁觀、冷血以對,又怎麼能指望台灣面對中共強權的終極主權逼迫時,得到人類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俠義之邦必有天佑;冷血自私之國必遭天譴。
「維持現狀」之國策誤我至深;而我誤國事,使自由台灣不能以俠義之邦的名義感動世界,使自由台灣的國格蒙受冷血自私之羞──
此乃「維持現狀」國策之第九項惡果。
自由台灣的國運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為戰勝挑戰,需要舉國同心,共赴國難。然而,「維持現狀」國策以世俗庸人的苟安之心態為價值核心,完全沒有以創造歷史的激情和壯麗的國家理想召喚民心民意的精神魅力,反而使國格陰柔昏冥,國家意志迷茫晦暗,自由台灣正在淪為無魂之國──
「維持現狀」意味著維持保留重重「黨國」斷垣殘壁的「憲政體制」,而台灣國運將因此繼續被囚禁在歷史的陰影中。
正由於國家願景不明,台灣社會至今陷於意識形態的混沌紛亂,難以自拔。「黨國」的遺老遺少,以及投共賣台的無恥政客、文人,仍然有空間在媒體上搖唇鼓舌,巧言令色,以至於欲滅自由台灣主權的「九二共識」幽靈不滅,恐共媚共之論甚囂塵上;與中共暴政「終極統一」之說,隨「愛國同心會」裸奔暴走、狼奔豕突於台北街頭;「蔡英文欲效馬英九,與習近平作政治幽會」的傳言,隨綿綿雨絲,無聲滲入台北暗夜,而陳德銘甫一拋出「一中分治」之說,又激起我倚為股肱智囊的宋楚瑜、許信良等讚聲不絕,遐思艷想無限。
種種意識的亂象中,自由台灣的國家理想似乎要變成逐漸遠去的背影;社會精神分裂之下,有預言指稱,我將陷台灣社會於分崩離析之境。
智者警世曰:「舉國同心」絕不意味著與投共賣台勢力的沆瀣一氣,而必須以國家理想,即「讓自由台灣成為正常的壯麗國家」,做為全社會的共同信念。
唯有「國家正常化」理想成為國策的核心價值,自由台灣才能找回屬於自己的國魂;台灣社會才能建立起以全民根本政治利益為基石的「台灣共識」。
罪己反思至此,「維持現狀」國策之第十項惡果已呼之欲出──其惡一言以蔽之:使台灣淪為無魂之國。
五、「紅焰成灰,我心未死」
「維持現狀」國策十惡俱足,貽誤國事甚深,戕害國運甚烈。反思罪己之餘,我有寒風裂骨之痛,紅焰焚心之苦。
然而,白骨雖裂,報國之志猶存;「紅焰已然成灰,我心依然未死」。
自由台灣宿命地走上大爭之世的刀鋒,面臨危險與機遇並存的國運轉捩點。在此艱難的時刻,我誓從罪己反思的浴血苦痛中崛起,以奔馬逐長風之激情,以堅逾鐵石而又明澈如玉山之雪的理性,履行總統天職,重振自由台灣之國運,再造自由台灣之輝煌。
為實現此誓言,我決意將「維持現狀」之論裝殮入鐵棺,「沉於北海」,並重設再振國運六策,以告天地,以安社會,以聚民心,以向未來。
再振國運第一策:透過發布總統令,確立「實現國家正常化」為國家理想和執政總綱。
值此大爭之世,對於自由台灣,如果沒有勇氣自己肯定自己,就沒有人會肯定你;如果不敢自己確認自己,在國際社會就沒有立足之地。確立「實現國家正常化」為國家理想和執政總綱,就意味著自由台灣在根本之點上展示出肯定和確認自己國格的政治自信。
「國家正常化」有兩項要點。
其一,廢止歷史強加給台灣的謊言憲法,以及清除殘留在台灣國格標誌中的威權專制遺跡,創制與台灣現實命運一致的憲法和國格標誌,從而實現台灣人民活在真實國家中的權利。
其二,以獨立的國格和體現自由民主價值的國格標誌,開拓國際社會生存空間,成為國際社會中與各國平等的一員,以實現台灣人民活在國家尊嚴中的權利。
確立國家理想和執政總綱,乃是確立自由台灣的國魂之舉。國魂朗朗,以昭日月,方能為形成「台灣共識」提供精神凝聚力;方能為形成明確的國家意志和方向提供價值基礎。
當前國內的情勢之下,確立「國家正常化」的國家理想和執政總綱,需要有「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意志。不過,具體推動「國家正常化」的進程,則必須深謀遠慮,全局策劃,運用巧奪天工的策略智慧,堅定不移、積極進取與謀定後動、穩重有序並重,方能收到創造歷史之效。
再振國運第二策:在事關國本的海峽兩岸關係領域,確立台灣的「國家底線原則」。
中共和國民黨以「九二共識」之名,逼迫自由台灣出賣事實獨立的主權,進而剝奪臺灣人民決定台灣命運的權利。執政以來,我借「模糊數學」之意,欲以「模糊政治」應對來自國共兩黨的內外相煎、上下交征的逼迫。
可悲之處在於,「模糊政治」既沒有使中共強權放棄覬覦台灣主權的虎狼之意,也沒有改變國民黨權貴「聯共制台」的蛇蠍之心,反而使台灣的國家意志曖昧不明,藏首縮頸,盡顯「醜媳婦怕見公婆」的猥瑣之形──嗚呼哀哉!我誤國矣,使自由台灣國格蒙羞。
沉痛懺悔之餘,我必一掃「模糊政治」沉鬱陰晦之氣,以「國家底線原則」,在國共兩黨的逼迫前,確立自由台灣的堂皇國格和大氣磅礡的國家意志。
台灣人民決定自己命運和台灣前途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事實獨立的主權是衛護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堅盾,誓死不可放棄──
這是自由台灣必須堅守的核心政治利益,也是我用以應對國共兩黨「九二共識」和「一中原則」的台灣「國家底線原則」。
「國家底線原則」意味著台灣以獨立國格存在的生命線,因此,也是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台灣人民必須像忠誠於自己的靈魂一樣,忠誠於「國家底線原則」;必須像堅守自己的生存權一樣,堅守「國家底線原則」。
為應對中共踐踏自由台灣人民主權的「反分裂法」,民進黨將推動制定「反吞併法」;民進黨還將透過再次修改「公投法」,實質上還權於民,一勞永逸清除相關法律障礙,以使台灣人民能夠真正實現決定自己命運和台灣前途的權利。
再振國運第三策:斬斷中共套在自由台灣脖頸上的經濟絞索,衝決中共全球圍困自由台灣的經濟羅網,開拓多元化對外經濟關係。
中共強權信奉一個原則,即經濟是政治的延續。因此,中共對台經濟關係的起點和歸宿,都在於實現其謀殺台灣事實獨立之主權的政治意志。
馬英九和國民黨全面執政時期,以開門揖盜之意,洞開國門,使中共強權的經濟能量如洪水滔滔,湧入台灣;其所作所為,無異於助中共強權把一條又一條經濟絞索套在台灣的脖子上,而中共強權謀台的政治意志正是隨時準備勒緊經濟絞索的鐵手。
不久前,中共強權因「薩德」問題對韓國的經濟圍獵,乃是中共借經濟能量將自己的政治意志強加於他國的最新例證。
事實如刻在鐵碑上的警誡,宣示一個真理:「徹底改變馬英九執政時期形成的對中共權貴市場經濟體制的依賴,在全球範圍內開拓多元對外經貿關係,乃是自由台灣唯一的生路。」
──讓這個真理轉化成國家經濟政策的基本方向和具體內容,是政府經濟工作的第一要務。
台灣民間從不缺乏創造經濟奇蹟的潛在能量,台灣人也從不缺乏出類拔萃的經濟智慧。現在政府必須履行的首要職責,在於凝聚社會共識,形成救亡圖存的國家意志,激勵全民共赴國危,將台灣民間的經濟潛能和台灣人的經濟智慧,鍛造成殺出經濟困境的長劍。
有人說「商人無祖國」。此言大謬。
我願說:奸商惡賈才會因圖利而忘邦國;良知燁燁如星辰日月的台灣商人,定將為美麗寶島、自由聖地、故國熱土的生存和發展而積累財富,並承受必須承受的經濟艱難。
有人說:「包括勞工在內的台灣庶民勇於為私利而鬥,怯於為公益而戰。」此乃偏狹誣衊之言。
我深信,只要瞭解到中共強權「窮台戰略」的燭天惡意,以及台灣由此不得不面對的嚴峻經濟危機,台灣民眾必會同仇敵愾,眾志成城,蹈千難而履萬險,忘私利而赴公益,共克時艱。
意志,是包括經濟活動在內的一切人類社會活動的起點。
做為總統,我的全部經濟職責可以歸結為一個關鍵點,即向天下宣示如下意志──
為了自由台灣的國格不滅於中共強權的「窮台戰略」,為了實現「國家正常化」的理想,台灣人民必須付出一切不能不付出的代價,必須做出一切不得不做出的個人利益犧牲,必須克服一切無法迴避的艱難,再創經濟奇蹟,再現龍騰虎躍之相。
再振國運第四策:確立「國家正常化」理念為轉型正義的價值依歸,以及全面深徹改革的根本導向。
轉型正義本質上是精神領域的一次徹底訣別威權專制、確立普世價值的思想大變革,是社會意識的浴火重生;全面深徹的改革,則是轉型正義精神成果的現實制度表述,是思想大變革的實效性體現。
轉型正義和全面深徹改革同自由台灣的國運息息相關。為徹底掙脫威權專制的意識形態束縛,在精神領域進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就不能不實施轉型正義;為免於繼續迷失在威權專制遺留的制度性殘跡的歷史廢墟間,為走向公義社會,就必須進行全面深徹的改革。
執政一年,轉型正義與全面深徹改革無時無刻不在我心中。
然而,轉型正義之途坎坷艱難,諸項改革滯礙難行;黨國遺老遺少和國民黨權貴仍有負威權專制制度殘跡之隅而頑抗的空間,社會輿論對轉型正義與改革的觀念也紛亂如麻,莫衷一是。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歸根結柢在於,「維持現狀」國策的價值取向與轉型正義及全面深徹改革的時代要求南轅北轍。
「萬山磅礡,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挈一領。」轉型正義唯有以「國家正常化」理念為價值依歸,才能超越黨派私利,與國家根本的政治利益一致;全面深徹的改革唯有以「國家正常化」理念為導向,才會目標清晰,道路明確。
我願特別強調,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因此司法改革乃全面深徹改革的當務之急,首要之舉。
應當通過特別立法,對「陳水扁案」、「郭瑤琪案」等引起社會廣泛質疑的案件進行特別調查,以查清案件訴訟程序中是否有非法關押、違法起訴、枉法審判、政治操縱司法等違法犯罪行為──一旦相關事實大白於天下,威權專制殘留的司法體制的具體危害也勢將隨之暴露在陽光下。
以對上述典型案件調查的結果做為突破口,針對暴露出來的弊端,推動檢查司法體制的全面改革,迅速建立與實現司法正義要求一致的檢查官、法官任用罷黜制度;果斷放棄威權專制時期遺留下來的具有「法官職權主義」傾向的審判程序,實施「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和人民陪審制。
再振國運第五策:外交政策的核心在於彰顯自由台灣的獨立國格於國際社會,為 「國家正常化」以及加入聯合國的戰略目標創造國際政治條件;同時,以台美之間潛在但卻真實的政治軍事同盟關係為支點,在全球範圍拓展實質外交,衝決中共強權對自由台灣的外交圍困,爭取更加廣闊的國際生存空間。
為貫徹上述外交國策,台灣社會至少必須澄清兩項迷思。
其一,某些已淪為中共強權思想鷹犬、理論喉舌的台灣媒體、政客、文人、名嘴,持續散播一種似是而非的意識,試圖惑亂台灣社會輿論。此種意識一言以蔽之,曰:台灣應當平衡對待中共強權和美國的立場,以免兩強相搏,台灣受池魚之殃。
上述意識貌似「公允」,實則害台誤國的陰毒之論。在此,我以台灣總統之名宣示:「在中美之間絕不搞平衡,並勢將全面強化台灣與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各領域的實質性盟友關係──這是自由台灣生存所必須的選擇。」
我作出上述宣示的理由簡單而明確:美國的「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各項保證」,構成台灣國際安全的重要基點之一;中共強權則公開宣稱,滅絕自由台灣事實獨立的主權、剝奪台灣人民決定自己命運和台灣前途的權利,乃是其「核心利益」──
中共強權是世界上唯一以摧毀自由台灣國格、國體為戰略目標的國家,也是當前自由台灣國家危機的唯一來源,中共強權正運用其全部國家能量,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所有領域,欲置自由台灣於絕境死地。
一為事實上的盟國,一為欲滅自由台灣主權而後快的敵意如熾之國,要求台灣在這兩者之間搞平衡,豈非不辨善惡的大荒謬。
有必要再次重申:要求台灣平衡中美關係的說辭,意在惑亂台灣民心民意,離間台美實質的同盟關係,為中共強權謀台戰略效犬馬之勞。
其二,中共御用宣傳機器如群蛙鼓譟,不厭其煩,論證美國很可能把台灣當作與中共進行利益交換的籌碼,而不可能為保衛台灣與中共一戰──中共強權欲以此論散布恐共媚共的迷思,瓦解台灣衛護主權的意志。
中共御用宣傳機器的上述鼓譟,又在台灣某些政客、文人、名嘴的口腔裡激起喧囂刺耳的回聲。回聲甚囂塵上,迷思如東亞大陸霧霾入侵台灣上空。因此,有必要掃蕩迷思,還台灣社會意識一片朗朗乾坤。
是的,毫無疑問美國不會只為保衛台灣的利益而戰,但是,美國會為自己的國際利益而對抗中共極權主義全球擴張。
對世界作縱橫觀,美國與歐洲北約諸國,以及日本、韓國都分別結成同盟國關係,並承擔相應的作戰義務,即同盟國受到戰爭威脅時,美國將為保衛同盟國的安全而戰──
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慷慨到會用自己士兵的血為其他國家的利益獻祭,而是因為盟國的安全與美國國家利益有「唇亡齒寒」的一損俱損的關係;為同盟國的安全而戰,就是為美國的國家利益而戰。
美國重申「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並不是因為美國政客有抑強扶弱的俠義精神,而是台灣事實獨立的主權存在,有利於東亞乃至世界和平,有利於人類共同的自由事業,有利於美國反制中共極權主義全球擴張的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可見,結論就是:美國不會為台灣而戰,但是,美國會為自己的國家利益而與自由台灣一起,共同抗擊中共強權武力進犯台灣。
當然,美國是否會因台灣而戰,首先取決於台灣人是否具備為衛護主權和國格而同任何強權決死戰的勇氣和血性。在此,我願代台灣人向天地盟鐵血之誓:「我們可以捨棄生命,但絕不放棄自由人的尊嚴;有敢犯我自由台灣者,失道寡助,定遭天譴地責,雖強必敗!」
在風雲際會的大爭之世,台灣唯有敢於自己肯定自己,並展示出自己確認自己的自信,才可能免於淪為別國的籌碼,並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強化台美事實存在的同盟關係是我們的基本國策,但是,台灣也有屬於自己不可動搖的「國家底線原則」,我們會讓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毫無疑義地瞭解台灣的國家底線,以昭示「台灣有獨立的國家意志,台灣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任何國家都不要指望自由台灣會成為別國的籌碼。」
再振國運第六策:「遠小人,近君子」,重鑄國魂,以召天下賢能共克國之大難,共襄國之盛事。
執政者為政之要,首在選賢與能。就職總統一年,國事紛亂如麻,國運陰晦不振,重要原因之一,可歸之為我任用的行政團隊缺乏承擔國家公器大任的政治道德素質和實際運作能力。若欲改變這種狀況,必遵「遠小人,近君子」之千古明訓。
當前,「遠小人」之意在於,遣散熙熙攘攘於總統權力周圍那些油頭粉面、巧言令色以奉上的「政治小寵物」,黜退不思進取、抱殘守缺的「老藍男」,左遷「坐談立議無人可及,治國安邦實無一策」的庸官,罷謫戀權謀私、不思公益的俗吏。
小人退,則君子進。
在此,所謂君子者,乃心如赤焰、直陳謀國的錚錚鐵骨之人;乃奉「國家正常化」為政治理想和執政之要的銳意改革進取之士;乃忘我克己而憂心國事、奉公無私以紓國難時艱的能員幹吏。
此前行政團隊中「小人」蜂集蟻聚的原因,根本在於我一度確立「維持現狀」為基本國策。「維持現狀」的苟且偷生意識之下,國家願景如晦,國家權力意志猥瑣曖昧。這卻正是鼠輩政客可以春風得意的政治狀態。
罪己反思之餘,我走出「維持現狀」的白日昏聵之夢境;將「國家正常化」的理想,捧上權力之巔,我願以此重鑄國魂,廣召天下英才賢能,再組行政團隊,為使台灣國魂輝煌於歷史的天頂,為「讓自由台灣成為壯麗的國家」,殫精竭慮,鞠躬盡瘁,雖百死而不悔。
六、結束語:選擇決定未來
是在「九二共識」的魔咒下沉淪,或者在「維持現狀」意識下苟且偏安,直至「現狀崩潰」,還是追求「國家正常化」的高貴理想,以贏得活在真實中的權利──
台灣人的選擇將決定自己的命運和自由台灣的前途。
https://www.facebook.com/apppc.tw/
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社
今 際 之國 谷 阿 莫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核電影系列映後座談
No Nuke Film Festival after-screening discussions
影展除了將有台灣本地的影像與環境運動工作者進行映後座談之外,並邀請到開幕片《核能之國》(Nuclear Nation)的導演舩橋淳(Atsushi Funahashi)來台,《核能之國》I&II皆入選柏林影展,導演舩橋淳從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後,貼身記錄該事件的後續發展,耗時將近三年,持續追蹤災民在避難所的1111個日子,導演將在放映現場親自與台灣觀眾進行分享與交流。
影展特別規劃的「從搖籃到墳墓」單元,是台灣少見的題材,其中有四部關於澳洲鈾礦開採的紀錄片,因此,影展特別邀請來自澳洲的反核運動工作者馬可斯.阿金森(Marcus Atkinson),他是西澳反核聯盟(Anti-Nuclear Alliance of Western Australia, ANAWA)的主要組織者,從 2011 年至今,每年舉辦「為土地而走」,以長達一個月的行腳活動,穿越西澳的沙漠,探訪鈾礦開採預定地與在地原住民部落,他將在片後座談與台灣觀眾分享澳洲鈾礦的環境爭議與原住民的運動現況。
►舩橋淳 Atsushi Funahashi
生於大阪,東京大學電影研究學系學士,1997年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專攻導演。劇情片處 女作於法國阿諾奈影展(Annona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表現亮眼。2007年回到 日本執導電影與電視劇。第一部日本製作劇情片《谷中暮色》(2009)受邀至柏林、香港 以及其他世界影展。紀錄片《核能之國》I&II皆入選柏林影展、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競賽片。
07/24 17:30 | 核能之國 I
07/24 20:00 | 核能之國 II
07/25 20:00 | 核能之國 II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101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102
►馬可斯.阿金森 Marcus Atkinson
西澳反核聯盟(Anti-Nuclear Alliance of Western Australia, ANAWA)主要組織者、澳洲全國性反核團體-澳洲反核聯盟(Australian Nuclear Free Alliance, ANFA)西澳代表。西澳反核聯盟成立於1997年,許多成員皆來自墨爾本,因西澳大量的鈾礦場預定地而前往柏斯(Perth)投身推動反核工作,至今超過二十年。而至今西澳仍未有正式開採的鈾礦場,他們相當自傲,相信這是西澳的草根反核力量因堅定團結而來的階段成果。然而,目前澳洲全國預定開採的鈾礦場,將近六成都集中位於西澳州,因此西澳的反核力量能否持續推動與擴大,將會大大影響澳洲反核運動接下來的局勢。
以澳洲全國的反核版圖來看,西澳反核聯盟在扮演連結NGO與原住民社群的角色上,算是力量相當強悍的地方性反核組織,有大量工作放在與原住民部落的接觸和串聯,2011年至今每年舉辦的反核行腳「為土地而走」,就是他們與原住民部落共同合作推動的重要反核盛事。
07/25 15:10 | 鈾是一場夢 & 視界之外
07/26 16:00 | 鈾礦帝國 & 守護莫卡蒂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3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4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1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2
►崔愫欣
現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拍攝紀錄片「貢寮你好嗎?」曾獲2004年宜蘭國際綠色影展─觀眾最佳票選穗獎最佳紀錄DV,並入選2004南方影展、2005地方誌影展優選作品、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韓國首爾綠色影展。
07/26 13:00 | 核廢夢魘
08/02 13:00 | 首相官邸前的人們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6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106
►蘇雅婷
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前秘書長,東海岸山海共生工作室召集人
07/25 18:00 | 原來我們不核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7
►張世倫
藝評人,攝影研究者,曾任博物館員與雜誌記者等職,政大新聞所碩士,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 College)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文章散見《攝影之聲》、《藝術觀點》、《今藝術》等刊物。譯有《另一種影像敘事》(John Berger & Jean Mohr)與《這就是當代攝影》(Charlotte Cotton)二書。
07/31 19:00 | 日本的謊言:紀實攝影家福島菊次郎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107
►劉華真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社會運動、後進工業化、資本主義,也長期深入研究韓國社會運動與環境運動
08/02 18:30 | 密陽的眼淚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105
►陳詩婷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曾任苦勞網記者。去年赴澳洲實際走訪鈾礦開採地,並與澳洲當地的反核運動團體進行交流串聯。
08/01 16:30 | 鈾是一場夢 & 視界之外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3
http://zeronuke.gcaa.org.tw/film.php?f=15204
★ 本影展所有場次皆為免費放映★
入場方式與影展資訊,請見影展官網:http://zeronuke.gcaa.org.tw/
支持核電影募資計畫:https://www.flyingv.cc/project/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