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教師節,我收到了一份相當感動且珍貴的禮物,它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老師的重要價值為何。
每年的9/20,臉書的動態回顧總會跳出這張,堪稱是我教學生涯中,會永遠熨在心頭上的一頁:
「鳥夫子:謝小純愛🐦老師,謝謝妳欣賞我。」
這是一個小二時從美國學校轉來我們班上的小女孩,英文比中文好的她,剛來的時候話不多,總是安安靜靜地觀察大家,很是獨立自主。
才來到我們班20天,連注音都還不熟的她,竟然努力地用國字在聯絡簿寫下對老師的感謝與心意,每次看到這頁,總讓我瞬間熱了眼眶。
其實我早就想不起來是因著哪些事情或細節了...但原來,孩子已如此細膩地收進心裡。💗
這讓我時時提醒自己的工作有多重要,發自孩子內心的愛,與真摯的回饋,比起什麼教師評鑑或獎項,都要來得更深刻動人。 : )
Children may forget what we said,
children may forget what we did,
but never forget
"how we made them feel"...
──────────────
大家以為故事就到這裡結束了嗎?還沒~今年得知了新發展。當年8歲的她,今年已經是18歲的大學生了。(哇!一轉眼這張照片已經十週年了🎊)
以前還在教育界時,很謝謝學校能讓我長期帶低年級(小一新生),我覺得能成為小小孩進入國民教育階段的第一個啟蒙教師,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美好的事情。#我看重我自己的身分與工作,#是因為我知道教育會影響一個孩子多大。(所以工作上遇到惡待孩子的大人,真的會讓我很生氣啊😡)
但再怎樣,最多也就是帶這孩子兩年。每次看著孩子小小的臉龐,我總是會想著好奇著:
🤷♀️他們長大後還會記得小鳥老師教給他們的東西嗎?🤷♀️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或哪些事情呢?🤷♀️我有沒有機會看到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不知道有沒有老師也曾跟我有過同樣的想望?
還好我很幸運的是,因為後來跟很多家長們都變成好朋友甚至手帕交,都有在保持聯繫,所以一直都能夠follow孩子國高中的情形,甚至上大學到出社會。在教師節前夕,我剛好知道了這個孩子的近況,讓我深深感動不已。
純今年暑假去美國紐約念一所很不錯的大學了,這學校的中心思想就是─#Meliora,這是一個拉丁語形容詞,意思是Better/更好,也就是期許學生能 #貢獻自己讓社區更美好。💗
這孩子的申請論文寫道:她以後要成為 #為正義發聲的律師,未來夢想是當criminal justice的律師。(但媽媽想到還沒買房的 邱顯智,一直有點擔心孩子當人權律師會窮苦潦倒XDDDD)
這孩子還做了很多關於正義的事情,像是去法扶當翻譯志工,幫了很多被雇主欺負的菲籍勞工,她把她看到的被欺負的不公義的案件都寫在申請論文裡,學校看完後給了她非常多的獎學金讓她留下。(最後我學生跟備取的柏克萊說掰掰)
媽媽提到,這孩子有問她是幾年級去唸中文學校的,媽媽問她為何要寫這個,她才說要寫小鳥老師。她在論文中寫著:
#第一個教她中文的老師讓她學到欣賞跟包容不一樣的人是Meliora的step_one。還提及她在法扶實習,第一個中文老師教她包容他人,後來她在學校創了校刊社,第一刊就紀念美國女性大法官金絲柏格。
「妳的一點點的付出🌱,都有長成大樹喔!🌳給純兒人格注入很正向的影響,小小孩真的都記得。」媽媽這樣對我說,隔著手機螢幕那一頭的我,眼淚早已流到不行。
教育,就是一個 #用生命影響著生命的工作。
福祿貝爾說過「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嚴格來說,我其實只有教這孩子一年而已,而且當年那個班特生很多狀況也很多,我自己常累到掛急診,沒想到那一年竟然會帶給這孩子如此深遠的影響,到18歲還記得。
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在十年後的教師節前夕得知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教育是我的天命的原因。即便後來當了議員,教育跟孩子,永遠都是我心裡最牽掛的一塊。
親愛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會想跟大家分享這故事,是因為我想讓大家知道,當老師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但又格外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我們也是人,也有軟弱或情緒,但千萬不要小看或輕忽自己的言行對班上孩子的影響力。
我記得我當年來到陽光,創校的林碧霞校長曾這樣勉勵全校教師:「讓我們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這句話讓我深深刻在心裏了…
後來的思玎校長也常說:「孩子有一百種語言,我們大人是否能有一百種理解的眼光?」「每個事件都是教育的一道光。」懂孩子的尤魚主任說:「愛,就是輕柔地引導孩子回到他自己。」我因著追尋教育夢來到新竹,展開十年教育生涯,在十年後的今天,還能領受到出於孩子的美好回饋,這真的比什麼獎都讓我來得有成就感。
這正是教育迷人之處,祝福每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還有雖不是老師,卻為著許多重要教育工作努力著的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謝謝🙏💗
#這是會永遠熨在心頭上的一頁
#看著看著會掉淚的
#第一個叫我鳥夫子的孩子🐦
#看見孩子的光是多麼地重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蘇予昕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學家.榮格 真正的自信,不是自我感覺良好, 而是當我感覺不好,我依然「完整」! 我們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讓「自己...
他人 眼光 英文 在 凱莉給點力-主播黃凱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比佛利山莊裡總有太陽在照耀,但陽光並不一定都照在每一個人身上;在這裡,你可以是眾人追捧的對象,但下一秒,又可能誰都不是。」
這段話在美國熱映好幾季的《比弗利嬌妻》裡絕對是最好的詮釋。這部影集到今年已推出了11季,每一季中都會有許多貴婦讓鏡頭跟拍他們的日常生活,主角會換,但不變的共同點就是每位都富到讓平凡人無法想像的地步。(裡面有兩位是名媛芭黎絲希爾頓的阿姨,從第一季一路演到現在;名模Bella 跟Gigi的媽媽也有出演過其中幾季)
隨便細數幾點讓人大開眼界的部分,大到跟大安森林公園差不多的豪宅只是基本,家裡有管家助手褓姆也是標配,就算只是出門到對面串門子也要搭加長型禮車,更豪一點的還包括旅遊都搭私人飛機,不管到哪都要帶上造型團隊,力求自己隨時都是亮眼迷人,在這部劇裡只要貴婦出場必穿高跟鞋,參加個烤肉趴沒穿禮服還會被其他人訕笑...如此這般讓我在看這齣戲時,簡直以為自己像是到了平行世界的劉姥姥😆
第一季裡有位貴婦叫卡蜜拉,原本只是位舞女,後來因為嫁給知名演員Kelsey Grammer而躋身貴婦行列,原本都是一副高高在上鄙視眾人的模樣,甚至還說出「我們現在為了環保,比較少搭乘私人飛機而選擇民航」的經典名句,但在第一季後段發現老公出軌,最終被迫在螢幕前離婚,身上那股傲氣立刻就沒了,第二季簡直換了一個溫婉賢良的人設🙄
另一位貴婦泰勒,同樣也是出身平凡家庭嫁給有錢人,因為太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豪奢生活,即使被老公家暴到需要整容也隱忍不說,曾經為了4歲女兒的生日趴花了6萬美金,花起錢來毫不手軟,但最後老公生意失敗自殺後,她一夕之間淪落到需要變賣結婚戒指來還債的地步
(PS.網路上有名的女人吼貓的梗圖,圖中女子就是在劇中崩潰的泰勒)
在最新幾季裡,出現了一名被網友暱稱是天后的貴婦艾瑞卡,老公曾是知名的大律師Tom Girardi,打贏過很多大案,還是電影《永不妥協》裡的律師原型,原本一直備受世人尊重,艾瑞卡也在老公的大力支助下,花大錢將自己打造成電子搖滾歌星,出門表演排場大到讓人懷疑她的收入根本只是花費的1/100,前面說到哪裡都會隨身帶著妝髮團隊的人就是她
沒想到在今年剛播出的第十一季中,Tom被指控從自己打的官司裡,原本應該屬於飛機失事的罹難者家屬撫恤金挪用了數百萬美元,雖然現在案子還在美國法院審理當中,但消息一出簡直引起全美嘩然,因為透過這個節目,艾瑞卡夫妻檔平時的奢華生活全都一覽無遺,如今卻被爆出許多錢其實是生活艱困的寡婦、孤兒所獲得的賠償金,輿論民情都沸騰到最高點
這一季中隨著每一集劇組記錄下媒體踢爆官司進展,讓艾瑞卡鏡頭下越來越狼狽,她所宣稱的演藝事業在老公垮台後根本無法賺錢,她不再有造型團隊跟隨、沒有了管家、帳戶被凍結,甚至連開車都必須自己來了,而最擅長落井下石的貴婦群也沒放過她,即使艾瑞卡始終堅稱自己不知情,仍舊被貴婦當眾指責要與她保持距離,避免自己的名譽也受到影響
這三位女主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貌似是光鮮亮麗,太陽永遠灑在身上的嬌妻貴婦,實際上卻是依附另一半而活,倚仗著另一半的錢財大肆揮霍,實際上卻活生生把自己活成了附屬品,而一旦倚仗的大樹倒了,攀附在樹上的藤蔓又怎麼可能依舊享受得到光芒呢?
明明就是一部很狗血的真人實境秀(看完十一季我學會了不少英文罵人的詞句😂),但我卻硬是把它看成了一部警示勵志片,看著上一刻還意氣風發的貴婦,下一刻必須搖尾乞憐求老公不要離婚,無法讓自己獨立,生活就沒有了選擇的底氣。
很久以前曾和一位電視台資深男主管聊天,那是一段讓人不舒服到寒毛直豎的對話,在得知我只是平凡家庭出生,男朋友也不是來自什麼大富大貴的人家,很直白地對我說,現在很多主播,不是自己本身家境優渥,就是先找個家境好一點的另一半給他養,這樣就算當主播錢賺得少,就把薪水當成零用錢,回家再當少奶奶。他還力勸我應該先找到有錢公子哥再為自己的事業做打算
當時我只能閉嘴點頭微笑,用放空但假裝聆聽的眼神來度過這段對話😎
但心裡簡直有千萬個不服氣,為什麼在台灣,想當主播的女生就一定要活成花瓶的樣子?
《比佛利嬌妻》裡有位我很喜歡的主角Lisa Vanderpump,她雖然也是出身平凡,嫁給了富二代,但她非常有生意頭腦和經營手腕,和老公一起開創了餐飲事業,在歐美各地開了數十家餐廳,在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她精準又聰明的投資眼光,甚至電視台還為了她另開一個實境秀,主題就叫《Vanderpump's Rule》,她把自己從攀附豪門的小女子,活成了有底氣的富一代,甚至在家裡也看得出老公非常寵溺她,她在家中擁有絕對話語權,而不是男強女弱的貴婦基本標配
雖然第九季時因為人設崩塌離開節目(Lisa很會耍心機操縱人心這邊先不談😂),但我還是非常欣賞這位女老闆,她讓陽光一直照耀在她的身上,耀眼迷人讓人離不開目光
希望有一天,你我也能成為那般靠著自己努力,而耀眼發光的存在☀️
#深夜的凱莉談心
#這篇大概是近期打過最長的文了
#台灣好少人在追這部劇
#為了講清楚故事大綱和心得就變得落落長
#我覺得片名應該取作貴婦的崛起與墜落
#Netflix有前幾季推薦追
#對於學習用英文罵人非常有幫助
#比弗利嬌妻 #RHOBH #therealhousewivesofbeverlyhills #realityshow
他人 眼光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也不必煩惱如何讓自己的心更加堅強。
但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他人一起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學習變得更有智慧,否則會很痛苦。因此,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也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源於自己的煩惱,比如內心的煩惱是不存在的,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煩惱,必然有他人的影子。」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面對衝突時尤其脆弱,即使我不是當事者,只是旁觀者,也容易感到害怕。雖然經歷過許多事件後,我自認得到了足夠的訓練,但如果處在衝突的狀態中,我的心臟仍會砰砰直跳,並驚慌失措。看著這樣的自己,我明白:「啊,我還差得遠呢!」
大家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會存在特別脆弱的部分,比如,無法忍受自尊心被他人傷害、因為不能忍受無禮的人而憤怒,導致衝突變大,或因為內向,所以站在群眾面前就會很痛苦等等。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個性而有各種各樣的苦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習慣這些呢?
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變得完美。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也會吵架,並因為人際關係而受傷,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會因此而煩惱。無論我們多麼成熟且堅強,遇到問題時仍會痛苦,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尋找避免痛苦的方式。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逐漸了解如何避開最糟的情況,也愈來愈知道該如何明智地應對。有些方法對於在人際關係中守護自己的心特別有幫助,現在我想談談其中幾個。
(1)不要浪費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
認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驅使人行動和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可不斷努力並逐漸成長,成人們則為了獲得能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而付出努力。在親近的朋友和夫妻之間,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也容易產生失望的情緒。但也正是這種「認同需求」引起許多人際問題,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變得很脆弱。
反向思考後會發現,我們只要能從「認同需求」中獲得自由,就能活得更開心。被他人眼光所綁架的人,會強迫自己把心思花在許多不必要的事物上,當我們的認同取決於他人時,我們就無法自己掌控,結果就是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饋。
尤其韓國是特別喜歡批評的社會。看著最近的新聞報導,我有時會覺得,別說認可和支持了,只要不挨罵就萬幸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許多人在匿名的保護傘下說出許多可怕的話。另外,我們藉由手機聊天工具不斷與人接觸,所以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接受他人的評論。我們在學校學習國文、英文和數學,但卻沒有學到智慧溝通的方法。在職場,甚至家人之間也經常互相批評。愈是親近的人,說話愈尖酸,愈讓人感到痛苦。我們會覺得對方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因而傷心且委屈。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很容易崩潰,任何人都一樣。
但是,說話傷人的人,內心往往有著傷痛。無論他們多努力希望獲得認可,也不會有太大收穫。因此,守護自己的方法不是費盡心思證明自己是對的,不是將精力放在強調「那個人是錯的,我是對的」上,相反地,應該把焦點轉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傷心。這樣就能看到隱藏在這些情緒後的認同需求,並且能了解到「啊,我是因為想得到認可才這樣啊!」、「原來那個人不知道我的真心,所以我才會傷心。」這樣一來,我們反而會減少向外尋求認同,也能節省心力,因為我們已經了解自己了。
請記住,不要因為尋求他人認同而浪費力氣,甚至失去自己。如果是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問題,他人不認同也沒關係,乾脆讓自己挨罵也是一種方法。若我們可以相信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使沒有他人的支持,也完全沒問題。就算他人不認同,你所做的事依然是正確的。別人詆毀、討厭自己,或者嫉妒自己,事後回過頭去看,往往會發現那對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是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才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為這讓我們將生活的主控權放在他人手上,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想大家應該都不希望因為執著於他人的認同,而讓自己的人生朝不願意的方向發展。
「你正確不是因為別人認同你,而是你實際做的事及其理由是健全的。」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2)覺察比較的情緒
不是別人折磨自己,而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情況之一就是自卑感。因為未達到他人決定的標準而感到自己不足,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需要有比較對象才會產生。我也會不知不覺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因此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你知道,其實自卑感和優越感沒有分別嗎?在佛教心理學中,比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統稱為「傲慢」。通常我們會認為感到優越是傲慢,但事實並非如此。優越感、自卑感,甚至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同一等級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
將其他個體與自己比較,並感到痛苦的生物只有人類。田裡的花也是照著自己的步調開花,不會和別的花比較。請想想看,看著梔子花盛開的杜鵑花,會因為自己不開花而傷心嗎?花朵們都是依據季節開花和凋謝,不會費盡心力模仿其他的花,也不會因為長得比別的花好而驕傲。在這方面,人類也許比花更脆弱。
但是,如何消除這種自然而然比較的心態呢?持續研究佛教冥想的美國第一代冥想領袖約瑟‧戈爾斯坦(Joseph Goldstein)是這麼說的:每當產生比較之心時,只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心。也就是說,當傲慢的心態出現時,沒有必要灰心喪氣,也不必責備自己或感到驚訝。只要對自己說:「啊!這個情緒又來了。」並接受它,同時了解這只是暫時而非固定不變的心態,如此一來,這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
我之所以認同將比較的心稱為傲慢的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源於「我們自認為了解那些我們其實不了解的東西」。只看到他人的某一面,便與自己進行比較,其實這也是誤以為了解他人的傲慢態度。複雜的人類,能讓我們像用尺衡量東西一樣簡單地分析並比較嗎?
然而,這樣的錯誤卻以各種面貌蔓延。父母以生下孩子為由,介入子女的生活,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為止,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子女最好。不只如此,好朋友、戀人或夫妻之間也會輕易定義對方「是某種人」,並以此作為指責的工具,甚至彼此詆毀。
但是,我們究竟為何能輕易說出「了解」誰呢?我們連自己也不了解,卻認為自己很了解別人,這實在太荒謬了。
「因此要反覆告訴自己:『我不了解任何人。』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間都應該要互相提醒。我們所知道的只有自己並不了解對方(……)因為不了解,所以需要對方說明,並像初次見面一樣傾聽對方。如果不打破『了解』的信念,並反覆提醒自己不了解對方,就無法逃出這個地獄。」
─李允珠,《忍耐自己的時間》(나를 견디는 시간)
正如李允珠作家所說的,我們所了解的只有我們並不了解任何人(家人、朋友、戀人)。
(3)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
因為自以為了解他人而產生的常見錯誤,就是輕易侵犯他人的領域。所以人際關係中,需記住的第三點就是「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我們必須記住對方是對方,我是我。
無法區分他人和我的界線會引起兩大問題。一是依賴,因為無法確信自己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總是依賴父母或朋友的意見。為了安心,總是希望別人陪在身邊,如果不能如願以償,就會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這相當於把自己生活的自主權讓給了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另一個問題是干涉。就像父母希望操控子女的人生一樣,介入他人的人生。這是家人之間經常發生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朋友、同事或戀人之間。因為愈親近愈容易越界,也愈容易讓人相信自己能改變對方。
干涉並不只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對方身上,也包含為了幫助家人、朋友或同事,過度消耗自己的心神。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因為覺得失業的兒子很可憐,所以繼續提供經濟援助,母親很容易覺得這是「為了兒子好」,但其實也有可能只是為了不讓自己覺得不舒服,所以持續提供兒子經濟支援。母親的支援會不會反而使兒子失去立足的機會?會不會因為這樣,兒子反而無法下定決心獨立呢?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
很多人總是以「因為愛你」為由幫助他人,卻拖延了那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立」。那真的是愛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區分「為了他人」介入某件事,是真的為了那個人,還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我們應明確區分他人和自己的界限。尤其是因為東方集體主義文化的特性,讓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區分界線的家庭環境中,這也讓我們在這方面經常感到疑惑。每個人的界線都截然不同,所以更容易無意中犯錯,並產生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分清楚界線,並互不侵犯呢?
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的阿德勒,也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此,阿德勒強調「課題分離」。就是要將他人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的分離。他告訴我們明確且簡單的區分標準。那就是,思考誰最終會面對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
面對成績或前途問題後果的是子女本人,如果失業的兒子不求職,其結果應由本人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另一個人生活,所以能負責選擇結果的人只有當事者一個人。我負責我的生活,你負責你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課題推給別人,也不要把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再親近的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也不能被對方動搖。我們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到目前為止介紹的三種方法都不是容易實踐的方法。但如果對這三點掉以輕心,不僅心靈會受到威脅,甚至會失去自己生命方向的鑰匙。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自己的心,就像是自己堅強地主導自己的生活一樣。如何?這三點是不是值得一試呢?以下提供在實踐過程中能給予勇氣的短祈禱文來幫助大家。
「我做我的工作,你做你的工作。
我不是為了符合你的期待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也不是為了我才存在於這個世界。
你就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的心偶然相合,那是美好的事,
若不是如此,那不是沒辦法的事嗎?」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Friedrich Salomon Perls)
.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快樂會消逝,情緒也會過去,你需要的是奪回心靈方向盤,照顧脆弱的心
내 마음을 돌보는 시간: 연약한 마음을 단단하게 지켜내는 셀프 심리학
.
作者:金慧伶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5)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人我關係中,要能守護自己的心,對我來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友簡單,減少不必要的互動。這包括社群網站上面的朋友,還有我們選擇關注的對象。
還有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這要刻意排時間給自己,而不是有了空閒時間再說。照顧自己的心靈是責無旁貸,可是多少人不願意對自己好好負責。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可愛的書,持守內心,減少無謂地向外追逐!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他人 眼光 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蘇予昕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學家.榮格
真正的自信,不是自我感覺良好,
而是當我感覺不好,我依然「完整」!
我們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讓「自己」變成「更完美的人」,但你有想過嗎?
為什麼我們都「已經這麼努力」了,還是沒有變得完美?
其實
你尚未改變的原因並非不夠努力,反而還可能是因為太努力了,
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關鍵──自己原本就擁有的天賦與能力
「自我接納」並非一種固定、永恆不變的狀態,而是一趟旅程。
「自我接納」也絕非要你被動、消極的認命,
「自我接納」是過度賣力的現代人最忽視的「軟性力量」,你得學會放鬆、放過、放下,才能真正「完整」。
▍不須證明給誰看,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
你是否也陷入,越想獲得肯定就越努力,然而即使再努力,最後還是無法達成標的,接著只能更加責怪自己無能的惡循環呢?
某些我們認為「好」的目標,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只可惜我們總是一次次的失敗收場,沒有達標的一天。
屢戰屢敗最終總讓我們不得不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也許就是這樣了……
但你知道嗎?有時候阻礙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當你在追求一個你認為「好」的信念、一個你認為「對」的目標時,若總讓你感到痛苦焦慮,那就是不太對、不太好,那表示「成為自己」的渴望正在吶喊,強烈的情緒正在邀請你暫停下來,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這些信念與目標從何而來?有誰說過?
2.這些信念與目標背後有沒有故事?
3.我是為了感到幸福而達成它,還是為了逃避痛苦、證明自己是好的而達成它?
其實,感到幸福毋須向誰證明,所以如果你的信念與目標有「想證明給某人看」的意味,這裡頭肯定與外界立下的標準有關。只要勇敢接納自己,你也可以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培養對自己的覺察,檢測你的接納力 ▍
「接納力」不是一場比賽,沒有輸贏,也不代表你的價值是好是壞。書中用二十道題來測試你的接納力(在此摘錄五道題目),邀請大家單純以好奇的眼光關懷自己,好好運用這本書,一起朝著更「完整」的方向前進!
目前我的生活環境裡(職場、家庭、人際)有讓我很討厭的人。
臉書等社群平台讓我壓力很大,不管是看別人或自己PO文,都會引發不舒服的感覺。
當被別人讚美的時候,會覺得不自在,心裡也不太踏實。
我很會觀察其他人的臉色,並做出合乎對方需求的言行舉止,即使跟我的需求違背也是如此。
我獨處的時候有點慌,試圖會去找人陪伴自己。
「接納力指數說明」,將反映出你「目前」的身心狀態,接納力並非永恆不變,你的心情、人生境遇、人際關係等都會隨時影響著我們。接納力是為了讓我們帶著清楚的意識,看見自己現在發生什麼,讓我們可以更積極、主動地提升對自己的接納,無須再耗費大量心力來討厭自己、抗拒命運!
▍正視內在渴望,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
全球最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曾說:「你敢去渴望什麼,生命就會給你什麼。」曾歷經坎坷童年的歐普拉用他的血淚鍛造出這段金玉良言;但更重要的是,必須在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前提之下,才不會苦於追求不適合的目標,進而感到挫折、痛苦。
活得「完整」比活得「完美」更重要,只要能意識到自己是否有順應本性,「活出原廠設定」的與生俱來的特質、愛好與天賦……你將會更遊刃有餘、更安心自在、更身心快樂。
跟著昕理師一起回到你的原廠設定
與身體開啟對話視窗→療癒過去受外在評價的創傷。
NLP迪士尼策略→探索自己的渴望,檢視渴望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廠設定。
繪製生命走勢圖→回顧人生,將不適合的元素斷捨離。
▍要完全不在乎外界眼光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試著練習 ▍
所有成功的光輝璀璨,都是燃燒著失敗所積累的殘骸。是時候讓我們拿回主導權,當自己人生的主人。全書共18個完整自己的接納練習與1分鐘自我接納力檢測。跟著昕理師一起探索,你將逐漸發現接納的神奇:咬緊牙關的「努力」減少了,放鬆流暢的「投入」增加了;因為你不再需要逼迫自己成為別人期許的你,可以享受於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
作者簡介: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
宇聯心理治療所心理師/講師
呂旭立文教基金會EAP合作講師
新竹生命線EAPC合作講師
雙語主持人十餘年經歷(各式中/英文活動、記者會)
富邦證券行銷公關五年資歷
從一位主持人、金融業公關,跨入心理領域,
現為企業、政府、大專院校擔任講師,
廣受知名企業、政府機關、大專院校好評盛邀(麥當勞、聯電、資生堂、安侯會計師事務所KPMG等知名企業),
也提供個人及伴侶的深度諮商服務。
喜歡用風趣、易懂又有系統的風格,
讓每一個人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原廠設定!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諮商心理碩士
國家高等考試諮商心理師執照(諮心字003836號)
作者粉絲頁: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他人 眼光 英文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就如同我腳上的血管瘤,因為皮膚一片一片紅紅的,很容易被用異樣眼光看待,同樣的,不管是燒燙傷、腫瘤、胎記等等,沒有人應該因此被歧視被霸凌,請尊重他人,擁抱自己。(里歐)
你曾經因為外貌成為別人攻擊或嘲笑的原因嗎?那些傷害人的惡意你是怎麼面對的呢?這一集讓我們來討論如何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並如何帶給別人力量吧!歡迎和我們分享你的故事與經驗唷!(阿凱)
導演/後製|張維剛
編劇|王盈堯
演員
蔡依慈(多莉) IG:joycatfish
王盈堯(阿凱) IG:eyowang
吳鈺萱(Sandy)IG:sandy_wuuu33 粉專:Sandy Wu 吳鈺萱
吳信翰(信翰) IG:kinghank24 粉專:吳信翰 Hank Wu
陳荐宏(里歐) IG:heyitsleo_kai
特別感謝
場地出借|宜蘭傳藝老爺行旅 The Place Yilan
英文翻譯|DEAR BLUE
🙏歡迎把這支影片分享出去,歡迎留言和我們交流心得唷!
😍歡迎關注IG
夫夫之道➡fufuknows
Leo➡heyitsleo_kai
阿凱➡eyo_wang
#霸凌 #歧視 #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