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選讀 #電影選讀 #週末看完電影來看書!
✍️✍️✍️
「寫作一步一步地揭開我內心黑暗的世界。」—— #七等生。
《#削瘦的靈魂》是導演朱賢哲以口述旁白與小說文本字幕拍成的紀錄片,也是〈 #他們在島嶼寫作〉的第3系列,紀錄這位最具爭議、亦最難懂的現代主義小說家—— 七等生,他的家庭、童年、愛情觀等。
在這部文學電影中,除以詩意的畫面展現此一驚世駭俗的文學經典,更企圖分析七等生黑暗深邃的內心世界。藉作家身邊不同身份、面向的重要他人訪談,建構出作家的生命脈絡與創作形象。
#到華山青鳥看七等生全集 #封面是七等生的親筆畫作
最經典的作品是於1967年發表在「#文學季刊」的〈 #我愛黑眼珠〉,主角在洪水中拯救妓女,卻無視妻子被滔滔大水給沖走,這部作品圍繞著現實與脫序之間,七等生以大水事件將主角李龍第的心境轉折給刻畫;小說〈 #削廋的靈魂〉則是以本名「劉武雄」為小說主角,畢業考前一天被老師惡整喪失考試資格的青年,展開二十四小時的獨白與求生。
更多詳見: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印刻文學
#電影 #七等生 #削瘦的靈魂 #現代主義小說家 #紀錄片
#他們在島嶼寫作 #朱賢哲 #劉武雄 #銀波翅膀 #目宿媒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力州生於彰化,其父親在農村裡以肖像畫為生活工具,一心想成為畫家,楊力州回憶他童年老家的客廳,總是擺滿50張以上未完成或已完成的遺照。耳濡目染下,楊力州從小也喜歡畫畫,一路升上復興美工,大學也是就讀美術系。唯漸漸的他就明白父親跟藝術界畫家的差異。大學時代因為繪畫比賽獲8萬元獎金的楊力州,買了人生第一...
他們在島嶼寫作2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與報導者一起看紀錄片 #快閃贈票
【專訪《#削瘦的靈魂》導演:這部紀錄片是我跟七等生的對話,也是我透過他的話,來跟世界對話】
「末日般的洪水來臨,男子李龍第在暴雨中面臨抉擇,最終他捨棄了妻子,轉而安慰一位偶見的妓女。」作家 #七等生 的短篇小說《我愛黑眼珠》這幕離經叛道的描寫,是70年代台灣文壇極大爭議的一筆,但時代推移洗鍊下,他成為影響後世文壇最重要作家之一。
該怎麼近距離拍攝這樣一位反抗社會集體性的作家、又該怎麼呈現紀錄?導演朱賢哲跳脫紀錄片傳統寫實,如七等生創作不羈於時代限制──以黑白影像、佐以旁白的舞台劇手法,並結合特效在電影重現《我愛黑眼珠》文本。
七等生以寫作一步一步地揭開內心黑暗的世界,朱賢哲的鏡頭則描摹七等生私領域的那一面,關於童年、關於挫折,還有對妻子的愧、對感情的不忠,朱賢哲原先還有些忐忑,七等生卻反過來要導演找其他受訪者誠實講,罵他也沒關係,「我覺得這是七等生一生信奉的東西,這是他的信念。」
#延伸閱讀【廖淑芳/動搖國本或文學標竿──不為時代定義的七等生】http://bit.ly/3cdf6NM
= #活動辦法 =
想看傳奇作家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嗎?
在3月11日下午16:00前,完成以下步驟,就有機會獲得電影特映票2張!
1. 按讚+追蹤《報導者》專頁,成為粉絲
2. #公開分享 本則貼文
3.在本則貼文 tag一名朋友並留言,範例:XXX, 與報導者一起看《削瘦的靈魂》
中獎名單將在3月11日公布,得獎者須提供姓名與手機號碼。
= 演出資訊 =
贈票場次:03/17 (三) 21:00 特映會
演出地點: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
演出長度:約104分鐘
***開演前一小時於演出場地入口提供姓名電話劃位,請儘早到場劃位,座位有限,劃滿為止。***
#報導者 #他們在島嶼寫作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他們在島嶼寫作2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為詩人楊澤老師的偽紀錄片電影小插花
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music即興就是享受
雖然每次聽楊老師聊起劇中情節總覺得奇幻又模糊
卻也隱隠感覺這是一段每個人心裡或許都想遇見的心靈旅程
很開心因此認識了可愛的劇組
女主角小匚🌼的手與腳特別有戲
我的兩隻女兒也有點享受其中
萌萌模樣融化了大家.......
.
.
#期待新寶島曼波
#他們在島嶼寫作2
#楊澤
#新寶島曼波
他們在島嶼寫作2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楊力州生於彰化,其父親在農村裡以肖像畫為生活工具,一心想成為畫家,楊力州回憶他童年老家的客廳,總是擺滿50張以上未完成或已完成的遺照。耳濡目染下,楊力州從小也喜歡畫畫,一路升上復興美工,大學也是就讀美術系。唯漸漸的他就明白父親跟藝術界畫家的差異。大學時代因為繪畫比賽獲8萬元獎金的楊力州,買了人生第一台攝影機,從此他不再畫畫,脫離美術世界。
會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因為楊力州開始接觸大量的電影,並著迷不已。尤其是台灣紀錄片導演吳乙峰描述白化症的《月亮的小孩》,觸動並啟蒙了楊力州,發現世界有一群人渴望被別人認識、知道他們是誰。
畢業後,楊力州在復興美工當了兩年老師,但對於將來的可預期感到不安,想到自己就要教書一輩子,人生的牌如此確定攤在眼前,毫無未知,30歲的他乃毅然決然離職,前往國立臺南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學電影。
多年後,2019年上映的《紅盒子》,主題是布袋戲傳承與父子關係,但楊力州自言,隱性子題是人如何成為自己。他坦率表示,他跟《紅盒子》的陳錫煌其實都一樣,想要成為自己,不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只是他在大二時走向與父不同之路,而陳錫煌要到76歲時才邁向自我之途。且楊力州另有所悟,關於父親對他的期待,或是他自身的想像,是他少年時想要成為父親所期待成為的樣子,根本不是父親加諸於他。
因緣際會下,楊力州展開老人命題的紀錄片創作,一為失智失能老人的《被遺忘的時光》,楊力州企圖紀錄、呈現他們的世界的真實,與常人的世界的真實,彼此之間的巨大落差。另一則是老人家跳舞的《青春啦啦隊》,反向地看望健康老人如何走向晚年。兩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捕捉、凝望老人的生活現狀與樣貌,楊力州希望能有更多的面向理解老人群體日常。
拍攝紀錄片時,楊力州會全神投入現場,拍完有難以抽身之感,他認為自己太難說再見,所以會持續關注被攝者後來的狀態,包含《奇蹟的夏天》那群踢足球的國中生們。楊力州提到,《奇蹟的夏天》首映後,對他們說過的一番話耿耿於懷多年,因為他在當下的勉勵是要年輕人們努力踢足球,但楊力州心知肚明台灣並沒有良好的足球環境。
7、8年後,楊力州前往台中觀看世足會外賽中華隊對越南隊,即便中華隊輸了,但在場11位足球員中有4名國手是《奇蹟的夏天》裡的中學生這件事,對楊力州而言,就已經是勝利了,至此,楊力州心中才能舒坦,不再感到愧疚憂愁。
小檔案
十五歲時希望可以成為畫家,卻在二十五歲時成為老師,本來以為會一直教到六十五歲退休,沒想到三十四歲時得到金鐘獎,接著三十七歲得到金馬獎,之後成為想都沒想過的導演。也因為拍片,他成為別人眼中的體育政策、老人議題、東南亞政策、偏鄉教育的專家,但其實他只會拍片,只喜歡好好說故事。
其紀錄片作品有《紅盒子》、《我們的那時此刻》、《拔一條河》、《青春啦啦隊》、《兩地: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林海音》、《被遺忘的時光》、《征服北極》、《水蜜桃阿嬤》、《奇蹟的夏天》、《新宿驛・東口以東》、《飄浪之女》、《我愛(080)》、《打火兄弟》等。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後製/賴炫佑
作品提供/楊力州
場地提供: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有限公司
🎥官網 https://1imageart.com/
🎥Youtube高畫質: http://bit.ly/2PVoJHu
🎥更多導演專訪: https://www.1imageart.com/cover-people
#導演 #紀錄片 #一影像 #楊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