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佈局看防疫作戰 談台灣目前抗疫兩大「破口」
--------------------------
從軍事的觀點來看,#我們目前的防疫作戰有二大漏洞:在境外決戰上,對「空間抑菌」幾乎沒有作為;在邊境防禦上,只做阻絕,不做殲敵,沾了病毒的口罩,成了另一個病毒傳染的載體。
---------------------------
#防疫作戰的戰術目的是 #阻絕病毒進入人體,目前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導民眾「戴口罩、勤洗手」,就是「阻絕病毒進入人體」每個人都該設立的「最後」防線,這部分類似軍事上的 #邊境防衛。
若邊境防禦失手,病毒進入體內,這人就是病毒帶原者,身體也就跟著進入 #國土防衛 的作戰模式。免疫力強者,戰勝病毒,成為無症狀帶原者;免疫力弱者,發生呼吸道症狀,開始進入所謂的「療程」,也就是國土防衛失敗, 需要外力救援。
雖然,Covid-19的致死率約2.8%,然而患者呼吸道纖維化的後遺症,將伴隨確症者一生,還是辛苦。
病毒突破「邊境防衛」的防線後,病毒找到宿主,病毒將大量繁殖,無論這位帶原者是有症狀或是無症狀,病毒大量繁殖的作用是一致的。此時,經由帶原者的呼吸或接觸物品,空間中的病毒量將會大量增加。
當空間中的病毒量高時,其他人被感染的機率也就大增,有時病毒量會大到口罩的防護力無法阻絕病毒,被感染者大量增加的地步;醫院就是病毒量高的風險區域,在醫院,只戴口罩是不足夠的,第一線的醫護除了口罩外,防護衣也是必備的「邊境防衛」裝備。換句話說,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降低空間中病毒量,也應該是防疫作戰中,必須要納入的作為。
依目前新加坡政府所做的統計,群聚感染的破口主要在與帶原者「共處」,暴露在病毒量高的空間中,卻「沒戴口罩」;沒戴口罩,空氣中的病毒就有可能經由空氣、呼吸進入人體內。新加玻的群聚感染集中在二種情境:與無症狀帶原者「共餐」、或居家隔離的帶原者「共同生活」。
用餐,無法戴口罩,所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鼓勵大家用餐外帶,不要在餐廳中與陌生人用餐是有道理的,但是,通常會共餐的「無症狀帶原者」不是陌生人啊。在家裡,與家人共處,用餐、盥洗、睡眠時,都很容易「沒戴口罩」,若家中有帶原者,「家」反而是群聚感染的溫床。
去年,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發生群聚感染,與家庭中的群聚感染的「共同生活」模式類似,在在都顯示「空間抑菌」降低空間中病毒量,在防疫作戰中是不可忽視的區塊。
軍事上有一種作為叫 #決戰境外,就是讓戰爭不要發生在自己的國土上。若能在國境外消耗敵之軍力,必大量舒緩「邊境防衛」的壓力。將「決戰境外」對應到防疫,就是減少空間中的病毒量。
除了人人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的個人「邊境防衛」外,並針對交通工具,辦公場所、學校等必須群聚的空間,做好「決戰境外」,有效降地空間中的病毒量。
#口罩是防疫作戰大破口
防疫作戰的「決戰境外」又可以分成二塊:#物體抑菌、#空間抑菌。物體是指容易被多人接觸的物體,例如:門把、開關、或是公共空間中的桌椅、電梯按鈕等。物體抑菌,避免了因物體被重複接觸,而成為病毒傳染的途徑。用酒精擦拭物體作消毒,就是「決戰境外」的物體抑菌。
空間抑菌指的是降低空氣中的病毒量,從新聞畫面上看到國軍化學兵部隊,帶著霧化器做環境消毒,除了做物體抑菌,也同時做了空間抑菌。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化學兵部隊「決戰境外」的防疫作戰,通常都在疫情發生後的處理,而不是超前部署。
空間抑菌有它的科技含量,就是如何「便宜」且「有效」地將病毒消殺藥劑氣化在空氣中,且不能造成對人體的傷害。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有注意到物體抑菌,似乎還沒關心到空間抑菌的重要性。
我們目前的防疫作戰還有一個大破口,就是口罩。口罩有甚麼問題?我們目前口罩,無論是醫療型口罩或N95口罩,只能做到阻絕病毒,無法做到消滅病毒,也就是說,口罩雖然阻絕了病毒進入體內,口罩本身卻又是一個病毒傳染的載體,不安全的口罩延伸出來的,例如:口罩的收納、攜帶,都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染的途徑。
從軍事上來看,我們「戴口罩」,只能做到「邊境防禦」的阻絕,無法做到 #邊境殲敵,口罩甚至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另一個途徑。
從軍事的觀點來看,我們目前的防疫作戰有二大漏洞:在境外決戰上,對「空間抑菌」幾乎沒有作為;在邊境防禦上,只做阻絕,不做殲敵,沾了病毒的口罩,成了另一個病毒傳染的載體。 其實,「空間抑菌」國軍有準備, #不沾病毒口罩 需要科技,總工程師有想法!
#雄三飛彈總工程師 張誠
同時也有3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NT疫苗校園接種在9月22日陸續開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28)日證實,BNT疫苗第3期供貨延遲,導致校園疫苗數短缺30萬劑,部分學校施打延宕。以台北市為例,有19間學校受到影響,最快10月9日後接種,但適逢3天國慶連假,且當周為段考周,若先打疫苗,學生身體不適怕影響成績,但延後打,又會多一天染疫...
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 在 誠實大叔 張誠博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防疫作戰的「軍事」佈局]
我們目前的防疫作戰有二個大漏洞...
防疫作戰的戰術目的是「阻絕病毒進入人體」,目前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導民眾「戴口罩、勤洗手」,就是「阻絕病毒進入人體」每個人都該設立的「最後」防線,這部分類似軍事上的「邊境防衛」。若邊境防禦失手,病毒進入體內,這人就是病毒帶原者,身體也就跟著進入「國土防衛」的作戰模式。免疫力強者,戰勝病毒,成為無症狀帶原者;免疫力弱者,發生呼吸道症狀,開始進入所謂的「療程」。雖然,Covid-19的致死率約2%,不必人人自危,然而患者呼吸道纖維化的後遺症,將伴隨確症者一生,還是辛苦。
病毒突破「邊境防衛」的防線後,病毒找到宿主,病毒將大量繁殖,無論這位帶原者是有症狀或是無症狀,病毒大量繁殖的作用是一致的。此時,經由帶原者的呼吸或接觸物品,空間中的病毒量將會大量增加。當空間中的病毒量高時,其他人被感染的機率也就大增。換句話說,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降低空間中病毒量,也應該是防疫作為中,必須要納入作為的一部份。
依目前新加玻政府所做的統計,群聚感染主要的連結是「確症者」的家人及與無症狀帶原者「共餐」的人,這二種情境皆都暴露在病毒量高的空間中,但也很容易「沒戴口罩」。「共餐」如何戴口罩?所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鼓勵大家外帶,不要在餐廳中與陌生人用餐是有道理的,但是,通常會共餐的「無症狀帶原者」不是陌生人,是家人或同事。
軍事上有一種作為叫「決戰境外」,就是讓戰爭不要發生在自己的國土上。若能在國境外消耗敵之軍力,必大量舒緩「國土防衛」的壓力。將「決戰境外」對應到防疫,就是減少空氣中的病毒量。除了人人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的個人「邊境防衛」外,針對交通工具,辦公場所、學校等必須群聚的空間,有效降地空氣中的病毒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似乎還沒前進佈署到關心「空間抑菌」的重要性。
也不能說疫情指揮中心不做空間抑菌,從新聞上看到國軍化學兵部隊帶著霧化器做環境消毒,就是空間抑菌,降低空間中的病毒量,只是,這是在疫情發生後的處理,不是超前部署。整理一下,空間抑菌有二大困難,首先是如何「便宜」且「有效」地將病毒消殺藥劑,例如:酒精,氣化在空氣中,且不能造成對人體的傷害。
我們目前的防疫作戰有二大漏洞,除了對「空間抑菌」毫無作為外,另一個破口在口罩。口罩有甚麼問題?我們目前口罩,無論是醫療型口罩或N95口罩,只能做到阻絕病毒,無法做到消滅病毒,也就是說,口罩雖然阻絕了病毒進入體內,口罩本身卻又是一個病毒傳染的載體,不安全的口罩延伸出來的,例如:口罩的收納、攜帶,都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染的途徑。換句話說,我們面「戴口罩」,只能做到「邊境防禦」的阻絕,無法做到邊境「殲敵」,口罩甚至有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另一個途徑。
行筆至此,我想跟我熟識的人應該知道,我想說甚麼。其實,「不沾病毒口罩」、「空間抑菌」,總工程師有解!但是在現在的氛圍,…(噓)。
張誠
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BNT疫苗校園接種在9月22日陸續開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28)日證實,BNT疫苗第3期供貨延遲,導致校園疫苗數短缺30萬劑,部分學校施打延宕。以台北市為例,有19間學校受到影響,最快10月9日後接種,但適逢3天國慶連假,且當周為段考周,若先打疫苗,學生身體不適怕影響成績,但延後打,又會多一天染疫風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01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還在停業怎麼辦】
今天來討論紓困振興第四次追加預算。
5 月中進入三級警戒後,各行各業都受到疫情衝擊,七月底疫情開始調降為二級,大家的生活正在緩慢恢復中,但部分產業,仍須有條件開放營業、或是仍須關閉,這些產業從業人員承受極大的壓力。
9 月 1 日我曾召開「紓困再加碼,復工有辦法」記者會,提到許多產業因警戒延長而持續停業,但卻只能跟其他「早已開業」的店家領同等補助,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有些產業比別人停業更久、或是受限更多,但紓困卻領得沒比較多,這樣實在不太對。希望行政院、經濟部來加速研究,公告相關的補助辦法,尤其是那些產業可以申請,另外停業的行業,復業的計畫跟時間表,也應研究討論,除了目前已領的紓困,但問題還是三個月後可否營業都還不知道,像這些行業有什麼長期的規劃?如果沒有工作做,對從業人員來說都是嚴重打擊,相關單位應給予後續安心的計畫安排,比如怎樣情況下能復業,怎樣情況下沒辦法但可用什麼方法支持,請相關單位務實傾聽第一線業者的需求,考量產業特性公告防疫指引。
院長回應表示,會密切跟指揮中心確認,什麼時間是可以開放來復業的時間,盡量傳達給業者讓他們安心,穩定後會漸漸開放。
希望能兼顧疫情之下,讓各行業都有活路,也讓各行業的從業人員都能掌握下一步的規劃進度,資訊多一點,焦慮少一點!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一 14:00-15: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以中央防疫指揮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內最新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指揮中心表示,中秋節周末連假共接獲八起死亡通報,其中有六例接種AZ疫苗,均是70歲以上民眾;另二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年齡約50多歲。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90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