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以斯帖特質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小地方貼近配偶的心,也是感情長長久久的關鍵。許多人認為與伴侶又一次點燃感情的祕訣,是一頓燭光晚餐或是海濱假期。但真正的祕訣,是每天都在小地方貼近彼此的心。
——約翰‧高曼
將小事做到盡善盡美,在日常生活的平凡小地方展現真正的高貴與英勇氣慨,這本身便是難得一見的美德,值得封為聖人。
——哈麗葉.比徹.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 美國作家
在你的所在之處行小小的善;正是這些小小的善聯合起來,翻轉世界。
——戴斯蒙.屠圖(Desmond Tutu),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摘錄自《#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跟陳老師學習很多,也談到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自律的關鍵。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71478514743272
愛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種習慣,從小地方開始照顧起。像是昨天陳老師談到,她試著記住孩子的生日,給予誠摯祝福,就是絕佳的例子。
祝願您,能啟動涓滴改善,讓關係能一步一步穩固與心安!
.
ps. 這本書會在明天(2/6)晚上9點半有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 ... ... ... ... ... ... ... ... ... ... ... ... ...
感情關係:決定是幸福還是悲慘的小小細節
【文/ 羅伯.茂爾】
涓滴改善可以奠定穩固的感情基礎。隨著一個又一個細節,我們發掘彼此的樣貌,建立信任。
約翰.高曼(John Gottman)博士在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擔任心理學教授時,主持一項研究,讓自願參加的夫妻搬進一間特別的公寓,那其實是觀察夫妻行為的實驗室。研究人員觀察這些夫妻日常作息的「自然「互動;受試者也會按時與監測儀器連線,以記錄他們在討論夫妻的衝突或其他事務時,他們所有的生理變化。當然,這不是科學研究的正統作法,但讓我們對高曼另眼相看的,是他驚人的研究結果。憑著這些方法,他可以預測一對伴侶在四年內的婚姻生活是幸福,還是悲慘,甚至是離婚——準確率達九十三%。
這項研究的一項重大發現是:在成功的感情中,日常的正向關注超過負向,兩者的比例是五比一。正向的關注並不是盛大的行動,例如舉辦奢華的生日派對或購買夢幻住宅。而是小小的善意姿態,例如:
接到伴侶的電話時語氣很愉快,不是用惱怒或匆忙的語氣,暗示伴侶打斷他們的重要事務。
關心另一個人白天看牙醫的情況,或是詢問其他事情的細節。
當伴侶走進門裡,放下遙控器、報紙或是電話。
在約定的時間回家,而且如果會遲到,至少會打通電話。
這些小小的細節,比浪漫假期、昂貴的禮物之類的創意手段,更能夠預測小倆口是不是互愛互信。或許,這是因為小小的細節提供了始終如一的照顧與愛護。
在感情關係中應用涓滴改善的另一個方法,是允許自己去關心伴侶生活中的小細節。與其等著伴侶以大手筆的行動與故事來取悅我們,我們可以欣賞他們平日的特質與行動。當我聽到人說自己目前的感情生活很無趣,我會建議他們進行涓滴改善。或許你也會想試試看。訓練自己關注伴侶小小的正向特質。不要死咬對方的大錯,或是等著伴侶款待你去乘坐馬車或去巴黎旅遊,欣賞人家的小小善意舉動、討人喜歡的語氣,或是親切的碰觸。
許多人在這個過程裡犯的錯,是只稱讚伴侶做的事。我們會說:「你真的很會做菜。「或你把樹籬修剪得很漂亮。」但如果你只讚揚伴侶完成的勞務,伴侶或許會開始覺得自己像是你的員工。不如,每天都找出一個細節,來讚美伴侶的性格或外貌。試試「我喜歡你的頭髮一早的樣子。」或「我喜歡你在去看電影的路上,總是這麼興奮期待。」正視這些小小的細節,可以讓伴侶知道你愛的是他這一個人,而不只是喜歡有人幫你打理家事,或是想要有人賺錢養你。
聚焦在小細節,既簡單又困難。當我看著孩童在玩耍,我記起那有多簡單。小朋友會全神貫注在當下,因此可以歡歡喜喜,沉浸在他們的活動中,與朋友作伴。隨著他們的大腦逐漸發展,他們會取得另外兩種能力。一是回憶的能力,一是期待未來的能力。身為人類,這是我們必不可少的能力,是求生的工具組。能夠記住在哪個方向見過敵人,預料他們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是攸關生存的大事。但得到這兩種新的技能,通常代表我們都花了太多時間停駐在過去,擔憂未來。透過涓滴改善,我們可以重拾童年的寶貴特質:具備「在當下歡喜起來」的能力,對身邊的人與我們在做的事,都充滿興趣。
……
涓滴改善大補帖 _TiPS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花了大量時間駐留在過去或期待未來,以致我們錯過了小細節。當你注意到自己陷溺在憂慮或懊悔中,試試這樣做:
一、 _問問自己:依據這項憂慮或懊悔時,我需要學習作出任何改變嗎?
二、 _如果答案是需要,便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如果答案是不需要(往往如此),看看四周,找出你最歡喜的物品或人。將你的思緒放在那件物品上三十秒。這一道程序可以訓練你的大腦「活在當下」。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
零恐懼、不會失敗,長久建立任何新好習慣
博客來:https://reurl.cc/yne2VD
金石堂:https://reurl.cc/ZQjDm3
誠品:https://reurl.cc/qm1yxn
讀冊:https://reurl.cc/MZbO6K
momo: https://reurl.cc/ZQAVgQ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以斯帖特質 在 莎拉媽媽育兒.生活.那點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保證沒小三】
開頭要先說明
莎拉分享的故事僅為本戶經驗
並非有相似症頭就貼標籤為亞斯
也非全天下亞斯都有這症頭
分享,是為了讓亞斯被理解
這不是疾病
我認定為一個特質/個性/光譜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無人堪稱完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需要被順毛撫摸
每個人都有自己愛的語言,都需要被愛存款
盼望一起分憂,一起解惑,一起喜樂!
------------------------------------------------------------
挑女婿選老公,最怕挑到始亂終棄,拈花惹草,一身魚腥
那選亞斯宅可終身避免(你知道我愛說笑,放輕鬆往下讀)
這裡要稍微提到亞斯多數擁有的特質
『不擅社交』
由於較難解讀他人臉部情緒
同步較難領會別人話中有話
亞斯交友難以像大眾一般,有一群死黨閨密換帖共享人生
遇到人類就六神無主,也就沒風流倜儻這功能,連窩邊草都不知道吃(誤)
就算有綠茶坐上他大腿
他即便心臟跳到要吐出來,也只會全身僵直,面部肌肉硬化
外面的鶯鶯燕燕也就這麼自然的略過了他...(抹一把汗)
話說,來美國的第二個月,一日在某超市停車場,
有一甜美聲音喊了阿宅的閨名(喂!)
一位清新可愛的小姊姊走來,微笑著跟我們揮手
「阿宅!好久沒有看到你了。這是你女友嗎?」
「妻子(僵硬)」
(對~連用詞都很正經,若非中文不好,否則他可能會用賤內,誰介紹老婆用:這我妻子)
「哇~恭喜你!妳好妳好(轉而跟我打招呼)」
「妳好~我叫...」我話還沒講完
「我們要走了」宅冷淡非常,表情僵硬,急著要轉身
「這麼快~欸!我買了新車,就在前面,要不要瞧瞧」女孩開朗道
「不用」急匆匆的拽著我走了,留下一臉尷尬的女孩
此時人妻內心警鐘大響,直覺案情並不單純
您祖媽剛嫁過來,就要對戰二奶?(捲袖子)
上車立馬討(逼)論(供)
最終是從阿宅姑姑口裡知道(事主嘴很嚴,阿不是...他真的不知道)
女孩是阿宅高中時,彼此曾經友達以上戀人未滿。
但因阿宅呆愣不擅表達
女孩誤以為彼此沒有搭上線,就另謀高就XD
就此斷送了阿宅尚未萌芽的初戀
直到遇見我(算我好運?)
宅生幾十年都沒花邊新聞
婚後遇到花一般初戀依舊那麼僵直,多聊兩句都不願意
更不用擔心他會有對方的聯絡方式了(好安心有木有)
然後不誇張的說,他手機聯絡電話不超過10個,清一色都是親人,一個上司,另外一個就是我
老婆的比重這麼大,好驕傲XDDD
各種安全防護絕緣個性,不就是老丈人最愛的憨直女婿典範嗎?
怪不得我老爸當年願意放女出閣XD
------------------------------------------------------------------
#亞斯伯格
#忠實伴侶
#優點很多
#小三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