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客製化松崗』改成『混搭版』了
【斟茶緣】2021年仁愛鄉『客製化松崗』烏龍春茶(混搭、5月16、17日採收)
1斤2700元 2兩的2包675元
沒喝過建議『先買4兩喝喝看、喜歡再追加』
#說某人的茶好喝那是因為你沒有喝過斟茶緣的茶#
==========
買進5月16日採收240斤(5月28日上架)
買進5月17日採收240斤(6月4日上架)
====================
這支茶改成『一次賣兩個採收日』因爲我發現茶友好像都『比較喜歡混搭』
混搭茶友們可以有練功的材料而且可以證明『我真的有買那麼多』
因為要模擬出不同採收日的那種『自然形成的』一點點微小的差異幾乎不可能
只有自然形成的才會有這麼微小的差異
香、味道都一樣強度不同而已、茶湯都一樣質度不同而已
出貨『都是混搭出貨』,不混搭人的要註明『不混搭』
不混搭者『除非有買過16日的』否則『不得指定採收日』由工作人員『隨機出貨』
====================
來試試看斟茶緣『首次客製化』的茶夠不夠猛!!
第一支仁愛鄉『客製化的強棒』,記得N年前賣過松崗的茶那一次是『首採茶』過了那一次以後就一直斷層到現在,實際上每一季都有泡松崗只是每一季都沒入選,一直到去年生產方總算有採納我們微不足道的意見願意在茶園管理上下功夫,並且在一年前就開始調整,經過一年的悉心照顧後終於『再創高峰』,其實只要茶園管理好、茶樹強壯品質馬上就上來了。
茶樹強壯茶菁條件好在製作時就很好雕塑,茶菁『有質』的狀況下不管輕發酵或中發酵都好喝,所以跟廠方討論看能不能『客製化』一下,當時有帶了一些樣品茶給廠方參考,主要是讓廠方清楚暸解斟茶緣要的茶應該達到什麼樣的『品質』,沒想到成品出來以後還真的就是『斟茶緣的品質』而且『凸顯松崗很特別的特色』,這也應證了茶樹強壯、茶菁條件好想怎麼雕塑都可以隨心所欲,第一次客製化『大成功』。
那茶園管理沒上軌道茶樹不夠強壯的茶有什麼特徵呢?
第一:茶菁條件差所以沒辦法消水與發酵所以只能做很生,生到茶湯甚至有點泛綠
第二:壞物質含量多所以不能泡重更不能浸,因爲浸到、泡重就會很苦、很澀
第三:香氣不對,很多人會把「草腥味」當成香氣或山頭氣
第四:茶湯『沒有質、沒有濃稠度』像喝白開水
第五:傷胃,喝沒幾杯胃就會『遮遮』然後就想藉由吃東西舒緩
在來斟茶緣這裡之前還蠻多人經常泡到這種茶,遇到浸過頭的時候通常都是加白開水稀釋,總以為泡淡一點比較好入口就以為沒事了,其實這種茶很傷胃不管喝濃或者是喝淡都很傷胃,因為都一樣把一泡茶喝光光也等於把傷胃的物質全部喝光光,日積月累之下不用幾年胃就壞掉了,然後就開始喝『半生熟的茶』因為聽人家講說半生熟的茶比較不會傷胃,但半生熟的真的比較不會傷胃嗎?我的答案是『不見得』,因為大部份半生熟的茶就是會傷胃的茶烘焙而來的,因為完美不傷胃的茶根本沒必要烘焙,我已經聽太多人講過同樣的故事。
不是生茶都會傷胃,是「不對的」生茶才會傷胃
如果只要是生茶都會傷胃那生茶早就被市場淘汰了
==========
客人傳給我看一些沒人格的黑心茶商刻意在模仿我的模式,為了錢連最基本的人格與尊嚴都不顧了,沒關係讓他們模仿(會模仿的人也不可能會賣好東西),斟茶緣的生意會好靠的是品質與誠信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銷售方式,更何況品質是沒有辦法模仿的。
=========
茶商買茶就是『買管理』
消費者買茶就是『買誠信』
=========
斟茶緣的練功房:https://www.youtube.com/user/air1190
=========
買茶訂單連結:https://goo.gl/forms/A3DhyeL0ZF7VVV3C3
『客製化松崗5月16、17日』 7-11賣貨便賣場:https://myship.7-11.com.tw/general/detail/GM2103174602268
『客製化松崗5月16、17日』全家好賣+賣場:https://famistore.famiport.com.tw/236391/index.php?action=fmall_p23639109833969
仿 暸 鄉 在 斟茶緣茶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斟茶緣】2021年仁愛鄉『客製化松崗』烏龍春茶(5月16日採收)
1斤2700元 2兩的2包675元
沒喝過建議『先買4兩喝喝看、喜歡再追加』
#說某人的茶好喝那是因為你沒有喝過斟茶緣的茶#
==========
買進5月16日採收240斤(5月28日上架)
買進5月17日採收240斤
來試試看斟茶緣『首次客製化』的茶夠不夠猛!!
第一支仁愛鄉『客製化的強棒』,記得N年前賣過松崗的茶那一次是『首採茶』過了那一次以後就一直斷層到現在,實際上每一季都有泡松崗只是每一季都沒入選,一直到去年生產方總算有採納我們微不足道的意見願意在茶園管理上下功夫,並且在一年前就開始調整,經過一年的悉心照顧後終於『再創高峰』,其實只要茶園管理好、茶樹強壯品質馬上就上來了。
茶樹強壯茶菁條件好在製作時就很好雕塑,茶菁『有質』的狀況下不管輕發酵或中發酵都好喝,所以跟廠方討論看能不能『客製化』一下,當時有帶了一些樣品茶給廠方參考,主要是讓廠方清楚暸解斟茶緣要的茶應該達到什麼樣的『品質』,沒想到成品出來以後還真的就是『斟茶緣的品質』而且『凸顯松崗很特別的特色』,這也應證了茶樹強壯、茶菁條件好想怎麼雕塑都可以隨心所欲,第一次客製化『大成功』。
那茶園管理沒上軌道茶樹不夠強壯的茶有什麼特徵呢?
第一:茶菁條件差所以沒辦法消水與發酵所以只能做很生,生到茶湯甚至有點泛綠
第二:壞物質含量多所以不能泡重更不能浸,因爲浸到、泡重就會很苦、很澀
第三:香氣不對,很多人會把「草腥味」當成香氣或山頭氣
第四:茶湯『沒有質、沒有濃稠度』像喝白開水
第五:傷胃,喝沒幾杯胃就會『遮遮』然後就想藉由吃東西舒緩
在來斟茶緣這裡之前還蠻多人經常泡到這種茶,遇到浸過頭的時候通常都是加白開水稀釋,總以為泡淡一點比較好入口就以為沒事了,其實這種茶很傷胃不管喝濃或者是喝淡都很傷胃,因為都一樣把一泡茶喝光光也等於把傷胃的物質全部喝光光,日積月累之下不用幾年胃就壞掉了,然後就開始喝『半生熟的茶』因為聽人家講說半生熟的茶比較不會傷胃,但半生熟的真的比較不會傷胃嗎?我的答案是『不見得』,因為大部份半生熟的茶就是會傷胃的茶烘焙而來的,因為完美不傷胃的茶根本沒必要烘焙,我已經聽太多人講過同樣的故事。
不是生茶都會傷胃,是「不對的」生茶才會傷胃
如果只要是生茶都會傷胃那生茶早就被市場淘汰了
==========
客人傳給我看一些沒人格的黑心茶商刻意在模仿我的模式,為了錢連最基本的人格與尊嚴都不顧了,沒關係讓他們模仿(會模仿的人也不可能會賣好東西),斟茶緣的生意會好靠的是品質與誠信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銷售方式,更何況品質是沒有辦法模仿的。
=========
茶商買茶就是『買管理』
消費者買茶就是『買誠信』
=========
斟茶緣的練功房:https://www.youtube.com/user/air1190
=========
買茶訂單連結:https://goo.gl/forms/A3DhyeL0ZF7VVV3C3
『客製化松崗5月16日』 7-11賣貨便賣場:https://myship.7-11.com.tw/general/detail/GM2103174602268
『客製化松崗5月16日』全家好賣+賣場:https://famistore.famiport.com.tw/236391/index.php?action=fmall_p23639109833969
仿 暸 鄉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去年看了兩場奈良美智的展覽。一次是在生日時,替自己安排的一場關東小旅,造訪了位於那須高原的「N’s YARD」奈良美智美術館。目的地偏遠,但當我坐在有如一人包場的展間內,奢侈地欣賞畫作時,舟車勞頓已值回票價。另一回是在東京六本木之丘,是奈良美智與其他藝術家的聯展,內容豐富,並不輸個展。後來這個展覽的一小部分作品遠渡重洋,就成為今年蔚為話題的台灣特展。台灣特展開幕之際,二○○四年出版的《小星星通信》發行了中文新版,我因此有機會重讀,走過一趟藝術家從幼年至中年的前半生,再回溯近兩次看的展覽,頗有打通任督二脈之感。
如果你已經看過奈良美智台灣特展,或者準備要去的話,誠心建議別漏看《小星星通信》這本書。因為在這本自傳圖文書裡,透過奈良美智的自述,讀者能清楚暸解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心境和經歷,才形塑出他的創作觀。每一個作品的背後,都堆疊著藝術家對生命的體驗,人間的觀察,以及反問自我的對話。讀完這本書,參觀過的展覽作品將不只局限於展場而已,彷彿會幫助你拉出一條立體的時間軸,更愛這位性格率真的藝術家。
我曾買過《小星星通信》的初版,但老實說當時還是二十歲世代的我,對書中寫到的情緒和價值觀,還無法徹底感受,印象中只覺得是一本漂亮的書,實在慚愧。十七年過去了,我進入四十歲世代,重讀這本書的當下,恰好是奈良美智當時寫完這本書的年齡。大概因為年紀(跟當時的他)相仿,面對的生命課題有相通點,再加上歷經的事情也多了,因此從頭到尾邊看邊點頭,處處充滿共鳴。一本很精采的書,交織著感動和熱血,還外掛爆笑點。奈良美智的文字跟畫作一樣也是充滿畫面性的(甚至很漫畫感)。許多幽默可愛的敘述,帶著綜藝風格,超級生動,簡直像我也置身在事發現場。
這本書有很大一部分提到奈良美智離開原鄉,到海外念書和生活所遇到的狀況。尤其是三十歲左右剛到德國,因語言隔閡帶來的種種影響。我差不多也是在這年紀離開台灣,到舉目無親的東京展開第二人生。異鄉對創作者的互動及拉扯,如今讀來,奈良美智點點滴滴的回憶,我都了然於心。
我最早知道奈良美智可能是上個世紀(驚)的事了,當時身邊的朋友還沒什麼人知道他。那幾年我狂愛作家吉本芭娜娜,知道她推薦了奈良美智在九七年出版的《深深的深深的水窪》這本書。兩千年初,吉本又有兩本小說封面是跟奈良合作,當年我根本看不懂日文,還裝模作樣地買了原文精裝本收藏,只是因為有張漂亮的畫。許多年過去了,我在世界各地追看過不少奈良美智的展覽,而他的身價水漲船高,變成總統級的推薦人物。雖然他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沒有改變的是他謙遜的性格,對人性與和平的關注;當然,新作品也從未讓人失望。
當興趣變成日常現實的職業以後,究竟如何才能永保熱情呢?我喜歡奈良美智在《小星星通信》裡寫的這句話:「我不是作為『職業』選擇這條路,而是以一種『生存的方式』選擇了這條路。賣畫、賣書所賺來的錢,對我來說都只是附加的。」
沒錯,就是這樣吧。不是想著要出名,不是先預期結果去創作,而是生命裡有股衝動不得不去做,那正是所謂的初衷,帶來一直走下去的力量。
★推薦書:奈良美智╱著,王筱玲、黃碧君╱譯《小星星通信》(大塊文化出版)
★張維中/以生存的方式選擇 https://bit.ly/3eL5Enl
#新文首刊 #聯合報副刊
#張維中
#奈良美智 #小星星通信
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