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
(有劇情雷)
還記得初次看到丹尼維勒納夫的成名作《烈火焚身》,立刻陷入那個節制、沉穩的罪惡世界,時間已然被沉滯,生命的方舟擱淺,沒有人上岸,沒有人離開,我們在宿命論裡寫下自己的名字。丹尼維勒納夫之後的《怒火邊界》、《私法爭鋒》、《異星入境》以及《銀翼殺手2049》都各自構築出龐大的敘事,支線龐雜,卻又能逐一娓娓道來,緊緊相連的生死,沒有人獲得救贖。
救贖的唯一形式,其實是夢境,也是預言,無論是好是壞,我們都必須領受。
想起大衛林區運用過多口白而失焦的《沙丘魔堡》,建立在2021年的《沙丘》更接近法蘭克赫伯特的虛無意識,古典主義的悲劇史詩、硬核科幻的存在定位再加上政治鬥爭,這不是《星際大戰》或是《星艦迷航記》,而是宇宙神話的創世紀篇章,卡拉丹的濃郁山水,厄拉科斯的黃沙滾滾,再加上為了搭配沙丘,用混凝土堆建的巨型粗野主義建築,《沙丘》的世界就是這樣被構築起來,在那個未來世界,水源是珍貴的資產,香料是珍貴的資產,電影一再運用遠近景交雜,外加光線所造成的陰影,讓我們彷彿也置身在那個日夜未明的世界,心臟隨著漢斯季默的配樂緩慢重擊著。
「留白」是《沙丘》的電影藝術,透過格雷格弗萊瑟的鏡頭,丹尼維勒納夫的節制敘事,還有每個演員不斷特寫的面部表情,都讓電影能夠在這個平鋪直敘的結構當中,跳脫套路的疲憊感,同時在視聽上的細膩質感,帶有一種看似難以接近,實則沉浸其中的觀影體驗。
那麼電影要告訴得我們是什麼?做為一部偏重敘事的電影,連戰爭戲、格鬥戲都在不經修飾的狀態下,讓我們走進這張緩緩張開的地圖,隨著角色的際遇走到下一段故事,我們最為緊密相連的,就是男主角保羅。
保羅(提摩西查勒梅 飾演)頂著一張漂亮且憂鬱的臉,實在很像原作小說當中基因優秀的神選之人,讓他的細膩表情勾動著電影裡的分分秒秒,有時又帶來些許不安感,保羅帶著我們走進眾多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他們的紛爭,一切沒有終點,如同厄科拉斯的沙漠一樣望似無際,邊界在哪裡?終點在哪裡?我們對於權力,對於情感的追尋,到底又是為了什麼?
科幻小說有千百種,但總是能藉由時間、空間的展延及收縮,讓觀者與作者一同探討生存的價值與意義,那就是《沙丘》的創作核心,保羅在面對政治之間的鬥爭,從夢境裡預知一切,恐懼自己成為犧牲品,卻又知道那是必然到來的現實,他知道自己將歷經背叛,所有人都將離開他,他將成為流亡的一員,到後來也只能在沙漠裡坐上飛機,被狂舞不止的沙塵包圍,去體驗死亡的可能感受,然後閉上雙眼。
但這一切呈現得多美。
我夢見了你。
《沙丘》每次一進入夢境,我們就能探見廣袤的世界風景,時間變得輕質化,也或許毫無意義,少數能依存彼此的浪漫,來自於母子之間的伊底帕斯情結,貴族的恐懼與悲傷,對於母親親族的孺慕與嚮往,讓我們能在大軍來犯之際,體會到保羅最渺小的渴望,而他都已經是這個龐大家族的王儲,介於稚嫩與成熟之間的殘酷轉化,表現得特別好。
要如何迎接未來呢?即便那是殘破不堪所不能直視的。《沙丘》在視覺上的雄心壯志,其實才是整個故事的立旨,一如法蘭克赫伯特在文字運用的蒼涼感,電影完美繼承,大衛林區的電影屬於大衛林區,丹尼維勒納夫的《沙丘》卻屬於整個偉大的科幻世代。
無疑的是《沙丘》是視覺上的藝術結晶,沙蟲降臨吞噬一切、光影模糊之間的爭鬥、蒸餾裝與漫天黃沙,每幕都美到讓人心馳神往,也絲毫不浪費任何一個演員,提摩西查勒梅、奧斯卡伊薩克、喬許布洛林都在他們的位置上做到了最好的演出,就連戲分不多的張震、哈維爾巴登、巴帝斯塔以及辛蒂亞也在有限的篇幅中,貢獻了好幾段佳句,傑森摩莫亞也已經證明他不只是「水行俠」,更是一名傑出的演技派明星,但最令我驚喜的應該是蕾貝卡佛格森,這片的母親一角,是她從影以來最好的演出。
這是一則古典英雄的成長之路,悲傷卻沉穩,置身在一個我們可能想及的未來世界當中,無論是美術、配樂、演員以及攝影,都盡全力做到完美的極限,這是我們必須在現今串流世代,還必須進電影院體驗大銀幕觀感的原因,就像《阿拉伯的勞倫斯》、《現代啟示錄》還有《2001太空漫遊》一樣。
華納兄弟台灣
#dune
#沙丘
伊底帕斯王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削瘦的靈魂的觀後感
以紀錄片來說,電影《削瘦的靈魂》是非常有趣的例子,像是在挑戰紀錄片可以有多真實?或許可以說,可以多忠於”人性”?
因為我不是七等生的書迷,這部電影反讓我對它拍攝的這人物本身產生興趣。無疑的,鏡頭下是揭露了主人翁內在的病態,尤其是其中的自戀與自我攻擊的相生相長。
早年常背負父親賒帳印象的恥感,讓他對世間有種隱隱的怒氣,長大後也必須有個假象敵,讓他能對空舞劍。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七等生在電影中是很自苦的,雖然他友人說:「他無法融入這社會,無法與他人的想法為伍。」但他又同時太在意這世界了,等於不惜以自傷的方式,與這世界保持一點稀薄的關係。這點讓人想到太宰治愈切割愈相連的寂寞,只是太宰治的自嘲讓他相形溫和了一些。
每日將寫作的神聖化,則如同守著一個王國,日昇日落,他要舉旗給大眾看,看著他的乖違與孤獨,那番自傲卻幾分像是小兒的求歡。七等生的作品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的虛實交錯,而他的人生卻有看不透的無明。如此衝撞的靈魂,讓他無比依賴著那支筆,以此誓師著尊嚴也凸顯了長年的破碎。
如果以解析人性來說,《削瘦的靈魂》有深度的嘗試,甚至也映照了許多人因破碎而必須驕傲,以及自傲與自卑的一線間。
它拍七等生童年時,更不迴避主人翁的伊底帕斯情結,到成長後從母體的依戀延伸到其他女人的「賤斥情結」。
以一部紀錄片來講,它有很豐富的人性探究,但放在市場上可能不夠討喜了,因為人們可能習慣了紀錄片將人神樣化,而非將其拉下神壇。但我們終究在看一部電影,對人性的忠實比崇拜他更重要不是嗎?
伊底帕斯王電影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不一樣的高中 |
因為一篇學姊的故事,讓我不得不說說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高中生活。
我高中念的是陽明山的華崗藝校,還是人稱不學無術的戲劇科。這對很多人來說很難想像,幾年前受邀到高雄某公立大學做論文發表時,大學裡一位教授超級驚訝不可思議對我說:「哈?妳是華崗藝校畢業的?華崗藝校怎麼可能有妳這種學生?」其實這位教授在我大學曾到我就讀的系所演講,當時她也跟我講過類似的話:「哈?妳是華崗藝校畢業的?華崗藝校怎麼可能有人考上大學?」
說真的,大家的刻板印象都錯了,華崗藝校有很多傑出的校友。只是對於覺得理工醫、文法商才是正道的老一輩來說,藝術根本不是門學問,這其中也包含我的父親。他曾經是四〇年代的菁英,在北京就讀法律,這樣的人就完全無法接受家裡有個孩子去念「戲子」的學校(但其實我主副修一直是燈光設計),所以連我的高中畢業典禮就在離家不遠的台北市政府,他也不願意出席。
因為是不一樣的高中,我有著不一樣的學習經歷。高一電影電視概論看布紐爾和達利的安達魯之犬,刀子從眼皮下劃過和手掌心的螞蟻,是我的藝術電影啟蒙。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和莎士比亞,是高一某堂課的課本。國劇武功、身段、唱腔等課程也不能少,蘇三起解到失空斬,傳統京劇和舞台劇劇本都要接觸。
學校裡的學長姊還有班上的同學俊男美女非常多,不公平的是很多人不但有外表,還有天賦才藝。下課時教室前的講台旁有人在彈鋼琴,後面有人放音樂跳街舞,有人擅長表演、有人天生反應極快,大家各自閃耀著光芒誰也不讓誰。上課時更是一番景象,有人翹課、有人聽課、有人打牌、有人睡覺,還有人在吃福利社買的粥,但是討論起班上事務,大家可都是各有主見勇於發表。
這樣環境出來的孩子大多很有主見而且勇於表達,就連我這種老是活在自己世界的文青,也被逼著要上表演課、舞蹈課,還有全班團隊合作的期末公演,讓我原本應該害羞青澀的青春期完全地發光發熱。
所以連續二次遇到同一位教授和我說:「哈?妳華崗藝校畢業的?華崗藝校怎麼可能⋯」我都用很堅定的眼神跟她說:「老師,我高中同學很多人都比我優秀。」各行各業的同學都樂在自己的專業和家庭,有些同學後來出國唸書,有些同學經商有成。更重要的是同學們都是好爸媽,非常在乎陪伴和教育下一代。
好了,交待完了,這樣大家應該更了解為何「巴黎職業婦女文青地方媽媽」(以上是本人的完整稱謂,有時會簡稱職業婦女,有時簡稱地方媽媽)偶爾會暴走,或常常自稱叛逆。
(話說這樣叛逆的學經歷,讓我現在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好朋友或傾聽者,巴黎不打烊常常有年輕朋友來訊訴說求學、感情⋯等各種困擾。沒關係,別害羞來信,我懂的,有機會來巴黎我再請你喝咖啡...菸~)
伊底帕斯王電影 在 伊底帕斯王電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推薦與評價
伊底帕斯王 - 開眼電影義大利名導帕索里尼改編希臘悲劇巨作《伊底帕斯 ... 电影:俄狄浦斯王1967; 别名:Edipo re/Oedipus Rex/伊底帕斯王; 上映: . ... <看更多>
伊底帕斯王電影 在 [電影] 從PTT《普羅米修斯》討論串淺談希臘與基督神話中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因此,正逢王位空虛的底比斯國便推舉伊底帕斯為新王,並促成他和前任國王的遺孀的婚姻,夫妻倆生了下子女。 696496315_59a77040b0.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 ... ... <看更多>
伊底帕斯王電影 在 伊底帕斯王電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推薦與評價
伊底帕斯王 - 開眼電影義大利名導帕索里尼改編希臘悲劇巨作《伊底帕斯 ... 电影:俄狄浦斯王1967; 别名:Edipo re/Oedipus Rex/伊底帕斯王; 上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