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帶上小白踏上了冒險之旅了(主人為它取的綽號😂)!雖然天氣炎熱,但因為路線沿著溪流前進且需要多次過溪,整體算是清涼宜人。
眾所皆知,輕量化是個系統。如果只減輕背包本體的重量,而不減少內容物的重量,那麼就毫無意義。也許是因為好奇吧,這次加上行動水揹了14公斤左右,就是想體驗一下無背負系統分配重量的感覺。
結果 ... 意外的OK。雖然防水布料緊緊地貼著背上,毫無透氣性可言,但不覺得特別不適。或許可能是因為鄰近溪流,環境溫度不高的關係?
原先預期重量都會壓在肩膀上(因為小白薄薄的腰帶就是一付無法分擔的樣子),結果也OK,或許是背負的時間還不夠長?下次再來測試看看。
回家整理背包時注意到底部有一些水滴,但推測應該是下雨天開背包時溜進去的。全包防水的特性,在過溪也給人不少的安全感。
最後是一旁英挺的伸縮凳,不得不說真是中級山法寶,地面怎麼爛怎麼亂,一張一放就能坐。為了帶上它,我願意輕量化! XD
#輕量化 #使用心得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MR. ANDY愛迪先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www.ruten.com.tw/item/show?22047017983474...
伸縮凳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才三日而且不含帳篷,怎麼說乾重也該壓在10kg以下吧!好啦,我知道有些不是必要的,只是真的就想帶咩~ 而且我都已經忍痛放棄心愛的伸縮凳了 ... 😞
然後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款背包水袋應該最先塞進去的,不然背包滿了之後好難塞啊~ 這次還啟用了新買的防水壓縮袋,笨手笨腳的部分就剪掉了!使用感想是:怎麼壓縮完變成了一顆球 ... 🏐
台灣有些前輩山友喜歡比誰背的重,藉以顯示自己能力,我以前也曾被誤導過,不過現在已經徹底想開了!揹的輕又能把自己照顧好好的,才是真本事。但對於我這個容易餓的吃貨來說,似乎很難在行動糧上節制啊啊啊 ... 🍕🥪🍙🍩🍉🤤
總之,今晚直接坐車到屏東!希望山神賞三粒太陽 🌞🌞🌞
伸縮凳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剛報名的時候,我準備出動大背包分攤揹額外5公斤左右的公裝跟公糧。想不到峰迴路轉,和隊友討論之後決定請協作,一瞬之間要揹的東西少了很多。 (於是改用中背包,yay!)
打包花了我三、四個小時。拿著檢查表一一確認所有東西都帶了,再通通塞進背包裡,是個令人享受的過程。
既然有了協作,就可以多揹一些有的沒有的「comfort gear」,意思就是沒什麼實際用處(徒增揹包重量),耍廢時卻會讓爽度加倍的東東,例如我的伸縮凳。
還有我前世餓死鬼投胎,非常容易餓,所以能量棒帶超多,重的要命的果凍飲眼看快過期也硬是抓了三包。好重阿~但起碼越吃會越少 ... 🤨
畫面上從上往下,左往右依序是:
[第一排]
1. 兩件登山長褲
2. Gore-tex雨衣、雨褲
3. 睡墊
4. 睡袋
5. 中層衣和羽絨衣
[第二排]
6. 薄夾克
7. 儲水袋、行動糧、濾水器
8. 護膝 (希望不會用上)
9. 羊毛襪和毛帽
10. 內層衣和內褲
11. 登山杖
[第三排]
12. 防水袋x3
13. 頭燈、太陽眼鏡、備用眼鏡
14. 頭巾
15. 手套、雙層鈦杯、雙層鈦碗、叉匙
16. 雜物區 (背包套、內袋、貓鏟、乾洗髮、枕頭、瑞士刀、防曬乳液、防曬護唇膏)
17. 保溫瓶
18. 水袋
19. 闊檐帽
....當然還有東西是不在畫面中的,例如3C用品,族繁不及備載 😅
這畫面看在輕量化登山者眼中應該是場惡夢吧 (掩面)
#打包 #縱走前夕 #能高安東軍da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