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問我對推廣粵文寫作有甚麼看法,他似乎想聽一些獨特的面向。
首先,香港人身份賜予作家一項天賦,我們的用字較為靈活。有很多字詞,北方話人已經棄用,皆因是他們要我手寫我口,只要發音不好聽或不順口,或音不明義,他們就會用換文的手法遷就聲調,像不說質素,說素質;不用異彩,用光彩;不講營運,講運營等等。語音思考是我們最大的讀寫障礙,但廣東話人很少察覺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很少有寫得出的難唸句子,沒有不好用的字詞。相反,要我們遷就他們用新彙,反而覺得巉口,因而衍生抵制外來語的思潮。
然而,與怪物戰鬥也小心自己變成怪物。靈活是沒有規範的意思,規範是把語言活生生的東西殺死,如果廣東話走向規範,要求人們在書寫當中只准用呢啲,不准用那些,那麼我們也算是參與一宗謀殺。一群在對抗規範的人慢慢在規範自己,這種情況很常見,也有點無可厚非。先是錯誤發生了(有香港人用了不當說的詞),然後要求更正(你應該這麼說才對),為了阻止錯誤繼續發生,開始制定一套正確標準(這一堆才是香港人的用詞),而標準也開始運行它的偵錯程序(呢個都唔可以用。下?呢個詞都唔講得?),然後就會執泥正宗而展開華山論劍——何錯之有?
他們都沒有做錯,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就失守了,整個粵語世界都會掀起歪風,看看政府中人怎樣說話,你就知道甚麼叫歪風。只是,這種嘗試把所有東西更正過來的意識,也會把我們改造成一些酷吏,一步步把語言謀殺在正確的範圍之內。為了逃離自斃的宿命,我還要作法下去嗎?但若然不立法,又怎樣限制人們不做錯?難道要求正確是錯的嗎?
由「我可以」到「我應該」,很多事都是這樣,因道德而降格。但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應該」。
這種粵文寫作標準化的渴望其實出於一份熱心,希望本土文學能循着粵文這條路發揚光大,自成一家,意味它可以被研究,作為一門學術,被供奉在大學的論文墳場之中。事實上,粵文寫作不是今天才起步,早在十幾年前還會看陶傑專欄的時候,我已留意到旁邊的左丁山,我的第一反應是:「啊,乜原來咁寫都可以出街。」——那為甚麼中文老師一直說不可以這麼寫?
我感像受騙了。一直以來在作文堂上我們都被教導千萬不可用口語,否則會被扣分,我認為這些老師需要為這種過時的學習框架負上一些責任,因為他們也有份謀殺書寫的靈活,把它局限在正宗白話範圍之內。在此,你可見到在「廣東話vs北方話」之上重疊了另一場對爭,那就是「白話文vs口語」。在極端者的眼中,這種區分是無謂的,「因為白話文就是北方話」,粵文寫作就是要用口語全面取代白話,成為新書面語。唔准用這個那個的的了了,改晒做呢樣嗰樣咁樣嘅呢。老師們對口語的極端打壓,造成了口語的極端反彈。假若他們有跟學生探討過有關文學「口述性」的問題,或許就不會搞成這樣。
你有沒有聽過台灣朋友講出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呢?你會覺得很新鮮,新鮮的不只是你見證一個外語者使用自己的語言,還有你聽出了一些從未聽過的東西。你可能想質疑他,指正他,想說「咁講先至啱」,但細想之下又發現對方沒有說錯,他只是說得特別而已。在此,你發現語言的彈性,一些你從來沒有說過的東西,原來是可以被說出來的,這叫存在的驚奇。貢布羅維奇是波蘭人,卻寫得一手厲害的法文,厲害在他發掘出很多法語者不會用到的語法,將法文從原有的語言規範中解放出來。當我們在說推廣粵文的時候,所指的到底是類似的解放,還是指進入一個已有的規範世界?
這種問題是先決的,卻往往押到最後,逼人要在魯迅和左丁山之間作個決擇。可是,香港人的優勢是甚麼?係我哋有能耐混用它,在白話文和口語的雜交下碰撞出新火花,捕捉那些從未有字詞來形容的虛無縹緲,而不是形式、形式和形式。
優秀的語言分兩類,一種像德文那樣刻準而龐大,可以消除任何歧義,以致它不可以被誤解;另一種相反,是一種難以賦形的語言,很多東西都易被混淆,充滿着雙關,以致它可以最大程度將賦形的自由讓給語言的使用者。藉着模糊書寫性和口述性之間的法度,作家能夠騰出一個更大的賦形空間,捕捉語感,創造意思,同時亦摸索一條屬於自己的法度,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而一種死掉的語言,不存在這些異彩。
如何讓不諳粵語的華文用家都能見識這種未見識過的中文?這才是一項艱難工作,也需要更大野心,因為這是口述文學的難題。今日的粵語已非與白話運動之時同日而語,它吸收了白話及其他地方的俚語,構成了粵式典雅,容得下通俗粗言。任何人想在它身上施以外科分離手術,都要好好想想自己是在削弱它朝,還是輔承它。愈強調排斥,愈易失去兼容。書與口的真正兼容,體現在「是咁的」這三個字之上。它不是「是這樣的」,也不是「係咁嘅」,而係「是咁的」。平常我們在廣東話的交談中甚少用到「是」和「的」,但語言會互相攜帶,在集體的用潮下,一種本來無人講的講法可以被講出來了。一般人統稱為潮語,反而淡化了這種造物的奇妙。
的就是的,嘅就是嘅,你鍾意點用就點用。你是你語言的主人,除了中文老師和社會規範,沒有人能限制你用語和書寫的自由。而文學的作用,就是領人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發現到乜原來係可以咁講嘢嘅。然而,我們似乎花上太多精神去問怎樣寫,而不是問自己寫甚麼,但站在作家的角度,只要決定了內容,內容自會選擇所表達的形式。
我們不是倒模工人,我們書寫是為了模造世界,並使它從死裡復活。
作者
似模似樣書面語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6/07 ~ 06/08] 衛生福利部 及 高雄市政府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6/08] 衛生福利部 實聯制嚴防假QRCode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02453566587719
#衛福編編分享時間#要注意
●內政部警政署
https://www.facebook.com/NPA4U/posts/3951033284934303
近期有不肖人士盯上各個店家外都會有的實聯制QRCode,趁人不備將QRCode換成不明連結,有民眾因誤觸連結傳送至高付費號碼,造成荷包無故失血,得不償失。
提醒大家,在掃描各個店家或場所實聯制QRCode時,務必仔細看是否傳送對象為「1922」以免掉入詐騙集團陷阱。
看清楚,再傳送,守好自己的錢包!
~~~~~~~~~~~~~~~~~~
[110/06/07] 衛生福利部 加強訪查移工宿舍落實防疫工作增訂企業因應員工確診應變處置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01942626638813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6.7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為促使聘有移工企業落實防疫工作及員工確診應變處置,勞動部採取以下四大措施:
一、增訂企業因應疫情之處置:將修訂「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僱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並自下列規範公告之日起實施:
(一)廠區未發生或部分廠區發生疫情時,應備有1人1室隔離空間、工作區及生活區應分艙分流,同產線移工應同一住宿地點、不得任意變動、每天進行員工健康監測由專人確認、追蹤及轉送疑似症狀者採檢並隔離。
(二)廠區有1名員工確診後,應即匡列職場密切接觸者,並確實執行居家隔離於有單獨衛浴設備之套房。衍生隔離費用,必要時將由勞動部部分補貼。
二、訪查潛在高風險企業:勞動部偕同地方政府已開始訪查,針對產業聘僱移工人數達50人以上宿舍共計1,168家,預計6月10日訪查完畢。
三、補助移工隔離及宿舍降載:勞動部將補助雇主必要防疫措施的部分費用,包括移工採檢後隔離期間費用,及鼓勵雇主降載移工每房居住人數轉住租賃建物、一般旅館或防疫旅館費用,並協調地方政府受理申請。
四、加強宣導防疫措施:已於6月6日以「LINE@移點通」主動推播、發布新聞稿、移工權益網站、1955臉書及多國語廣播電臺,呼籲移工非必要不要外出,提醒桃竹苗地區之家事移工,注意自身健康情形,若有症狀或接觸史,儘速登記快篩。
指揮中心表示,近期苗栗縣電子廠之移工群聚感染案件,勞動部已駐點前進指揮所現場,協助個案雇主與仲介公司,加強移工防疫及預防感染擴大:
一、清理個案宿舍及進出管制:協助清空共用衛浴之移工宿舍,部分移工送集中檢疫所、部分隔離於其他有獨立衛浴房間,其餘人員禁止外出及限制出房門。
二、實地關懷移工給予支持:自6月6日起,派駐雙語人員於前進指揮所,協助疫調翻譯,並每日早晚放送廣播關懷移工、關懷每日健康監測狀況,並啟動隔離移工關懷機制,由1955專線雙語人員主動電話關懷隔離移工情緒給予心理支持,及提供防疫包(溫度計、口罩、消毒用品、家鄉零食、1955專線電話、Line@移點通)。
~~~~~~~~~~~~~~~~~~
[110/06/07] 衛生福利部 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線上/書面申請開放中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01969716636104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6.7
109年申請符合及不符重審者
不用再次申請
110年新申請者
6/30前都可以申請
今天由於網站流量瞬間暴增,目前已經緊急處理中!
再次提醒大家,6/30以前都是可以申請的喔!
也可以利用書面的方式申請喔!
寄到11599南港昆陽郵局第520號信箱(申請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案件)
高雄市政府 社會局#110年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
6/7起線上開放申請及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socbu.kcg/posts/2261341754000974
~~~~~~~~~~~~~~~~~~
[110/06/07] 衛生福利部 國防預醫所與國衛院合作技轉授權廠商台灣奈米碳素新冠抗原快篩試劑獲准專案製造
https://www.mohw.gov.tw/cp-16-61279-1.html
首次由軍方與研究單位,結合國內生技公司共同開發的COVID-19抗原快篩試劑獲得食藥署的專案製造許可,以供國內緊急公共衛生使用。台灣奈米碳素公司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技轉授權,利用高度專一性辨識新冠病毒核殼蛋白不同抗原決定位的單株抗體群相互配對,研製出新冠病毒側流式免疫檢測快篩試劑,且從篩檢試紙、抗體、組裝等開發全程MIT。本產品可在15分鐘內就知道檢驗結果,具高靈敏度及高專一性,因此發生偽陽性及偽陰性的機率較低,和目前市面上產品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具有追蹤功能,可透過QRCODE的辨識,鎖定個人的身分與檢測狀態,將檢測的結果直接傳送到個人的手機上,民眾只要透過手機即能輕易追蹤篩檢結果,另外,在個案同意情況下,防疫管理單位也能以手機定位追蹤失聯確診者,不論是經由政府設立的快篩站或民間企業自行安排的檢測,都能透過雲端有效追蹤管控感染情形,對防疫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本產品專一性極高,能夠正確檢測出高傳染力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適合作為核酸檢測之補充監測方案,利用這兩種測試的優勢截長補短,可減少因陽性產生無謂的醫療資源浪費及社會成本,及時進行隔離與治療。抗原檢測可以作為大規模、快速、頻繁和廉價的測試,再以核酸檢測確認陽性結果,可有效切斷傳播鏈以減少社區傳播,減輕疫情爆發的影響。在全球經濟活動逐漸復甦的當下,本產品未來將能幫助COVID-19檢測普及化至社區醫院、地方衛生機構、私人診所、機場各出口及公司企業等,達到更大量又即時快速的安全防護。
~~~~~~~~~~~~~~~~~~
[110/06/08] 高雄市政府 「高雄首選蔬果箱」與民眾一同宅家防疫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D3A44AA70A4D3C57
市府農業局與高雄在地的農民團體聯手推出「高雄首選蔬果箱」,內含蔬果不僅是經過農藥快篩合格,農業局還特別請來高雄的營養師Mia,為民眾規劃一週七日所需蔬果量,「高雄首選蔬果箱」一箱就包含一位成人一週的滿滿蔬果能量,讓民眾安心宅在家防疫。
5月中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不僅全台學校停課,民眾也配合自主居家抗疫,盡量不前往人潮密集的地方,市場、超商、超市人潮消退,同時也影響民眾採買農產品的力道。市府農業局為協助農民產銷並提供民眾更方便的居家抗疫,與高雄農民團體及營養師攜手合作,推出「高雄首選蔬果箱」,內容包括葉菜類、蕈類、芽菜類、水果及辛香料等共13樣農產品,內容豐富而且符合一位成人一週所需的蔬果量,每樣農產品皆經過農藥快篩合格,不但吃出營養健康也吃出安全安心。
「高雄首選蔬果箱」可在「高雄首選電商平台」的蔬果箱專區購買,除此之外,大樹區農會、大社區農會、六龜區農會及美濃區農會也將陸續推出有具產地特色的季節性蔬果箱,包括鳳梨、芒果、木瓜、米及農產加工品等優質高雄農產品都可以一次購足,不必出門人擠人,也能吃得人上人。
營養師Mia提醒大家,吃蔬果是提升免疫力最簡單且天然的方法,包括植化素、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都是對人體相當有益的營養成分。而盡量選用在地生產的當季食材,並且挑選色彩多樣的原型食物,則可以保留食物中最完整的養分,在疫情期間戴上隱形的口罩。
農業局長張清榮表示,農產品是民眾每日必需的生活用品,而農民辛苦栽種的農產品也不耐儲放,因此特別於「高雄首選電商平台」推出「高雄首選蔬果箱」,讓農產品能在新鮮美味的時候,及時送達民眾手上,搭配營養師的規劃及農藥快篩,讓新鮮、營養及安心都放進蔬菜箱裡。
「高雄首選蔬果箱」即日起開賣,每箱899元(宅配到府),包含一位成人一週的滿滿蔬果能量,讓您安心宅在家防疫,限量500箱,快上「高雄首選電商平台」的蔬果箱專區購買喔。
高雄首選電商平台
https://www.khagri.org.tw/
~~~~~~~~~~~~~~~~~~
[110/06/07] 高雄市政府 各級學校停止到校延長至7月2日|大學指考延期至7月28日至30日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213846498676948
嗶嗶嗶老師、同學、家長們速速看過來
因應警戒延長
各級學校停止到校延長至7月2日
大學指考延期至7月28日至30日
#教育部 說明請點以下
https://bit.ly/3coGvgD
高雄市相關配套措施 #畫重點
#持續進行線上教學
高中以下學校持續實施線上教學
高中以下學生(含幼兒園)之家長因故無法在家照顧,學校及幼兒園仍持續提供學生到校基本照顧
#取消實體期末考
是否採 #線上評量 得由各校自行決定
#學期成績計算方式
評量應採 #彈性多元 方式,彈性調整定期、平時評量比例,並從寬認定
評量方式應具 #公平性與一致性,考量同年級、同科目應有一致性,並能追蹤瞭解學生學習結果
期末定期學業成績評量方式,只要校內一致,#不影響學校繁星升學推薦
經學校討論調整後的評量方案,應以多元管道向家長說明
高雄線上教學資源大平台
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廣播
https://bit.ly/3coRkiO
#防疫也要保障受教權
#停課不停學
雄愛學- 高雄市政府 教育局
~~~~~~~~~~~~~~~~~~
[110/06/07] 高雄市政府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高雄市防疫加嚴規定同步延長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213684212026510
重大防疫措施公告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延長 至6月28日,高雄市防疫加嚴規定同步延長!
#高中以下取消實體期末考
高雄市高中職以下學生,【延長停止到校上課至7/2】
持續進行線上教學、取消實體期末考、採彈性多元評量
更多配套措施請看https://bit.ly/3ptaHMK
#高雄市疫苗大規模快速接種計畫
市府已規劃小型、中型、中大型、大型接種站
包括76間合約醫療院所、53處社區活動中心接種站、25間高中職校園接種站、4處體育館接種站,預估全市單日可接種50,250人
待中央6月中撥補疫苗後,高雄市將加速為優先施打對象進行接種
特別感謝超過一千名的熱血醫護,報名參與疫苗接種計畫,有意願者請向醫師公會、護理師公會或衛生局報名
#科技園區國際移工快篩站設立
#路竹、#楠梓、#前鎮園區將於6/9-6/15公設快篩站,預計採檢10,380人
請企業主落實#特定風險族群住宿降載、分艙分流、移動管制
#社區快篩截至今天(6/7)共7,649位,結果全數陰性
面對COVID-19流感化、社區化,更要步步為營
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不鬆懈,才能守住社區防線
守住端午節才有中秋節
高雄本土個案中有57%為家庭群聚,43%因為南北移動造成
請響應端午連假待在家不群聚不移動,以視訊傳遞祝福
新聞稿
陳其邁:高雄市大規模接種計畫已備妥 預估單日可接種5萬人
https://bit.ly/3cnLUVe
雄健康- 高雄市政府 衛生局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272632233191859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315023605044939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衛生福利部 #高雄市政府 #公告
似模似樣書面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答案就在說與不說之間——以也斯〈除夕盆菜〉談其「食物詩」的蒙太奇敘事 ◎賴奕瑋
0. 也斯、九七、食物詩
0.1
如果香港詩歌如其環境在都市中聳立著層巒疊翠的群山,我想有一座容易親近但難以登頂的山,那是著名的香港本地詩人也斯(1949—2013)。也斯是香港戰後第一代作家的代表,其詩從早期的現代主義漸漸得回向以香港為題材的本土抒情,從其作品中對於香港這塊土地的認同,展現了香港文學在其複雜的文化脈絡下,亦東亦西的特性。除小說外,以詩為人所稱讚,在去年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香港詩選」中也曾以一週的時間介紹也斯。也斯一生的著述眾多,在出版的詩集中以書寫香港的《形象香港》、以詠物、食物詩為主其中間雜許多游詩的《帶一枚苦瓜旅行》、《東西》、《蔬菜的政治》,而〈除夕盆菜〉則來自出版於2002年的《帶一枚苦瓜旅行》。
0.2
也斯與其食物詩,或許就如黃禮孩所述:
「很少有人像梁秉鈞(也斯)一樣對食物充滿熱忱,他是一位可以與事物對話的詩人,在對食物做細膩的描述之時,他已解讀了食物與文化之間的謎語。他把養活人類地上糧食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詩意,他也看到自我的人生,他的人生,還有低層的艱辛和人間多變的世相。」
這樣的詩作可以在我們曾經介紹過寫於一九九七年的〈鴛鴦〉中看到:「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用奶茶的製作過程寫九七回歸前夕東西混雜多元的香港文化,末句:「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香港的味道是未定的、是模糊不清,而香港學者李小良、陳清僑、王宏志(1997)以「否想(unimaged)」的懸而未決來定義香港文化無法溯源自單一源流的歷史以及未來,自身獨立於中英之間、漂浮於塵土之上的獨特過去與未來(陳國球,2016),而也斯關於九七的作品時常也透露出香港這種妾身未明的感發,而接著要介紹的〈除夕盆菜〉即完全的展現了九七回歸前夕香港的不安、未定,但又期待著遠大前程的駁雜景緻。
1. 敘事蒙太奇
1.1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
1.2
文學的寫作手法時常與電影的敘事高度貼合,同時現代詩意象的經營、回行、意象的組合與敘事畫面的跳接多是在討論與分析現代詩的一環,而也斯「生活化」的詩歌主張和其散文化的句式書寫出一種介於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可以被閱讀的書面語(周蕾,1995),這樣便於唸讀的語體使得在其詩作呈現意象與文字的蒙太奇,得以如電影畫面般順利的拼裝嫁接,在〈除夕盆菜〉這首長詩裡就可以觀察到也斯的文字如何在不同意象間流轉,同時保持言說者順暢的語法。
2.
2.1除夕家中桌上的盆菜
從一堆肉中間翻出一片蘿蔔。
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
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進來和離去的人身上。
黄金海岸要放煙花,我們塞了四個小時的車。
村長一定已經吃過了。現在開始有人燃放爆竹。
有人拉開橫額。去年不是這樣的。
盆菜為宋代以來流行於中國珠江流域的菜餚,而香港盆菜則來自新界圍村的原居民過年過節餐桌上的傳統雜燴菜式,多用木盆或銻盆盛裝,上層多擺放名貴的魚蝦肉類,下層則擺放能吸附湯汁的菜葉類食物。這首詩的第一句描寫的就是過節團圓人們從市區回到新界屯門圍村的景況,但第二、三句寫的是「九七回歸」、第四句寫過節返鄉的塞車、第五、六句寫的是除夕時村子的氣氛,也斯的敘事策略則是藉由這幾個在不同時空的場景的拼接來充實「食物」本身的意涵,在上開提及的也斯透過詩與食物的對話,讓書寫食物本身,添加了背後的敘事結構與文化厚度,又猶如中後段的:
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
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
煙花。特首。冬菇。炸頭腩。髮菜。金針。
都混在一起了。香港協會新界西地區委員會。
和航運界舉行除夕餐舞會。慶回歸。
迎九七。錦繡年華。風雲羣英會。
前段用的是畫面拼貼的蒙太奇,而到了這一段,則是利用物件的隅舉將兩個不同時空場景的畫面巧妙地如同電影的「轉場」將餐桌上的場景轉至在香江上政商歡慶九七回歸的除夕晚宴。同時,在也斯的詩作中時常去用品嚐食物的味道、色澤、作法等方式提出懸問,製造出在「說與不說之間」之間懸而未決的提問,而這樣的提問同時也連結著其詩中對於香港主體意識的提問,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鴛鴦〉,和「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那個「不知嚐了一口甚麼」的味道即是香港的味道,即是混雜在本土與東西方視野的香港文化自身的隱喻。
2.2塞車的除夕
車沿着彌敦道前行,滿街的聖誕燈飾猶未拆去。
新的排樓豎起來了。我們回答同樣的問題許多次了。
青山還是那麼塞車。屯門還是那麼塞車。
這兒是過去的十七咪半?叫做黄金海岸還是那麼塞車。
我們一直不知甚麼時候才來到你家的祠堂。
翻修的文物徑。許多代人走過,看事物換了名字。
牆上掛滿橫匾。長者都退席了。
塞車的場景若照著「直敘」的邏輯,似乎這段應該擺在詩的一開始,然而在詩的第四句已經提及了在黃金海岸塞車的場景,也斯所使用的敘事蒙太奇的技巧讓敘事的組成不再是平舖直敘,讓塞車的敘事夾在食用盆菜的動作中,這樣的扭曲敘事本身所造成的帶狀畫面為詩製造出詩意。也斯寫塞車,同時也在寫香港的街道,從九龍的彌敦道到連結新界的青山公路,從80年代開始的古蹟保育運動的挫折看到歷史的消逝,規劃於1993年的元朗屏山文物徑多了觀光,景色依舊,但人事已非。
3結語:說與不說之間的九七敘事
一個坐在車廂裏的人。一個走路的人。
一個露宿的人。一個有粉紅色勞斯萊斯和馬桶的。
一個在牆上塗鴉自稱九龍城皇帝的人。手舉起。
筷子舉起在半空。有些說不分明的甚麼就在門檻外。
造成詩意的技巧,在詩中很常以重複句式來達成,詩的最後一段以不同的面貌香港人,拼貼出共同面臨「門檻」的所有人,那門檻是什麼?是詩中開頭第三句的:「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門檻外面。外面攤子燈火澄亮。/吃東西的人照舊吃。做買賣的人照舊做買賣。」是除夕前攤販街坊在外互動等待過年的場景,九七在即,「離開一個舊的關係。進入新的。快樂嗎?/教徒集會為香港祈禱。怡和照舊子夜鳴炮」,敘事者友人的情感關係作為香港從殖民地變成特區的新關係,詩中的「門檻」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應該向前看的。」「明天會更好的。」敘事者這樣說,但沒有人知道。這是在1984、1989後香港社會在九七前瀰漫的不確定感,鄧小平說「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整首詩也感染了這樣的氣氛。
也斯這樣蒙太奇敘事手法的跳接,除了使得「除夕盆菜」這個「食物詩」的主角在詩中仍舊處於主題的中心,但除了在描述食物外,食物本身的故事、作者自身的經驗都可以透過詩的敘事展開,然在詩的進行中破碎的片段意象經過組合後形成了有別與僅僅談論食物本身,更加展現詩人企圖在「食物」講一個更大的敘事,而那敘事就在蒙太奇的碎片裡如「說與不說之間」之間的懸而未決,這首詩所面對的即是那否想未來的香港,也斯在其詩裡從不為其發問提供解答,也斯在詩的第二句寫道:「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與其他首詩不同的是,當時也斯在寫這首詩的九七除夕,恐怕沒有人知道這鍋盆菜嚐起來是什麼滋味,這也是也斯說的:「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的原因。
4.參考資料
周蕾:《寫在家國外》(香港:牛津出版社),1995年。
谷淑美:〈香港城市保育運動的文化政治:歷史, 空間,及集體回憶〉收於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編:《香港・生活・文化》(香港:牛津出版社),2011年,頁89-103。
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從雷聲與蟬鳴(一九七八) 到普羅旺斯的漢詩(二○一二)》(香港:文化工房),2013 年。
蕭欣浩:〈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 53 期(2013 年),頁 105-137。
吳風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也斯卷》(香港:天地圖書),2014 年。
王家琪:〈抒情與寫實:重釋也斯的「生活化」詩歌主張〉,《中國現代文學》第 28 期 (2015 年 12 月),頁 129-148。
陳國球:《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 年。
徐詠欣:〈從也斯看飲食文學的後殖民書寫 : 以《蔬菜的政治》、《帶一枚苦瓜旅行》為例〉,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編,《考功集2019-2020 : 畢業論文選粹》(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2020年,頁249-263。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也斯 #除夕盆菜 #食物詩 #九七 #蒙太奇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