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薪水高低,三個違反常識的事實]
最近有個年輕人來跟我談,他畢業兩年多,剛進公司一年,最近新冠疫情讓公司營運吃緊,聽說公司有裁員的打算,問我要不要開始找工作,我二話不說就是「要」。他看我這麼斬釘截鐵,反而不服氣,好像第一個要砍的是他,沒道理呀!在公司裡,他最基層,薪水最低,若是要動刀,照理說也應該是—
「領高薪的人!」
這是一般人的看法,總認為被辭退的都是高薪的人,因為最常聽說某某總經理走人了﹑某某總監被鬥垮了……比較少聽說哪個小職員被辭,顯然公司是先動高薪的人,高處不勝寒嘛,而且動他們,公司省最大,人事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至於低薪的人反而安全,他們是做事的人,裁了也省不了錢。
事實是,所有的統計都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年紀越輕﹑薪水越低的人是海嘯第一排!跟我們的常理推斷恰恰相反,咦,難道老闆不想省錢嗎?這是典型的員工思維,以為老闆不論開公司或開店,目的是省錢。當然錯了,如果老闆想省錢,不開公司最大,何必創業?老闆開公司的目的是賺錢,不是省錢。因此動刀砍的自然不是高薪的人,而是—
💚讓老闆虧錢的人!
什麼人會讓老闆虧錢?先來看怎麼樣會虧錢,不就是買高賣低嗎?因此那些價格高於價值﹑「CP值」低的人才會被列入黑名單。你在買東西時,你雖然也考量價格,但是更在意「CP值」!結果是未必買最便宜的,反而有可能買最貴的。公司用人也是相同道理,不見得請最低薪的,也不見得留下最低薪的,他們用—
💚幫公司賺錢的人!
而請走的都是公司判定「CP值低的人」,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高薪的人。那麼在新冠疫情期間,為什麼低薪的年輕人首常其衝,因為公司這時要請這種人:即戰力強,一人抵三人用;至於年輕人,還要訓練才能上手,就會被摒除在外。不過這時候公司也有可能砍掉一兩個高薪高階,圖的不是省錢,而是另有考量:
💚發揮殺雞儆猴之效!
「CP值」的C指的是cost成本,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薪資;至於P指的是performance表現,亦即貢獻值,一般人會以為只是在說產值。但其實薪資並不是這麼一比一的,背後操縱的還有不少黑手。像是有些在公司任職很久的人,遇到問題,大家都喊他來幫忙,因為他最熟悉,卻是薪水通常不高,,因為—
這類庶務型的人才滿街都是,取代性高,換個年輕的訓練一陣子也行。
這在告訴我們一個敘薪的考量,取代性高的人,就算能力強﹑態度好,薪水要拉上去很難。最讓人心酸的還是這種人做越久越危險,容易被資遣,中年之後又求職不易,因為大家都想用年輕的﹑便宜的。這也是我想告訴大家的另一個反常識的事實,一般人以為高薪族群的職涯最危險,其實最危險的反而是—
💚低薪族群!
很多人都知道薪資走向M型化,中間薪資陷落,這個價格帶的人變少;如果再不思進取﹑或適度轉型,原本中間薪的人移動方向不是邁向高薪,而是落入低薪。所以每年政府公布薪資統計,你會看到平均薪資逐年提高,但是中位數跟它的比值越差越多,表示後段班50%的人薪水更落後,同時也顯示低薪人口日益增加。
對此,低薪的人在年輕時可能無感,因為還找得到工作,中年之後就超有感!公司越換越小﹑工作越換越差,然後正職變兼職﹑兼職變時薪﹑時薪變失業。這個向下流動的現象,早在統計數字上明白顯示。低薪的人不是當顏回安貧樂道就好,而是會出現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提出的「馬太效應」,也是聖經說的: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搶進高薪族群,因為高薪代表的意義不只是領更多錢而已,也是職涯安全的掛保證,它擁有以下三個好處,同時是違反一般人常識的三個事實:
💚事實1:高薪者的職涯才會安全
💚事實2:高薪者的薪水才會成長
💚事實3:高薪者對未來才有選擇
換句話說,低薪的人隨著年紀增加,日子會更加難過,高薪的人卻是越過越好。所以如果是低薪,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薪水會隨著資歷而增加,不會的,薪水是看CP值來加,而不是資歷。年紀只跟高薪的人做朋友,不是低薪的人。
怎麼判斷自己是低薪或高薪?不妨上網查看104的薪資報告,但是要再嚴格一點,因為頂尖高薪者不在人力銀行求職。如果要抓個大概,我們以35歲做分水嶺,若是低於台灣平均薪資每月5萬元,請提高警覺;年薪高於100萬元,算是碰觸到高薪蛋白圈焦黑處;其他算是中間薪資。問題是月薪低於5萬元,在台灣逼近6成。
能不能命運翻盤?雖然網路上有不少人批評我說35歲如何如何,但是我仍然要說,根據統計數字,最好抓緊35歲這個年齡,翻身到高薪族群。35歲之後不是不可為,而是挑戰性變高。重要的是有什麼方法?有!我提出三個解方:
💚第一個解方,聰明一點,選擇產值大且成長性的產業
💚第二個解方,努力一點,從後段班企業跳到前段班企業
💚第三個解方,堅持一點,讓職涯不長期中斷,持續發展
講這麼多,最主要是給你集氣,請相信這三件事:
💚1.相信:高薪比低薪對你好
💚2.相信:領高薪不是天注定
💚3.相信:你有辦法領到高薪
至於網路鄉民說:「薪水低不重要,人生過得好才重要。」我只想說,最好都活長一點,就知道人生過得好要不要花錢。
讀了本文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Pexels
攝影:Christina Morill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網咖又稱網路咖啡館,提供上網和餐飲服務,深受年輕族群喜愛,但你知道嗎?在日本竟有超過5000名低薪族群選擇定居在網咖裡,其中更有許多年輕少女,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投無路呢? 這次影片中除了帶你參觀日本網咖的樣貌外,旅居日本的網紅更專業的分析了此現象的起因,究竟詳情為何呢?帶你一起來看看! 影片授權...
「低薪族群」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閒聊] 公務員現在算低薪族群了嗎?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低薪收入只夠餬口!台灣貧富差距10年新高激化社會矛盾 的評價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閒聊] 公務員現在算低薪族群了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聯合報- 李健鴻表示,年輕族群低薪就會影響婚育,進而使#少子 ... 的評價
- 關於低薪族群 在 [閒聊] 公務員現在算低薪族群了嗎? - womental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低薪族群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你這麼努力,公司不幫你加薪?]
如果你知道,台灣44歲以下的上班族,在30幾歲平均開始減薪,你會對薪水有什麼樣不同的看法?也許你就不會再做錯誤的期待,而是站對位置,做有效的努力。
上班族最關心的兩個重點:加薪與升遷,可是在指導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都沒有認清楚這兩件事的背後脈絡,以至於做了錯誤的期待﹑錯誤的職涯布局,最終得不到想要的薪資與升遷。有人會因此責怪公司不重用人才,其實錯的是自己。
錯在哪裡?有兩個:
💚1.站錯位置
💚2.無效努力
有位學員37歲,近兩個月換工作,擔任主管,有3名屬下,問我怎麼做才能升遷。還是新人階段,就想要升遷,看似雄心壯志。但是我問他,上司會往上升嗎?答案不會!會退休嗎?答案是還不到年紀!會離職嗎?答案是已經中年,看來是不會走了。接著他反問我:
「升遷,還要看上司的情形嗎?」
從這個應答,可以判斷出他的職涯成熟度。很多人在職場做五年十年,其實都還在「少男少女階段」,思維並不成熟。接下來我問他,這兩個月有沒有發現這家公司有什麼值得創造的亮點?他說很難,因為這是一個夕陽產業﹑老牌企業,一直走下坡,看不出還有什麼可為。然後他帶著委屈地說:
「我現在的薪水,比前公司還低。」
才37歲就減薪?照理說,如果順利的話,這個年紀又當主管,跳槽的加薪幅度在20%並不難,但是這個結果並不奇怪,為什麼?理由只有一個:
「你入錯行了。」
這個產業不斷萎縮中,產值與獲利逐年降低,公司控制成本都來不及,怎麼會用高薪挖人?他才恍然大悟地說,是啊,他管的部門去年有8個人,一年走掉5個人。在這種老企業,員工的資歷都深,很可能就是逼退或資遣。公司在裁員,員工變少,怎麼還可能有主管缺釋放出來?所以他想升遷這件事,我只能說:
「時間不對。」
這是客氣話,其實我想說的是求職就像愛情,在不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怎麼努力都沒用;一樣的,在產業走下坡時,進到一家裁員的公司,怎麼努力都無法升遷與加薪,能夠不減薪就算有燒香拜佛。反過來說,想要升遷或加薪,必須到對的產業﹑對的企業,努力要放在高價值區才會有效用。
在這裡先做個歸納,無法加薪升遷時,你要檢查這三點:
💚1.產業是成長或衰退
💚2.公司是成長或衰退
💚3.職務是核心或非核心
如果是落在成長期,做的是核心職務,表示處在高價值區,努力的效用便很明顯,容易加薪與升遷;如果產業衰退,公司經營越來越薄利,一定會工作越做越多﹑工時越來越長,老闆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你仍然要努力,但是心裡必須清楚努力未必能夠加薪或升遷。也就是說,不必做過度的期待,那只會傷心。
以前我看主計處的統計數字,已經讓我心頭一驚,就是台灣的上班族平均在50歲之後開始減薪,這個現象跟我們一般人以為薪水是一直調上去剛好相反,沒想到薪水是會減的!最近為了開新課程:「百萬年薪核心技術營」,看到一個更新的數字,讓我簡直眼珠子要掉下來……
1977年以後出生,44歲以下的上班族,還不到50歲,卻已經老早在30多歲時開始減薪,這個世代稱為「崩世代」。如下圖,這是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統計出來的結果。這說明兩種現象:
💚1.低薪族群的占比越來越高
💚2.低薪族群的未來職涯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相對低薪
網路上經常有人批評我恐嚇年輕人﹑威脅上班族,其實我不空口說白話,而是根據兩種資料在發言,一是統計數字,一是學說理論,因此應該反過來勸批評我的人不妨多看看這兩種資料。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講座之後,凡是超過40歲的人來找我諮詢,都先說這四個字:相見恨晚!因為所有現象都發生了……
老實說,看到這些統計數字,我受到的驚嚇程度不亞於一般人,而且心痛呀!這麼年輕,怎麼薪水就往下走?這個時代對他們是多麼不公平!所以我才寫文章﹑辦講座來呼籲大家注意,做個一張嘴就討人厭的烏鴉。其實我大可以做白天鵝,在倒映山影的湖面悠遊自在,但是我不忍心……而且做白天鵝也不是我這一生的使命。
講到這裡,你會問我怎麼辦?這就好像你在爬山時,不小心腳一打滑,眼見一路要滑向山谷,你能做的只有三件事,第一止滑,第二改變路徑,第三重新向上爬。套用在我們的職涯,你要做的事不是留在原地繼續委屈,而是做到這三步:
💚第一步:止滑
最好的方法是離開這個向下滑的地方,其次是想辦法創造新亮點。
💚第二步:改變路徑
產業衰退,就換產業;公司衰退,就換公司;職務非核心,就換到核心職務。
💚第三步:重新往上爬
轉換跑道之後,一切歸零,打掉重來,謙虛地學習,不斷與時俱進。
以上這三步,帶來的是短空長多的職涯發展,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卻是人性上的極大挑戰!因為這些都需要下定決心,做出改變。而改變代表的是放棄既有的,望向不確定的,可惜人性是恐懼損失,這就是很多人明知道處於向下滑的走勢,仍然無法移動腳步的原因。結果是失去先機,再過了年紀就做啥都沒用。
為什麼薪水調不上去?很多人會教你要學習新技能﹑要加班多努力﹑要改變工作態度﹑要積極做出成果……這些都是對的道理,但是其實最需要做的是先改變站的位置,包站對產業﹑站對企業﹑站對職務,努力才有效用。記得這個真理:選擇大於努力!
選對賽道,站對風口,才是高薪的保證,職涯也才會安全無憂。
讀了本文有益,請留言+1。
圖:蘋果日報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低薪族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 17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中)(文字版)
去年臺灣防疫走在世界各國之前 ,
不單創造了很長一段時間確診人數「加零」的這種成績,
給我們自己爭取來一段很長的安全時間,也舉世刮目相看。
但是到了今年 5 月卻有了破口,疫情爆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原因?
有什麼值得我們當做前車之鑑,做未來的防範?
我訪問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得到的一個印象是:
當然我們去年因為封閉邊境,鼓勵大家、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
達到了相當的成績。但事實上也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太過於只關注在這些事情上,所以也見樹不見林,反而忽視了很多其他更根本性的問題。
我們現在就先從公共衛生,公衛的課題來說起吧。
1.
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陳美霞教授,對公衛的課題有長期的研究。
她說:其實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
社會的防疫也是一樣。社會的防疫也是有「預防勝於治療」這個課題,
公衛就是那個「預防」的系統,所謂「治療」當然就是醫療系統。
陳美霞教授說,跟 2003 年 SARS 的時候比較起來,
臺灣公衛系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的情況在顯示在幾點上:第一,就是預算一直太低了。
像現在臺灣每年醫療健康支出的預算是超過 1 兆多元,
但是其中 96% 都是在醫療系統上,給公衛系統的只有 4% 左右。
這個比例在 2003 年SARS 爆發的時候就是如此,17 年後的現在仍然如此。
第二.整個臺灣在「醫療市場化」的同時,「公衛也跟著醫療化」。
所謂「醫療市場化」,就是醫院忙著找病人。
「公衛醫療化」,就是公衛因為預算不足,並且還要求盈虧自負,所以也要提供醫療服務。
陳美霞教授講了衛生所的例子。
她說:從 1950 到 1980 年代,臺灣的衛生所普及,在整個公衛體系裡發揮了小兵立大功的角色。
但是 1980 年代之後,衛生所不但減少,還要自負盈虧,提供醫療服務。
資源不但沒增加,工作還增加了一百多項。
到了選舉的時候,還要負擔一些相配合的任務。
公衛體系本來應該是防疫的主角,現在卻只能處理一些緊急事項跟一些表淺的問題,疲於奔命。
她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預算夠、資源夠,衛生所如果可以發揮更健全的功能的話,以衛生所對傳統市場的情況的了解、對消費者互動模式的掌握,一旦出現傳染病,
而他們對病毒的傳染模式也能夠有了解的話,這幾者相連接起來,
他們在社會裡可以發揮的公衛教育、預防的功能,會是非常強大的,不只是現在這樣子。
所以陳美霞教授建議:未來防疫的重點應該放在公衛上。
而公衛真正的主角是各地的衛生所和社區。
至於中央應該扮演的角色,就是統籌跟分配資源。
臺大公衛學院的李柏翰教授,他也提出他的看法。
他說:現在臺灣的學校裡面對公衛人才的培育,
焦點都放在病理學、流行病學上,做研發、做統計這樣的工作。
公衛人反而忘記了事實上公衛的工作需要大量跟人接觸,
必須要對人了解,對人文、社科相關的知識要有所涉獵。
所以他建議:為了培養未來公衛人對人文、文化的敏感度,
應該參考英國的例子,重視醫學人文、健康人文,
讓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參與到公衛課程的設計上。
2.
再來,一個社會是否能夠防疫成功,
跟這個社會是否照顧得好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有很大的關係。
也許你會問我說:這跟照顧弱勢群族有什麼關係?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美華教授說得很好。
她說:能夠看到邊緣地帶,世界就有機會變好。
同樣的如果我們日常就對社會的邊緣、對這些弱勢者不注意的話,
那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疫情期間,所有的問題就會加倍奉還。
這樣看的話,臺灣今年 5 月之所以爆發疫情,也就很清楚了。
因為有兩大破口都是來自於弱勢族群。
一個是萬華茶室裡的工作人員,一個就是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
陳美華教授長期關心臺灣的弱勢族群,
包括了八大行業的工作者、移工、街友,以及社會低所得工作者。
陳美華教授認為:臺灣社會長期不肯正視色情相關的產業,
把它逼進了暗處,這一次萬華茶室終於看到了後果。
因為所有的事情進了暗處之後,就很難觀察、追蹤。
而社會把這些弱勢族群污名化之後呢,更給防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所以她認為像那個獅子會長站出來,其實有很大的勇氣。
但很多人卻是不但不理解他的勇氣,還嘲笑他。
陳教授認為:這些嘲笑有很大一塊出於大家的自保的心理、獵巫的心態。
但大家都沒有想到:像是舞廳、酒家、陪侍業這種工作全面歇業,
長期下來,他/她們怎麼生活?
因為這些人都是要靠每天拿的日薪來生活,
長期歇業對他/她們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而一個社會要保持正常的運作,同時又兼顧防疫,
不可能長期把社會底層的一群人的生存置之不理、視而不見。
第二 也就是臺灣高科技公司裡的移工爆發疫情的事件。
陳美華教授也說,這讓我們看到了臺灣科技業雖然自稱提供最乾淨的工作環境,
代表先進、尖端的公司治理模式,但是對移工的心態卻是非常有偏差的。
在這種偏差心態下,移工的生活環境那麼差,
有一天他們那裡成了爆發疫情的缺口,不也是很合理的嗎?
3.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林宗弘教授,長期研究臺灣的產業和勞動情況。
他的觀察也是如此。
他認為臺灣的勞動人口裡,有兩個族群是長期受到最大的剝削。
第一就是外勞、移工。
健保雖然有覆蓋到這些外勞、移工,但是醫療條件和居住條件都很差。
所以林教授認為:如何改善這些移工的生活和健康條件是當務之急。
並且,我們應該努力幫助那些有意願留下來,和臺灣一起打拼的移工成為移民。
再來,在臺灣的勞動人口裡,受到嚴重剝削的就是年輕人低薪族群。
從 1999 到 2016 年,17 年間臺灣的名目所得都沒有成長。
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還在倒退。
林宗弘教授說:上一次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
臺灣年輕族群受到了這種高失業率壓低工資的壓力,
22K 的影響持續了 7 年之久,直到大約太陽花爆發時才好一些。
而目前的情況,雖然相對有臺商回流、資本回流這些比較好的情勢,
但是因為疫情,所以使得今天的年輕人馬上要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
畢業就是失業。因此他認為如何協助年輕人低薪族群,
是一個非常立即而緊迫的課題。
4.
弱勢者當然不只這些,還有護理人員。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蔡友月教授說:
比起 2003 年 SARS 來襲的時候,17 年後 臺灣醫院裡的應對能力好了許多。
SARS 期間,大家完全不知道怎麼應付院內感染,
但今天即使發生院內感染,也可以很快地把破口補起來。
然而,還是有醫療能量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護理人員。
而護理人員在這一次疫情裡的努力,是特別令人感動的。
蔡友月教授說 很多醫生都向她承認: 醫生面對這些病人,
開了一些處方之後就離開了。
而那些重症患者是誰在照顧他們呢?
就是護理人員要穿著隔離衣,不斷地進出,留下來一同陪同他們。
所以護理人員的壓力是完全不同於醫生的。
護理人員一方面這麼令人感動地在投入她們的工作中,
但事實上她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下,也是一種弱勢族群。
在《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8 集的報導裡 我們訪問過一家「無論如河」的書店。
這個書店是有四位護理人員背景的人所創立的。
而其中之一,就是創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梁秀眉。
梁秀眉就特別跟我們強調說:在醫院資本化、追求利潤化的情況下,
護理人員在醫院裡的壓力是外人所難以想像的。
她們不單人數減少,工作量加大,並且接受培訓的時間也減少。
因此她講:很多護士都說她們愛喝珍珠奶茶,為什麼呢?
是因為她們忙的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了,所以最方便的路子就是喝珍珠奶茶。
而據她所知,在這次疫情期間,她們的工作更忙。
很多人是連喝珍珠奶茶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
談完了公衛的課題、弱勢族群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要談政府的角色,以及公民社會的課題。
下一集歡迎大家繼續收看,謝謝。
低薪族群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網咖又稱網路咖啡館,提供上網和餐飲服務,深受年輕族群喜愛,但你知道嗎?在日本竟有超過5000名低薪族群選擇定居在網咖裡,其中更有許多年輕少女,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投無路呢?
這次影片中除了帶你參觀日本網咖的樣貌外,旅居日本的網紅更專業的分析了此現象的起因,究竟詳情為何呢?帶你一起來看看!
影片授權:納豆奶奶(http://bit.ly/2oNHLo2)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低薪族群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80817中天 月領48k買房成屋奴 日花150吃泡麵度日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BwNmFF6fcHI
大包小包爬上三樓,回家滿身汗,有冷氣卻不敢開,就一盆水洗衣服,家裡連洗衣機都沒有。
記者 謝佑昀、華紹平 採訪報導……↓
靠滿櫃泡麵度日,賴先生月領48K,怎麼過得這麼苦?
屋齡41年的老房子,只有20坪,要價900萬,光房貸,月薪一半沒了,還得背負30年貸款,賴先生的七夕只能這樣過。
冰箱空空如也,因為買房,這邊要省,那邊要摳,真的很難熬。連48K都喊苦,更別說另一半的低薪族群,年輕人想有個家,到底有多難?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以1000萬房為例)自備款一成五,也就是150萬,那48K的薪水等於是說你要不吃不喝將近3年的時間,你才有辦法存到150萬的自備款。」
沒有富爸爸、闊媽媽很難在台北買房,領48K卻成屋奴揹負千萬房貸,卻沒半點生活品質。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8/08/180817-48k-150.html

低薪族群 在 低薪收入只夠餬口!台灣貧富差距10年新高激化社會矛盾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貧富差距創下10年新高,顯示這個社會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尤其這幾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就業機會減少,讓原本就 低薪 的弱勢 族群 ,所得情況更加惡化 ... ... <看更多>
低薪族群 在 [閒聊] 公務員現在算低薪族群了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 才免搶剛好破百初考普考更是少初考起薪還接近基本工資是說現在公務員薪水都變成低薪族群了嗎? ... 5 F →NEWOLD: 公務員一直都不是高薪族群啊是穩定 07/04 00:04. ... <看更多>
低薪族群 在 [閒聊] 公務員現在算低薪族群了嗎?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看ptt
每個都月薪10萬 年薪200萬起跳
本來想說很唬爛
但最近一份科技業薪水中位數 那薪水更嚇人
沒想到科技業真的是錢多多
是說本來以穩定為主得公務員
看了一看高考年資到頂才免搶剛好破百
初考 普考更是少
初考起薪還接近基本工資
是說現在公務員薪水都變成低薪族群了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4.87.1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56863538.A.EF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