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耳聞,臨床功力資深的學長姐,因為 paper 寫不出來,最後只好黯然離開醫學中心這舞台。」
⠀
上週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台南班,順利結束囉~這梯次的學員,有許多特別地方,
⠀
▪首次參加新思惟活動的朋友比例再創新高,佔 93%。
▪以 PGY 到研究醫師為大宗,占 50%,其次則為主治醫師。
▪無發表經驗的同學占 78%。
▪本次的學員組成:醫學生、PGY、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研究員、獸醫院長、護理師、督導、專科學校助理教授都有!
⠀
大家的共同目標,都是用一天的時間,熟悉論文寫作的關鍵技巧,快速寫出屬於自己的論文作品。
⠀
同學們課後的手寫回饋也相當精采,非常值得點進去一張一張仔細看。這裡先幫忙整理幾個有人生況味的回饋:
⠀
『時有耳聞,臨床功力資深的學長姐,因為 paper 寫不出來,最後只好黯然離開醫學中心這舞台。』
⠀
『擔任住院醫師一段時間後,明白論文是必備技能,早晚都要面對的。這堂課是新手友善的課程,課程安排順序、速度、內容,都能協助建立寫論文的概念與框架。』
⠀
⠀
🚩 2021 最後一班,為明年論文起飛的自己,做最後衝刺!
【全新梯次】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
陳一銘醫師、吳爵宏醫師、蔡依橙醫師,也都曾是新手,初學者面對的黑暗期,他們也曾深陷其中。難下筆的四大段落、幾乎忘光的統計知識、選期刊選到天荒地老,一次又一次打擊著論文剛要起步的初學者。
⠀
現在,我們用超過 280 篇成功發表的經驗,分享關鍵要素,讓各位能快速晉級到資深研究者「只要有 idea,寫論文就只是填空題而已」的境界。
⠀
一天的時間,讓我們協助你從寫作、排版、統計製圖到選投期刊、申請計畫,瞭解國際學術界的入門重點,快速跨越最苦最黑暗的從 0 到 1。
⠀
SCI 天天有,單月共有 90 篇論文產出,其中有 10 位跨越從 0 到 1,解開生涯第一篇成就!現在投資自己,明年 PubMed 有你!
⠀
⠀
🚩 2021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全速前進,連續拼五篇!早點學會,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
⠀
⠀
#寫作統計沒人指導?
專科考試前,讓自己寫作功力大增,甚至跑統計也不用求人了!
⠀
#退稿文章沒人指導?
來教室與講師或助教討論,修改後,讓沉浮四年的論文,重新被 reviewer 看見價值!
⠀
⠀
🗣️ 學員評價
⠀
「一整天的課程並不偏廢理論或實作,讓我不再對接下來的寫作方向一籌莫展,不再看到統計就煩惱。陳一銘醫師擅長的論文架構,讓人感覺寫論文就像在寫聯考作文,好像變得……很簡單的樣子(笑);吳爵宏醫師擅長圖表排版,真是道出了審閱者才懂的眉角與細節,吳醫師更親自檢視我手邊的論文有沒有問題,讓我強烈感受到課程團隊對學員的用心!」
⠀
「最容易遇到困難的實作環節,助教也會手把手的教,最細節最基本的問題都能放心的問,而且得到滿意的回答。」
⠀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 快速拼出自己的 SCI。
➠ 2021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住院一個月後,收到院方通知要強迫出院,家屬開始焦慮症上身,病人還倒臥在床,進食丶清潔都不能自理,這是要怎樣出院?出院後誰來顧?我不是醫護背景,我有能力顧嗎?還是要去那裡找人分攤照顧的責任? 在這個出院的時間點 就是要以中醫傷科買辦邏輯介入 復健的黃金時間 一旦錯過 拿枴杖丶請看護丶臥床丶坐輪椅大...
住院醫師 申請 時間 在 王筱涵醫師。皮膚科的生活內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日午後,一如往常的在家育兒🙈🙉
看到老妹在重看 #甄嬛傳,
整個情不自禁坐下來一起看😂
順便翻出我家女兒小時候(當時像男寶的女兒)當小主的照片🤣🤣🤣
還記得甄嬛傳最初火紅的時候,我剛在成大當PGY醫師,後來輪訓到社區醫療,比較有空閒時間可以來追劇。
那時候的日子,就是一邊上班💼、一邊全台跑透透的申請皮膚科 住院醫師、然後灰心失敗、再接再勵。看甄嬛傳也算是我生活的小療癒🤣
然後不知不覺,就進入皮膚科快十年了,今時今日看到這部劇,覺得頗有意思。
#王筱涵醫師 #皮膚專科
#我家小主 #甄嬛傳
住院醫師 申請 時間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新思惟國際《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南部首開
台北班、台南班同時開放報名中,歡迎各地的朋友前來學習。
⠀
陳一銘醫師、吳爵宏醫師、蔡依橙醫師,都是從新手一步步走來,三位講師至今發表共計超過 280 篇文章。新思惟整合了講師豐富的發表經驗,釐清撰寫論文的脈絡,建構出一套系統化的學習過程,協助同學從寫論文、跑統計到選期刊,關鍵原則與細節眉角,以及絕不能踩到的投稿地雷,課程上通通與您分享。
⠀
▪ 2020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689 篇論文發表。
⠀
🔸 9/12(日)台南班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912_event
🔹 8/21(六)台北班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821_event
⠀
⠀
🎯 五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SCI 發表在望!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統計的實際應用讓你不再害怕
☑ 親手畫出漂亮的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的管道與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
🎖 【近期快訊】校友平均每日兩篇發表!
⠀
▪ 楊博智醫師團隊,對無法切除的肝門旁膽道癌使用奈米刀配合膽管支架放置之初步研究,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 張鈞弼醫師團隊,使用 MRI 參數預測攝護腺癌手術後風險群之研究,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 蔡孟格醫師團隊,分享膽結石性腸阻塞之個案報告,獲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刊登!
▪ 朱為民醫師團隊,關於生涯晚期失業與身體虛弱之資料庫研究,獲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刊登!
▪ 余品劭醫師團隊,關於慢性腎病患者的健康素養與自我照顧行為之研究,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
⠀
🎖 學員課後成功發表心得
⠀
▪ 【新手能發表】培養寫作與統計技能,住院醫師把握機會成功發表。
https://bit.ly/3id1eHH
⠀
▪ 【找出癥結點】四年來屢屢被退稿的論文,終於讓 reviewer 看見價值。
https://bit.ly/3xc4h7h
⠀
👁🗨 跨出論文發表第一步,最適合新手的研究課程。
立刻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register/
住院醫師 申請 時間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住院一個月後,收到院方通知要強迫出院,家屬開始焦慮症上身,病人還倒臥在床,進食丶清潔都不能自理,這是要怎樣出院?出院後誰來顧?我不是醫護背景,我有能力顧嗎?還是要去那裡找人分攤照顧的責任?
在這個出院的時間點
就是要以中醫傷科買辦邏輯介入
復健的黃金時間
一旦錯過
拿枴杖丶請看護丶臥床丶坐輪椅大概就是這種套路結局
復健是在病人還沒接回到家之前
就要找買辦開始在家中開辦
家屬要尋找對的經辦
腦中要有整套的可能復健想法與結果
買辦丶經辦要能說得出口
要能有問必答
要能在家屬腦中描繪場景
這是 大象中醫 的專業
家屬常發生的求助無門
是因這一塊是中西醫醫療地圖上的大盲點
沒有醫生丶沒有護士丶沒有中醫可以説得清楚全局丶
醫師頂多是下一步指示,十五天內回診有掛號費減免
家屬只能擠牙膏式亂買
最後物品全堆在病床旁,很難民
大象中醫以病人復健為思考主軸出發點
問的是 家屬希望病人好嗎?
希望病人好到什麼程度?
10個問答之內
就大概可以知道
家屬內心人性的拔河虛實
篩出10% 想真心治的家屬
放棄90% 迫於親友壓力之下的不得不照顧的回家表演秀
大象中醫只會與10%的家屬繼續往下深談對答
一直到找出5% 真想救 願意改變的家屬
以出院臥床病人復健為核心的思考
這個檔稍提到
一出院,就要經辦 買對5個東西
1丶床
2丶枕頭
3丶椅子
4丶桌子
5丶瑜珈彈力繩
對照病人家屬會玩的5個無效復健
1丶找民化代有力人士再繼續轉院
2丶找身份証辦重大傷病丶申請保險出險補助丶輔具要補助
3丶召開家族會議丶逼沒上班的出來顧
4丶各路宗教床旁感恩紅包一日行
5丶針灸神醫搶掛丶中藥神丹管灌匯報
大象中醫 會扳起臉 說明
1丶時間成本是最貴的
2丶多重復健醫療,在搶奪患者每日少量的清醒元氣體力,是十分不智且幼稚的醫療行為。
客製化丶少才是好。
3丶無辜選錯出院復健模式,結果等同不作為不照護,法律上雖不會認定遺棄。但會帶來慢性臥床凌遲趨勢,未來倒打的還是家屬自身,與不知要付到何年何月的看護帳單,一代傳過的一代的有樣學樣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