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主人公以成為「氣象預報員」的成長故事的NHK晨間劇《#歡迎回來百音》將於5月17日播出,視覺海報與角色定裝照也都陸續公開
這卡司會讓我很想追啊~本來就很喜歡清原果耶了,還有西島、內野還有京香姐姐等這麼多喜歡的演員演出,時間要不夠用了啦~
編劇是 #安達奈緒子,加上西島跟內野,《昨日的美食》黃金組合再現啊~不知道史朗跟賢二會不會在劇中相遇?好期待!
【卡司角色簡介】
・永浦百音:#清原果耶,本劇主角
■宮城的人們
〔永浦家〕
・永浦耕治:#內野聖陽,百音的父親
・永浦亞哉子:#鈴木京香,百音的母親
・永浦未知:蒔田彩珠,百音的妹妹
・永浦龍己:藤龍也,百音的祖父
・永浦雅代/旁白:竹下景子,百音的祖母
■氣仙沼的人們
・及川亮:#永瀨廉,百音的同學,年輕的漁夫
野村明日美:#恆松祐里,百音的同學,島上唯一超市的女兒
・後藤三生:前田航基,百音的同學,寺廟的兒子
・早坂悠人:高田彪我,百音的同學。作風穩健,是同儕中的領袖
・及川新次:#淺野忠信,亮的父親
■登米的人們
・新田彩加(新田サヤカ):夏木麻里,龍己的舊識
・菅波光太朗:#坂口健太郎,診所醫生
・佐佐木翔洋:濱野謙太,森林團的課長
・川久保博史:でんでん,森林團的導覽員
・田中和久:塚本晉也,爵士喫茶店老闆
・中村信弘:平山祐介,診所醫師,菅波實習時的指導
■東京的人們
・朝岡覺:#西島秀俊,知名氣象預報員
・神野瑪莉安娜莉子:#今田美櫻,氣象預報公司預報員
・內田衛:#清水尋也,氣象預報公司員工
・野坂碧:#森田望智,氣象預報公司員工
・澤渡公平:玉置玲央,電視局社會部氣象組記者
・高村沙都子:高岡早紀,電視局社會部氣象組領班
・安西和將:井上順,氣象預報公司老闆
・井上菜津:舞子,百音在東京住宿的房東
・鮫島祐希:菅原小春,輪椅馬拉松選手
【劇情簡介】from wiki
出生於宮城縣氣仙沼灣上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大島的女子高中生永浦百音,在2014年春天,從高中畢業的她因大學考試失利獨自離開故鄉搬遷至內陸的登米市,並寄住在祖父熟識的婆婆家,在當地她開始接觸了山林導覽與林業的相關工作。
然而某天,來自東京的有名氣象預報員到訪使她的生活出現了轉機,在與其漫步山林的時候,告訴了她「氣象預報就是可以預測未來的世界」,受到啟發的百音因此決心考取氣象預報員資格而奮發努力,雖一度失敗,但在當地人的支持下最終突破難關。
在上京後前往民營天氣預報公司工作的她,開始了解到氣象預報的影響層面甚廣,並與其他同事相處下累積經驗,而在2019年目睹颱風肆虐下家園的殘破,百音也思索了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去幫助她的故鄉,因此她決心回到氣仙沼,展開未知的人生。
(圖/NHK twitter 角色說明/wiki)
佐保里wiki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曹長青:駁總統府記者會 談倫敦政經學院醜聞
蔡英文的博士論文爭議2015年夏天就有過,今年又持續發燒了三個多月。昨天(23日)總統府發言人終於開記者會,展示了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證書、就學文件及論文原稿等。
這是一個正確的做法。但蔡英文早就該這樣做,應該在受到質疑後的第一時間,本人出面開記者會,就被質疑的問題一一作出說明和澄清。但蔡英文首先做的,卻是用刑事罪起訴質疑她的教授們(林環牆、賀德芬、彭文正),開了台灣在任總統打毀謗官司的極不明智的首例(馬英九的提告是在卸任之後)。誰都渴望歷史留名,留美名。蔡英文執政功過自有後人評判,但此誹謗案在台灣新聞史上必定不是美名。
蔡英文清楚地知道,作為總統,她有不出庭的豁免權;所以在任期間此案根本不會有任何進展。她的提告,就是要以勢壓人,以訴訟代替回答,迴避真相。真相要迴避,就是有問題!
當時彭文正博士對此有精彩評論:不可告人,只有告人!蔡英文是全世界第一個用告人證明自己學位為真的人。
我今年6月10日發表「蔡英文博士學位是否造假?」時,蔡總統就應把所有相關資料都拿出來,讓社會大眾鑑定。那就不會浪費那麼多人的大量時間精力去調查、審核。蔡英文為什麼要拖延這100多天?完全不可思議。
這次開記者會回答問題值得肯定,但仍留下眾多疑點——
首先,這個記者會應是蔡英文本人直接面對記者回答問題,而不應是任何其他人。因為所有質疑的,都是蔡英文本人的問題,只針對蔡英文本人的誠信,而不是國家政策。一百多天來,從媒體人到學者、到社會大眾,提出的一大堆問題,只有蔡英文本人才知道,才能回答清楚。找總統府發言人打官腔、做官樣回答,完全不給人以真誠坦蕩、自尊自信地回答質疑的感覺。
所以,昨天總統府記者會留下的第一個重要問題是:蔡英文躲哪裡去了?為什麼她本人不能出面,當著全國、全世界觀眾的面,清清楚楚地逐一回答被公眾質疑的所有問題;把1984年上交的典藏的博士論文、1984年頒發的博士證書、在台灣歷次學術升等、政治參選(證明博士身份)整個過程的文件,自己親手一一展示、解釋,文件副本留給媒體,讓大家今後隨便檢視。
讓跟蔡英文博士論文毫無關係的人,戴著白手套,做出手捧愛因斯坦《相對論》手稿的嚴重狀態,小心翼翼展示蔡英文從家人倉庫翻出的、聲稱是36年前打字機版的論文草稿。且不說這種裝腔作勢、故作珍貴的滑稽可笑,如此鄭重其事、以總統府官方拿出的,卻根本不是上交圖書館的裝訂典藏本,而是一堆尚有白色塗改液的草稿!如此做法豈不是作踐、耍弄大眾的鬧劇?居然有一大堆人相信、認可了這種鬧劇。
第二,這個草稿的哪一頁證明了它是通過了博士資格審核的版本?如果草稿就可以證明博士資格,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草稿去申請教職?哪還需要辛苦多年一改再改等評審教授審批?如果草稿就可以等同已出版的著作,豈不是任何在家塗鴉的人,都可以頂個作家的烏紗帽?蔡英文這個草稿本身,難道不更證明蔡英文沒有提交過正式的、典藏本的論文嗎?
第三,總統府表示,蔡英文回台獲得教職的政治大學,有蔡當時遞交的三本博士論文。那這次為什麼不展示那三本正式成書的論文?拿一本過來就可以了嘛,為什麼沒有這樣做?這就無法不令人嚴重質疑,政大是不是真有蔡英文口試通過後的典藏本?
第四,這次總統府發言人說,蔡英文當時遞交了論文,丟失是倫敦政經學院(LSE)校方的責任。這個說法不僅完全不能令人信服,而且讓人確信,有人在繼續公然撒謊。了解LSE內部運作、也從該校獲得博士學位的 、一路為蔡英文護駕的「台灣研究室」主任施芳瓏女士都說,「準博士都是繳交兩本論文給倫敦大學 Senate House Library」。難道倫敦大學圖書館把蔡英文的兩本論文都「弄丟了」?這種可能性的概率有多大?任何理性的讀者請你冷靜地設想一下。
第五,如果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曾經遞交給LSE, 後來被校方弄丟了,那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發現之後為什麼不馬上補交?2015年被質疑後,為什麼還不補交?為什麼等了35年之久?如果真有成書典藏本,蔡英文就不必再把手裡的這些散裝草稿,複印傳真給LSE圖書館。在全台灣都瞪大眼睛尋找的時候,趕快把政治大學的那三本調出一本特快專遞給LSE 不就行了嗎?
我6月份的質疑文章引用了美國北卡大學台裔學者林環牆教授對此獨立調查獲得的重要資訊:LSE圖書館員Ruth Orson兩次回信(那是在沒有外力介入前,該校人員最誠實可信的回答):說他們never received(從來沒有收到過)蔡的博士論文,她查了倫敦大學系統的全部三個圖書館,結果都查不到任何收到過蔡英文博士論文的記錄。是LSE撒謊,還是蔡英文撒謊?
據林教授查閱對比LSE校方提供的1984年獲博士學位的106人資料,除了蔡英文,其他105人全部都有論文遞交記錄。如果是倫敦大學圖書館真的是後來弄丟了(而且是兩本都丟了),那為什麼連蔡英文曾經遞交過論文的記錄都沒有?
第六,不僅全部105博士都有論文遞交記錄,只有蔡英文沒有;而且林教授還查到,這105人的論文都可訂購調閱,唯獨蔡英文這本今年6月底才補交的草稿本都不許上網、不許拍照、不許引用,更不可能訂購。怎麼單單就蔡英文的論文珍貴到超越其它任何博士論文的地步?是因為它價值兩個博士學位,所以比別人的都珍貴?
第七,就LSE關於蔡英文論文的不可拍照、不可影印、不可引用、更不可上網訂購等苛刻規定,蔡英文本人和總統府都表示,那是LSE的規定,與蔡英文無關。事實是:特地跑去LSE查閱該論文的林環牆教授、徐永泰博士都被LSE告知,這些「不許」是應作者(蔡英文)的要求。那麼到底誰在說謊?
如果不是蔡本人的要求,那麼請蔡總統馬上電話通知LSE,停止那一堆「不許」,立刻開放,像其它所有論文一樣,允許大家閱覽、網上訂購電子檔;起碼以此證明蔡總統沒有撒謊、她沒有那些詭異的、與眾不同的特殊要求。
總統府這次表示,蔡英文要把博士論文送交國家圖書館並上網供大家學術參考。很好,期待盡快。如果真做,這種簡單的事情一天就可以做到。希望不是三個月後。
在我本人了解範圍,圖書館對自己館內的讀物嚴格設限的,除了蔡英文,還有一個,那就是蔣介石。
200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首次公開蔣家後人提供的蔣介石日記,但蔣家要求「不得以任何工具翻拍」。此規定害得中國社科院學者、研究蔣介石的專家楊天石從北京飛到美國,全天在圖書館閱讀抄寫。他那年70歲,整整抄了70天!蔣日記分三次公開,他多次到美國,前後抄寫了10個半月!
今年83歲的楊天石後來寫出多本專著,通過蔣日記發現很多問題。這裡僅舉一件:蔣對胡適的兩面性。胡去世時蔣送輓聯:「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高度評價。但其日記寫的卻是:(胡)暴卒;乃除了障碍也。蔣日記甚至罵胡適是野狗,「其人格等於野犬之狂吠」。據統計,蔣在日記中責備、辱駡胡適不下20處。
送到圖書館的資料设置苛刻限制、阻止更多人看到,就是因為其中有不愿「見人」之處。蔣介石日記有「三不」,蔡英文論文有「三不」。送到圖書館,卻如此設限不讓人看的兩個權力者的資料都來自台灣,也是有點見鬼了。
第八,除了博士論文仍有上述這些疑問之外,關於蔡英文的博士學位證書也同樣存在十分不可思議的情形。
這次總統府記者會表示,蔡英文不僅在2015年向LSE申請了補發博士證書,而且在2010年也得到一份補發的。而總統府記者會這次展示出的,則是1984年蔡英文博士學位證書原件(的複印件)。如果有原件,為什麼要補發,而且兩次要求補發?把原件複印一下廣為散發不就得了?真是太匪夷所思了!總統府表示,這次展示的證書和信件等,是從LSE校方獲得的。
也就是說,蔡英文在把自己的典藏本博士論文全部都弄丟了的同時,把自己的博士證書也搞丟了,需要補發一份。而且,既然2010年補發了一次,為什麼2015年還要再補發一份?2010年那一份又丟了嗎?連影印本也沒了嗎?
一個人同時把自己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學位證書都給弄丟了,補發過一次的也丟了。大家說說,這樣的機率低到什麼程度?誰能在台灣給我找出第二個?
且不究蔡英文博士論文和學位的真偽,就算全部都是真的,她把這兩份辛苦且緊張(她自己說的)獲得的人生重要文件統統都搞丟了!而且一丟再丟?如此一個馬虎大意、無序的人,去做律師樓秘書恐怕都不合格吧?
總統府表示,蔡英文的文件找不到是因為在台灣多次搬家。這話不知有幾個人相信,起碼我不信!拿我自己來說,僅在美國就搬過十多次家,我的黑龍江大學學位證書、深圳青年報記者證等都保留著。甚至我當年考托福的成績單、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錄取我讀政治學博士的一張通知書都隨手存檔。我都沒去念,那些文件都還在。而蔡英文花那麼大力氣讀完了,還寫出號稱教授們討論要給她兩個博士的「精彩論文」卻35年都不見踪影,被追問100多天之後從倉庫挖出草稿!甚至連她回台灣教書、升等、參選等等都需要的博士證書也不見踪影,需要一補再補!這合乎最起碼的常理嗎?
第九,蔡英文曾任教的政治大學、東吳大學,還有中選會,按規定都應有她遞交的博士證書(經過驗證原件後留存的副本)。哪怕她自己的原件真的都丟了,從那些地方要一份副本不就可以了嗎?蔡英文這個一次再次的「補發」也無法不令人遐想,政大、東吳、中選會這三個機構,真有蔡英文1984年的原始博士證書(副本)嗎?如果有,蔡英文不從台灣就地取,反而萬里迢迢去向母校索取。這難道不也是非常反常的情形嗎?
第十,這次總統府發言人特別強調,對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和學位有質疑,應去問倫敦政經學院(LSE)才是正途。話是沒錯,但談何容易!林教授在他的調查報告中說,「英國校方特別是公共關係部門企圖干擾其專責部門資訊的釋放」。
在林教授做獨立調查期間,我也給LSE寫過幾封信查詢,最初得到他們學位資料處(HEDD)的Wara、學生服務中心(SSC)主管Camilya Maleh,學位和論文查詢處(AS)主任Clive Wilson這幾位的回信,但後來就進行不下去了。
我一開始給LSE寫信,就直接問蔡英文有沒有獲得博士學位?他們回答:這個問題需得到蔡本人授權才能回答。我馬上回信反駁:如有人冒充政經學院博士,我們想查核,你們說要先取得那人授權。那冒充者(騙子)會授權嗎?而按照英國的信息公開法,像蔡英文這樣位居總統的權力者,她的博士學位信息是應受大眾檢驗的。在再次要求下,LSE學位及論文查詢處主任Clive Wilson回信說,按照《英國信息公開法》,這確實是應該提供的信息,但說要20個工作日才能答复。
蔡英文有沒有博士學位,不是電腦馬上就可查到的嗎?LSE是國際知名正規大學,應有完備的學生資料檔案,怎麼需要20個工作日?
這個回答使我馬上想起以前在調查吳征、楊瀾夫婦的學經歷造假遇到的類似情況。吳征當時是中國最大門戶網站《新浪網》共同主席,楊瀾是中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申奧大使。但吳征宣稱的多個學位都有水分甚至造假。例如他說曾就讀加州San Jose州立大學,我打電話查詢,該校學生記錄辦公室Lisa Beltrar小姐立即查找並告知,該校沒有吳征(英文名Bruno Wu)的學生記錄。我又打給San Jose City College(社區學院),提問後連電話都沒放下,該校學生記錄辦公室的Teresa Taiz小姐就查出並告知,吳征在那讀過,但沒獲得任何學位。
在美國,要核實某位學生的學歷,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按照資訊公開法以及慣例,學生記錄辦公室都予提供或證實。可是在打給巴靈頓大學(Barrington University)時,他們的回答與倫敦政經學院最初的回答一樣,要我先拿到吳征的授權。幾次交涉,對方都支吾搪塞,最後乾脆拒絕回答問題。
後來查到,巴靈頓是一個美國17歲青年創辦的網絡野雞大學(沒校舍,更無教育機構承認)。在輿論壓力下,吳征在廣州《南方周末》(2002年1月10日)登出他的巴靈頓博士證書,我找到這張報紙,用放大鏡一看,它只是個英文Award獎狀。那些名流們就敢公然向媒體提供假證書,繼續欺騙大眾!
LSE學位論文查詢處主任 Clive Wilson還是客氣和負責的,我們有過幾次通信,他也解答一些問題。但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蔡英文的嫡系、外交部長吳釗燮7月份去了趟歐洲之後,LSE的專業部門就不再回答任何問題,而是轉給該學院的公關部(Media Relations)統一回复。
蔡英文是不是被授予博士學位,她的論文圖書館為什麼從來沒有,她如獲博士學位,指導教授是誰?論文口試評審教授是哪幾位?答辯通過後的教授簽名頁在哪裡?這都是學位和論文資料處管轄的專業問題,為什麼要轉交給公關部?好像有了什麼危機,要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
為什麼吳釗燮去了趟歐洲,LSE的態度就變了?他有沒有到英國指揮台灣代表處來「危機處理」,與LSE聯手阻止人們對蔡的學位及論文真假的調查?
LSE的態度變化與吳釗燮的歐洲之行有沒有關係?如有關係,凡走過必留痕跡。有一點是無需置疑的,那就是跟倫敦政經學院下屬的Taiwan Research Programme(台灣研究室)和其主任施芳瓏女士有關。
話說蔡英文2015年9月22日獲得補發博士證書。當時台灣大選正在進行。國民黨內部分裂,10月份把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換掉了。當時蔡英文的選情可謂一面倒,被認為綠營誰出來都躺著贏。所以不排除台灣(民進黨)方面出錢或承諾,蔡當選後給這個研究室更多援助,現在需要幫助蔡英文拿到LSE的博士證書。
其實這個「台灣研究室」從創辦就是台灣政府協助的。它的前身是「台灣學術講座」(Taiwan Seminar),2000年由台灣駐英文化組協助成立。二千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總統向外拓展台灣外交,包括在美國等地成立的「全球民主和平聯盟」等,由外交部轄下的「僑務委員會」資助。
2003年「台灣學術講座」升格為「台灣研究室」,後隸屬LSE,很可能得到了台灣方面更多援助。當時中研院李遠哲院長、教育部杜正勝部長等,都曾與「台灣研究室」創辦人、LSE教授Stephan Feuchtwang(德裔英籍學者,中文名王斯福)會面交談。
當時台灣為拓展外交,不僅支持了這個台灣研究室,也由教育部出資,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建立了「台灣研究中心」。杜正勝部長去倫敦時也拜會了這個中心的主任Robert Ash教授,並與亞非學院Paul Webley校長晤談。
台灣研究室網頁列出兩名共同主任,一是施芳瓏,另一位是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但漢學家王斯福已82歲,早已從政經學院退休。而且目前無論維基百科還是LSE頁面的Stephan Feuchtwang詞條,經歷上都沒有「台灣研究室共同主任」。
所以,LSE的台灣研究室負責人,其實只是施芳瓏一個人。這次蔡英文的論文和學位被質疑,施女士不斷出面為蔡背書。她既不是LSE負責學位和論文管理的職員,更不是負責人,卻不斷放話,被台灣媒體作為LSE的官方發言而引用。林環牆教授的調查報告說,施芳瓏「蓄意阻隢整個事件的調查」。
施芳瓏主任過去二十年來好像並沒有一個正式教職。她的台灣研究室主任做到2014年就被撤銷了。但2016年她又復出做主任。這令人合理懷疑,是不是2015年她「運作」校方為蔡英文「補發」了博士學位證書,2016年蔡當上總統,回報這個台灣研究室更多援助,於是施芳瓏才得以官復原職?如果施芳瓏本人的薪水是由這個研究室支付,那就等於是由台灣方面支付;更準確地說,就是蔡英文政府出的。
2016年蔡英文當上總統,是施芳瓏的「台灣研究室」最先發出祝賀信(1月16日,落款是台灣研究室,發在台灣研究室的網頁)。該祝賀信只引述了兩個人的話,一個就是施芳瓏(Fang-long Shih);另一位是該校國際關係系教授Christopher Hughes。他是台灣女婿,太太九十年代初曾任台灣《光華雜誌》總編輯;而光華雜誌是台灣政府出資的,隸屬新聞局。三天之後(1月19日),政經學院的網頁轉發了台灣研究室祝賀信的主要內容。由此被作為LSE 祝賀蔡當選總統。
這幅畫面很清晰了吧。2015年秋天,已當過五年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正在選總統,且勝局基本已定。那麼在論文被質疑後,如果有關方面承諾今後給予台灣研究室更多援助,倫敦政經學院會不會不顧原則,在沒有蔡英文博士論文情況下給她發一紙「博士證書」和通知信呢?這所全球知名的學府有沒有可能做出這種舉動呢?
倫敦政經學院(LSE)有幾個相當不光彩的「前科」,頗有參考價值。有讀者已熟悉的,更有華文世界鮮為人知的——
很多人都知道的,2011年倫敦政經學院因接受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的兒子薩伊夫150萬英鎊捐款(薩伊夫獲博士學位)事件被調查,當時媒體對這個醜聞廣泛報導。因薩伊夫捐款建立的那個基金會,薩伊夫是主席,LSE院長是顧問。這也是這位院長後來辭職的原因。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政經學院的教授和名人們當時討好薩伊夫,該校教授Ed McClennan直接寫信給薩伊夫說,對其入學提供幫助。薩伊夫在LSE讀博士的作業被別人代筆,他付給輔導老師多斯特维兹(也是政經學院博士)每月4000英鎊。這個輔導老師還坐薩伊夫的私人飛機在歐洲遊玩。
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兒子提供的150萬英鎊捐款,政經學院用來建立「北非研究室」(North Africa Programme)。這個也可佐證,施芳瓏的Taiwan Research Programme(台灣研究室)非常可能是由台灣方面出資的。一般這種外國研究室,多是那個國家資助的。
後來薩伊夫還要向LSE提供220萬英鎊,在該校建培訓中心,為利比亞培訓青年精英,其實就是為鞏固他父親的獨裁統治而培養打手。如果利比亞不變天,這個培訓中心就成立了。當時LSE的教授把薩伊夫吹捧為「改革者」,利比亞的希望等。
格達費政權倒台時,薩伊夫被抓獲,這個獨裁者的兒子發表談話,對政經學院很不滿,甚至蔑視,說當初那些教授和校方Honor恭維他(其實是為了要他的錢),看到利比亞「叛軍」造反了,就跟他切割、反對他。薩伊夫罵LSE是coward(懦夫)。薩伊夫完全站在他的獨裁者父親一邊,哪是LSE教授歌頌的「認同西方價值」?
LSE因這個醜聞名譽被重創。連當年薩伊夫的博士論文口試評審教授Meghnad Desai也在英國《衛報》發文說:LSE is paying a heavy price for Saif Gaddafi's PhD(政經學院為薩伊夫.格達費的博士學位付出沉重代價)。
那麼LSE有沒可能不顧原則,為了得到蔡英文政府的資助,在沒有蔡的博士論文、也沒有博士口試評審教授的共同意見書(至今蔡英文也拿不出來)的情況下,而給蔡發一張博士證書和通知信呢?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連美國史丹福大學這種名校,最近都因接受捐款而給名人子弟發入學通知書的醜聞而弄得灰頭土臉。我們再來看LSE的另一醜聞:
2008年,在遭到強烈抗議的情況下,LSE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 UAE)已故獨裁者Sheikh Zayed的名字為該校新建的教學和劇院大樓命名;還歌頌這個獨裁者是life leader(永遠的領袖),就因為阿聯酋給了政經學院大筆資金。後來LSE還用阿聯酋提供的250萬英鎊捐款在該校建了「中東研究中心」(CMES)。
英國教育機構Lighthouse創始人Emmanuel Akpan-Inwang主任 2011年(格達費兒子博士學位醜聞爆發時)在英國《衛報》發表題為「政經學院與利比亞的關係只是冰山一角」的文章指出,LSE經費15%來自英國政府撥款,其它都要自籌,資金缺口很大;所以該學院才不顧原則,為獲得捐款,用獨裁者命名學院大樓。這位主任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政經學院金錢交換,給獨裁者兒子博士學位,只是腐敗底座的冰山一角(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1/mar/04/lse-howard-davies-libya-uae )。
這個冰山一角有很多事證,前述格達費兒子薩伊夫當時不僅成為倫敦政經學院的寵兒,還被安排在學院的Ralph Miliband lecture做演講。LSE教授David Held在開場白介紹時說,他本人太喜歡薩伊夫了。當時很多學生去抗議,與薩伊夫支持者發生衝突,甚至驚動了警察去解圍。
Ralph Miliband曾在LSE任教,非常知名,去世後他的學生建立了這個講座。薩伊夫被安排到這個講座發表演說,Ralph Miliband的曾做過英國外相的兒子表達抗議;認為這對他父親是一種侮辱。但政經學院我行我素,就為了能得到格達費們的資金。
英國《衛報》專欄作詹寧斯(Simon Jenkins)批評得更尖銳,他撰文說,當時該校研究阿拉伯問題的權威學者Fred Halliday強烈抗議;因是研究中東問題的教授,他更深知格達費父子的專制。但校方為獲得比利亞的捐款,根本不聽這些教授的抗議。詹寧斯說:Money did not just talk, it strutted the LSE campus and swept aside all dignity and common sense.(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大搖大擺地挺進政經學院校園,橫掃了所有的尊嚴和常識)。
詹寧斯的結論是:很多年來政經學院都在「犧牲學術獨立而向商界和政府出售自己的靈魂」(sacrificing scholarly independence to sell their souls to business and government)。(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1/mar/03/lse-gaddafi-libyan-dictator-universities)
LSE這些如此嚴重的醜聞,無法不讓人聯想到,施芳瓏的「台灣研究室」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 倫敦政經學院連利比亞獨裁者的錢都拿、連中東專制國家的資金也不忌諱,那麼對來自民主台灣的捐款,當然就更何樂而不為了。
在根本沒有蔡英文博士論文的情況下(2019年才拿出的這個草稿完全無法證明它是通過資格考試的版本),為什麼政經學院會給蔡英文補發博士證書?是不是又一次像詹寧斯所說的,「出售了自己的靈魂」?這是個問號。
在這個問號得到答案之前,施芳瓏女士敢不敢站出來說清楚,「台灣研究室」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 有沒有拿到蔡英文政府的資助?
我曾給倫敦政經學院(LSE)的學位和論文查詢處主任Clive Wilson寫信,直接問了這個問題:蔡英文本人,她的家族,台灣政府等,有沒有給過政經學院的台灣研究室資助?Clive Wilson對此不回答。按照英國《信息公開法》,LSE的所屬機構拿到外國捐助,應是公開信息,不可隱瞞。
我也在給Clive Wilson的信中提到,如果「台灣研究室」得到蔡英文政府的資助,該室主任施芳瓏女士這樣為蔡英文總統辯護,是不是有「利益交換」之嫌?
當然,這個問題從台灣方面是可以查到的,如果有撥款,會是多年的資助,教育部的財務報表,外交部的撥款記錄,應該都會有,如果不列入「秘密外交」的話。台灣的秘密外交,是貪腐和走黑賬的天堂。
格達費兒子薩伊夫的論文上網後,被認真又智慧的網民查出,很多段落是剽竊的,請看這個網址上的對比揭露(https://saifalislamgaddafithesis.fandom.com/wiki/Plagiarism )。
現在蔡英文總統終於決定,把她的博士論文送到國家圖書館供讀者閱讀。但願不是拖到三個月之後,更不要有不可拍照、不可影印、不可引用的「三不」設限。把論文上網,一天就可做到。如果人們看過,沒有任何抄襲等問題,起碼在這個問題上還給蔡英文一個清白,這不是好事一件嗎?
但要想讓所有的質疑都塵埃落地,需要蔡英文本人出面做出更詳細、清楚,尤其是真誠、坦蕩的回答。
2019年9月24日於美國
——原載《民報》: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6fb773dc-4d70-44d6-b78f-54c573cb34bd
《曹長青推特》:
https://twitter.com/caochangqing
佐保里wiki 在 關你Nurse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真係覺得佢講得好好!
宜家醫院都重係好似澳牛咁
雖然伙記態度未必係最好,
但野食係好食既🤟🏻
你俾d 海外既人免考試免實習咁黎
就者係將澳牛伙記變哂譚仔呀姐
唔係話譚仔呀姐就一定唔好🙈🙈
但你叫平時可以傾下計既譚仔呀姐而且要隨時隨地不停趕客走,重要用光速落單
譚仔呀姐做唔慣都係走🤦🏻♀️🤦🏻♀️
就算真係請左外地醫生
咁姑娘呢?supporting staff 呢?床呢?空間呢?
你係澳牛放十個譚仔呀姐就會清到條龍咩?
會請夠人架喇!
咁請咩人先,點樣為之夠先?
你請多十個譚仔呀姐
起碼要30個人跟住
重要係識得幫手睇呀姐有無做錯野
新仔又夠經驗去睇?(我無歧視新人架!我都有新過。。好難捱架!)
十個茶壺得2個蓋要人地沖100杯水
你加茶壺無用架喎
我無咁叻識俾咩suggestion
但第一件事
請唔好再好似擠牙膏咁擠醫療開支
但好似開水喉咁俾大白象
因為一切係由錢起
澳牛開唔到分店,又請唔到人!😖😖
哂氣
呢期都仲係見好多關於醫委會啊, 咩方案啊, 既報導
其實心入面真係諗
喂啊, 做咩要係咁搞我地啫!!!!!!!
(希望呢句都係其他同行既心聲)
(明明呢行就唔係淨係得醫生! 我有時真係對其他colleagues/allied health/姑娘覺得唔好意思, 明明就一齊捱緊)
你可能會話喂莫非你唔想香港D人有更好既medical care, D人睇醫生唔駛咁慘, 唔通你淨係諗住保護主義blablabla…
得啦, 唔駛諗住用一句看似道德既野就諗住可以矇混過關
三點, 第一不實際性, 第二係咁樣做解決唔到問題, 第三係會令問題嚴重化
- 不實際性
要一個外地醫科畢業既人黎香港醫院解決而家水深火熱既狀態究竟有幾不切實際, 唉, 我諗同蔡一智出黎認左佢一樣
首先係動機, 點解連本土D人流失率都咁嚴重既情況下一個外地畢業既人會想黎受苦
兩個可能性, 佢無諗住黎受苦, 或者佢響個邊撈唔掂
咁大佬啊, 而家就係想請人黎陪我地受苦啊嘛, 佢唔諗住黎受苦請黎有咩用啊
佢響個邊撈唔掂呢個我就唔講
跟著見愈黎愈多人/一d黨派話免實習免考試降低門檻提高吸引力
喂真係好Q燥, 而家賣藝啊? 做旅遊啊? 提高吸引力!? 降低自己既底線同專業性黎吸引人!? 醫生尚保存住既尊嚴就係基於咁多年既苦讀, 過左咁多既試, 仲要過埋痛苦既實習期, 先打做到個金身; 你而家話要考簡單D甚至有人話免試, 仲免埋個實習, 咁對本地醫生公平咩? 唔考過你又知佢地水平去到邊啊? 你又知唔知佢地響外地實習有無響香港地獄醫院既經歷啊? 就我所知各地實習既practice可以有好大分別; 有D地方可以輕鬆到好似個病房clerk咁, 有D地方houseman都可以開肚 (I do mean it); 要統一化最簡單就係響香港做返一年先啦~ 做intern都嫌辛苦仲點期望你幫手做前線醫生捱苦啊
其實對班外地醫生都好唔公平, 比人知佢地原來同本地薑有呢方面既差別, 咁人地覺得佢地既專業性會唔會有少少分別呢? 可能其實佢地滿腔熱誠諗住黎幫手捱苦嫁嘛, 就係想靠呢D香港入門試, 香港既實習表現黎話比人聽自己係掂既, 黎話比人聽自己係有專業性有尊嚴既, 黎啦你請我啦
咁你話而家呢班咁有心既人如何自處呢?
好啦梆得個幾年, 之後見公院辛苦, 你估之後點呢? 你公院係咪人工好D, 係咪無咁辛苦? 唔係, 連自己友都走啦
咁解唔解決到問題? 不切實際
Oh by the way
其實世界各地就算收外地醫生, 都要pass相關語文試
例如去英國要考ielts 7.5以上; 去韓國考韓文; 去日本考日文
廣東話黎講, according to Wiki, lis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 Certificate in Chinese Language, HKU
- Diploma programme in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 CUHK
不過我就覺得不如脆脆地考返個DSE中文睇下魯迅先啦
- 解決唔到問題
醫療制度可以有好多問題, 但唔係每樣都岩香港, 例如你唔會話香港要封紅包先可以醫病, 唔會話你個醫保唔夠錢包你斬腸開肚, 唔會話你最近間醫院響20公里外, 呢D就係例子點解外國既一套唔可以照搬落香港, 因為面對既問題可以完全唔同
香港最指標性既問題包括 1) 病房爆到訓廁所 2) 睇門診等兩年 3) 醫患關係既問題
其實講咁多咩放寬考試, 放寬實習, 簡單黎講咪即係輸入外勞
我地先唔好講咁樣既做法係咪妥當既做法,又當你不擇手段, 理得你質素點, 但係係咪真係解決到問題先
我想問香港如果聽日起多一倍專科醫生, 究竟病人係咪從此唔駛訓走廊?
呢個係一個簡單既茶記問題, 一間澳洲牛奶公司, 無論佢請多十個爆粗樓面, 條人龍都會響度, 因為鋪位唔夠大, 硬件唔夠多, 炒蛋整唔切, 除左樓面, 仲要請多D廚, 多D洗碗, 多D收銀, 所以請多D人最多係令到做既人輕鬆左, 唔會改變病人慘況; 無床既仍然係無床, 無得做手術既仍然係無手術室做
唯一可以解決呢個問題就係買埋隔離間文苑同麥文記 (呢個需要時間), 再請多D唔同既人手 (其他人手既問題因為傳媒make唔到noise所以唔講sosad), 同埋了解同控制人員留失既問題
(As a medical example, 就好似有條友trauma call係咁流血, 你唔止血, 淨係識去比血, 仲要淨比packed cell, 無上platelet FFP, 咁死緊啦)
門診等兩年呢樣同上面病房既例子一樣, 無硬件配合都係廢; 等兩年先有得睇既病究竟要多幾多人手先可以變成等年半呢? 而一個可以等兩年先睇既頸痛佢會唔會由兩年變等年半而開心左? 班醫生以為多左人手無咁辛苦但其實又係中晒伏, 多一個醫生立即按而家有既配額分多D比你, 而無人會研究究竟而家呢個配額份量合唔合理, 於是衝症仍然係要衝症, 睇5分鐘出返去有可能變成睇6分鐘, 有咩意思?
另外門診除左用黎睇新症, 亦要睇舊症, 人手多左, 病人會expect自己密D覆診; “喂又話多左人返工既? 點解我個膝頭退化都仲要隔兩年睇一次嫁” 好多情況穩定既病, 係需要更高層制訂一個統一而實際既guideline去跟住複診甚至discharge (不再覆診), 令前線容易解釋比病人聽, 亦到令呢D病唔會有D地方半年睇一次, 有D地方兩年睇一次, 更重要係令醫生夠膽響呢個醫患不互信既情況下出症, 如果唔係病人數量只會不斷增加
簡單黎講, 如果澳牛班伙記唔係咁落力趕你走, 你估而家條龍排到邊? 你可以話而家醫院唔係做餐廳喎, 但係不得不面對現實既係醫院同澳牛一樣, 資源係局限既, 分別係伙記可以小你, 你可以小醫生; 一出一入就係咁簡單, 若果無辦法安心令出症速度同入症相若, 條龍就會愈排愈長, 呢個係簡單既計算而已
呢D都唔係請多一倍專科醫生可以解決既事, 上述既例子不過是冰山一角,班友只不過係嘗試用請外勞呢個焦點拎走你既目光, 而唔去解決內部既問題, 而其實咁做都係合乎人性, 因為前者事實上比後者還要簡單好多
另外而家醫患關係已經咁差, 你諗下下次入到診症室個醫生淨係識英文, 識少少中文, 你用粗口小佢佢問你係咩意思, 又或者你以為自己識普通話, 佢同你講北京話, 咁你點? 咁你同佢醫患關係會好左定差左
要記住, 要解決澳牛入面既人流問題, 除左各方面既資源要配合, 你請個半島既waiter係幫唔到佢地, 因為第一佢唔夠快/效率, 第二佢唔係睇慣佐敦油尖旺, 佢唔爆粗, 本土文化同市民都會降低佢工作表現; 咁樣請個唔適合既人, 不如留返D錢出多D糧比其他人對士氣仲有用
- 問題嚴重化
將而家佢地嘗試用既性感標準套落本地醫生身上
真係鄧D本地黎緊既畢業生唔抵, 又唔見有人話香港醫學院D試咁難, 不如降低難度啦, 做houseman咁辛苦, 不如做半年算啦
真係鄧我地D前線MO唔抵, 又唔見佢話要增加下響公院做同train 專科既吸引力, 不如做少D時間啦, 不如加人工啦, 不如只要響香港醫院做MO就可以考個簡單D試啦
喂你知唔知你個頭同D外人講話降低門檻, 呢頭本地D專科專業試嚴到passing rate得兩三成人pass咋, 真係好心D人話我地對外人行保護主義既睇吓啦
真係鄧D中層specialist唔抵, 無啦啦多左一班明知好大機會唔會同你捱苦又或者幾年後會走既人同你一齊做野; 你留公院既又多左D無響香港捱過既人同你爭promotion, 你出私家又多左班人同你爭食
咁你係佢地你會點, 梗係趁佢地未出去之前走先啦, 快佢地一步搶餅啊嘛
咁你係本地中學生見行頭難左, 你會點, 仲做唔做
咁你係醫學生, 咁你係前線醫生, 你會點, 你士氣會點
我地考D試難到咁, 隔離個個話佢上年返黎, 個試都ok啊~ 又唔駛做intern咁~
出面醫學美容話你出黎啦又唔駛考專科試又唔駛oncall又人工高
咁你仲train唔train
我把聲咁細, make唔到d咩noise, 傳媒仍然係會係咁講輸入外地醫生有人話要降準有人話要保護啊, 政府繼續要應付佢地既壓力, 醫委會繼續比人內外夾攻
而其實根本個大標題已經錯重點, 只不過唔同界別既人都不約而同想就呢個話題繼續發揮, 於是無論醫委會結果係點, 一年之後真正問題仍然無被解決(甚至無人提起過), 病人繼續訓走廊, 唯一係想留響度做既人會愈黎愈少
就係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