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泡泡 這13集的節目是我去年在旅讀雜誌的專題,主要是歷史上談到飲食的書與它們的作者,有些書我之前沒有仔細讀過,仔細看來才知道這麼有趣~
比如元代皇后的飲食寶典,又比如董小宛如何熬製果醬等等,當然,這只是飲食史上的許多小片段,但也值得一讀了。
*前方高能警示:這個聽了會很餓,千萬要吃飽飯再聽。
https://readmoo.com/book/290183959000101
------
謝金魚談起歷代飲膳,香味四溢,古今食家的形象更栩栩如生。她從北魏穿越起,一路造訪唐、宋、元、明、清到當代,介紹十本飲食古籍、翻閱皇上的菜單「膳底檔」,分享吃貨們、名廚最獨到的美食檔案。
元代皇后靠什麼驚人食材養生?(堪比乾隆每天拿燕窩漱口!)
吃原型食物原來早就記載?(將新鮮花朵入菜,清芳可愛!)
台灣多瘋手搖飲,且看前人如何以茶代酒?(到無錫必喝茉莉花茶!)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宋代夜市的甜點琳琅滿目,教人變螞蟻!)
謝金魚說:「廚藝知識的傳遞通常也是師徒、親族相傳,真正能藉由文字閱讀、學習廚藝的人恐怕非常有限。因此,在歷史的長河中,肯定有數不盡的菜色沒能文字紀錄而失傳。」
現在,就跟著她去蹭歷代吃貨與名廚的餐桌吧,打開雙耳,聽聽她如何吃吃喝喝、品味歷史!
- ep01《影梅庵憶語》思愛妾:董小宛的果醬
冒辟疆筆下的董小宛懂得各種生活美學,在承平之時,她是吟風賞月過日子的好手,在戰亂之際,她慎謀能斷、智勇雙全!
- ep 02《山家清供》錄佳餚:東坡粉絲的復刻美食
林洪特別強調時令與清雅,當季、現採的食物要展現滋味,就得靠技術與恰到其份的調味;文字中,處處可見清雅之意,顯見這是他對於飲食的標準。
- ep 03《易牙遺意》簡潔淡雅吃食:古代江南土豪這樣吃!
本書寫法有點類似於古代的醫方,有比較清楚的比例,也不涉及過多的描寫,基本上家常飲食都算具備,而且手把手地告訴讀者如何料理,真可說是明代的傅培梅了。
- ep 04 一窺清代皇室飲食愛好:皇上的菜單「膳底檔」
清中葉,御茶膳房正式成立檔案房,除了用料的報告之外,也紀錄了皇帝每天食用的菜單,包含皇帝賞了誰什麼菜、或者誰送上了什麼菜。從這些賞賜與奉獻的紀錄中,寵辱愛憎一目可知。
- ep 05 《飲膳正要》元代蒙古宮廷飲食紀載:皇后的御醫寶典
本書為飲膳太醫忽思慧所撰,內容為任太醫後宮廷的飲食紀錄,卷一談養生之道及聚珍異饌;卷二為諸般湯煎、諸水、神仙服食與食療諸病,最後一卷則是記錄各種食材的食性與禁忌。
- ep 06 《東京夢華錄》憶繁華庶民生活:宋代夜市美食走透透
本書編排以城市風景為先,而後是慶典、民俗與時令,讀來像是溫和熱心的在地人,一路帶著大家走入汴京的大街小巷。
- ep 07 點茶、泡茶、煮茶?和唐朝人一起喝杯茶
陸羽將茶煮成之時的姿態描述得像一首詩,讓人能想像茶碗中漂浮著浮萍般詩意的茶末,啜飲入喉自能享受天然的甘美。
- ep 08 亂世遺澤:北朝風味實錄
你可能沒想過賈思勰編纂的《齊民要術》一書,也「很好吃」! 書中很大一部分紀錄了北朝人常吃的麥醬、醃梅、醃茗荷、乾栗,以及羌煮、蒸熊肉、蜂蜜雜煮。
- ep 09 清朝美食評鑑家:隨園先生的食尚追求
袁枚吃貨屬性的特質在《隨園食單》中展露無遺,他用料選材講究,對不同食材有不同的烹調堅持,而這種一切都恰到其份的自適清雅,正是他人生美學的展現。
- ep 10 左手寫小說,右手錄食記:李漁的鹹濕與清純
若把章回艷情小說《肉蒲團》與被林語堂評為「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的《閒情偶寄》放在一起,誰能想到作者其實是同一人?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慣寫活色生香場面的李漁,卻是位崇尚自然原味的美食家呢。
- ep 11 無敵潔癖,無塵風雅:吃貨倪瓚的執著
若是要選一位史上最有潔癖的人,能和愛洗手的米芾競爭者,又非文藝美食家倪瓚莫屬,就讓我們來看看既清潔又風雅的美食應該是什麼樣的?
- ep 12 重振中菜江山的祖師奶奶:傅培梅─從煮婦到教父
從一個為了討丈夫與牌搭子口腹之慾的家庭煮婦,到將中華料理精準化成食譜、走出館子普及到家家戶戶,傅培梅為中華美食的傳承豎立了一座時代的方尖碑。
- ep 13 辛永清:府城千金的美味人生
從小在臺南的富裕家庭生長,後來成為日本知名的臺菜料理教主,辛永清把幼年時常出入廚房探險的幸福記憶與美味,揉搓成愛的創意食譜、光陰的調味料。
何洪記菜單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遠見時光機】童年記憶的 #營養午餐
👉時光機FB:https://bit.ly/3jAEGOr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提到營養午餐,對不少人來說都是 #學生時代 印象最深刻的回憶之一,雖然不一定好吃、也不盡然合每個人的胃口,但確實是許多孩子們一天中 #最期待的一餐,特別是當餐點中有 #雞腿 的話,更是整天重要的活力來源。
不過,除了餐點本身,#抬便當 和 #打菜 的過程也是難忘的經典,那種跟著「#打飯班」一起去抬菜、排排隊領餐還要計較給的太少的過程,相信是許多人求學生涯中至今依然清晰的記憶。
其實 #學校供餐 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50年代的歐洲,當年屬於一種 #社會福利,以 #扶弱濟貧 的理念照顧貧困的學童,讓他們可以在校園內得到溫飽。
而台灣的營養午餐歷史,源自於 #1950年代 的戰後援助,當年在 #美援 的背景下,中華民國政府實施了這種效仿歐美的社會救助理念,那時除了大量的 #麵粉、#奶粉 外,部分學校也開始試辦營養午餐,對許多經濟狀況不佳、吃不飽的家庭來說,是莫大的福音。
美國在二戰後為了解決 #糧食生產過剩 的問題,開始積極對各國推銷 #農產品,也因為便宜,加上食材豐富,許多學校利用這些食材打造美味的菜單,包含營養麵粉、豬肉、蔬菜、胡蘿蔔等,試辦後確實讓許多瘦弱的同學體重增加。
後來,營養午餐才漸漸成了一個獨特的趨勢和商機,在近年來愈來愈重視 #飲食均衡 和 #衛生 的狀況下,#中央廚房 的控管也成了一門學問,如何運用有限的餐費打造合乎營養價值的菜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讓我們一起回頭看看當年的營養午餐試辦,當年的那些孩子,如今也已是八旬高齡的長者了呢。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何洪記菜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TVBS%E6%96%87%E8%8C%9C%E7%9A%84%E4%B8%96%E7%95%8C%E5%91%A8%E5%A0%B1TVBSSisysWorldNews?app=desktop
並開啟🔔
隨著美國疫苗注射的人口比例逐漸增加,36%的美國人已經獲得兩劑注射,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室內室外都不需要戴口罩。
他宣稱這是施打疫苗成功的結果,「這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美好的一天 」。
「美好的一天 」,也正在逐步如期解封開放的英國與法國發生。
英國從5月17日開始,民眾可以在室內聚會,酒吧餐廳也可以進行室內的接待服務,英國如期進入第3階段的解封。
而法國終於在關閉200多天之後,在5月19日重啓電影院以及美術館等文化活動,但是在6月8日前,只能接受35%的觀眾。同時也開放了50%接待空間的餐飲業。法國世界報同樣以「快樂的一天 」作為5月19日的社論標題。
但是不論是美國、英國、法國的解封,都面臨著陰影與威脅。
美國CDC所出台得,注射兩劑疫苗之後,不需要再戴口罩的最新指令,引起了各個州級政府在更新防疫規範上的混亂。而口罩仍然是繼續造成美國分裂的象徵。
歐洲由於疫苗施打相較於美國落後很多,拜登「不需要再戴口罩 」的說法,被法國公衛專家認為是一個政治動作,再次成功製造話題,但是不敢苟同。
而英國雖然已經又超過四千萬人次完成首劑疫苗注射,但是最近在英國西北部兩個以勞工人口為主的城市,出現了感染率遠勝於英國變種毒株的印度變種病毒,而威脅到英國正在逐步推進的解封。
{內文}
等這一切都過去了,大家也許會記得這一天,2021年5月的某一天。
美國總統拜登:就在幾個小時前,CDC宣布他們不再建議,完全接種疫苗的人需要戴口罩。無論您在室內還是室外此建議均適用。我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里程碑,美好的一天。我們如此迅速地接種了這麼多美國人,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使之成為可能。
拜登口中「偉大的里程碑」,不是NASA登陸火星,不是兩院通過天文數字的紓困預算,而是一個「美好的一天 」。
美國總統拜登:如果您已經接受了完整的疫苗接種,並且可以摘下口罩,那麼您就有權做一件,美國人享譽全球的事情:向其他人微笑,微笑著打招呼。因此這是我們國家美好的一天。
不需要再戴口罩,可以露出微笑的簡單美好,這是拜登版的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傾盆大雨裡的啤酒,細雨中的晚餐,都不在菜單上,就在今天,我們回到室內。
記者問:味道如何?味道非常好
與朋友分享一杯飲料,你甚至可以給他們一個擁抱。
哪個比較好?可以在室內吃喝,還是一個擁抱?
女顧客:嗯在室內吃喝
這是英國版的「美好的一天 」。從5月17日開始,民眾可以在室內聚會,酒吧餐廳也可以進行室內的接待服務,英國如期進入第3階段的解封。
就像這家英國南部的海邊旅館,整整五個月以來沒有進帳一毛錢,而現在在九月之前已經沒有任何空房。
法國電影觀眾Geneviève Danguis:終於可以離開我的房子回到電影院,然後在大銀幕上看我們想看的電影,真是太高興了!
比坎城影展更令所有法國人期待的是,整整關閉了203天的電影院,終於在2021年5月19日重新開放,甚至和坎城影展同樣是一個星期三。
巴黎電影院經理Laura Koppel:已經客滿了!因為直到6月8日,我們只能賣出35%的席位。
比電影院更令法國人按耐不住的,是允許開放了50%接待空間的餐飲業。
法國總統馬克洪:我們還沒有完全擺脫疫情,這是重新開放的漸進階段。
咖啡 紅酒 電影,這是法國版的「美好的一天」。但是英國和法國都沒有像美國一樣,直接把疫苗注射與分段解封,與戴不戴口罩連在一起。
美國CDC主任Rochelle Walensky: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有關疫苗有效性的數據,其針對流行病防禦能力的科學知識,以及我們對於低水平傳播給他人的風險,日益加深的理解,針對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CDC正在更新防疫指南。完全接種了疫苗的所有人,都可以參加室內或室外活動,無論活動大小,都無需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
隨著拜登摘下口罩的登高一呼,美國CDC也隨後明確出台了新的指令,但是新的指令反而造成了更多的混亂。
ABC新聞主播:隨著CDC有關完成疫苗注射的民眾,可以不戴口罩的新指令,今晚本州隨之跟進。包括紐約州在內從星期三(5/18)開始,但是不是每個州都如是跟進,而還有許多商店依然要求戴上口罩,因此造成了全國拼拼湊湊不一致的步調,也讓那些想要拿掉口罩的人,還有那些小心翼翼的人充滿了疑問。
美國第一個對「完成注射可以不戴口罩 」,開砲的是德州州長Greg Abbott。他早就在3月2日超前部署以行政命令,取消了德州必須戴口罩的防疫指令,CDC的新指令讓他又有搏版面的機會。
CNBC新聞主播:您禁止政府機關要求戴口罩,但是您並非禁止口罩。
德州州長Greg Abbott:完全正確!但是我必須指出關於政府機關,這只是一,個對於我在3月2日,頒布的行政命令的再次確認。
德州「禁止要求戴口罩 」從5/21起生效,禁止各級縣市政府機關要求戴口罩,違反者將處以1000美金的罰款,他認為戴不戴口罩是個人決定,禁止由政府為個人做出戴或不戴的決定。
CNBC新聞主播:CDC依舊建議學校要遵守新冠疫情指令,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為什麼不按照CDC的指令,如果州長不遵守CDC指令,而各自作主,會讓CDC難以獲得信任,不是嗎?
德州州長Greg Abbott:這是一個好問題,妳應該要知道答案,就是州長們對CDC沒有很多的信任。
口罩從疫情爆發之初,就一直是分裂美國的象徵,即使有超過36%的美國人,完成了兩劑的疫苗注射,並沒有扭轉口罩繼續分裂美國的事實。
CNN主播Jake Tapper:您要怎麼說服家長?他們說我們自己打了疫苗,小孩子沒打但是感染的可能性不大?還是您會告訴他們說不不不,孩子們還是需要戴著口罩嗎?
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是的,孩子們和他們的朋友玩耍,尤其是在室內的情況,他們需要(戴口罩)。但是最近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已經同意對12-15歲的孩子們,施打疫苗。
新冠疫情版的 To be or Not to be,複雜性遠勝於莎士比亞的名句。因為戴不戴口罩不只是一個個人問題,而是一旦不戴口罩,在沒有疫苗護照的情況下,要如何辨識打過與沒有打過的區分。
ABC早安美國記者:指令並不是法律,如果你要進這個紐約市的Trader's Joe,你還是需要戴上口罩,那是因為紐約州還維持了,室內需要戴上口罩的防疫規則。因為規則從一家店到另一家店都不一樣,這讓很多人都搖頭不已。
32歲密西西比州居民John Scott:我認為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向回到正常狀態。但是你知道,接種疫苗的人會在未接種的人的周圍,所以我仍然認為可能為時過早。
好萊塢居民Feliz Caplan:說實話,安全比遺憾好。而且我認為現在很多人,會假裝自己已經接種了疫苗,而不戴口罩。
在疫苗施打落後美國許多的歐洲,拜登拿掉口罩的言論被視為政治操作。
法國流行病學家和公共衛生教授Philippe Amouyel:拜登所做的一如他在15天前,所說的(要取消疫苗專利)一樣,是一個政治動作。造成我們不斷評論這件事,而真正只關乎36%,打了兩劑疫苗的美國人,就像在以色列一樣,伴隨的是在室外,就不需要再戴口罩的建議,至於室內則還是漸進式的。
而且口罩的效益,也不僅限於新冠疫情而已。
美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今年我們實際上沒有發生流感季節,僅因為人們主要聚焦在,新冠的公衛防疫措施,澳大利亞的冬季也是如此,他們幾乎沒有流感,主要是由於包括戴口罩等各種原因。
就連WHO都不敢對拿掉口罩表示支持。
世衛組織執行長Mike Ryan:如果沒有其他配套將無法做出決定。如果一個國家希望減少,或取消戴口罩的規定,或採取其他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則只能在考慮您所在地區的傳播強度,傳播水平與疫苗接種範圍等情況下進行。
只有美國完成大規模的疫苗注射,並不會終結疫情。只有所有人都安全了才有真正的安全,已經完成四千萬人次單劑注射的英國,即使解封也難逃印度變種病毒的威脅。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在博爾頓和布萊克本地區發現病例,我們將全力圍堵那裡的疫情。博爾頓的每周確診率,現在是每100,000人283例,在上週增加了一倍。博爾頓醫院現在有25人確診新冠,大多數人沒有接種疫苗,將近90%的人還沒有接種過兩劑疫苗。
英國西北部所出現的印度變種病毒,主要集中在兩個有大批勞工的城市,英國首席醫療顧問已經證實,印度毒株的傳染率,遠大於英國變種至少50%,將在下週三提出更詳細的數據。
英國首相強生:我可以告訴眾議院,我們越來越相信疫苗對所謂的,包括印度變種在內的所有變種都有效。
政治人物不是醫療專家,只有政治人物,有宣佈「美好的一天 」的特權。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新冠肺炎已經造成超過330萬人死亡,我們預計這場大流行的第二年,將比第一年更為致命。
不戴口罩是所有人的夢想,但是現在卻僅是獲得兩劑疫苗注射的,已開發富裕國家國民的特權。任何一個缺口都是所有人的共業,任何一個變種都是所有人的威脅,美國人指日可待的「美好的一天 」,還是其他地區遙不可及的夢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U_qxWvH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