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
臺北市議會(第六屆)議員(78-83)
臺北市議會(第七屆)議員(83-86)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86.08.09-87.12.25)
內政部政務次長(89.05.20-91.02.01)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91.02.01-94.01.31)
民主進步黨秘書長(94.02.01-95.01.25)
內政部部長(95.01.25-97.05.20)
~~~~~~~~~~~~~~~~~~~~~~~~~~~~~
李逸洋自傳(二)
(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17/01/blog-post_57.html)
李逸洋自傳(三)公職生涯回顧
(http://hanreporter.blogspot.com/2017/01/blog-post_2.html)
李逸洋自傳(一)
我從小在基隆的郊區―七堵、暖暖區長大,家中有三個兄弟,父親在三、四十歲時就罹患肺病,長期臥病在床。不是開放性肺結核,未具傳染性,只要飲食營養,花錢就醫,服用藥物即可痊癒,但因無錢就醫,只好臥病在床。於是一家五口沈重的生計都落在母親的肩上,她以做裁縫來維持家計,很遺憾在我唸高一的時候,父親就過世;母親也因承擔家庭重擔,過於勞累,在我大二時離開,未完成學業前即父母雙亡。
其實父親曾留學日本十大名校―法政大學,學歷很高,而祖父李悌欽先生是日治時代臺北最大的私塾─同文書房的創辦人,父親與祖父年紀相差很大,學成回國,並沒有分得家產,加上身體不好,所以家道中落。多年來一直是二級貧戶,相當辛苦,都是租別人的房子來住。在七堵、八堵地區,從小學到大學總共搬了十多個地方,大約平均一至兩年就搬一次,因為無法付足房租,所以一直被迫搬家。為了分擔家計,我在唸國中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時候,當時住在八堵,每天凌晨四點左右就起床送報,因為住在後車站,必須扛著腳踏車經過鐡軌,下地下道及上地下道,而且基隆一年有兩百多天在下雨,一踏出門鞋子就弄濕,但是學業成績還都名列前茅。後來考上成功高中。高三時,學校第一次由全體三個年級學生票選模範生,很榮幸我當選為三個全校模範生之一,接受教育局表揚。之後順利考取臺大政治系,就學期間常獲得書卷獎。畢業當年考取臺大政研所碩士班,多數同學要三、四年畢業,我僅唸兩年就畢業。而且為賺取生活費,在唸研究所的時候,在基隆第二信用合作社兼差當研究員,如果早上有課,就下午工讀,如果在下午有課,那就早上工讀,雖然如此,我用最快的速度取得碩士學位。我的指導教授是國際政治權威學者蔡政文老師,恩師在民主啟蒙、學業指導及生活照顧上讓我獲益良多,碩士論文蔡政文老師給98分,幾近滿分,他是前臺大政研所所長、政治系主任,後來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考試委員。我的體能狀況還不錯,在臺大就讀時,當時學生約兩萬多人,曾經獲得校運四百公尺第四名。之後我入伍服役當預官,在花蓮防空學校接受空軍砲兵預官訓練,也以學科術科第一名成績畢業。
我雖然家境非常貧窮,但求學卻非常順利,甚至第一份工作也出奇順利,在退伍的第三天,就在中國時報上班。因為我在臺大就讀的時候,曾擔任臺大法言社及畢聯會訊社長,所以服役階段,就請學長彭懷恩教授,當時擔任時報雜誌總編輯,幫我引薦給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先生的女兒,時任採訪主任余範英小姐。退伍之後第三天就上班,而且分配我非常好的路線,主跑立法院。當時我在中國時報的工作量相當大,現在採訪立法院記者一個報社都有6、7位,當時中國時報是兩位,聯合報是三位,曾經最多時一個晚上發稿達七千多字。這段經歷,因緣際會,躬逢我國民主政治的轉捩點,亦即「增額」立委大量進入立法院任職,「增額」與「資深」立委的衝撞,立法院成為國內重要的政治舞台。在那裡我結識很多「黨外立委」,如康寧祥先生、黃天福先生等人,當時新聞報導,受限於政治環境,所以並未完整於報上表達真相,因此常在黨外雜誌投稿,寫出報紙不能寫的另外一半。也因此與黨外立委建立友好關係,對他們少數人能夠為臺灣民主奉獻發聲,非常敬佩,所以在中國時報任職一年半後,就投入黨外陣營的工作。
民國72年黃天福先生競選連任立委失利,之後黃先生開辦《蓬萊島》雜誌,總統陳水扁先生擔任社長,我則擔任總編輯,大約一年多的時間,共發行52期,其中51期遭查禁,唯有一期未被查禁,這一期卻發生蓬萊島事件,3個人被告誹謗,坐監8個月。因為評論馮滬祥升教授論文,「以翻譯代替著作」,事實上,先前政大國關中心陳姓副研究員披露馮滬祥的論文是抄襲。7個字就坐牢8個月,在司法史上可是空前絕後。抄襲的手段是翻譯,所以這7個字批評是有所本,引述有根據,但法院並不採納。官司進行中為了鑑定究竟有無翻譯或抄襲,由7位國際級北美洲臺灣人教授協會,在各個領域研究最權威的教授,每個人分1章檢視,共7章,深入比對,結論與政大國關中心陳姓副研究員相同,涉及嚴重抄襲。然而在那個高壓戒嚴統治年代,像如此由學術界客觀的第三者查證出來的結論,證明批評並沒有違背事實,法院仍然宣判有罪,可以說是政治干預司法的一大惡例,也是一個為爭取言論自由坐黑牢事件。我也因此走上政治這條不歸路,出獄後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也當過兩屆的臺北市議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余 範英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遠的石博士】
今天早上醒來看到訊息,石滋宜博士走了。
百感交集。
1.
1986年初,我正處於失業狀態。有一天黃明堅跟我說,中國生產力中心石滋宜博士想要把雜誌改版,在找人,要我去看看。
石博士是在1980年代初應李國鼎和趙耀東之邀,回國成立自動化服務團,協助政府推動產業自動化。1984年,再擔任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輔導全國中小企業的經營。
中國生產力中心成立於1955年,當時已有三十年歷史,石博士就任後先把組織大力改革,接著就想把所屬的一份名為「生產力」的刊物大幅革新。
當時生產力中心還在敦北台塑大樓。我去先見了石博士的左右手萬以寧,再見了他本人。我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希望的方向,石博士說沒有任何限制,給我幾個月試編的機會,讓我放手去做。
既然如此,我就完全放下那是一本機關刊物的限制,想要編一本在台灣獨樹一格的商業雜誌。當時台灣已經有《天下》、《卓越》、《統領》、《遠見》等雜誌,我想那就善用生產力中心深入中小企業、黑手經營者的特點,走一條不同的路。
我從黑手老闆聯想到「實戰」的關鍵詞,於是把雜誌的特色定位為之前沒有人提過的「實戰的經營智慧」。
美術設計找了劉開,攝影找了何經泰,做出了革新號第1期。
之後我在生產力中心工作了兩年。
後來引介我進中國時報的余範英小姐,也是因為看了生產力雜誌而認識我。
因為石博士當年給了我那個機會,我人生後面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2.
我離開了生產力中心後,也持續與石博士來往。
認識石博士三十五年,看他三件事情始終如一。
第一是他對衣著的考究。
他身材高碩,是天生的衣服架子。而西裝、領帶、領巾的搭配,有些華麗但又不會太華麗,和台灣企業界的人士大不相同。
並且,他要經常出入工廠、接觸機器設備,與黑手老闆相會,他考究的穿著竟然也可以非常相搭,沒有違和之感。十分奇妙。
即使晚年因為生病而身體不便了,他的衣著品味絲毫不減。
每次見到他,他整個人都能保持神采奕奕,太難得了。
第二是他旺盛的求知慾。
從在生產力中心起,就經常看到他手裡拿著書。
由於他精通日文、英文,辦公室裡滿是各種書籍、報刊。
也看過他出國回來攤開來在地上的行李箱裡塞滿了書。
他的閱讀範圍又很廣,不只愛讀最新的經濟、商管、科技,也包括人文。晚年就鑽研論語,還寫了相關的書。
而即使為疾病所苦的時候,他也上網、讀書沒有中斷,樂於回答我有時候要請教的問題。
第三是他的犀利和熱情。
我相信是因為他隨時隨地的閱讀,所以使他在不論看待、討論任何議題時,總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十分犀利。
也因為他的見解不同,所以他總想推動一些改革,永遠抱著熱情。
他會放下國外的事業,回國投入自動化服務團,是犀利和熱情。
他會放手給初次見面的我把雜誌改版,也是他的犀利和熱情。
晚年他關注教育,還催生了一家別開生面的藝術學校,還是犀利和熱情。
這三個特點能兼具,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實在非比尋常。
3.
前一陣子得知石博士在年初突然健康急劇惡化,心情很沉重。
所以今天早上得知他離去,一方面不捨,另一方面也覺得他不再受太多折磨,離開也好。
我為石博士祈禱。
也向他致謝。
(底下照片是去年與石博士在萬以寧公子婚禮上的合照。後面是生產力中心同事蔡淑賢。)
余 範英 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面對 1896 年以來臺北測站 39.7 度最高溫紀錄
以及 1964 年以來首次無颱風抵臺🌀
在這降雨最少的一年,你準備好了嗎?
🏃ACTION!想知道國際間的最新資訊
跟臺灣目前應對氣候變遷的作法嗎?
快來參加「2020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論壇」!
📌超強專業陣容📌
會中特別邀請COP 21會議科學技術諮詢附屬機構(SBSTA)主席,目前為加勒比海共同體氣候變遷中心國際與區域聯絡官Carlos Fuller先生,以及曾擔任23所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組成的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 LERU)秘書長Kurt Deketelaere教授,以線上視訊零時差方式,分享氣候變遷國際上作法
另外也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葉欣誠教授專題演講,國立清華大學范建得教授、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國立臺北大學李育明教授主持論壇,以及多位國內氣候變遷頂尖學者與談討論、水利署跟營建署分享「土地利用與水資源的氣候調適行動」,精采可期的還有六都環保首長分享「打造永續發展韌性城市」等議題👀
---
📌活動資訊📌
時間:109/10/27 (二) 上午 10:00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官網: https://reurl.cc/ldn99l
報名: https://reurl.cc/v1Ge8N
除了親赴現場以外,全程也有線上直播
💁歡迎關心氣候的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面對氣候變遷要做出改變
#2020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論壇
余 範英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在國光石化的環評初審會議召開前夕、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有25位現任與前任委員、共同站出來呼籲政府立即撤案;委員們也展開連署、反對國光石化貿然開發。
現任與前任行政院永續會委員,一字排開,在國光石化環評第五次專案小組審查前夕,舉行記者會要求國光石化直接撤案,這些委員都是行政院長直接聘任,並定期給院長、環境永續發展的建言。現任委員、也是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更表示,有一半以上的現任委員、都不贊成國光石化貿然開發。
雖然國光石化環評明天才要審,不過已經傳出開發案很可能有條件通過,但環保署強調不可能有預設立場。前任永續會委員周聖心和詹長權都指出,就算政府選擇保住濕地,讓開發案有條件通過、移到外海,還是錯誤的做法。
也有前委員指出,國光石化的開發,實在不應該由已經七老八十的人決定,而要尊重年輕世代的意見,畢竟台灣的未來是他們的命運。而要真正確保環境能永續發展下去,不只國光石化要撤案,相關的國土計畫法、海岸法、濕地法等等,都要盡快推動立法,因為珍貴的國土保不住,說什麼未來的發展、都是空談。
記者林靜梅謝其文台北報導。"
余 範英 在 從森林出發,實現低碳世界研討會_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余範英 ... 的推薦與評價
從森林出發,實現低碳世界研討會_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行政院環保署蔡玲儀處長(前言). 57 views · 9 months ago ...more ... ... <看更多>
余 範英 在 余紀忠夫人余蔡玉輝辭世享壽98歲--上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夫人余蔡玉輝女士於今日上午辭世,享壽98歲。余紀忠與余蔡玉輝的四名子女,余範英、余啓成、余似華及余建新均隨侍在側... #中國時報#余紀忠#夫人# ... ... <看更多>
余 範英 在 策略、挑戰」開幕致詞余範英(余紀忠基金會董事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開幕致詞余範英(余紀忠基金會董事長).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535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