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修持在雲端】
佛祖曾有著名的「筏喻」: 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則筏當捨,到涅槃之岸,則正法尚當捨,因之一切所說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執著於法也。連佛法都不必執著,我們為什麼要劃地為牢,堅持要用千年前的艱澀文言古文去向大眾弘法呢?
「水可載舟, 亦可覆舟」,用在今天,可謂「成也手機,敗也手機」。年青人沒有手機無法呼吸,沉迷網絡世界,泥足深陷,,不能自拔。父母天天咆嘯吼叫要他們放下手機,無異與虎謀皮,反而造成更多世代矛盾。不如學一下佛光山,善用手機和網絡,作為向青年人弘法的最潮載體。
在佛光山的第二天,做了早課回來稍作休息之後,滿禎法師帶我們遍遊這座佔地廣闊的台灣第一座十方叢林。佛光山本來是一座荒山,但星雲法師發現此地形如蓮花瓣狀,在地利上,先天即已具備了佛國淨土的條件, 在短短的數十年中,五片蓮花瓣的五座小山,分別建成了東山,包括地藏殿、大佛城、大智殿、男眾學部; 第二座山供信徒朝山禮佛,包括有放生池、不二門、淨土洞窟、朝山會館及大雄寶殿; 第三座山包括有寶橋、大悲殿、東方佛教學院、中國佛教學院女眾學部; 第四座山是福慧家園與信眾教育園區; 第五座山是峨嵋金頂,包括普賢殿、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等。我們在抄經堂抄經之後,再去禪堂參觀。
午餐吃自助餐,有將近十款不同素菜可以選擇,十分豐富。午餐後休息片刻,滿禎法師來接我們去法寶堂,這裏正在舉辦一個妙趣橫生的「科技弘法」,將手機對着多幅的國畫及書法作品上,手機屏幕就會出現不同的動態動畫,例如用手機對著牡丹畫,花上面就會出現很多蝴蝶在飛。對著另一幅山水畫,瀑布就會開始流動,原來是用了A R擴增實境的科技。真的實現了星雲大師所說的「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岸水轉、遇舟水轉」的意境呢!
@溫暖人間 577期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 法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今晚的線上演講!歡迎分享收看![萬年講堂] 系列講座第九場
9/26(周日) 晚上8:00-9:30PM 恭請佛光山寺副住持 慧開法師主講
「生命的永續經營-瀟灑去來的心法秘笈」
敬邀佛光人廣邀親朋好友踴躍上線聆聽,同霑法益!
🔗加入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6566566655…
會議 ID:656 656 6655
密碼:656656
🔗Youtube同時直播
https://youtu.be/Pw0x5M-NzJ8
佛光山 法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佛光山慧開法師應馬佛基金會邀請線上演講,師父幽默風趣,歡迎轉貼分享,線上參加!
佛光山 法師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商請臺灣文化部文資局施國隆局長支持,由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開文保工作,進行全程3D影像紀錄,科學調查研究與專業保存修復以及包裝落架技術等協助,終於讓罕見的三座穹窿頂木構藻井及其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等珍貴文化藝術,得以完整被保存下來,安全地運到佛陀紀念館。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龍湖庵因為「千家寺院聯誼」而和佛光山結緣,該寺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大悲樓於1961年落成。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大悲樓彩繪藻井的作品不同於現存寺廟常見的壁畫或是樑枋彩繪形式的大悲出相圖,其名相註腳完整,具有歷史性與稀有性。從源流上來說,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有密切關聯,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圖文藍本,加上菩薩像共有88幅,藻井上還繪有16幅佛典故事與詩偈警世語等,共組成104幅圖像,另再加上8幅象徵永離八難之苦的幡蓋共計112幅圖文。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文資中心還邀請了學者專家一起到龍湖庵見證相關修復工作。成大的林宜君博士指出,龍湖庵大悲樓的三座藻井不同於臺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其「穹窿頂」趨近宋式《營造法式》的鬬八藻井,在臺灣相當罕見。對於宗教建築知名的李乾朗教授現勘時也表示大悲樓中座藻井,在宋《營造法式》稱為陽馬板型式,陽馬板作法在臺灣罕見,原本林口的竹林寺藻井及現存大直劍潭寺正殿藻井雖有,但都不比龍湖庵大悲樓藻井有三座之多,也沒有珍貴的大悲出相圖。
深入臺灣宗教彩繪研究的蕭瓊瑞教授現勘時指出大悲樓藻井彩繪為臺灣罕見實木結構,大悲出相圖應為臺南知名畫師蔡草如或其流派匠師所繪。
負責藻井外部加固與落架的大木師傅蕭勝壬說,他從業40餘年尚未見過如此建築構造,以檜木層層堆疊後的彩繪相當罕見,尤其不拆解藻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和人力下要完成完整加固落架與包裝運送,還是首度的大挑戰。負責這次任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俊宇也表示,這是他負責過的保存修復工作中,難度與規模最大的一次。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樂於承擔「移地保存、延續文物生命的重任」。後續的工作,包括繼續請文資中心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外,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登錄指定為文化資產。佛館計畫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研究最佳的展藏方式等,希望讓彩繪藻井風華再現,讓來到佛館的國內外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欣賞真正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的宗教藝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wsJsXy98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zHgV9uNC_MNqKq7895lEm-XZ1g)
佛光山 法師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出身貧寒,字寫得不好,請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而要看我的心。我有一顆誠心,一顆慈悲心、一顆中國心。」星雲大師在一筆字書法展時坦述。
星雲大師早期剛到臺灣,因為教書,要在黑板上寫字,也因為編輯雜誌、寫文章,常常要寫鋼筆字。後來在雷音寺,每年「佛七法會」,他見佛殿過於簡陋,就寫一些鼓勵人念佛的標語貼在牆壁上,開始了寫書法的因緣。
日後為了滿足信徒的願望,寫下連他也數不清數字的墨寶,更成就了西來大學、佛光大學等文教事業。二OO九年,為了「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能夠永續經營,他克服病痛及萬難,鑽研出一氣呵成的「一筆字」書法。
星雲大師自謂:「因為視力不好,如果一筆寫不完,第二筆要下在哪裡就不知道了,不管要寫的有多少字,只有憑著心裡的衡量一筆完成,才能達到目標,所以叫『一筆字』。」、「寫字一筆到底,如同我這一生做任何事秉持勇往向前,毫不猶豫的態度。」
從一筆字,彰顯出星雲大師做人處事的態度、精進不懈的身教,每天早午晚利用有限時間揮毫,即便雲遊弘法,總在碧霞師姑磨墨沾墨、徒弟拉紙之間,定心下筆練就寧靜致遠的功力,真可謂「字裡有乾坤,心中無一物」。著名詩人余光中讚歎星雲大師「一筆貫日月,八方懸星雲」,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愈寫愈自在,以墨寶歡喜結人心,影響遍及十方,無遠弗屆。
如常法師再提到,星雲大師為弘揚佛法,縱然身體多有不便而寫下一筆字,又從一筆字寫到病後字,大師讓觀者看到他的心,因為這些字體現的都是「慈悲」之心,透著「慈悲」的力量。自2005年起,一筆字已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超過25個國家、167場,計550餘萬人觀賞。
談到寫一筆字的動機,如常法師表示,星雲大師秉持著《華嚴經》所云:「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利他精神而寫,無論再忙再累,心懷眾生寫字不輟;縱然生病不便,仍構思藏經樓的建築,只為了佛光山的徒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p93trn_9-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cvF95LsFaWEg92Iv4jH1L0KJf0g)
佛光山 法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台東均一中小學校園介紹
這集將帶著聽眾台朋友到台東縣去逛均一中小學的校園,邀請到教學組組長 #鄭正昇老師 來為聽眾朋友導覽整個校園與介紹整個均一創學的理念以其目前導入的華德福教育「善」、「美」、「真」三階段開啟孩子天賦的教學理念,更將拋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孩子具有良好「品格」、「公民思辨」與「人文藝術」三個素養,同時希望借重慈心華德福校園文化做為改革核心的主幹,引入國、內外資源,發展K-6及7至12年級六年一貫課程,使孩子能夠面對未來競爭生存的國際學校繼續努力,教師亦將著重於協助同學探索各自的天賦與可能的發展專長,培育孩子能擁有「走向世界」與「在地謀生」的兩個能力。
最後還有訪問學生劉凱瑞的媽媽 #李秀芬,談他小孩在均一念了二年多來的成長與改變。
緣起與故事:
2008 創辦均一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為持續推展文化教育的宏願,改變偏鄉教育資源不均的現況,跨越群山匯聚眾志,創辦台東均一中小學。
以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之首,實踐「以教育培養人才」的理想,期待在偏鄉遍撒人間種籽,在破曙向陽的沃土上,培育莘莘學子成為均等優秀的人才。2009年,嚴長壽先生以促進花東永續發展為目標,創辦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深入觀察花東的每一個角落,發現唯有從教育扎根著手,才能結構性改變花東的未來。
2011 理念會晤
一場會晤,嚴董事長與星雲大師分享教育理念,嚴董事長以提供偏鄉孩子均等的教育機會及資源公正分配的期待,獲得大師全力支持。
隨後更正式被委請全權接任均一中小學董事長,即以連結台東在地優勢的「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為學習主軸,啟發孩子的潛能天賦,建立均一成為跨宗教及多元化的學習校園為目標。均一提供一個安全、快樂的學習環境,並以自我領導力教育啟發每一位孩子,讓孩子發揮個人天賦,成為有熱忱、有自信、有國際觀、尊重自己及尊重別人、生活技能健全、生氣蓬勃的世界公民,並期待每一位孩子都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為了有優質中學教育,小學階段的啓蒙奠基工作格外重要,嚴董事長於2013年邀請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張純淑老師擔任均一駐校教育顧問,從小學部低年級兩班開始引進華德福教育,在推行一年後,深獲家長的支持與肯定,首次在新學年小一招生滿班,推行第二年,小學部教師深受華德福教育師培滋養,全部施行華德福教育,二年看見教育翻轉的力量。2015年均一繼續深耕華德福教育,隨著大自然的節奏,配合孩子各年齡成長的需求,給予適合的養份,孕育台灣未來的希望。
為了打開世界語言文化的藩籬,均一創造雙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並透過良好品格培養,讓學生建立自信,進而培育每一位學生成為懂得尊重自然、土地與人的關係、欣賞多元文化的世界公民 。
創辦人:星雲法師
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佛光山開山宗長,秉持人間佛教理念,致力於社會、教育、文化以及慈善事業。
在社會教育方面,創辦數所托兒所、幼稚園及均頭國中小、普門中學、美國西來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等,培養無以計數的優秀人才,回饋社會、國家。2009年為了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園地,因而創辦均一中小學,取名「均一」,期許每一學童之稟賦和潛能都能在「均一」得到最大發揮,皆有一流之學習成果展現
董事長:嚴長壽
二十八歲升任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自踏入美國運通公司,便以「觀光旅遊讓台灣和世界交朋友」為一生職志,直至今日,初衷不變。
從1997年起出版了《總裁獅子心》至2011年的《教育應該不一樣》的諸多著作,都是鼓勵台灣的年輕人可以找到自信與熱忱、發掘自己的潛能與優勢,以更具國際觀、更高的視野來省思自己的未來。2009年與企業界、文化界友人共同發起,成立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一直以促進花東永續發展為目標,2012年更全權接任均一中小學董事長,希望透過啟發式教育,帶入國際資源,同時給偏鄉學子均等的學習機會,為台灣教育塑造一個新的價值。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3HuEzwn3j0/hqdefault.jpg)
佛光山 法師 在 星雲法師「生前曾入獄23天」 畢生致力於打造佛光山@newsebc 的推薦與評價
最新》 佛光山 創辦人星雲 法師 圓寂享耆壽97歲最新》星雲 法師 圓寂弟子況明潔淚揭不為人知暖心一面歷經風雨星雲大師生死豁達85歲預立遺囑最新》 佛光山 今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