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能不能當職業?
對我來說,答案是看運氣。
朋友A從事網路社群工作,前幾天聽朋友A說,他跟幾個業界知名的作家寫手們邀稿,每個都是自帶流量,轉換率也不低。
請他們報價,意外的,價格落在1字2.5元左右。
我第一篇投稿到蘋果日報,一篇文章價值5,000,1,000字內,700-800字是最好的,這樣算下來,一個字是5元。
後來出書了以後,大概邀稿價格落在2-2.5元,或是一篇多少錢,算下來也基本沒有多出3元。
我以為這是新手作家的價格。
後來收到知名老牌雜誌出版社的邀約,開出的價碼我一生難忘。
「1字1元」
當時衝著對年少時期憧憬的實現,我寫了,卻有種被賤賣的感覺。因為我帶著夢幻濾鏡,用更多心在寫,卻只值這幾元。而雜誌比以前還貴,稿費卻聽說比以前還低。邀稿都是吃過去的面子,也基本上寫過一次就不會再寫了。
「出版要倒了」「大家不看書」這幾個字每年肯定會出現,多數出現在書展時期,平常書賣不好也會出現。但是,我在想出版要倒了,大家不看書,某個程度上也是因為源頭先讓文字貶值。
所謂的內容為王、格式為后,再來是行銷,才能把商品順利推展出去。在內容層面,常常率先被壓低價格來節省成本,就像是人力成本永遠是最早被犧牲的一樣。而這樣的成本控管,是把商品最核心的關鍵要素給costdown,很難去想像這個商品會有多值錢。
作者、寫手不一定會因為字的值不值錢而降低他的用心,但當想以此為志業時,絕對是抱著吃老本、啃老族、餓死的心態在做事,這樣的結果,很難有源遠流長、做足田野調查、花費更多時間開展故事劇情的可能。
不是沒有,是很難。
回到1字2.5元。
後來朋友A請作家們尊重自己的文字,並把自帶流量算入,給朋友A一個合理的報價。只見一個自帶流量的作家,在螢幕的對面,顫顫巍巍地跟朋友A說:「那1字3.5元可以嗎?這對我來說是高薪了」,並且還感謝朋友A沒有讓他以「搶先觀看」的名義寫免費的「分享文」。
一個以文字救贖、療癒了無數國內外閱讀者的作家文字居然那麼廉價。最後,他甚至問朋友A說:
「我要報高一點並且拿現金給你嗎?聽說都會這樣。」
這是朋友A第二次接到這樣的詢問,朋友A鄭重告訴他:
「不需要,也不應該。」
不是人出社會就會改變,不是權力使人腐化,而是人被社會教訓成他們想要的樣子,然後再把過錯推到個人身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