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談成功者SP (Succesful people)得到熱烈迴響,我想就再接再厲分析幾點老一輩SP跟新一輩SP的思考岔路(這裡的老不一定是年齡,大概就泛指不同思維,老比較像傳統派的意思):
1.老一輩SP講求專心致志,新一輩SP不怕身份添斜槓
你問問資深的成功者,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們肯定告訴你,自己花費畢生心血經營一項身份或產業,做到佼佼者的地位,但新一代的SP卻是五花八門什麼都幹,一下是產品生產者,一下又是行銷宣傳,一會是醫生,另一會又是老闆,新SP講求的是把資源整合發揮橫向擴展與縱效。
2.老一輩SP的遺憾常是沒唸完大學,新一輩SP的遺憾常是花太多時間拿學位
到底該在學院裡待多久才好其實是沒定論的,要看你所學的環境產學脫鉤程度而定,但Street smart永遠是越年輕學越好的,跌跤也是年輕時跌爬得快。
3.老一輩SP死守家業,傳子傳孫;新一輩SP見好就收,快速轉手
除非你經營的是富可敵國的大企業,否則新一輩SP,特別是靠網路、新創起家的那些,都在找個好時機點售出。新一代SP賺錢拼的是創意而不見得是組織運營,除了網路產品泡沫太快,龐大組織終究需要大量金錢支撐,脫手另起爐灶是一群靠點子維生的SP常走的路。
4.老一輩SP先想產品,新一輩SP先預見議題
「好東西自然有人支持」的時代逐漸被「有人推薦/ 熱賣當然跟搶一波」的思維取代。也使得不同世代的SP有不同強項,老一輩的SP重產品線,新一輩的SP更強調行銷、口碑與包裝。
5.老一輩SP想到做生意就是先燒錢,抓3成利潤已經不錯;新一輩SP天天思考怎樣搞無本生意,利潤拉上8成是常有的事
當網紅、搞募資、開連線預購、去媒合網站找Product planning VS. manufacturers 的合作機會,透過網路,新一代SP的生意風險有機會大幅降低
6.老一輩SP對消費者群的單位設定是個人/家庭/大眾;新一代SP對消費者的想法是獨享/共享
新一代SP面對人與人之間更多元的結合型態,也因為網路讓個人與個人之間更容易結合,即使人際關係表面上日益疏離,卻可能因為社群共同體而重新結合。新一代的SP較少只以傳統家庭為單位銷售,而更強調連結同質同需求的消費者。
#你們的思維是新SP還是老SP呢?
#御姊愛的成功人士觀察筆記
(好多,根本可以單獨出本書了)
你們的思維是新sp還是老sp呢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次談成功者SP (Succesful people)得到熱烈迴響,我想就再接再厲分析幾點老一輩SP跟新一輩SP的思考岔路(這裡的老不一定是年齡,大概就泛指不同思維,老比較像傳統派的意思):
1.老一輩SP講求專心致志,新一輩SP不怕身份添斜槓
你問問資深的成功者,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們肯定告訴你,自己花費畢生心血經營一項身份或產業,做到佼佼者的地位,但新一代的SP卻是五花八門什麼都幹,一下是產品生產者,一下又是行銷宣傳,一會是醫生,另一會又是老闆,新SP講求的是把資源整合發揮橫向擴展與縱效。
2.老一輩SP的遺憾常是沒唸完大學,新一輩SP的遺憾常是花太多時間拿學位
到底該在學院裡待多久才好其實是沒定論的,要看你所學的環境產學脫鉤程度而定,但Street smart永遠是越年輕學越好的,跌跤也是年輕時跌爬得快。
3.老一輩SP死守家業,傳子傳孫;新一輩SP見好就收,快速轉手
除非你經營的是富可敵國的大企業,否則新一輩SP,特別是靠網路、新創起家的那些,都在找個好時機點售出。新一代SP賺錢拼的是創意而不見得是組織運營,除了網路產品泡沫太快,龐大組織終究需要大量金錢支撐,脫手另起爐灶是一群靠點子維生的SP常走的路。
4.老一輩SP先想產品,新一輩SP先預見議題
「好東西自然有人支持」的時代逐漸被「有人推薦/ 熱賣當然跟搶一波」的思維取代。也使得不同世代的SP有不同強項,老一輩的SP重產品線,新一輩的SP更強調行銷、口碑與包裝。
5.老一輩SP想到做生意就是先燒錢,抓3成利潤已經不錯;新一輩SP天天思考怎樣搞無本生意,利潤拉上8成是常有的事
當網紅、搞募資、開連線預購、去媒合網站找Product planning VS. manufacturers 的合作機會,透過網路,新一代SP的生意風險有機會大幅降低
6.老一輩SP對消費者群的單位設定是個人/家庭/大眾;新一代SP對消費者的想法是獨享/共享
新一代SP面對人與人之間更多元的結合型態,也因為網路讓個人與個人之間更容易結合,即使人際關係表面上日益疏離,卻可能因為社群共同體而重新結合。新一代的SP較少只以傳統家庭為單位銷售,而更強調連結同質同需求的消費者。
#你們的思維是新SP還是老SP呢?
#御姊愛的成功人士觀察筆記
(好多,根本可以單獨出本書了)
你們的思維是新sp還是老sp呢 在 MissAnita 御姊愛(徐豫) - 上次談成功者SP (Succesful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一代的SP較少只以傳統家庭為單位銷售,而更強調連結同質同需求的消費者。 #你們的思維是新SP還是老SP呢? #御姊愛的成功人士觀察筆記(好多,根本可以單獨出本書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