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
在林聰賢縣長時期擔任環保局長的陳登欽司長,細細述說當年府內與民情的緊張情勢。
時而捍衛、時而退讓⋯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背景、不同收入基礎的宜蘭人,是如何在看待我們自己的故鄉。
三年前,我也曾埋頭在這些法規條例與相關局處室討論。
回到基層,又更直接感受民眾的聲音,
難受,但仍然得做。
我們以為三年的努力達到階段效果,能往好好守住僅存良田的目標邁進,沒想到,一次又一次的縣長代理後⋯
2017年11月的今天,我還要再站上來堅守這題,甚至得又重頭再跟鄉親溝通我們的用意不是打壓老農這類的問題⋯
三年前,府內的長官與我一起並肩作戰。三年後,這些曾經陪伴我的力量,有的高升中央,有的風骨辭退....。我們以為這次會孤立無援,
但,看到留言裡相挺的人就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咱自己的宜蘭自己救!
#空污放寬也需要關心
#跟我一起成為宜蘭土地的後盾
#你我做起努力和身邊的人溝通吧
#自己的宜蘭自己救
#陳登欽
農家何處?那些讓我們傷痕纍纍,站穩不易的一小步,您看做是什麼?
2014地方選舉結束,首都的柯P上場、台灣的地方諸侯大洗牌。宜蘭的林縣長連任,雖然創勝選紀錄,但是大家知道接下來的挑戰,恐怕是空前的。因為,雪隧通車十年對宜蘭的環境壓力,加上年輕世代的覺醒,價值衝突馬上就要浮上來。
2015春節前後,為了找出豪宅農舍亂象、農地違法使用的管理對策,林縣長暫停核發農舍許可三個月,大家應該都記憶猶新。那三個月,農政、地政、建設、環保、稅務,差不多和實質環境管理有關的地方治理機器,都被上緊了發條,在人民權益、法令工具、政治衝擊、價值觀念的各個面向,反反覆覆來回震盪,縣政府團隊為了台灣農地保護戰,為我們相信的永續價值,宜蘭自願站上了對抗農地炒作的祭壇,引起全國翹首囑目。
先說這張「限時動態照片」。這張照片是所有「種在田中央」農舍的原型。每一棟豪宅農舍在它取得執照的那一刻,都長這個樣子。(它是公務員核發使照前,去現場檢查時侯必需看到的。只能這樣,不能看到更多的)幾乎千篇一律的是:一條容不下二人錯身的泥土小徑,連接田中央一棟表情怪異的房子,有門𥦬但不正式,還有很明顯未來將要再水平延伸的鋼筋混凝土樑。有橘紅色排汚水管裸露在田邊,遠遠的從田中央拉到路邊。
這照片的畫面中,沒有説明的邏輯是:
(也許是在某個協調農舍怎麼核發建照的會議上,官員和建商的對話。)
A、請問,為什麼我們不能把農舎蓋在農地中央?
B、因為農舎出入總要有通路啊!
A、但是自設通路會佔去農地1/10比例的面積,那麼我們蓋房子的面積就變少了。
B、當然,因為自設通路並沒有做農作。法規規定要計入1/10範圍。
A、..........那麼,我們就設75公分寛的通路。
B、為什麼是75公分?
A、建築技術規則的最小通道寬度就是75公分。
B、..............
(這就變成了在田中央蓋農舍的潛規則。)
當然,你不會在宜蘭看到「由75公分走進去的豪華農舍」,那個連搬沙發進出都有困難的細條通路,只存在政府的文件中。取得執照之後的「美好畫面」就是我們真實在田間看到的,不管你多麼羨慕豪宅生活,那卻是大部分違規使用、農地流失的事實。
從這裡,你可以看到法制管理上的荒謬,「合法和真實」之間的落差。蓋在田中間將可以營造花園、水池、景觀,才能表現宜蘭田園豪宅的賣相,而從道路到田中央房舍之間,75公分小徑兩旁原本屬於9/10的農地將會消失,這很容易懂。但是,怎麼解決這種農地炒作的荒謬?
2015年4月7日,三個月檢討期一到,縣府團隊提出了清楚確保農地完整及農民房舍需求「臨路一側、適度退縮」的規範,作為申請農舍的依據。(另外還有從事農業生產的計劃書審查,暫略)之後,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的人員,又一次次向中央政府(農委會)簡報說明,這確保農地不被違規使用侵吞、又保障真正從事農作的農民房舍需要的規定。它不但受到農委會的支持,更在不久之後,由農委會公布在修訂的「農舍興建辦法」的全國性規定之中。
這守護農地農用的小小一步,引來了部分議員、仲介業者、農地投資者的反彈,披著「保護農民權益」的外衣,舖天蓋地的襲來。林聰賢縣長挺住了,並且對已經存在、大批違規使用的「農舍、農地」,後續研議導正的罰款原則、稅務工具的運用等等。你應該看得出來,他在同黨重要同志之間得不到諒解;而在宜蘭這「價格重於價值」的後雪隧十年亂象,宜蘭價值守護者,也沒有對他的政策滿意。
往前,當然舉步維艱!
但是,我們相信的宜蘭價值,一代一代一直用心計較,小心呵護著。當下炒作派的狂瀾和執政者的困境,正是我們滿身傷痕的來源。
要怎麼看待走過去,必然上身的這些傷痕呢?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813/…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2594/…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