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來自贈物社團的媽媽,誤丟訊息給我;她想向某人借閱繪本,圖書館預約還要等,有些絕版買不到等,而我手邊剛好有幾本她需要的書單...
照片裡面是人權相關的繪本書籍,或者說和戰爭也有關聯的。
也想到幾年前在梓書房的大人繪本之夜,曾經帶過《不是我的錯》這本,下面是當時寫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不是我的錯》
文 雷·克里斯強森
圖 迪克·史丹柏格
譯 周逸芬
和英出版社
大人繪本之夜 第七場《不是我的錯》2017/11月
朗讀完內容後,大家有些安靜,需要沉澱彼此的心情,
有位朋友說: 以為到黑白線搞圖片後,全文就結束,沒想到還有後頭的「和我沒有關係嗎?」黑白照片,更令人震撼…
「這是幾年出版的作品呢?」有朋友這樣問,原作是1973年,台灣是2000年出版;這可以是在描述國家、戰爭等議題,還有被邊緣化的角色
(例如台灣在國際社會角色)
可以討論的問題有較大範圍的社會,戰爭,國家等公共議題,我們先把範圍縮小到個人部分,也就是黑白線搞圖片裡的哭泣小孩,請問大家如果自己是那位哭泣小孩,會希望周圍如何對待你? 對你說什麼話嗎?
「沒有任何人拉我一把時,我就做,自己拉自己的人」
「我就曾是那位哭泣的小孩,不只同學,連老師都曾經是參與一起的人」
「教育現場的老師,如果有情緒方面的問題,可以有諮商輔導的管道嗎? 學生有,老師自己有嗎?」
如果這時有一個重要他人的角色,可能會改變一些什麼…
「那時有位同學,不在意他人眼光,就是願意和我講話,一起寫作業等,後來和同學的相處情形就改善很多…」
「我無法想像那個哭泣小孩的處境,因為我們的成長背景,從來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即使你和同學很不一樣,同學也不會來欺負你;
現在的社會看似多元化,願意接受各式各樣的意見,但有真的接受嗎?
現在和過去的父母,都一樣沒時間陪小孩,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和以前不一樣了呢?」
「國小時,整天都在玩耍;國中時,遇到了很棒的老師,可說是影響了我的一生。」
「小時候,爸媽沒有太多時間陪伴我們,放學後幾乎都得到安親班去;必須要不斷地和人相處」
「這本書有三個角色的出現: 哭泣小孩,圍觀小孩和訪問他們的人;為什麼大家都把自己定位在哭泣小孩呢? 沒有去看看和討論其他角色呢? 後面的社會,國家等公共議題也很值得探討」
「這是第一次來聽大人繪本,覺得很新鮮很特別,一本故事大家有不同的切入點,有人看到自己過去的點滴,有人看到更大的格局,很多的收穫」
在進行活動之前,我也翻了《孩子與惡》這本書,摘錄幾句有感的文字,也呼應朋友們的對話:
『多樣化說起來彷彿是文明與進步的象徵,但是在不好的情況下,卻因為各式各樣的價值觀實在太多了,使人無所適從。』P.240
『…在青春期到來之前,人已經是一個以兒童的型態高度完成的個體。以兒童的方式,從兒童的角度,他擁有多樣的能力與豐富的知識,對許多事物都有他自己的判斷力。但是在青春期的時候,這個以兒童的型態成長、成熟的人,卻從最根本之處顛倒,解體,必須再一次重新面對生長的過程。』P.240-241
『老師如果過於單純地認定霸凌是「惡」,當他發覺霸凌的跡象時,就會開始「調查」誰、在什麼時候施加霸凌、誰遭到霸凌等等,熱心於找出「犯人」。但是對諮商師來說,找出誰是犯人並不是重點,他在意的是,首先要傾聽一個孩子所說的話。這樣做的話,孩子會以他自己的方式進行各種思考,自己想出決策、自己實行。如此一來,就沒有必要再去判斷誰是「惡」徒。』P.189-190
每次活動前,我都會焦慮緊張,這次也不例外;事前我先找朋友練習這個故事內容,她有提到現場可能會有人掉眼淚或哭泣,你要如何回應等…週五晚上有朋友流眼淚了,我想那是一種感同身受,甚至回想起小時候過往點滴的眼淚,因為那時還不懂為什麼自己會被欺負,或者跟著去欺負人…現在再回頭看,已經有不同的心境,因為我們長大。
也很開心聽到朋友分享,一本書能有不一樣欣賞的角度心得被提出來討論,這是她以前沒注意過的;大人繪本之夜的用意,就是希望能讓更多大人看到創作者的用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氣象預報常聽到「鋒面要來了」到底什麼是鋒面呢? 每年5月至6月常下的「梅雨」,為什麼要稱作梅雨季? 這些問題,你是不是也曾問過自己? 或者,你的心中也曾有好多關於天氣的問題,希望能獲得解答?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第一本扣合108課綱跨領域學習精神的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翻轉教育 Flip‧Educ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心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心得- 看板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書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書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閱讀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閱讀心得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RBR-Ryan讀書房- 【閱讀ING】 再次推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 的評價
- 關於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讓孩子讀私校錯了嗎? - 媽媽經 的評價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翻轉教育 Flip‧Educ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京奧運期間 親師生都適合的讀物】
因疫情順延一年的 #東京奧運 終於要在7/23開幕,#暑假 卻因為防疫要待在家裡難免鬱悶,但趁機陪孩子一起看賽事轉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親子天下》摘錄《運動大百科》一書中的精彩內容,用直觀的插畫加上淺顯易懂的文字介紹,讓你不怕被孩子問倒,秒懂奧運運動都在比些什麼!↙
cplink.co/7MtfT91c
-----
從吉祥物機器人到線上文化展 東京奧運的10大看點↙
cplink.co/gic0jxBp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後大未來》讀後心得:局勢巨變之下的挑戰與機會
「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這句話是蘇格蘭國會議員喬治.蓋洛威用簡潔扼要的方式,描述列寧在1918年發動俄國大革命的激烈變革。把這句話拿來形容 2019年後新冠疫情對世界帶來的衝擊也一樣成立。世界局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變,你看到的是危機?還是轉機?
(部落格原文滑到底 抽書 2本,文章連結放在留言裡)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疫後大未來》的作者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他同時也是一位連續創業家。我讀過他的前兩本著作,分別是探討科技巨頭的《四騎士主宰的未來》和探討幸福與成功的《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我也曾在部落格分享他第二本書的閱讀筆記。
蓋洛威對商業和科技有著特別敏銳的嗅覺,搭配幽默詼諧的寫作風格,偶爾調侃自己、以及他正在評論的企業。在這本書中他也坦承自己拋售了自己創立的第一家公司 Prophet 的持股,因為他不再喜歡行銷服務業的交際應酬,他說:「假如你要花許多的時間跟不是你家人的人們共進晚餐,這代表你賣得是某種粗俗的東西。」我欣賞他的願意認錯和改變想法的自白,這一直是他的特點之一。
此外,我平時也喜歡閱讀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可惜已經停刊)和曼報 Manny YH Li 這兩份談科技和新創的電子報,對於科技對社會帶來的變革和衝擊,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議題。加上蓋洛威的作品總是讓我有所收穫,讀起來也很輕鬆,因此他的第三本著作就成了我的必讀之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在這本書中延續《四騎士主宰的未來》對科技四巨頭(Google、臉書、蘋果、亞馬遜)的分析,探討疫情爆發至今,這些科技巨頭反而更加茁壯,甚至把這場世紀危機變成大好的成長機會。他在書中進一步解析背後的商業運作模式,以及這樣演變下去對世界的潛在危險。
他也提到在疫情的催化之下,缺乏競爭力的緩慢公司會被加速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遠見和膽識的獨角獸科技公司。包含我們常聽到的 Airbnb、Uber、Netflix、Spotify、特斯拉、推特,及比較不常聽到的Lemonade、One Medical、Peloton、Shopify,作者透過他的觀察和分析,讓我們瞭解這些未來最具潛力的科技公司將如何發展。
最後,作者對老態龍鍾的高等教育和逐漸失衡的人民和政府關係提出疾呼,也對資本主義走向極端之後造成的裙帶主義、剝削經濟、新種姓制度提出抨擊和建言。
.
【科技四巨頭的下一步】
這本書中圍繞著兩個主題展開討論,其一:「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扮演一個加速劑」。其二:「每個危機必然存在機會;危機更大、更具破壞性,機會也就更大」。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作者對於科技四巨頭 Google、臉書、蘋果、亞馬遜的分析和預測。以下摘錄幾項之後值得回頭來看的項目。
.
#亞馬遜:遠距醫療平台
想像一下,你的兒子起了疹子,你透過亞馬遜的 Alexa 智慧音箱聯絡皮膚科醫師,然後把智慧攝影機對準兒子拍攝,並且用亞馬遜新的可穿戴式健康裝置 Halo 解讀身體狀態。醫師同時取得你孩子的病歷,看診完後處方籤被送到亞馬遜的藥局 PillPack,在經過強大的亞馬遜物流一小時內送達你家。如果醫生要驗血,包裹裡會附上檢測包,說不定還會請你給他個五星評價。
聽起來似乎有點夢幻對吧?這只是剛開始而已。亞馬遜有著堅強的網路和數據,同時掌握消費者最完整的資訊,這讓他在踏足醫療領域有了絕佳的基礎。恐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有機會看到了。
.
#蘋果:Rundle 同捆包
Rundle 是作者創造出來的詞,指得是經常性收入(recurring)和同捆包(bundle)的組合字,意思是「經常性收入搭售組合」。蘋果有著 iCloud、Apple Music、Apple TV+、Arcade 軟體服務,如果再搭配硬體方案綁在一起,賣給消費者一種同捆訂閱的服務,將會讓消費者越來越難離開這個生態系。
想像蘋果提供給你(已經逐步發生了)每個月付50美元訂閱,你就可以擁有最新的「iXXX」(管他是i字頭的什麼),可以用 iPhone 啟動無限制的媒體服務(電視、遊戲、App),每個月再加50美元可以定期換取最新的手機和手錶,再加50美元可以參加最潮的線上課程。作者也預言蘋果最好的收購對象是健身器材公司 Peloton,那再來加個 iPeloton 吧。
.
#Google和臉書:廣告狂人
四巨頭中,Google 和臉書其實是在廣告業。當疫情影響景氣的時候,廣告預算會減少,但是當景氣逐漸回春時,這兩家廣告巨頭將會獲得巨大利益。傳統媒體和品牌廠商的對消費者的數據掌握遠遠不及這兩家巨頭,他們就只能更加依賴兩巨頭的規模和精細度。因此當我們被疫情逼著宅在家裡,等於是幫兩家巨頭增加更多的數據存貨(沒錯,你就是存貨)。
舉臉書為例,他的廣告規模有多可怕?臉書有超過七百萬個廣告客戶,前百大客戶只不過佔營收的16%,之前各大品牌揚言抵制和下架臉書廣告的時候,祖克柏在公司內部的電話會議上還嘲笑這些威脅:「有些人似乎誤以為我們的業務是依靠少數幾大廣告商」。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前幾天,臉書推出了 Bulletin 電子報服務,未來還會把聲音 Live Chat 和 Podcast 整合進去,他絕不會放過任何能抓住你注意力的機會。
.
【汰弱留強的高速列車】
如同作者提到的:「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扮演一個加速劑」,對於許多已經瀕臨淘汰的產業來說,疫情的到來只是用十倍速的效率加速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以下列出幾個書中提到讓我有興趣追蹤觀察的新創公司。
#Airbnb:全球飯店旅館業大衰退的同時,Airbnb 不過是營收減少了,他卻不需要負擔不動產貸款的利息、不需要維修、不必支付高額的飯店員工福利。等旅遊回春時,他也將是回彈最兇猛的一個。
#Lemonade:傳統保險業數十年來沒有改變他的服務內容,也累積了顧客不好的印象。Lemonade 這家新創卻訴諸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提供你最準確、快速、透明的保險內容和賠償估價。
#OneMedical:擺脫以往醫療看診的繁雜過程,也不需要你親自跑一趟診所,One Medical 透過遠距醫療諮詢、當日預約、24小時全天候服務,幫助顧客得到最即時有效的醫療看診服務。
#Peloton:這家健身器材新創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他提供的不只是居家健身器材,更透過自家的健身 App 創造了廣大的健身社群,網羅了許多知名的訓練師。他省下了跑去健身房的舟車勞頓和高昂的健身房費用。
#WeWork:這家公司推廣共同工作空間的概念,許多人或許開始遠端工作,但不是每個人都想在自家的廚房餐桌工作。未來「遠距、含共同工作津貼」的職缺會持續增加,從辦公室解放的人們可能會推升這家公司的獲利。
從這些新創公司潛在的商機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現象:「一家公司成功的一大關鍵在於既存者的惰性。」作者認為在「後疫情時代」,能夠提出和執行這些創新點子,有機會去顛覆「龐大又緩慢產業」的新創公司,將獲得更受投資人青睞的資金;而那些緩步的企業,將會被抽出銀根,加速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我在讀《疫後大未來》的時候,一直有一種「未來十年的光陰在眼前快轉」的感覺,許多以前還在科幻電影才能見到的場景,在現在不斷加速發生。與其說疫情的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不如說這是一記快馬加鞭,讓我們從舒適圈中驚醒,未來並不遙遠,它已經近在眼前。
作者針對高等教育的評判裡有一段寫得很生動,在疫情爆發之前的大學教授會說:「除非我死了,別想讓我用線上教學。」結果,在疫情爆發之後卻改口說:「除非有疫苗,別想讓我踏進教室一步。」這場巨變讓他們不得不學會操作視訊、錄製課程、設計數位作業。不願改變的,就會被淘汰。
最後,我想引用邱吉爾的一句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每一次的危機裡,都藏著機會。你要選擇當一個緊盯危機、讓自己充滿恐懼的人?還是選擇當一個從混亂中發掘機會、起身行動的人?
.
感謝 遠流粉絲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氣象預報常聽到「鋒面要來了」到底什麼是鋒面呢?
每年5月至6月常下的「梅雨」,為什麼要稱作梅雨季?
這些問題,你是不是也曾問過自己?
或者,你的心中也曾有好多關於天氣的問題,希望能獲得解答?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第一本扣合108課綱跨領域學習精神的氣象百科
從100個有趣天氣問題,學習大氣科學、物理、化學與生物知識!
所有科學領域中,氣象科學最能引起多數人共鳴,也是孩子在學習科學歷程中,最容易引發興趣的項目。因為氣象科學與所有人的生活習習相關,更是一種可以「被經驗到」的科學。本書匯整一百個生活化天氣問題,由專業氣象團隊執筆,搭配資訊圖表及豐富照片,輕鬆幫助孩子破解關於天氣的疑難雜症,輕鬆學習無負擔。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bit.ly/2r5tqRJ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bit.ly/2HWUpIK
金石堂:http://bit.ly/2r1yfeO
讀冊:http://bit.ly/2qYWXwr
【本書超強特色】
★氣象達人彭啟明跨足童書代表作,知識內容掛保證
★由淺入深,含括臺灣天氣最有趣也最重要六大主題
★精美資訊圖表搭配幽默插畫,輕鬆破解天氣祕密
★章節搭配自製實驗,知識應用生活化
【專家推薦】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黃昱維∣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
陳良基∣行政院科技部部長
楊世昌∣臺北市金華國小自然教師
盧俊良∣宜蘭縣岳明國小自然教師
鄭明典∣中央氣象局副局長
嚴明鉦∣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暨大氣物理研究所主任
【推薦摘錄】
「讓孩子對大自然富有興趣,能促使孩子自主學習。氣象科學雖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但此書化繁為簡,是一本氣象入門的好書。歡迎你跟著我,一起走入這奇幻美妙的天氣世界!」 ── 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黃昱維
透過這本書精心設計的圖表與文字,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為什麼臺北市是打破高溫紀錄的常客,以及正在影響全球天氣現象,這是所有未來公民都需要建構的基本知識。」 ── 臺灣颱風論壇共同推薦
「讓孩子對求知上癮,就別在他們提問時潑冷水。這是一本最適合親子共讀共學的天氣+生活科普書,讓你禁得起孩子問,也保護他們的好奇心。」 ── PanSci 泛科學網總編輯鄭國威
「閱讀是開啟天氣知識寶庫最佳鑰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搭配精心設計的插圖和取材容易的實驗,不但幫助讀者理解天氣現象背後的原理,也滿足了孩子愛動手的天性。」 ── 楊世昌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由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領軍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團隊,要來解答一百個有趣又生活化的天氣問題,幫助孩子破解所有關於天氣的疑難雜症,讓學習輕鬆無負擔!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第一本扣合108課綱跨領域學習精神的氣象百科
【本書超強特色】
★氣象達人彭啟明跨足童書代表作,知識內容掛保證
★由淺入深,含括臺灣天氣最有趣也最重要六大主題
★精美資訊圖表搭配幽默插畫,輕鬆破解天氣祕密
★章節搭配自製實驗,知識應用生活化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bit.ly/2r5tqRJ
誠品:http://bit.ly/2r5tVez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bit.ly/2HWUpIK
金石堂:http://bit.ly/2r1yfeO
讀冊:http://bit.ly/2qYWXwr
【專家推薦】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黃昱維∣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
陳良基∣行政院科技部部長
楊世昌∣臺北市金華國小自然教師
盧俊良∣宜蘭縣岳明國小自然教師
鄭明典∣中央氣象局副局長
嚴明鉦∣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暨大氣物理研究所主任
【推薦摘錄】
「讓孩子對大自然富有興趣,能促使孩子自主學習。氣象科學雖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但此書化繁為簡,是一本氣象入門的好書。歡迎你跟著我,一起走入這奇幻美妙的天氣世界!」 ── 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黃昱維
透過這本書精心設計的圖表與文字,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為什麼臺北市是打破高溫紀錄的常客,以及正在影響全球天氣現象,這是所有未來公民都需要建構的基本知識。」 ── 臺灣颱風論壇共同推薦
「讓孩子對求知上癮,就別在他們提問時潑冷水。這是一本最適合親子共讀共學的天氣+生活科普書,讓你禁得起孩子問,也保護他們的好奇心。」 ── PanSci 泛科學網總編輯鄭國威
「閱讀是開啟天氣知識寶庫最佳鑰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搭配精心設計的插圖和取材容易的實驗,不但幫助讀者理解天氣現象背後的原理,也滿足了孩子愛動手的天性。」 ── 楊世昌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天空為什麼是藍的?
天氣變冷時,為什麼空氣也會變差?
氣象預報為什麼有時候報不準呢?
這些問題,你是不是也曾問過自己?
或者,你的心中也曾有好多關於天氣的問題,希望能獲得解答?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 X 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
第一本扣合108課綱跨領域學習精神的氣象百科
從100個有趣天氣問題,學習大氣科學、物理、化學與生物知識!
所有科學領域中,氣象科學最能引起多數人共鳴,也是孩子在學習科學歷程中,最容易引發興趣的項目。因為氣象科學與所有人的生活習習相關,更是一種可以「被經驗到」的科學。本書匯整一百個生活化天氣問題,由專業氣象團隊執筆,搭配資訊圖表及豐富照片,輕鬆幫助孩子破解關於天氣的疑難雜症,輕鬆學習無負擔。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bit.ly/2r5tqRJ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bit.ly/2HWUpIK
金石堂:http://bit.ly/2r1yfeO
讀冊:http://bit.ly/2qYWXwr
【本書超強特色】
★氣象達人彭啟明跨足童書代表作,知識內容掛保證
★由淺入深,含括臺灣天氣最有趣也最重要六大主題
★精美資訊圖表搭配幽默插畫,輕鬆破解天氣祕密
★章節搭配自製實驗,知識應用生活化
【專家推薦】
吳俊傑∣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黃昱維∣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
陳良基∣行政院科技部部長
楊世昌∣臺北市金華國小自然教師
盧俊良∣宜蘭縣岳明國小自然教師
鄭明典∣中央氣象局副局長
嚴明鉦∣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暨大氣物理研究所主任
【推薦摘錄】
「讓孩子對大自然富有興趣,能促使孩子自主學習。氣象科學雖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但此書化繁為簡,是一本氣象入門的好書。歡迎你跟著我,一起走入這奇幻美妙的天氣世界!」 ── 天氣即時預報創辦人黃昱維
透過這本書精心設計的圖表與文字,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為什麼臺北市是打破高溫紀錄的常客,以及正在影響全球天氣現象,這是所有未來公民都需要建構的基本知識。」 ── 臺灣颱風論壇共同推薦
「讓孩子對求知上癮,就別在他們提問時潑冷水。這是一本最適合親子共讀共學的天氣+生活科普書,讓你禁得起孩子問,也保護他們的好奇心。」 ── PanSci 泛科學網總編輯鄭國威
「閱讀是開啟天氣知識寶庫最佳鑰匙,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文字,搭配精心設計的插圖和取材容易的實驗,不但幫助讀者理解天氣現象背後的原理,也滿足了孩子愛動手的天性。」 ── 楊世昌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此部片為公視改編自吳曉樂於2014年出產的小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一個系列,並從中挑選出五個故事來翻拍,系列1《媽媽的遙控器》片長約1小時40分鐘,故事大綱檢自公視 ... ... <看更多>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書評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33#讀書心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is published by Happy Read 樂讀. ... 這本書中的每一則均是被考試綁家庭故事,重疊著故事的情節,孩子來自現代父母 . ... <看更多>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內容摘錄 在 [心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心得- 看板Taiw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好讀版:https://goo.gl/9qirA7
「我不禁想,我們服膺一套教育方法,
往往是因為這方法教出了『一個』成功的小孩,
坦白說,這樣的想法其實很空洞。
把小孩好的壞的打包成一團,
再歸因於『父母的管教』,
不僅忽略了其個人特質,
也忘了把它所處的環境納入考量。
一樣的教育方法,可能打造出一個世俗眼中的成功模範,
也可能將一個小孩的天賦摧殘殆盡。
只是這些小孩的故事沒人關心,
人們不喜歡失敗的例子,只想傾聽教育神話。」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一開始知道公視要翻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時,
就很好奇要如何把原作近似散文的紀實體裁,
改編成高潮迭起的電視劇,
尤其聽到會加入「科幻」元素後,就更加期待了。
原作者吳曉樂將自己當家教時期的所見所聞寫成九篇故事,
每一篇故事都寫出了當前台灣社會被「升學主義」給綑綁的家庭悲歌,
看著那些孩子們在親情的勒索下逐漸變得了無生息的臉孔,
身為旁觀者的作者雖無法拯救他們,
但她選擇不將頭別過去,
而是將他們在選擇順從與反抗之間的掙扎與血淚記錄下來。
原先這部戲是想照著書中所述,
以家庭倫理劇的方式呈現,
導演陳慧翎因病暫緩工作的期間,
重新審視劇本後決定重盤來過,
改以加入科幻元素的單元劇為架構,
以台灣版《黑鏡》作為宣傳口號,
雖然致敬經典作品的意味濃厚,
卻也因此為台灣類型劇立下了新的里程碑。
五個單元的播放順序也頗具巧思,
從與現實世界相差不遠的《媽媽的遙控器》與《貓的孩子》這兩部作為開場,
中段則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放入可以預見的未來科技,
到《孔雀》裡跳脫理性與邏輯的奇幻情節,
再到最後一個單元《必須過動》裡完全架空的反烏托邦社會。
在這些比原作更極端的背景設定下,
反而能讓人以一種冷靜的距離去審視社會中多數人所信仰的價值觀,
其實是多麽扭曲的存在。
除此之外,《必須過動》裡的彩蛋也令人印象深刻。
前幾集裡備受成績壓迫的孩子們,
在這部戲中一個如同世外桃源的森林裡,
終於能擺脫壓力,重新發現自己的天賦,
他們也終於露出屬於那個年紀該有的笑容,
眼裡綻放著希望的光芒。
(雖然這片桃花源最終也被現實給摧毀,
但至少擁有過短暫的美夢,讓人看見一個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以下分篇討論電視劇與原作的差異及感想:
《媽媽的遙控器》:原作章節《怪獸都聚在一起了》、《天賦》
這部的主角紀培偉,
是唯一在書中找不到名字及際遇完全一致的孩子,
在讀完所有故事後,
我猜想編劇應該是融合了《怪獸都聚在一起了》的蔡漢偉與《天賦》中的紀小弟,
故事中兩個母親都對孩子有著強烈的控制欲,
認為只有自己才能為小孩的未來擔起重責,
尤其台詞那句:
「我是他媽媽,小偉的未來,不管是窮途潦倒,或是一帆風順,那都是我的責任。」
完全脫胎自書中紀媽媽與作者間的對話,
因為正如書中所說,
「父母的成就,總是跟小孩子綁在一起。」
《怪獸都聚在一起了》是原作中我特別印象深刻的一篇,
裡面採用了三個人的視角去看一個孩子的墮落過程,
孩子責怪父母過度的保護讓他無法融入同儕之中,
永遠被當作媽寶般排擠,
書中一段蔡漢偉被迫轉學與女朋友分開的過程,
更令人聯想到劇中小偉因為遙控器而失去了初戀的回憶。
但更令人感到不舒服的是母親說的段落,
漢偉的母親把世人區分為「新世界」與「舊世界」的人,
並且認為
「這世界越來越髒了。想要養育出一個乾淨、無汙染的孩子,實在是困難重重。」
把其他與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視為「細菌」,
讓人不免想到護家盟一派的人。
第三個視角則是學校老師,
從中看見一個立場相對中立的視角,
同時也點出在當今社會,
面對要求越來越高的家長、以及越來越有自我意志的孩子,
所累積的壓力足以擠垮一個優秀的老師。
《貓的孩子》:原作章節《人子與貓的孩子》
「貓的孩子不用讀書,
只需要好好地吃、安穩地睡。
貓咪長大了,也沒有人舉辦考試,
給每隻貓測量PR值,檢驗牠們的程度,
所以,小圓媽可以這麼溫柔地疼愛一群和她沒有血緣、不曾懷胎十月生下的小傢伙。」
在情節上,與原作相比,
電視劇加入了「殺貓」以及羅志葳這個腳色,
讓原本較為平淡的故事增加更多戲劇性,
而我也特別喜歡電視劇用「漏水」這個意象來暗示家庭的分崩離析。
而原作中,主角「眼鏡仔」的生活環境相當優渥,
作者在最後以此反諷,在外人眼中,
他過得相當幸福,吃穿都是昂貴的高檔貨,
上下課都有媽媽開著名車接送,
然而只有看過他面對母親打罵時怯懦樣子的作者,
知道他溫柔的心布滿了看不見的傷痕。
電視劇雖然讓主角阿衍一度走上了極端的崩壞之路,
卻也讓他與母親有了擁抱和解的結局,
但是書裡的眼鏡仔,
就像許多被父母期待給壓垮的台灣孩子一樣,
還找不到解脫的出口。
《茉莉的最後一天》:原作章節《一脈不相承》、《高材生的獨白》
「我想保護我的女兒,但這很難,
有時候我不夠勇敢,也會跟著別人一起傷害她。
小葉有一點遺傳到我,我們都是為了取悅母親寧願委屈自己的人,
可是,我不想要小葉成為第二個我,
那很痛苦,有太多不必要的執著,
到我這一代該結束了。」
原作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一脈不相承》,
而如果有人跟我一樣,在看完《茉莉的最後一天》後心中充滿了遺憾,
那麼回頭補原作這篇時,可能會有稍微被治癒吧,
因為它所講述的,是「如果茉莉活下來了會怎麼做」的另一個故事。
明玉就如同劇中的母親那樣,
一路為女兒茉莉規劃未來,
從高中一定要念北一女到婚嫁對象,
茉莉為了取悅母親全都承擔下來,
即使偶爾會對這樣的選擇感到疑惑,
也總是壓抑著自己的委屈。
直到她有了自己的女兒小葉,
當她成長到會被外界加諸以各種期待的年紀後,
她又再次感受到童年那種亟欲討好週遭人的壓力。
慶幸的是,最後茉莉選擇不重蹈母親的覆轍,
不把自己曾經受到的痛苦加諸到女兒身上,
讓不被父母所重視的這種不幸到自己這一代終結就夠了,
這一次,她要放手讓女兒自由的選擇自己的未來。
《高材生的獨白》這篇比較特殊,
講的不是作者家教經驗,而是她多年好友的故事,
這個一路承受母親高壓教育的女孩,
在學業上獲得了亮眼的成就,
許多人也將這些歸功於她的母親,
然而她卻不因此而感謝自己的母親,
反而直到成人還是對她懷抱著仇恨,和解之日遙遙無期。
「小孩不是滿足家長慾望、想像的容器,或者是載體。」
這是多年以來與母親交手後她最刻骨銘心的體認。
其中有段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改編,
是當高材生敘述母親用同一套手法教育妹妹,
但妹妹卻百般抗拒叛逆時,她旁觀著母親痛打妹妹,
但在電視劇中,
茉莉的靈魂卻出現並且拉住了母親想責打妹妹可莉的棍子,
這或許也可視為是一圓高材生主角心中的缺憾吧。
《孔雀》:原作章節《私的迷思》
原作章節標題就已點出整個故事的主軸,
私校情節有時並不是為了虛榮心,
而只不過是希望能讓自己的孩子在更好的環境接受教育,
但往往父母的一廂情願只會造成孩子的壓力。
巧藝在滿是有錢人的學校中感受到的格格不入,
令她不得不對母親產生怨懟,
而為了支付兩個孩子私校的開銷,
犧牲家人共同生活的時光又是否真的值得?
巧藝的母親說,她現在可能會很不滿,
但多年之後她再回頭看時,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然而,究竟孩子是否在成人後會感謝父母的犧牲,
還是仍然對於當時所受到的壓力、以及不得不提早識得的世故而心有埋怨呢?
電視劇的改編雖然初看覺得有點太誇張,
但我很喜歡加入了「孔雀」的交換梗,
讓所謂的「犧牲」更加具象化,
不管是巧藝因為想要融入同儕卻反而失去了自己引以為傲的天份,
或是巧藝媽媽最後直接把自己獻身給孔雀以換得全家人的「幸福」,
這些情節看似荒謬但又何嘗不是精準的映照出現實?
有多少孩子在不適合自己的地方漸漸迷失自我,
又有多少媽媽為了家人犧牲自己的青春、夢想、自由?
所謂浮士德的誘惑,
也只不過是呼應了我們內心的慾望,
而我們自以為交換出去了微不足道的東西,
到頭來才發現所換到的那些名利富貴才是真正的身外之物,
但失去的那些卻是花再多金錢也換不回來的。
《必須過動》:原作章節《必須過動》
「『過動症』可能是一個標籤,
也可能是從天而降的神仙索。
沒有是非對錯,我們必須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更舒適、更心安理得。
我們必須讓自己不那麼害怕明天的降臨。」
《必須過動》是這系列改編最大膽的一個單元,
也因此評價頗為兩極,
基於這是台劇首次嘗試的「反烏托邦」題材,
雖然在細節設定上有些瑕疵,
又因為篇幅太短而沒辦法細膩地呈現整個世界觀的全貌,
我還是會給予肯定。
電視劇裡關於母憑子貴的設定我覺得很有意思,
當母親變成一種職業以後,母愛還會是無私的嗎?
生養小孩對於母親來說是否會變得更像是一場投資,
當發現投資失利以後,果斷地認賠殺出或許才是最理智的選擇。
原作裡的這個故事,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覺得不太舒服,
雖然在現實社會,
「過動症」並不是如劇中會導致被銷毀的命運,
然而終究是個偏向負面的標籤,
尤其對於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來說,
或許是更不願被貼上的一個偏見,
於是對於書中母親的做法我完全無法認同,
為了自己能夠逃避母親失職的罪名,
要自己的小孩假裝過動,
吃那些明明不需要吃的藥,
這真的是愛孩子的表現嗎?
「我們常言,小孩是獨立的個體,
有時,我會想,反過來,父母可以說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嗎?
有沒有一個可能是,
我們的社會把『親』與『子』綁得太緊了?
在怪獸家長的背後,不過是站著一個膽怯的、害怕犯錯的人啊。」
作者在後記中如此闡述她創作這本書的初衷,
不是為了指責父母,
而是想藉由書寫這些親子關係的困境,引發思考,
進而去鬆綁親與子之間的鎖鏈,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這樣的痛苦複製到下一代。
我想起在看「茉莉的最後一天」時,
我媽媽在旁邊跟著一起看,
我們都沒想到會在其中看到如此貼近我們生命歷程的故事,
她那時候的震撼我還記憶猶新,
雖然我一向覺得她已經是個夠開明的母親了,
但她卻從茉莉的遭遇裡反省了當年高中的時候,
她也曾要我專注於課業上,
而反對我把時間花在寫作與閱讀上。
即使當年我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受到如茉莉般的傷害,
但我還是感謝她在多年以後,
用另一個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作法,並為此向我道歉。
我總以為,家人之間的暴力(不管是肉體或精神上)是殺傷力最大的,
因為家庭是我們最初的依賴,也往往是最後的避風港,
如果連這個歸屬之地都被剝奪,
在人世間要找到另一個羈絆是多麼艱辛的事。
也許將和解的希望寄託在一本書或是一部戲上面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但我還是慶幸台灣有這樣的一部劇出現,
讓曾經在親子關係中受到傷害的人,
可以從中照見或反省自己的人生。
PS. 以上引文皆摘錄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書。
---------------------------------------------------------
在看電視劇的同時又重新翻閱了原作,
還是認為這是一部很成功的翻拍,
於是寫了這一篇對照心得,
也推薦喜歡電視劇的人可以找書來閱讀,
有些沒被翻拍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
*孤讀者的航行*
部落格:https://glenna1106.blogspot.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nelyread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168.1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34670668.A.FE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