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問能否談談“網絡霸凌”的現象?
問記者不談網絡,說校園可否?其實小時候走過那一段校園霸凌的日子,比現今網絡世界更為不堪。
兒時經歷一場火災後,變得沈默寡言,直到中學遇上一名輔導老師,在她的協助下,才知患上了嚴重的人群恐懼癥(social phobia)。你或許很難想像,連過年舞獅沿戶來棌青,一聽遠處的鑼鼓鏗鏘,我就怕得躲到衣櫃,家人也百思不解,誤以為膽小。那時我開始遠離人群,爬到田埂的大樹上看書,跑去捉打架魚。較多時間跟外婆和奶奶相處,童年離不開這兩個女人,陪她們去看潮劇和粵劇時,是我唯一較安心接觸人群的機會,奇怪是,對鑼鼓聲還是有點忌諱,只要後場鑼鼓稍微大聲,就會掩著耳不敢聽。
小學時期,因體質較纖弱,很少在學校與其他男生參與體育運動,常躲在角落看書,結果被同學取笑像女生,從此被取了一個外號「阿Pon」(意為娘娘腔)。外號傳開來,同級男生變本加厲,比如將書本藏起來、掛在大樹上、最常做的是當眾脫下我的褲子戲說我沒有「那話兒」。那時,從不敢回家告訴父母,唯向老師求救。記得有位老師反過來責備,說我應該好動一點,別那麼孤僻,自此我對外間的恐懼,防備加深。後來父親當了乩童,家裡成了廟宇,開始將自己深鎖在房裡。
直到4年級那年,看著班上同學都有機會參加演講、歌唱、朗誦等校內比賽,自己從沒被點名過,於是向老師毛遂自薦參加講故事,最終答應了。走上台那一天,台下此起彼落在高喊「阿Pon講故事!阿Pon講故事!」,開口說了幾句,陷入恐懼,腦袋一片空白,最後在台上呆站了數分鐘,褲子濕了,被老師拉下台,從此不再走上台面對大眾。
外號一直牽絆,延續到中學時期,被分配到較為中等的班級,班上有幾個小混混,每天把我當「玩偶」來戲弄,最嚴重一次,將我捆綁在學校廁所,將書包扔進糞坑裡。慶幸這一回,遇上輔導老師挺身維護,將事情鬧上校長室。事情並沒有因此罷休,小混混在校門外帶著「黑勢力」拉我到某處,若再告狀就等著嘗苦頭吧。這件事成了學校的熱聞,後來的後來,輔導老師幫我報警備案,事情才平復下來,可是整個過程,老師還是幫我瞞著家人,隻字不提。
從小學到中學,在抑鬱狀態中成長,一直到了吉隆坡獨立面對學院生活,幾經克服,學習走進人群、走上舞台、走進劇場、走上街頭,所以每年過年回家,老同學說現在的我,所做的一切是不可思議的。遺棄的童年,花了很長的時間,走出困頓,現在的自己更想為社會邊緣的人、事、物挺身扶持。
重提2019年寫過的貼文,不介意大家怎麼看待我的過往,說出自己的成長歷練,請大家關註這樣的孩子,等某天走出來,說不定未來也是一個為社會不公發聲的馬來西亞人。
若你是網絡霸凌者,懇求你,就此網開一面。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衣櫃中的小劇場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網上遍滿「娘娘腔」這外號。
小時候,曾經歷一段校園霸凌。
兒時經歷一場火災後,變得沈默寡言,直到中學遇上一名輔導老師,在她的協助下,才知患上了嚴重的人群恐懼癥(social phobia)。你或許很難想像,連過年舞獅沿戶來棌青,一聽遠處的鑼鼓鏗鏘,我就怕得躲到衣櫃,家人也百思不解,誤以為膽小。那時我開始遠離人群,爬到田埂的大樹上看書,跑去捉打架魚。較多時間跟外婆和奶奶相處,童年離不開這兩個女人,陪她們去看潮劇和粵劇時,是我唯一較安心接觸人群的機會,奇怪是,對鑼鼓聲還是有點忌諱,只要後場鑼鼓稍微大聲,就會掩著耳不敢聽。
小學時期,因體質較纖弱,很少在學校與其他男生參與體育運動,常躲在角落看書,結果被同學取笑像女生,從此被取了一個外號「阿Pon」(意為娘娘腔)。外號傳開來,同級男生變本加厲,比如將書本藏起來、掛在大樹上、最常做的是當眾脫下我的褲子戲說我沒有「那話兒」。那時,從不敢回家告訴父母,唯向老師求救。記得有位老師反過來責備,說我應該好動一點,別那麼孤僻,自此我對外間的恐懼,防備加深。後來父親當了乩童,家裡成了廟宇,開始將自己深鎖在房裡。
直到4年級那年,看著班上同學都有機會參加演講、歌唱、朗誦等校內比賽,自己從沒被點名過,於是向老師毛遂自薦參加講故事,最終答應了。走上臺那一天,臺下此起彼落在高喊「阿Pon講故事!阿Pon講故事!」,開口說了幾句,陷入恐懼,腦袋一片空白,最後在臺上呆站了數分鐘,褲子濕了,被老師拉下臺,從此不再走上臺面對大眾。
外號一直牽絆,延續到中學時期,被分配到較為中等的班級,班上有幾個小混混,每天把我當「玩偶」來戲弄,最嚴重一次,將我捆綁在學校廁所,將書包扔進糞坑裡。慶幸這一回,遇上輔導老師挺身維護,將事情鬧上校長室。事情並沒有因此罷休,小混混在校門外帶著「黑勢力」拉我到某處,若再告狀就等著嘗苦頭吧。這件事成了學校的熱聞,後來的後來,輔導老師幫我報警備案,事情才平復下來,可是整個過程,老師還是幫我瞞著家人,隻字不提。
從小學到中學,在抑鬱狀態中成長,一直到了吉隆坡獨立面對學院生活,幾經克服,學習走進人群、走上舞臺、走進劇場、走上街頭,所以每年過年回家,老同學說現在的我,所做的一切是不可思議的。遺棄的童年,花了很長的時間,走出困頓,現在的自己更想為社會邊緣的人、事、物挺身扶持。
不介意大家怎麼看待我的過往,說出自己的成長歷練,懇求大家關註這樣的孩子,等某天走出來,說不定未來也是一個為社會不公發聲的馬來西亞人。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衣櫃中的小劇場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網上遍滿「娘娘腔」這外號。
小時候,曾經歷一段校園霸凌。
兒時經歷一場火災後,變得沈默寡言,直到中學遇上一名輔導老師,在她的協助下,才知患上了嚴重的人群恐懼癥(social phobia)。你或許很難想像,連過年舞獅沿戶來棌青,一聽遠處的鑼鼓鏗鏘,我就怕得躲到衣櫃,家人也百思不解,誤以為膽小。那時我開始遠離人群,爬到田埂的大樹上看書,跑去捉打架魚。較多時間跟外婆和奶奶相處,童年離不開這兩個女人,陪她們去看潮劇和粵劇時,是我唯一較安心接觸人群的機會,奇怪是,對鑼鼓聲還是有點忌諱,只要後場鑼鼓稍微大聲,就會掩著耳不敢聽。
小學時期,因體質較纖弱,很少在學校與其他男生參與體育運動,常躲在角落看書,結果被同學取笑像女生,從此被取了一個外號「阿Pon」(意為娘娘腔)。外號傳開來,同級男生變本加厲,比如將書本藏起來、掛在大樹上、最常做的是當眾脫下我的褲子戲說我沒有「那話兒」。那時,從不敢回家告訴父母,唯向老師求救。記得有位老師反過來責備,說我應該好動一點,別那麼孤僻,自此我對外間的恐懼,防備加深。後來父親當了乩童,家裡成了廟宇,開始將自己深鎖在房裡。
直到4年級那年,看著班上同學都有機會參加演講、歌唱、朗誦等校內比賽,自己從沒被點名過,於是向老師毛遂自薦參加講故事,最終答應了。走上臺那一天,臺下此起彼落在高喊「阿Pon講故事!阿Pon講故事!」,開口說了幾句,陷入恐懼,腦袋一片空白,最後在臺上呆站了數分鐘,褲子濕了,被老師拉下臺,從此不再走上臺面對大眾。
外號一直牽絆,延續到中學時期,被分配到較為中等的班級,班上有幾個小混混,每天把我當「玩偶」來戲弄,最嚴重一次,將我捆綁在學校廁所,將書包扔進糞坑裡。慶幸這一回,遇上輔導老師挺身維護,將事情鬧上校長室。事情並沒有因此罷休,小混混在校門外帶著「黑勢力」拉我到某處,若再告狀就等著嘗苦頭吧。這件事成了學校的熱聞,後來的後來,輔導老師幫我報警備案,事情才平復下來,可是整個過程,老師還是幫我瞞著家人,隻字不提。
從小學到中學,在抑鬱狀態中成長,一直到了吉隆坡獨立面對學院生活,幾經克服,學習走進人群、走上舞臺、走進劇場、走上街頭,所以每年過年回家,老同學說現在的我,所做的一切是不可思議的。遺棄的童年,花了很長的時間,走出困頓,現在的自己更想為社會邊緣的人、事、物挺身扶持。
不介意大家怎麼看待我的過往,說出自己的成長歷練,懇求大家關註這樣的孩子,等某天走出來,說不定未來也是一個為社會不公發聲的馬來西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