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2013年開始寫的,跟開悟有關的內容。2014年整理完稿後,我並沒有交給出版社,因為當時身心靈的書籍剛好有一波開悟的熱潮,相關的書出了一大堆。我的個性是很懶的,與其去跟自己覺得不是那麼正確的東西比較,不如先放著就好。於是一放就放了六七年。後來部分的文章已經整合到《情緒釋放的力量》以及《零通靈博士事件簿》,有些也放到我的課程裡面。最近我會慢慢的整理跟貼一些文章上來,方便我整理文章,看看大家對這種內容的反應,也順便看看我這六七年來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與境界。
.
備註:「開悟」與「覺醒」在這邊是同義詞。因為傳統文化中如果一個華人敢說自己開悟的話,就必須要承受一堆宗教上的非難與追殺(尤其是佛教,因為大部分的佛教徒只准釋迦牟尼佛開悟),所以在文中是用老外比較常用的「覺醒」一詞來取代開悟。
.
【為什麼要覺醒(開悟)?】
.
我在《放下的力量》書中的第一章有問過讀者,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放下」這個問題。
.
同樣的,我也在這裡問你:
.
「為什麼要覺醒?」
「覺醒可以為我做什麼?」
「我可以透過覺醒得到什麼好處?」
.
之所以會這麼問,因為這是小我,也就是「心智機器」認為它會「需要」這個答案的緣故。
.
小我 = 心智機器。在本書中兩者是同義字,也會互換使用。
.
什麼叫做心智機器呢? 在很多的身心靈書籍中,它們把大腦稱為「心智」(mind)。但是我認為這樣容易造成混淆,因為一般人看到「心」這個字眼仍會認為有「心靈」的層面存在著。我在本書會把大腦和心統稱為「心智機器」(mind machine),因為大腦和心智在身心靈的作用中僅僅是遵守著機械式反應來運作的。
.
基本上,心智機器具備不會停止運轉的全自動思考功能,透過你從小被限制後的種種信念與經驗後,它所出現的思考與結論都不是客觀的。不論我們在進行什麼事情,它都是不斷地在思考,並且提供各式各樣的資訊給我們。
.
這個狀態就像是Google搜尋引擎一樣。你今天輸入了一個想要搜尋的名詞,Google就會在它的資料庫裡搜尋既有的資料,然後給你一系列的搜尋結果。
.
但如果你打錯或拼錯字呢?
.
打錯或拼錯一兩個字Google還有可能自動更正,但如果你輸入的是資料庫裡面沒有的東西呢?
.
你仍然會得到一些資料上的回饋,但是那完全不會是你想要搜尋的荒謬結果。
.
當我們因為自己所認知的「問題」所苦惱時,心智機器從過去經驗中所儲存的資訊(經驗得來的解決方式)很自然地成為了我們用來抗拒苦惱的幫手。
.
所以一般我們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如下:
(1) 問題出現,
(2) 心智機器進到過去記憶中搜尋,
(3) 透過搜尋引擎得到了一個主觀的結果,
(4) 依據這結果做出判斷並且下決定。
.
這是個看似很方便省事的捷徑,然而這樣子做,對我們來說真的有幫助嗎?很遺憾地,僅僅在極少數的狀況下是。
.
每當你使用心智機器「思考」時(如果那個真的叫做思考的話),你只會把過去失敗的經驗投射到未來去,最後往往只得到失敗的未來。
.
如果你過去是成功的,那麼遇到問題時你根本也不用去參考過去思考了,因為你早就知道未來該怎麼做了。
.
所以我認為,心智機器只適合拿來做做簡單的數學計算,或是簡單計畫明天的行程而已。
.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只是拿著過去的資訊不斷的在心智機器裡資源回收再回收,這對我們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這只會讓問題持續或不斷製造出同樣類型的問題來讓自己困擾不堪。
.
沒錯,每當你依靠過去經驗想解決一個問題時,代表著妳是想要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如此而已。而當你相信一個負面念頭時,心智機器更是會用盡各種手段來證明這是確切存在的事實給你看。
.
為什麼?因為你的搜尋引擎只會從有限的資料庫裡搜尋你所輸入的內容而已。
.
大腦的功能跟烤箱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就算你今天丟一雙破鞋進到烤箱,烤箱仍然會乖乖的依照你的設定把破鞋烤好。
.
在NLP的假設前提中有提到,一個人不可能重複做同樣的事情但卻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
如果妳曾經不管怎麼樣都得不到答案的話,那不如換一個方法試試看吧。
.
你可以試試看搜尋不同的字眼,或是更新你的資料庫。而放下會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這本書將把放下的概念延伸到開悟、覺醒。簡單的來說,當你放下到極致時,你會時時處在當下臨在的開悟狀態。
.
請記得,開悟不是關於思考、找到答案、分析、邏輯、了解、對錯,但你一定會嘗試著去這麼做,而且會想尋找書上的bug或是前後不一之處,然後下評斷。或你不認為這樣就叫做開悟。而這一切都是小我的詭計,小我會用盡一切方法來防止你開悟。因為你一旦體會到開悟的神妙之處時,你就不會想再依靠小我了。
.
小我是個極度狡詐的東西。如果不在某個程度上說服它(需要知道覺醒的好處)的話,這本書的內容將難以進到你的內在空間。所以讓我們透過這本書的前幾章來讓小我知道,覺醒會有什麼好處吧~ 也唯有如此,小我才會放心的讓你覺醒、開悟,這個它最害怕的境界。
.
你自己的覺醒,會證明一切。
.
#零通靈博士事件簿
#覺醒遊戲
依照同義詞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民主與共和的細微差異。
民主這個詞,歷史上一直都暗指暴民政治。開始有正向意涵,是很晚近的事情,是共產黨玩爛了民主之後,這個詞,由自由共和的陣營重新拿起來用之後。
「共和跟民主的差別在於範圍,共和是有繳稅才能選舉與被選舉的資產階級俱樂部,民主是讓就算不用繳稅的都能夠選舉與被選舉的大眾參與。」
「共和制有點像是社區管理協會或是俱樂部,有繳錢才有資格參與,沒有繳錢讓這個管理組織運作的人,是不能參加開會的,而大家開會決定的事情,經過程序通過了大家就要遵守,不能逾越,這就是共和的精神。
但民主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實際上民主以往一直是負面的,是一種多數人決定就符合最大利益的假定,也就是說,所有人開會決定的事情可以不經過程序就去否決之前的決議。甚至可以用多數人意志來決定個人的生死,侵害個人自由。」
「民主的招牌一開始確實是共產黨拿起來用的,因為共產黨認為自己代表群眾,而把被視為暴民政治的全體群眾的意見作為宣傳口號。
依照共產黨的理論,為他們認為美國為首自由主義政體是布爾喬亞的俱樂部,根本不能稱為民主,因為按照西方世界的做法,最後的統治階層都將被布爾喬亞所把持,而最底層的無產階級人民仍然被壓榨,不會因為「民主」而受益。
所以共產黨認為要達成「真民主」,首先必須先排除資產階級對政治的任何參與,避免其利用自身資源控制宣傳機器等社會資源,對相對一盤散沙且訊息的勞工進行分化。」
「但很荒謬的是,當共產黨執政之後,他們自己卻變成新的資產階級進行更可怕的資源壟斷。反倒是共和與自由市場制度所造成的擴展秩序,逐漸地增加了地球的總人口與生活品質。
總之,大眾民主本身就是左傾的。很容易侵害人權也很容易掀起動亂或造成暴民政治,共和與法治才是真正自由主義精神的體現。」
依照同義詞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時中:「沒有小孩被父母丟包,國家要收起來的道理。」
雖然整體而言,我肯定陳部長抗疫的努力和辛勞
雖然我知道陳部長現在有著抗疫指揮官的英雄光環,站在他的不同意見邊,大概會招來圍攻。
但我要說陳部長的話,有2個不公道。
第一,台灣人民的未成年子女,都到國門口了,被政府趕走,已經夠慘了!陳部長何忍還要污名化父母「丟包」子女?
第二,很抱歉,至少在小明的個案上,丟包小孩的是政府,並不是父母啊!
政府堅持防疫能量有限,故決定丟包小明,已令人遺憾,何苦還要父母的身上插刀,污名化他們丟包小孩?
接著,我想請陳部長看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是怎麼規定的
第10條第1項
兒童或其父母為團聚而請求進入或離開締約國時,締約國應依照第9條第1項之義務以積極、人道與迅速之方式處理之。締約國並應確保請求人及其家庭成員不因該請求而蒙受不利。
我再請陳部長看看衛福部網站上的這段話:
兒童權利公約是最具普世性的國際公約,我國自103年11月20日立法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決心國際兒權保障規範為標竿,全方位構築守護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
口口聲聲人權要與世界接軌的台灣,真的在乎兒童權利公約中應積極保障的普世價值嗎?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8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