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當孩子入家之後】收養期待: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
和準收養人聊天時,談話中,一定不會少的話題是:「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
收養不是「挑小孩」,而是在兒童最佳利益的前提下,考量收出養雙方的意願,進行收出養資料的媒合
「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呢?」
這個問題需要考量些什麼?
有些人喜歡小小孩,越小越好,越小越能慢慢培養感情,這是很多人希望收養小小孩的原因
我們家就是這種,圍爸喵爸又學心理諮商的,我們都重視與孩子建立依附關係的關鍵期
所以,當初我們在收養年齡期待上,最早只接受「0~6個月」
社工就問啦,那7個月可以嗎?10個可以嗎?
我們在過程中,也不斷問自己,「如果放寬一點,是不是更快能媒親成功?」「我們真的可以接受嗎?為什麼可以?為什麼不行?我們選擇背後的理由是什麼?」「是什麼讓我們動搖?」
我們也期待那個,剛開始「可能因為小孩子無法睡過夜」,而感到的失眠困擾
我們期待有機會體驗異性戀夫妻都會體會到的歷程
但後來,肉肉五個月入家,就已經睡過夜了XD
反而是一歲多的時候,肉肉有幾次半夜醒來,哭或是討抱,真的就讓我們很擔心
有些人喜歡大小孩,大小孩不是真的有多大,因為台灣人很多人不願意收養大一點的小孩,很多出養到國外了。因此,3歲以上的小孩,通常接受出養媒合成功的機率就會下降(哭哭
在收養團體課程的時候,圍爸聽到其他家庭願意收養大小孩時,才突然在省思,為什麼我有「收養小小孩」的執念,就和大部分的台灣人一樣?
圍爸和喵爸也討論,是不是之後,第二個孩子可以考慮收養大小孩?
直接進來一個和肉肉一樣大,或只是小一點點的手足?(但手足競爭會很厲害)
後來了解,有些人在收養時,會考慮自己的工作屬性,或伴侶能夠彼此搭配與合作的狀況
是否允許兩個人輪流,或是一方晚上的睡眠品質不太好?
有些人就決定不要經過0-2歲這一段時間,孩子幾乎無時無刻黏著的時刻
我總是佩服這些收養2-4歲孩子的家長,因為他們在這個嘗試「分化」與「獨立」的重要階段,接住了這群孩子
孩子從這時候,開始學習「認識自己」、發展更能夠「做自己」
收養大一點的小孩,比較大的挑戰是
通常這些孩子之前在0-2歲時,不一定有穩定的照顧者
之前未能媒合成功,有時候會是因為孩子有些不易照顧的氣質、或是特殊身份,或一些發展上的困難
加上,二三歲的孩子,已經能理解「收養」是怎麼一回事了
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離開暫時的家
準備進入一個長期穩定的家
但因為在前面這一段記憶模糊,有時影響又深遠的時光,孩子未形成「穩定的家」的感受
常常會問媽媽/爸爸:「你還會不會離開我?你真的不會離開我嗎?你會不會再把我丟掉?真的不會把我丟掉嗎?」
甚至會過了,好久好久,過了幾個月,過了幾年,甚至大班了,上小學了,真的才有一天願意喊收養家長一聲「爸爸、爹地、爸比」、「媽媽、媽咪」
這段時間,對於收養家長來說,可能有點難熬
也不難想像孩子真的喊出「爸」或「媽」的這一樣,會是如何的喜悅
就算喊出了「爸/爹/媽」了,可能也每日一問「爸爸你愛我嗎?」「媽咪你愛我嗎?」
不斷確認自己不會再被遺棄
或是問「我會不會再換一個媽媽?」「會不會過一段時間,我要到下一個家了,我真的可以一直住這裡嗎?」
這一個又一個的反應
都在反應大小孩們,「出生時期的創傷」,常在一生都會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存在這個世界上」、「我真的值得被愛嗎」
而我們作為收養家長的,就是孩子最好的療癒者,用行動向孩子證明「當然,你是這世界上美好的存在」、「我真的很愛你,你當然是值得被愛的」
#同志收養家庭 #生養平權 #收養家庭 #入家 #收養期待
照片取自鏡週刊收養專題
「依附關係 年齡」的推薦目錄: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四種重聚反應看出你和孩子的「依附關係」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依附關係年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依附關係年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依附關係年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依附關係年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臺中市公設民營沙鹿托嬰中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老人依附傾向、依附對象、生命意義和憂鬱之關係研究 的評價
- 關於依附關係 年齡 在 0-18個月正向教養手冊 的評價
依附關係 年齡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吸毒絕對沒有灰色地帶,一口都不能嘗試!識毒反毒親子一起來】
⚠️ 吸毒對身體與大腦的傷害是一輩子的 ⚠️
我永遠忘不了在我十幾歲的某天,我媽一進門滿臉驚慌地跟我說,村子裡某某某的兒子突然暴斃身亡。
這位大哥哥曾因毒癮發作,在村裡到處亂敲門,向左鄰右舍要錢買毒。
他後來浪子回頭,去勒戒所成功戒毒,也擁有一份正當工作和一位嬌妻,經常在村內牽著可愛老婆的手,和過去判若兩人的狀況讓人打從心底高興,怎料幸福倏地就沒了。
媽媽打聽後才知道,原來十幾歲開始吸毒的他,已影響到腎功能,即使小感冒都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大哥哥就這樣無預警的走了,每晚小倆口的幸福剪影也消逝無蹤。
當時才十幾歲的我因為親眼看到這個活生生的案例,於是很早就意識到一件事,吸毒的遺害是一輩子的。
⚠️ 爸媽請注意:毒品變身誘人零食,小學生也難以抗拒 ⚠️
從數據顯示,現在的小學生已有吸毒現象,因為毒品正以誘人之姿,投兒少所好:
軟糖、巧克力、果凍、咖啡粉包等包裝,讓判斷力更低的小學生難以分辨和抗拒,爸媽絕對需要警識到「防毒、反毒」的重要。
而青少年時期,孩子的依附關係會從「父母」轉移到「同儕」,為了展現對同儕團體的效忠、創造同樣的印記,以獲得歸屬感,死黨拿出毒品說一句「吸一口不會怎樣」、「不吸就不是朋友」,就能輕易破解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本判斷力與堅持。
因此,就如同「青春期的腦內風暴」一書提及,十個上癮的人當中有九個人都說第一次吸毒是在十幾歲。
而根據台灣2019年食藥署的資料顯示,我國初次接觸毒品的人口中,大約每五位就有一位是發生在19歲以前。
反毒,成了校園、家庭裡刻不容緩的議題。
⚠️ 幼稚園就植入反毒概念,一點也不嫌早 ⚠️
美國青少年專家Josh Shipp在「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提到,不少父母雖然感覺到孩子怪怪的,但是會傾向欺騙自己:
我的孩子不可能吸毒!
尤其剛開始碰毒的兒少,表面上與常人無異,父母難以察覺,到了青春期,孩子在心理上傾向和爸媽保持距離,想要發覺孩子碰毒變得更困難。
因此,反毒教育愈早開始愈好,就算從幼稚園開始都不嫌早!
我這邊分享一首國泰人壽特別為小小孩製作的可愛反毒歌,藉著琅琅上口的歌詞建立反毒信念:
https://bit.ly/33Pv65i
對於如何拒絕好朋友慫恿及辨認五花八門的毒品,也請爸媽找機會跟孩子一起看這則影片:
https://bit.ly/38LxdKA
⚠️ 自在互動的親子關係,有歸屬感和目標感,才是遠離毒品之道 ⚠️
要孩子遠離毒品,最重要的是要從小營造親子能自在互動的家庭氛圍,並且每天花點時間,避開「課業與分數」等地雷話題,像朋友般和孩子聊天,觀察他們的變化。
不要小看這一點一滴愛的存款,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因為發展獨立自我的需求而和父母漸行漸遠,
但如果從小就建立對父母的信賴與自在感,當他們遇到問題時,第一個想要諮詢的,就是爸爸媽媽。
⚠️ 一起討論真實新聞,爸媽一起建立識毒知識 ⚠️
如美國青少年專家Josh Shipp所說,孩子一旦踏上吸毒之路,不是變成騙子就是變成小偷,絕對不再是你熟悉的孩子。
因此,只要有吸毒過量致死、三十歲少婦吸到像六十歲老太婆的吸毒案例,我都一定給孩子們看、並一起討論毒品的知識。
因為他們不像我在成長過程中,就親眼看過身邊熟悉的人因吸毒而毀了生命,所有真實又可怕的新聞事件,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震撼教育!
更重要的是,家長自己有沒有具備足夠的「識毒知識」?您知道吸毒之後的各種生理反應嗎?
國泰人壽特別製作了一個增進家長識毒知識的影片,言簡意賅,直搗重點,推薦給爸媽一起加入反毒的行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rScnZI5rg
關於吸毒,一直是家有三個青少年的菊仙我從未停止的擔憂。
外面世界紛擾複雜,如今,孩子一個個都長大離巢,我不僅難以掌握他們的生活細節與行蹤,也曾聽聞他們遇過吸毒吸到茫的朋友,聽得我心驚膽跳。
深怕他們在某個閃神的時刻、某個歡快的當下,就受到慫恿而做出愚蠢的決定。
然而,因為從小我就盡可能找各種機會教育三個男孩認識各種毒品的可怕與後遺症,而且,只要有新的毒品出籠,我絕對不放過,一定翻出圖片向他們展示。
我們也會親子一起討論,假設真的遇到有朋友吸毒並慫恿他們嘗試,該怎麼應對與拒絕。
因此,即便孩子已經陸續來到青春期、成年初期,我深信在他們的心中已刻印著堅強的信念:毒品遺害終身,一口都碰不得!
因之,我強力呼籲爸媽絕對不要輕忽識毒、防毒、反毒教育,不論您的孩子多大,說一遍絕對不夠!
要經常找機會和孩子討論如何辨識毒品、不斷強調毒品對身心的傷害,以及傳授拒毒的技巧,以免孩子稍有偏差,就踏出錯誤的第一步。
我很高興國泰人壽願意投注心力關注這日趨嚴重的問題,我更邀請爸媽即刻起一定要把反毒教育當成重要的日常教育。
記得點開以上提供的影片及教材,找適合您孩子年齡的影片一同觀賞。
親子攜手,反毒教育go go go!
【詳細全文請看這裡】
👉 https://lihi1.com/pE19T/fbpost
依附關係 年齡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祝所有母親們母親節快樂。
母親對我們人生有著至關重大的影嚮,小至價值觀、人生觀、婚姻觀及家族信念,大至對自己的認同、定位及依附關係的穩定度,母親都扮演著人生旅途中的課題學習夥伴。尤其從伴侶關係就可以看出母親的潛移默化影嚮力,看看你的婚姻在對照一下父母的,你也許會發現有某種雷同處。
在關係中很常我們會重複與母親的未完成事件:比如向伴侶索討兒時未滿足的愛、對待伴侶的方式與母親對待我們的方式一樣、在關係中重蹈母親的覆轍落入一樣的境地、把與母親的傷投射在伴侶身上、兒時的家庭錯位以至於成人後看不見自己的需求等等。
換句話說在關係中的問題,很有可能是與母親的關係裡未完成的議題,所投射出來的。舉個例子來說,看似與孩子間的育兒問題,比如孩子透過尿床或是偷竊、蹺課或疾病等來顯現問題,實是母親對孩子的過度掌控無法放手,而這在母親的童年裡,很有可能自己的母親也是屬於同種類型,緊迫盯人確保自己處於孩子的世界中心,並深信這一切都是為了愛。
這樣過度糾纏沒有個體界限的母親,會讓你覺得親密到令人窒息,甚至充滿侵略性。如果是這樣情況下長大的小孩,自然會認為這才是愛、是關心、是為了你好。於是,也同樣地如此對待自己的小孩,直到問題的呈現。
再舉個例子,也有可能在關係中很害怕被遺棄,卻總是遇到渣男,或總是選擇愛不到的對象。這也很有可能有一位過度糾纏的母親,因為糾纏不會是單向的,要達成糾纏的狀態必需有一個被糾纏者的形成。於是與母親的融合(母嬰狀態)會使一個人的心智年齡無法成熟,而需要依附於母親,長大後這樣的不穩定依附狀態便會在關係中的分離或遺棄中顯現,甚至對於生死議題的排拒或對於能否獨自存活感到焦慮。
而這樣的人因為一直處於不健康的共生關係中,因此一直都是一個驚恐的小孩無法長大成人,所以自己組成家庭後也有可能會過度依附伴侶或孩子,或是因為害怕分離或被遺棄而屈就於一段傷害性的關係裡。
當然母親對我們還有整體性的影嚮,比如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內在設定裡是否覺得自己不值得幸福?我能夠自己一個人嗎?這類自我定位、自我概念及自我價值等議題,以及能否自我撫慰及接納自己都存在著某程度的影響的。
一個人的心理成長分為兩個階段:區分你我的階段及確認我的階段。
以克萊茵的理論來看,嬰兒一開始與母親共生你我不分的階段是「偏執-分裂位」,你照顧滿足我你就是好媽媽,你沒滿足我你就是壞媽媽,而好媽媽的眼中我就是好寶寶,壞媽媽的眼中我就是壞寶寶。這些幻想和感受會被嬰兒內射進心靈,成為建構其心靈世界及理解外部世界的材料。
而後發展過程來到「抑鬱位」,也就是當嬰兒意識到好與壞都是同一個母親,母親是好也是壞的,這時嬰兒才有機會將母親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而自我的完整也會在此時建構出來。簡單來說就是嬰兒不斷照鏡子(來自母親目光的鏡子)的過程中,辨識自己長什麼樣子,而意識到「我」是誰,進而借助與母親相處的經驗去感受周圍的其他人及世界。
因此結論就是,我是誰、我值不值得被愛、我要如何愛自己,這些會出現在人生故事中與他人互動的橋段裡,都隱涵著與母親之間深厚的關聯性。
#母親真的很重要啊
#當母親也是最難的功課
依附關係 年齡 在 依附關係年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依附關係年齡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依附關係影響、依附關係影響、混亂型依附例子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依附關係 年齡 在 依附關係年齡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依附關係年齡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依附關係影響、依附關係影響、混亂型依附例子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依附關係 年齡 在 四種重聚反應看出你和孩子的「依附關係」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依附關係 約在7-9個月形成,可以說是寶寶和主要照顧者之間的情緒連結,主要照顧者不侷限是媽媽一個人,也可以是多個人。假如媽媽跟寶寶之間的依附關係不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