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結
對我而言,2019最大的比重是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近一年上百人的辦公室體驗,最大的收穫是交到幾個好朋友,另一方面就是對人性、制度有更真切的一層認識。
我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候爸媽照顧得很好,不會讓我們操心錢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有富裕到不明白需要為錢操心是什麼樣子,所謂教育促進社會流動,教科書上沒告訴我們的是,即使你在教育體制內力爭上游,游出社會後,圍繞你的競爭者,大多是出身比你好的人,他們大概不比你努力、不比你聰明,就只是身在那裡,擁有那些資源,佔著茅坑,想拉屎的時候就拉,不想拉時就抱怨一下茅坑不夠豪華舒適。
這份工作給我的深切感受便是如此,當然,辦公室內有幾個比我更劣勢的同事,對他們我只有肅然起敬、真心想認識,然而絕大多數,都是靠先天優勢,莫名坐落在這份工作上,領更多錢,做的卻更少,工作品質更是一蹋糊塗、接近可笑的地步,連同工不同酬都談不上,少工多酬?我和另一位同事都向管理層反映過此事,兩人得到一樣的回覆:兩手一攤,說公司沒預算。所以改變制度這件事大概不會有下文了。
看待這份工作的轉捩點大概是兩三個月前,剛從台灣回來,主管給了我少許的加薪,說因為我表現優異,原本有些感激涕零,但很快地發現薪資不平等的狀況,心中的不平衡難以宣洩。
十月是年底爆忙風暴前夕的平靜,我開始接受大量所謂高難度的訓練,學習處理需要複雜計算的款項,每次訓練都有點尷尬,因為一起學的都是比我資深的同事,但我總是學的最快最好的那個,加上組裡一口氣走了三個資深組員,這份工作壓力大強度高,流動率極高,所以我就這樣莫名其妙成了資深組員之一,也開始幫忙訓練新人,甚至訓練同期進來的同事,領的比我還多,覺得荒謬。
同時,原本組上的副手被調到別的部門,接手的是一個比我資深不到半年的同事,她的管理策略就是把所有繁重的工作丟給認真有能力的組員,對偷懶事情都亂做的組員放任不管,不久後一位要好的同事受不了向人資投訴,於是十二月初我生日當天,中午出去和前同事吃飯吃到一半,便趕回辦公室以support person的身分參與這場人資會議,結果也是不了了之,然而做對的事情通常便是如此,所以才這麼少人做。
另一事例是某天一早九點,一位沒什麼交集的同事過來問我處理某種款項的程序,我回答後她瞬間噴淚,因為她用了錯的方式,導致近兩百人的薪資受到影響,電話另一頭的行政人員氣得對她大聲咒罵,看一個二十出頭的女生哭到說不出話,英雄情結作祟的我異常冷靜地接過她的耳機,屆時電話那頭的人大概也冷靜下來,我道了歉、耐心解釋解決方法和補救方案,然後花了一天半的時間修正所有的錯誤,那天早上那位同事大概在廁所和座位之間哭了一個小時,知情的組長和副組長卻完全置身事外,實在荒謬。
幾天後的年終派對,在我要走的時候,那位同事在半醉的狀態下拉著我的手,淚眼婆娑地對我說:「你是個好人,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兩人的交集也就止於此。
講了這麼多有的沒的,好像都在講我有多棒多猛卻懷才不遇,看來今年初剛找到這份工作時,說未來會努力保持積極正向,不再發哀怨文騷擾大家的這個承諾,是沒守住了。
不小心扯太多,大概是連放五天聖誕假期,終於閒下來讓腦子排毒一些,剩下的下回再說吧!
(圖為紐西蘭本土聖誕樹 Rātā,家裡望出去就是這棵開滿紅花的巨型聖誕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林兆彬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email protected] FB專頁: http...
促進社會流動 在 女性煮義 Feminist C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小結
對我而言,2019最大的比重是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近一年上百人的辦公室體驗,最大的收穫是交到幾個好朋友,另一方面就是對人性、制度有更真切的一層認識。
我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候爸媽照顧得很好,不會讓我們操心錢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有富裕到不明白需要為錢操心是什麼樣子,所謂教育促進社會流動,教科書上沒告訴我們的是,即使你在教育體制內力爭上游,游出社會後,圍繞你的競爭者,大多是出身比你好的人,他們大概不比你努力、不比你聰明,就只是身在那裡,擁有那些資源,佔著茅坑,想拉屎的時候就拉,不想拉時就抱怨一下茅坑不夠豪華舒適。
這份工作給我的深切感受便是如此,當然,辦公室內有幾個比我更劣勢的同事,對他們我只有肅然起敬、真心想認識,然而絕大多數,都是靠先天優勢,莫名坐落在這份工作上,領更多錢,做的卻更少,工作品質更是一蹋糊塗、接近可笑的地步,連同工不同酬都談不上,少工多酬?我和另一位同事都向管理層反映過此事,兩人得到一樣的回覆:兩手一攤,說公司沒預算。所以改變制度這件事大概不會有下文了。
看待這份工作的轉捩點大概是兩三個月前,剛從台灣回來,主管給了我少許的加薪,說因為我表現優異,原本有些感激涕零,但很快地發現薪資不平等的狀況,心中的不平衡難以宣洩。
十月是年底爆忙風暴前夕的平靜,我開始接受大量所謂高難度的訓練,學習處理需要複雜計算的款項,每次訓練都有點尷尬,因為一起學的都是比我資深的同事,但我總是學的最快最好的那個,加上組裡一口氣走了三個資深組員,這份工作壓力大強度高,流動率極高,所以我就這樣莫名其妙成了資深組員之一,也開始幫忙訓練新人,甚至訓練同期進來的同事,領的比我還多,覺得荒謬。
同時,原本組上的副手被調到別的部門,接手的是一個比我資深不到半年的同事,她的管理策略就是把所有繁重的工作丟給認真有能力的組員,對偷懶事情都亂做的組員放任不管,不久後一位要好的同事受不了向人資投訴,於是十二月初我生日當天,中午出去和前同事吃飯吃到一半,便趕回辦公室以support person的身分參與這場人資會議,結果也是不了了之,然而做對的事情通常便是如此,所以才這麼少人做。
另一事例是某天一早九點,一位沒什麼交集的同事過來問我處理某種款項的程序,我回答後她瞬間噴淚,因為她用了錯的方式,導致近兩百人的薪資受到影響,電話另一頭的行政人員氣得對她大聲咒罵,看一個二十出頭的女生哭到說不出話,英雄情結作祟的我異常冷靜地接過她的耳機,屆時電話那頭的人大概也冷靜下來,我道了歉、耐心解釋解決方法和補救方案,然後花了一天半的時間修正所有的錯誤,那天早上那位同事大概在廁所和座位之間哭了一個小時,知情的組長和副組長卻完全置身事外,實在荒謬。
幾天後的年終派對,在我要走的時候,那位同事在半醉的狀態下拉著我的手,淚眼婆娑地對我說:「你是個好人,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兩人的交集也就止於此。
講了這麼多有的沒的,好像都在講我有多棒多猛卻懷才不遇,看來今年初剛找到這份工作時,說未來會努力保持積極正向,不再發哀怨文騷擾大家的這個承諾,是沒守住了。
不小心扯太多,大概是連放五天聖誕假期,終於閒下來讓腦子排毒一些,剩下的下回再說吧!
(圖為紐西蘭本土聖誕樹 Rātā,家裡望出去就是這棵開滿紅花的巨型聖誕樹。)
促進社會流動 在 張衞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育是人類社會得以不斷升級的根本!
最近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先生提出:「少子化嚴重,0-6歲國家養」的政見,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一時間眾聲喧嘩,錢從哪裡來?國家財政可以負擔嗎?億萬富翁也一體適用嗎?為此郭先生還宣示願意先行墊付,無愧其「霸氣總裁」的稱號。
對此,個人認為公共政策的討論可以方方面面,但不能欠缺對本質的理解。
少子化問題之所以積重難返,經濟壓力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們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所以不願意生養下一代?
六歲以上的教育問題,可能才會讓父母更加燒腦且焦慮...畢竟小動物只需要吃飽、穿暖,而現代公民的養成與訓練遠遠超過溫飽需求。
另一方面,這兩天的鐵路警察殉職案,顯然是另一個更深層的社會教育問題。
年輕警察殉職絕對是無辜而令人悲痛的,政府宣示要幫鐵路警察增添裝備也是必要且合理的。但同時也該關注正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犯嫌家庭,到底遭遇了何種困難?兇嫌犯案前是否受到刺激?如果無法瞭解兇嫌的動機、遭遇,甚至是否罹患疾病,難保這樣的悲劇不會一再上演…
也許有些人覺得,淪為經濟弱勢主要是個人因素,罹患精神疾病也不該成為傷人犯罪的理由。
當然,這些論述邏輯上都十分合理。
但如果我們無法透過教育彰顯人類互助天性,利用公平制度促進社會流動,避免弱勢族群進一步淪為社會邊緣人,類似「鋌而走險」或「自走砲爆發」的悲劇只會不斷發生。
易言之,「教育改革」無疑是現行許多盤根錯節社會問題的根本解,首先要傾聽學生、家長與第一線教師的心聲,改變從上而下制定政策的官僚心態,才能推動切實有效的真正改革,否則只是新瓶裝舊酒的作文比賽,更容易因空泛不清的制度及課程內容,導致學生、家長與教師的三輸局面而已。
p.s. 隨文附上一篇國三應屆畢業生的投稿文章,如果這是國三生的普遍水準,台灣前途肯定無可限量~~
https://www.storm.mg/article/1439846…
促進社會流動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林兆彬
把花生留住,請付費支持: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