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倫泰泰在泰國公費打了第一劑的疫苗~
❣❣溫馨提醒:
此篇的內容和感想都是依照凱倫泰泰個人的親身經驗和看法,並不代表任何人,每個人對不同的人事物有不同的想法,請各位互相尊重,謝謝🙏!
7/2號,星期五,凱倫泰泰跟先生去Phayathai 2 Hospital注射了AstraZeneca (AZ)的第一劑疫苗,許多可能在泰或是在國外的人,尤其是外籍人士的疫苗登記和注射問題,凱倫泰泰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講解過程和注射流程。
凱倫泰泰在六月初的時候得知在這裡合法居留65歲以上,包含有七大慢性病(👨⚕️需有醫生證明)的外籍人士可以開放網路登記時候就有特別持續注意這個消息,直到快六月中時,從好友得知消息說可能會開放其他年齡層的登記時候,當時其實老實說,是半信半疑的態度,想說反正試試看也無妨。
當天在開放的那一瞬間,不訝異的網頁當然塞爆了,凱倫泰泰和先生是好不容易塞了兩個多小時,才一頁一頁的填完資料登入進去,在無數的反覆的選醫院和日期(因為一直顯示有時間和疫苗,但點進去都是滿的),終於在最後一刻選到了醫院和時間,並且還可以選疫苗。
凱倫泰泰算是很幸運🙏,因為聽說開放了兩天就關閉了,不知道之後還會不會再開放,在泰的您,可以每天下午大約兩點左右去碰碰運氣。
👉https://thailandintervac.com/public.php
🎓🎓補充小知識:
泰國目前公費不用錢的只有科興(Sinovac)還有AstraZeneca (AZ),國藥Sinopharm是不能單獨登記,需要公司行號自費才能團體登記注射,至於mRNA的疫苗,例如Moderna和Pfizer最快都要到今年第四季才會進泰國,而且都要自費,目前Moderna定價是一劑1700泰銖。
其實登記好的當天直到打針的這一天凱倫泰泰心情一直都很緊張,因為在泰國有許多人是預約到了疫苗,甚至有朋友到了要注射的當天才被通知取消延後,所以這等待的時間,凱倫泰泰就是保持一個如果被取消是正常,如果有順利打到就是感謝上天的保佑🙏。
到了要注射的前一天,下午收到了醫院傳來的確認簡訊說我們的疫苗預約時間已經確認,讓泰泰心中放下了一顆大石頭。
在要注射的前幾天,就已經禁酒,每天補充維他命C,大量的喝水,然後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情當天去注射。
凱倫泰泰比預定的時間早到了45分鐘,從停車場就有標示跟您清楚的說疫苗注射樓層,進電梯的人都是要前往九樓打疫苗的。
電梯一打開就馬上有服務人員先問您是哪個網站註冊疫苗的,然後再帶您到第一個等候室,依照先後到的順序就坐,然後就會有服務人員來收每個人的護照。
當第二關有一區清空的時候,服務人員就會請第二批的人進去,然後等候叫名字拿護照,服務人員也會在您的胸口上貼上您當天的編號,之後就到第三關等候服務人員叫號。
當叫到您的編號時,就要到櫃檯去核對您的個人資料,列印出來的資料單上面就會清楚寫著您預約的疫苗名稱,核對完成之後就要填寫一份問卷和意願表,簽名後就要到下一關去量血壓。
在這裡就沒有照編號,填完交給醫護人員,他們就會依照接單的順序指引您到櫃檯量血壓和心跳。
凱倫泰泰實在有夠緊張,血壓沒飆高還好,沒想到心跳跳到113😅😅,醫護人員還問泰泰說是不適太緊張,邊聊,邊緩和泰泰的情緒,最後還說,別擔心,因為在這邊量的人不是心跳快就是血壓高,大家都非常緊張。
量完血壓的最後一關就是要注射疫苗了,共有四個注射區域,兩個是Sinovac科興,兩個是AstraZeneca (AZ),醫護人員會依照您的單子上面的預約疫苗帶您到對的區域,凱倫泰泰跟醫護人員說希望可以跟先生一起這樣可以互相拍照,他們非常的客氣答應了😍。
在要注射的過程,醫護人員非常的親切,其實當下莫名感動,還擺了不同的姿勢跟泰泰和先生合影,最後凱倫泰泰當然不忘了感謝他的的辛苦,幫他們加油打氣,另一個醫護人員就會在您的手臂或是胸口貼上一個”我已經打完了Covid19的疫苗”貼紙。
最後一關就是休息30分鐘,醫護會給您一瓶水(可以無限拿),然後帶您到等候區,等候的時間還有英文跟中文的衛教影片,講解副作用的注意事項,和第二劑的預約時間,等候區都備有床給萬一有不舒服的人士休息,30分鐘後醫護會叫您的編號給您第二劑的預約時間就可以離開。
整個過程,凱倫泰泰必須說,非常的滿意也意外的順暢,整個流程,包括休息30分鐘的時間,2個小以內就完成,醫護人員和服務人員都非常的親切有耐心,唯一除了比較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但是每個安排❌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疫苗打才是重點!
這間醫院跟流程讓在這邊的外籍人士安心的不少,要離開前每個人都替他們加油打氣,因為疫情這一年多來,真的很不容易,最辛苦的莫非就是第一線的人員無誤,功勞全歸給他們!
😊😊凱倫泰泰個人打完疫苗的身體反應:
第一天到睡覺前除了手臂痠痛之外,都很正常。
第二天早上起來,沒有頭痛或發燒,只有頭重重的,稍微暈暈的,感覺比較累,類似像感冒一樣。
第三天已經恢復大概85%,只是手臂還比較痠痛,骨頭有點微痛就這樣而已。
(☝️請注意:副作用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會不同)
凱倫泰泰其實想要跟各位說,疫情跟病毒不段的變化,非常的狡猾,不論您在哪個國家,病毒絕對是我們的敵人,今天大家都有選擇疫苗的權力,但是因為媒體的負面新聞讓許多人都卻步了😢。
凱倫泰泰當時要打疫苗時怕不怕? 當然怕,說不怕是騙人的,但是您打疫苗可能得到的嚴重副作用換遠遠低於您萬一得到病毒而變成重症來的低很多,至少泰泰是這麼跟自己說的。
網路上有許多疫苗相關的資訊和保護力值得大家去參考,每個廠牌的疫苗都有副作用,而且是因人而異,如果您沒有慢性病,或是已經經過了醫生的評估,輪到您時,建議您踴躍去打疫苗💪。
每個國家的政策沒有一個是完美的,亞洲急需疫苗,而搶破頭,吵來吵去,美國是走進許多地方都可以打疫苗的充裕國家,還是有人覺得打疫苗是多餘的,各個國家對疫苗的想法真的反差很大。
凱倫泰泰想說我們常常會在負面的情況下去做各種”比較”,但其實越比較真的是會心更累😔,疫情當下我們誰都會累,誰都會有崩潰生氣批評的時候,但是最有資格說話說累得一定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相關人士,而我們只能繼續好好防疫,為他們加油打氣💪,他們比誰都辛苦!
抗疫還有一段路要走,讓我們正面思考,互相加油打氣,大家都要平安健康,也願大家都能盡早的都打的到疫苗!🙏
👉👉凱倫泰泰在Instagram(IG)還有更多的介紹,有IG的粉絲們,歡迎追蹤!
www.instagram.com/karen.the.foodie
🔹️🔸️🔹️
สนใจร่วมงาน/Potential Collaborations/合作邀約
DM or Email
📧[email protecte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馬如龍(馬俊麟)專訪 ▲「我心中的宇宙,宇宙中心的我」藝術家馬如龍以太空為背景、結合人像,試圖將創作者的孤獨狀態具體化。 ▶自小立定志向◀ 從小馬如龍對於繪畫可說是情有獨鍾,幼稚園自己拿著空白簿子畫四格漫畫,到國小、國中在漫畫堆中創作獨家漫畫,國中憑著天...
保持開放態度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苗混打:歐洲、加拿大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由於疫苗供應延遲和AZ疫苗所引發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考慮改用不同廠牌的疫苗進行第二劑mRNA疫苗注射。
全球有幾項醫學研究正在測試轉換 COVID-19 疫苗的功效。
英國在5月份啟動了Cov-Boost 的研究,該研究正在研究七種不同的新冠疫苗,在作為第二劑接種時的使用情況。
研究結果預定要在今年8月份公佈。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大規模而完整的數據評估,但幾乎所有研究團隊都同意,混打不同疫苗之後,所產生的抗體,明顯要比兩劑都打相同疫苗的人多。
以下是全球已經決定採用這種混打方案國家的整理(按時間排序):
-法衛生部4月9日宣布疫苗混打。
-西班牙衛生部5月19日表示,允許60歲以下第一劑接種AZ疫苗的人,接種第二劑AZ或輝瑞疫苗。
-英國自6月1日開始啟動混打。英國是目前印度之外,Delta病毒傳播最快造成疫情再次升溫的國家,而英國也是唯一第一劑&第二劑都採用國產AZ疫苗的國家。宣布混打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 (NACI) 6月1日更新了有關第二劑混打的指導方針。為第一劑AZ疫苗的接種者提供不同的第二劑疫苗。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月3日宣布,第一劑接種中國國藥疫苗的人的加強針將提供輝瑞疫苗。
-巴林6月4日表示,無論第一針接種的是哪種疫苗,第二劑可以施打輝瑞疫苗或中國國藥疫苗。
-根據6月4日俄羅斯的RDIF主權財富基金透露,俄羅斯將會開始在阿拉伯國家,試驗結合其 Sputnik V疫苗和各種中國疫苗的混打。
-義大利6月14日宣布接種第一劑AZ疫苗的60歲以下人群,可以接受不同的第二劑。
-韓國6月18日表示,由於發貨延遲,大約76萬已經接種了第一劑AZ疫苗的韓國人,第二劑將接種輝瑞疫苗。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4月16日注射了第一劑的AZ疫苗之後,6月22日注射了莫德納為第二劑疫苗。
-歐洲其他准許疫苗混打的國家還包括:芬蘭/挪威/瑞典/丹麥。
唯一目前明確沒有官方建議,支持疫苗混打的是美國,主要原意是因為美國沒有疫苗供需的困擾。
{內文}
*法國衛生部長維宏 40歲。2021年2月9日,成為法國內閣首位接受注射的官員,在此之前,維宏一直拒絕,民選官員可以優先接種。
法國衛生部長 維宏:由於我屬於50歲以下的醫護人員,我始終堅持要等我的年齡輪到,對50歲以下的人開放的那一天,我才會接受疫苗注射來保護自己。我於是接受了這個施打中心的邀請,注射了第一劑的AZ疫苗。
兩個月後,由於AZ疫苗的爭議依然不斷,維宏親自說明自己將注射第二劑莫德納,來證實第一劑第二劑可以混打的原則。
2021/4/9法國衛生部長 維宏:這個論述是具有連貫性的。我們既然說了,不建議對55歲以下的人施打AZ疫苗,這只是暫時性的而不是永久性的,這是一個謹慎的措施,而不是一個排除性措施。如果您是在55歲以下,我自己也屬於這個類別,在注射了第一劑的12星期之後,您將獲得一個mRNA疫苗為第二劑。這關係到大約60萬法國人,我要他們放心,他們會在規定時間內獲得第二劑注射。
5月3日維宏本人也確認,注射了第二劑的莫德納疫苗。
49歲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是依年齡順序:沒有官員優先的原則4月24日接種了第一劑的AZ疫苗,這是在全國開打之後的第130天,加拿大安大略省開放了,對40歲以上民眾施打AZ疫苗的資格後,杜魯多才在渥太華的一家藥房接受注射。
加拿大總理 杜魯多:藥房是人們習慣來的地方,他們很自在的來到這裡,這是很大的差別。
43歲 法國總統馬克洪,一直等到6月1日才獲得接種第一劑,因為這是向所有18歲以上的法國人,開放疫苗接種的日子。
馬克洪於2020年12月17日確診,七天之後總統夫人也確診感染。根據醫師建議,馬克洪夫婦將只需接種一劑疫苗,並且在感染後3到6個月期間完成接種,總統夫婦並沒有說明注射了何種疫苗。
66歲 德國總理梅克爾,曾經在公開場合出現全身顫抖,健康情況一度引起廣泛關注。2021年4月16日,德國疫苗開打112天之後,總理才接種了第一劑AZ疫苗,因為AZ在德國僅供60歲以上的人使用。並由政府發言人以推文公佈接種證明。
6月22日星期二,德國總理辦公室表示,梅克爾已接種了莫德納為第二劑疫苗。
眾所周知最早啟動疫苗施打的英國,採用的是英國國產的AZ疫苗。人口6600萬的英國,由於第一時間的疫苗供量與策略考量,英國選擇拉長兩劑之間的時間,爭取第一劑施打人數的最大化。
但是面對Delta變種病毒的威脅,以及AZ疫苗所引發的爭議,功能,防護力。英國當局決定未來第二劑以,都將提供mRNA疫苗作為注射。
影片旁白:研究顯示先接種第一劑AZ疫苗,與使用兩劑相同的疫苗相比,先接種第一劑AZ疫苗,然後再接種輝瑞或其他方式,沒有安全問題。但根據報告獲得接種混打的人們,在接受第二劑之後,有輕度至中度發燒反應。
但傳染病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好的信號。
加拿大安大略省Kinston綜合醫院傳染病主治醫師 Gerald Evans:它以某種方式告訴我們,疫苗混打可能會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
影片旁白:許多加拿大人對於接受疫苗混打,持開放態度,特別是在某些省份,因為出現了罕見但嚴重的血栓事件,或是供應有限的情況,而暫停施打AZ疫苗之後。
6月1日加拿大正式更新了,有關第二劑混打的指導方針。
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 (NACI) 首席公衛官 Theresa Tam博士:在英國、德國的研究和西班牙的實驗,顯示出AZ和輝瑞混打的組合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謹慎而不同長短的間隔期間內,例如4個星期、8個星期、12個星期,但是使用這個混打,也出現了短期內副作用增加的狀況:頭痛、疲倦、感覺整個人不舒服,但是它們是暫時的而且沒有併發症。
2021/5/26 法國公共電視台醫藥記者 Anne-Laure Barral:英國南漢普頓大學展開了一項對於七個不同疫苗注射的研究,定名為《Cov Boost》,想要理解哪一個,最能強化我們的免疫力?
他們徵求了3000名30歲以上,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之間,已經接種過兩劑輝瑞或是AZ疫苗的成人,從下週(6/1)開始,這些自願者會獲得一個第三劑的注射,可能是前兩個疫苗,可能是莫德納、嬌生或是諾瓦瓦克斯,也包括其他還在臨床實驗的疫苗:例如CureVac或是Valneva。
總之一共有7個目前最成熟的疫苗,進而了解哪一個組合是最有效的。
這份研究報告預定在今年八月公佈,從而可以更精準地擬定,進入秋冬季節的疫苗加強針部署策略。
但是也有其他研究證實了混打的效益,根據德國之聲6/10的報導,德國西部薩爾大學的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劑注射AZ第二劑注射輝瑞的人,所表現出的免疫反應,比接種兩次相同疫苗的人更強。
有250人參加了這項試驗,儘管尚未完成完整的數據評估,但研究團隊對明確的結果感到驚訝。
AZ加輝瑞兩劑混打的兩週之後,所產生的抗體,比兩劑都打AZ疫苗的人多出10倍,「甚至超過兩次都打輝瑞疫苗的結果」。
負責這項研究的免疫學教授塞斯特 (Martina Sester) ,在新聞聲明中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就分享研究結果,而沒有等待科學數據出爐」。
法國病毒學&免疫學專家 Françoise Salvodori:這是英文裡被稱為Prime Boost,在法文裡被稱為「啟動和提醒」(amorce & rappel )的作用。主要是使用兩種略有不同的疫苗,一個接連著另一個施打,第二針會敲醒第一針的效果,但是略有不同。主要是對於所謂的抗原信息進行編碼,從而讓我們對新冠病毒產生抗體,在AZ疫苗使用的是腺病毒載體,而在輝瑞疫苗是利用mRNA技術,然而兩者是對同一個信息進行編碼。
記者:照您所說,這其實更為有效?
法國病毒學&免疫學專家Françoise Salvodori:對,比接連使用兩個同樣的疫苗有效。
如果歐洲以及加拿大和英國,都已經確認了,疫苗混打強化免疫力的效應,同時也能解決AZ疫苗爭議,以及同類疫苗供需不足的問題。
主持人:我第一劑是莫德納,第二劑是輝瑞
美國ABC新聞首席健康與醫學主編 Dr. Jen Ashton:是的;這是來自我們北邊鄰居加拿大的新聞。我們分解一下,因為人們將聽到這則頭條新聞,會開始質疑是否在美國這裡也是如此。
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 (NACI) ,在幾天之前宣布,不同廠牌的疫苗混打是可行的。他們國內沒有任何自製生產的疫苗,他們的疫苗必須全數依賴進口,這是他們支持混打的部份原因。
疫苗採購過剩的美國,當然沒有不同疫苗選擇上的供需問題。
主持人;您說清楚了這裡不混打的情況
美國ABC新聞首席健康與醫學主編 Dr. Jen Ashton:不在美國這裡。現在要記得我們的FDA和CDC,有不同的安全標準,他們正在評估數據,未來是否會發生還不得而知,但是現在沒有官方的醫療或公衛建議,我們應該在美國這樣做。要記得加拿大疫苗供應不像我們這裡。
主持人 vs. 美國ABC新聞首席健康與醫學主編 Dr. Jen Ashton:我們的沒有用完,不試著這樣做。不。保持用同一個製造商的疫苗。在這個時候。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疫苗混打,尚未做出正式的建議,但是疫苗部門主任奧布賴恩博士指出:「基於疫苗發揮作用的基本原則,我們確實認為混合搭配的方案奏效」。
這是一封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聲明。對於疫情指揮中心曾經不准進行混打,提出抗議。沒有事先採購足夠疫苗,又不准站在最危險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混合施打第二劑的莫德納疫苗,台灣要用多少醫護人員的性命來交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4IP5h7lsM
保持開放態度英文 在 你的 • 我的小王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幫助孩子有更佳的語言發展🗣PART1
首先
需要對語言發展有一些初步的概念
請相信你講的話孩子聽~得~懂!
只是你不知道孩子們到底聽懂那些
又有哪些是「他們選擇看起來聽不懂」!
即使是聽不懂「內容」的新生兒
他們也聽得出「態度」和「情緒」!
在初生的寶寶研究上
可以發現寶寶們能夠分辨「相似但其實具有些微差異的音」
大家一定會好奇:寶寶怎麼參與研究呢?
研究者會撥放一系列的聲音
觀察寶寶的反應
例如先讓寶寶們聆聽M的發音
這個聲音持續發出一小段時間
寶寶們開始貌似了無新意
已經習慣這個聲音的存在之後
研究者更換成N的發音
若寶寶一聽到變換後的反應有不一樣(例如眼動注視時間、臉部表情等)
即可推測寶寶可以分辨兩種音的差異
因為當我們能夠感知到不同的東西出現
絕對會成功引起我們的注意力!
研究發現,寶寶們可以辨別不同語言但非常接近的發音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們只會對「自己所處環境」的語言保持如此「高」的敏銳度
對於其他「外語」的敏銳度會很自然地削弱
因為人需要生存
我們的大腦需要更有效能的幫助我們適應環境
—————————————————————
《結論》
如果期待孩子英文好
(應該是這個世代所有父母的期待)
最好的方法
就是讓他常常「聽」到這個語言
即使聽不懂內容
對這個語言的「感覺」
也就是俗話說的「語感」是仍然存在的
《我們家的運用》
✅爸爸是客家人,媽媽是閩南人
所以在生活中孩子只要回阿公阿婆家會接觸大量的客語;外公外婆則是盡可能全部台語
(當然長輩蠻常忘記變成彼此對話保持母語,跟孩子講話時變成有母語式國語)
✅爸爸媽媽以國語為主
在孩子的國語建立後
除了生活中原先在特定環境中出現的客語、台語之外
目前努力增加用各自的母語跟孩子們對話
✅母語不能忘!語言是文化的表徵,認識母語就是認識自身的文化,文化即是根本🌲
✅家裡播放的音樂、故事CD、線上新聞,國語、台語、客語、英文都有
繪本以中文為主,大約四成的英文繪本
不刻意教英文,爸媽英文也不用滿分
但就是讓孩子們習慣這是生活中會出現的語言之一
✅「語言」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對話的重要工具之一
不用跟孩子說英文很重要
因為他們會發現語言對於生存和適應就是有莫大的重要性
所以無論哪種語言
讓孩子保持多元、開放而且樂意學習的心
才是最大的重點
#Laurencemylittleprince4y0m
#Lucusmylittleprince2y0m
#Alanamylittleprincess0y11m
#你的我的小王子
#母語是文化根本
#母語好學習其他語言不會差到哪
#有興趣自然什麼都學得好
#我們從小到大學多久的英文大家都英文很好嗎
保持開放態度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馬如龍(馬俊麟)專訪
▲「我心中的宇宙,宇宙中心的我」藝術家馬如龍以太空為背景、結合人像,試圖將創作者的孤獨狀態具體化。
▶自小立定志向◀
從小馬如龍對於繪畫可說是情有獨鍾,幼稚園自己拿著空白簿子畫四格漫畫,到國小、國中在漫畫堆中創作獨家漫畫,國中憑著天份與自信考上復興商工、進入西畫組,進而對於油畫與純藝術感到興趣,從高中到大學,馬如龍秉持對於人像繪畫的喜愛,持續以人像作為創作主軸,發展一系列的作品。在進入研究所後,他開始思考自身創作的符號與特點,開始觀察與分析藝術市場。
▶人像創作的起點◀
進入復興商工西畫組,馬如龍便喜愛上畫人物,以身邊同學為對象,以紀錄的心境繪下週遭的人事物。這時期的創作著重於寫實技巧。到了大學時期,仍持續以自己所偏好的人物像為創作主題,畫中主角呈現無表情與性別界線模糊的狀態,描繪都市中人們空殼般度日,人物姿態各異、四周擺放無意義的水果,形成荒謬組合的眾生相,展現年輕一代有些輕蔑的態度,以及被現實困住的狀態,並在創作時提出「為什麼我們是人?」這樣的疑問,反思自己創作的初衷。
退伍後工作兩年還未考取研究所時,存了一些錢才重回創作之路的馬如龍,面對睽違三年的創作,試著用一種重新出發的角度來創作,利用各種新工具等等來象徵重新開始的契機。在進入研究所後,馬如龍便開始探討多年來的創作脈絡,以及尋找自己的藝術語彙。在以往的創作中,他認為觀者在閱讀作品會有困難,似乎無法解讀、易被忽略,希望作品之間具有串連性,因此開始尋找獨有的藝術語彙與了解市場性,這樣的探討過程為此次展覽的前言。
▶關於孤獨◀
因家庭的關係,馬如龍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許多時間一人獨處沒有與他人分享的機會。馬如龍認為「孤與獨在中文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孤為喪父的兒童,獨為老而無子。兩字合併後多指作一種孤單的,單一的狀態。但孤獨在英文中代表的是 alone 並非 lonely,縱使周遭有人,個人進入不被打擾的狀態也可稱為孤獨。所以在此指藝術創作中的孤獨指的是一種思緒不被任何人打擾的隱遁狀態。」馬如龍以往的作品以提出社會議題或是批判性為主,展現都會中一種「無」的狀態。
作家蔣勳在《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 用過,在〈月下獨酌〉裡,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攪,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
▶衍伸為太空狀態◀
馬如龍認為在太空系列創作中,他並非強調太空的美好或夢幻,現實中太空沒有介質因此無法傳遞聲波、也看不見星空,其實是一種黑暗孤寂的狀態。與其說太空系列是在表現太空的樣貌,他個人認為更像是反芻對於生命探討和自身靈魂剖析的具象化。同時他也探討到生死的問題,大家都是一個人到來這個世界上經歷生老病死,也許過程中有家人的陪伴,但離開世間的時候也是一個人。馬如龍也舉例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與音樂家,他們的不朽作品多半是在極為孤獨的狀態下所創造出來的。
人類因為好奇而不斷往太空進行探索,想知道宇宙的起源與邊界。這樣的一個過程,馬如龍覺得像一位藝術家而創作的過程像是太空人在外太空這樣一種孤獨的存在,人類在外太空的的探索過程就像是藝術家在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市場的未知性。而從馬如龍作品中人像呈現訊號不良的模糊樣貌,堆砌出整體圖像與觀者之間一種攝影繪畫與擬真再現的曖昧關係。既是真實,也並非真實的狀態。
▶畫面中的象徵符號◀
在太空系列的作品中,馬如龍將氣球帶入畫面當中,除了具有提升畫面彩度的功能,他也問採訪者是否想過「為什麼人要發明氣球?」,這些常出現於遊樂園和歡慶場合當中的氣球,代表美好與希望、帶給人喜悅,是一種慶祝與童年的象徵,卻也短暫而易逝。現實當中,溫度與壓力的關係氣球無法存在於外太空,遑論飄浮。在畫面中,無法看出性別的太空人手握氣球代表著我們進行的探索旅程是保有希望的,像是孩提時的繪畫初衷,也象徵生活中我們面對的世界表面和諧但內在充滿不安定。
馬如龍認為,精神上不安定與渴望逃離,卻同時要正面保持希望、建構系列的創作核心,而太空人在太空中展演的小荒謬,也正反映了現今藝術作品多利用詼諧、反諷,甚至帶點不知所云,表現出我們所處的世代與現狀。
▲馬如龍以人像結合宇宙,展現孤獨與寂靜,表現藝術家創作的狀態。
(文:金車文藝中心)
馬如龍簡歷:
復興商工美工科西畫組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西畫創作組
重要得獎記錄:
2016 新北市美展油畫類 優選
2016 璞玉發光 西畫類 優等
2016 全國油畫展 優選
2016 百號油畫展 優選
2014 璞玉發光─藝術行銷活動 西畫類 首獎
近期展覽:
2016 他/她 人物油畫群展 雅逸藝術中心 台北
2016 第二屆鴻梅新人獎巡迴展 新竹生活美學館 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 台北
2015 師大雙年展 徳群藝廊 台北
2015 「幾何」---馬如龍個展 桃園客家文化中心 桃園
2015 "看,我在台北”新一代人文風景特展 台北信義新天地A98F 台北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出日期:0107-02/26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saLuyqUGm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aHihtxTRhuamEtTHBpfgv5dea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