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際線屬於誰?】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舊公園路鐵橋旁一起計畫中的15層樓建案,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在地團體紛紛大樓恐遮掩柴山天際線,以及破壞當地文化景觀價值,希望市府應把關。然而,也有部分意見認為私人產權應受尊重,或是不認為柴山天際線的保留特別重要,到底天際線該不該受管制呢?
#天際線可以管嗎?
世界上當然有很多高度限制,最實用的理由自然是飛航限制,但除此之外,許久以前就有多個城市限制建物不得超過某些紀念物,例如帝俄時代,聖彼得堡的建築不得高於冬宮,就是要彰顯城市中的權力關係;而雅典的建築不得超過帕德嫩神殿、羅馬城內的建築不得超過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當然是歷史保存的緣故。
至於以天然景觀而言,加拿大的蒙特婁保護皇家山的景觀(限高200m但有例外)、溫哥華保護「#景觀廊道」來確保北岸山脈景觀(但有超額機制)、漢米爾頓規定建築不可高於尼加拉斷崖、美國波特蘭限高保護胡德山與西山景觀都是類似原因。
相對的,也有城市要求市中心建物達到一定高度,營造集中的天際線,最近的例子如台北信義計畫區有些街廓有「#限低」就是一例。
京都在制定城市景觀政策就強調,建築雖是私產,#但地景是公眾利益,需要市民共同來守護。為了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各個城市就得制定能兼顧開發需求與景觀的各種遊戲規則。
#高雄的天際線有法可管嗎?
天際線的管理,大致可分為「硬規則」與「軟規則」,前者如透過法律明定全市或分區限高,後者則是透過建築許可審查等方式來進行。
高雄目前並未有針對都市景觀的規範,但在都市設計及土地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中,就會討論建物高度、造型與色彩對城市景觀風貌的影響。而本案其實尚未進入都審機制,連計畫都還沒提,市府現在也無從反對起。
問題就來了,針對高雄的歷史或自然景觀街區,有沒有需要明文法令來管理呢?
#市民對高雄城市景觀有共識嗎?
在哈瑪星開發案中,許多論者曾提到京都的景觀政策。京都是日本、甚至世界上對於景觀管理最嚴格的城市之一,早在1930年就劃定各風致地區,包含市區週邊的山林和有歴史資產的區域,進行建築管制。而在戰後快速成長期,因為京都塔等開發案的爭議,因而在1967年在《古都保存法》之下劃定特別保留區,1972年推出全日本第一部城市景觀政策。更在屢經檢討修改後,在2007頒布了更嚴格的景觀限制令,將全市建築高度分區限制在10~31m以下。不只限高,京都的景觀政策還包含建築設計管理、眺望景觀與借景維護、戶外廣告管制、歷史街區保護,合為「#五大支柱」。這是奠基於市民、政界乃至商界高度的共識之下。
舉例而言,從平安時代(起源說法不一)持續至今的五山送火,就在京都的景觀規範政策內,要確保在市內都能看見,甚至在某些特定觀看點,要透過視線模擬的方式,清出「遠距離景觀保留區域」。
比起京都民眾的高度共識,歷史僅百年的高雄,由於市民多為移入、城市景觀變遷快速、過去鄉土歷史保存意識不被重視,居民對於代表性「城市景觀」的共識較低。近年標誌性的高雄意象,往往是霸氣的新建築,更讓市民難以對歷史景觀保存有所共鳴。
#利益的調整不是零和
對此,針對市民熟悉,被大量傳播的「特定觀看點」(例如忠烈祠眺望)來討論景觀保存,增進市民對城市認同,並且在「限高」以外,也在都審等機制中,討論建築語彙與色彩設計、歷史街區保護、人本街區營造等方向,更能喚醒市民對地景保存的重視。
另外我們也要強調,文化保存與開發利益並不衝突,與其叫文化局去檢討都發局已經依法頒布的「增額容積」規範,不如討論更彈性的容積轉移(例如可以額外轉往市中心其他區域),與其說不能蓋15層高樓,不如討論如何減少量體、如何退縮,在保留最大樓地板面積下(其餘可轉移),避免影響景觀。或比照溫哥華等城市,對於保留歷史建物之地主,進行額外的容獎,讓他處基地的容積與高度可以突破。
唯有在誘因上做好管理,才能在維護城市景觀、保護歷史建物同時,繼續讓大眾運輸場站沿線具有相當的發展價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30710東森財經 豪宅比高 天母推38樓北市最高摩天豪宅 影片網址→http://youtu.be/Gr9uUK7h3p4 感謝記者 陳文婕 的採訪,這是一則相當專業的新聞,關於華固建設的「天母聖道兒童之家」都更案這個案子, 第一:因為市場上傳出政府可能從7月份開始要限縮當初給建商的容積...
信義 計 畫 區 增 額 容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02年7月5日至19日,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運用臺北市「京華城」購物中心的球體建築(化身為其logo)進行宣傳,而這張圖片即是當時所空拍的京華城一帶景色,拍攝者為陳敏明,圖片來源為國家文化資料庫。
鏡頭往東望,圖中與京華城隔著市民大道五段(原為鐵路)對望的是臺北機廠;市民大道以北(左)是松山區,以南(右)是信義區;畫面上方的河流為基隆河,對岸(上方)則是內湖區。
當時外觀醒目的京華城營運未滿一年(2001年11月23日開幕),24小時營業的京華城在夜裡,彷彿臺北市區的一顆明珠般燦爛奪目。
樓高12層的京華城,擁有一千多間商舖,據估每年能夠吸引多達3600萬川流不息的人潮,可說是前景看好的購物休閒觀光景點。
【回顧18年京華煙雲】
京華城所在之地原本是唐榮鐵工廠,1987年由威京集團購得,占地2.66公頃(約為8,000坪)。
1990年,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通過,該地由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限制做醫療衛生機構、百貨公司、國際觀光旅館或文化休閒設施等使用,容積率為392%。
京華城之興建於1998年3月8日動土、2000年6月2日上樑、2001年9月完工。
原訂2001年10月22日開幕,卻因同年9月襲台的納莉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台北大淹水;9月17日,大量的雨水湧進了京華城的地下室,淹滿地下七層樓的水量多達40萬噸,導致京華城無法如期開幕;在全力搶修下,京華城的開幕日僅僅延後一個月,趕在同年11月23日正式開幕。
京華城坐落在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138號,北臨八德路四段、東臨東寧街、南臨市民大道,地處台北市的黃金地段,以「商業中之高科技產業」為經營訴求,展開現代新穎之經營風格。因此在開幕時,京華城自認會是一個每年能夠吸引3600萬人潮的國際級都心型觀光休閒購物中心。
京華城耀眼醒目的建築設計構想,源自中國傳說裡的「雙龍抱珠」,其中的大型球體建築之直徑達58公尺、基礎深達85公尺(地下7層),為國內首創最深建築基礎結構。
另外,京華城之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四根巨柱載重,創下目前世界最大球形商場建築結構體的紀錄。
2017年,一直有容積率爭議的京華城傳出解套消息,釋出了當時的最大型商用不動產標售案;年底,台北市政府都發局提出都市計畫修正版本,同意京華城容積率放寬到560%。
2018年2月底,京華城臨時股東會決議通過處分資產提案,並且授權董事長處理。當時市場咸認,台北市政府通過京華城容積回復560%之後,令京華城的賣相變佳,其不動產市值至少增加百億元。
2018年3月27日《工商時報》報導,佔地面積達4,986坪的京華城求售,並委託戴德梁行首開國際標;據市場估計,京華城不動產價值上看新台幣300至350億元,有機會創下台灣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不動產標售紀錄。
台北市政府把通盤檢討松山區都市計畫一事列為2018年度時程,因此市場預期,京華城若能爭取到鬆綁六大用途,將可進一步開發為高級住宅,其開發價值更可上看600億元。
一旦京華城有機會都更重建,未來開發為辦公大樓是最好的一條路,因為近年的住宅市場雖從高峰下來,但辦公和商業不動產市場仍繼續往上走,若以目前台北東區辦公大樓每坪月租上看3,000到3,700元而言,京華城將會引起金融壽險公司的興趣。
市場人士預期,由於京華城已連年虧損,若能順利處分獲利出場,對於多年來都沒享受到轉投資京華城貢獻獲利的11家大小股東來說,將是一大加分的退場機制。
京華城基地面積為4986.71坪,堪稱史上底價最高的標售案,首次標售底價高達380億元,2018年12月開標,卻因無人投標,以流標收場。
2019年2月,京華城標售案捲土重來,不過更改了標售規則,採「未知底價」的方式投標,即事先不公布業主出價,而是由業主在開標前一周,將標售底價以信封密封後交予戴德梁行保管,直到正式開標時,先開啟信封公布標售底價後,再開啟投資人已投遞之投標封。
2019年3月29日,京華城標售案第二度開標,但因「未有有效標單」投標,再度以流標收場。
2019年6月27日,京華城進行第三次標售,底價載於標單不揭露,但因無有效表單而三度流標。
2019年9月25日,京華城第四度標售,底價打9折落在342億;最後由威京集團旗下的中石化透過鼎越開發以372億1萬元標下。中石化表示,主要看好台北市A辦供不應求,未來將打造四棟頂級商辦,目前傾向出售,但也不排除出租。
2019年9月25日晚間,京華城副總經理阮信囊證實,京華城將於11月30日正式熄燈,結束18年的營運;約有120位員工依勞基法進行資遣,百貨公司裡的200多家專櫃會通知廠商結束營業相關事項,至於禮券部分,電子禮券等同現金,會退還給消費者,而商品券則有使用期限,將擬訂後續退還事宜,盡快對外公告。
2019年11月30日是京華城的最後營業日,京華城的創辦人沈慶京近日受訪時表示,京華城是他「理想的幻滅」,經營18年來,若連折舊算進去,總共賠掉130億元,光是現金就賠超過60億元。
沈慶京不諱言指出,京華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場環境設計欠佳,包括垂直電梯數量不夠、樓層的透明度和穿透性不足,以及停車場空間規劃欠佳造成尋車不易。但即使發現了缺點,想要改善,卻因為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而只能打消念頭,結果導致連年虧損,於是,後續的增資全都是為了繳納利息給銀行。
未來,京華城所在地將開發成為四棟地上18樓、地下7樓(保留京華城既有的地下室連續壁及基樁)的頂級智慧化科技商辦大樓,由李祖原設計,預計2020年拆除京華城後申請建照動工,並於2023年完工,屆時可望成為台北新地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信義 計 畫 區 增 額 容積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北市全面重啟公劃都市更新地區 預計於8月中起辦理公開展覽及說明會
今(10)下午本府召開「臺北市公劃都市更新地區啟動公開展覽及說明會」記者會,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劉玉山委員、本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陳春銅名譽理事長以及本市建築師公會代表于淑婷常務理事,本府都發局林洲民局長、都更處方定安處長、都委會劉秀玲執行秘書、捷運局王偉主任秘書、產發局吳欣珮副局長、社會局易君強專門委員、交通局陳榮明副局長、教育局洪哲義副局長、勞動局劉家鴻主任秘書也都一同出席,共同宣布本市公劃都更地區將全面重啟。
本府自2016年啟動公辦都更元年以來,即全方位改善都更行政流程,加速推動都市更新,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興革及創新作業,包括168專案、公私協力改革都更效能、30+N行動方案、都更條例修法建議等。除大幅縮短審議時程外,並使容積獎勵項目及計算更加明確化,推動至今已有顯著成效。今年度更將過去20年都市更新推動的經驗轉化為4年的沉澱與創新,藉此讓臺北市都市更新推動有全面性可推動的機制,從單點式的『公辦都更』推進至區塊整合的『公劃都更』。也預計經由今年『公劃都更』都市計畫程序的完成之後,讓台北市的『民辦都更』大幅全面啟動,而在今天記者說明會之後,即將於下星期一(8/13)正式都市計畫公開展覽的【公劃都更計畫】其覆蓋面積擴及到台北市12行政區,總計約有627.54公頃的土地,並預計有將近21萬6,000戶的台北市住戶,因為被重新劃入為本次即將頒布的『台北市公劃都更地區』,將獲得有新增的都更建築容積獎勵項目,促使驅動台北市全面民辦都更的契機。
回顧臺北市政府曾經於2000年、2002年公告劃定有281處更新地區,總面積約535.98公頃。而截至今(2018)年7月,已劃定公劃都更地區範圍內事業計畫報核率僅有18.41%,已完工或施工中之比例僅有6.18%。這個曾經發布過的公劃都更計畫,已歷經18年來未再經過通盤檢討作業,且都更的時程獎勵也早已失效。這也就是說,臺北市過去20年雖將臺北市部分環境窳陋、機能不足地區,經由都市計畫程序而公劃為都更地區,但是這計畫仍缺少配套措施,未能達到積極帶動民間推動都更之效。因此,市府為積極提升都更動能,實有必要因應現況情形及未來挑戰重新檢討公劃更新地區,提高都更誘因,並引動民辦都更的全幅啟動。
本次全市性更新地區總檢討係配合各行政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及TOD戰略推動,檢討、整併零散之公劃更新地區,並重行劃定。全面以5項更新目標與類型,包括國際競爭產業機能、捷運TOD再結構、地區公共機能調節、地區整備與住居環境更新、災害應變韌性城市等五項更新目標與更新類型引導下,結合創新容積獎勵機制及公益性服務設施調節,配合更新計畫擬定引導都市發展,並活絡民間更新推動。本次全面重行檢討後所劃設的85處更新地區,依其地區發展特性,針對土地利用計畫構想、公私土地地權分析盤點、指認優先開闢公設及公益回饋項目、細部計畫道路整併構想、地區環境改善軟性策略及防救災空間構想等項目擬定更新計畫。藉以銜接都市計畫,並擬定因地制宜的更新計畫調節地區發展,並歸納6個重點實施方針:1.恢復時程獎勵10%,提高民間都更誘因;2.增訂都市機能獎勵容積評定標準(△F5-7),提高民間都更誘因;3.容積獎勵核算予以行政審查化;4.每年度公告個更新區所需公益設施需求,以供實施者申請公益設施獎勵參考依據;5.鼓勵更新地區申請接受容積移轉優先順序;6.劃定更新地區,不指定更新單元等。
另外,本次公劃更新地區還有一件最重要的就是依據這些公劃地區的範圍,由政府及民間協力擬定更全面性且具引導性的更新地區計畫,例如本府目前已積極推動且已擬定地區更新計畫的大同區蘭州斯文里整宅地區與中正區南機場整宅地區,以及本府刻研擬並即將發布的文山區安康平宅地區更新計畫,就是依據具全面性以及前瞻性的更新地區計畫內容來做實質性的推動,因此也呼籲各學界以及業界專業者一起共同來合作發揮動能,協助研擬更多的更新地區計畫,以帶動北市全面性的都市再生效應。
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劉玉山委員提到,以往的都市更新推動有以下三點問題,包括行政程序冗長、容積獎勵項目與額度不明確以及關係人權利義務的不透明,對此台北市政府自2016年起推動168專案以及公私協力改革都更效能等多項政策,已大大改善都更推動機制,本次公劃更新地區內容更是將時程獎勵重新給予,並且增訂都市機能獎勵容積評定標準(△F5-7)將容獎額度明確化,預期將能有效幫助都更事業的全面推動。
本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陳春銅名譽理事長以及本市建築師公會代表于淑婷常務理事也提到,本次的重新劃定公劃都更地區,是一份長達將近20年的等待,如今透過新劃定的更新地區,未來將能夠更清楚的掌握都更推動的藍圖,藉由時程獎勵重新給予以及容獎額度明確化,也將更確保都更推動的穩定性,符合業界的期待,希望北市府能盡速的發布實施,北市的全面都市再生推動政策將指日可待。
總歸來說,本次重行檢討全市12行政區,共劃定85處約627.54公頃。未來將同時公告並廢止過去2000年、2002年劃定更新地區範圍,另外,透過都市計畫程序劃定南港產專區52公頃,及保留都市計畫更新地區71.08公頃,合計約752.06公頃,將全面重新起計都市更新時程獎勵10%,並增訂獎勵容積評定標準(△F5-7),市府也統整全市托嬰、托老等社福及產業發展需求,發布全市公益性設施需求項目,提供實施者申請公益設施獎勵參考,並給予相關行政協助,以增益都市更新推動之公益性。本次公劃都更地區,全市約有21.6萬戶劃入都市更新地區範圍內,未來將透過以上6個重點實施方針,加速全市民辦都更之啟動,並期望在6年內提高公劃都更地區範圍內事業計畫報核率達30%以上,預估可引動民間投入金額逾4,200億。期盼由政府率先樹立典範百花齊放,由公辦都更帶動公劃更新地區,誘導民間更新推動,並透過更計畫引導地區發展,帶動台北市都市更新轉型新契機。
本次「劃定臺北市85處為都市更新地區暨擬定都市更新計畫案」預定於8/13(一)起公開展覽1個月,以蒐集各界意見,接續於今年9月提送都委會審議,通過後公告實施。有關更多公劃更新地區公開展覽相關資訊,請洽都市更新處更新企劃科(02-2781-5696),另為使市民進一步瞭解公劃更新地區內容,臺北市政府預訂於下列時間於各行政區舉行說明(時間地點如下),也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加。
預計四場公劃都更地區說明會時間地點如下:
1.北區說明會(北投區、士林區、內湖區):8月26日(日) 1400-1630於臺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 活動中心二樓禮堂(臺北市士林區承德路四段177號)舉辦
2. 西區說明會(大同區、中正區、萬華區):8月28日(二) 1900-2130於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附設餐廳1F宴會廳(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0號)舉辦
3.東南區說明會(大安區、南港區、文山區):9月1日(六) 1400-1630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中正堂禮堂(臺北市文山區汀洲路4段88號)舉辦
4.市中心區說明會(中山區、松山區、信義區):9月2日(日) 1400-1630於臺北市民生社區中心四樓集會堂(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163-1號4樓)舉辦
信義 計 畫 區 增 額 容積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30710東森財經 豪宅比高 天母推38樓北市最高摩天豪宅
影片網址→http://youtu.be/Gr9uUK7h3p4
感謝記者 陳文婕 的採訪,這是一則相當專業的新聞,關於華固建設的「天母聖道兒童之家」都更案這個案子,
第一:因為市場上傳出政府可能從7月份開始要限縮當初給建商的容積獎勵約1成,所以,與其買"素地"適用「新法」,倒不如買"舊大樓"原地拆掉重建,適用當時容積獎勵2成的「舊法」,當然比較划算!簡單講,買素地,賺1成容積獎勵,單純,可是如果原地重建,牽扯到都更、整合住戶意見、人多嘴雜,政府獎勵容積給2成,就看建商願不願意多賺1成,跟地主戶耗嚕!
第二: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
基地面積約1729坪,30%超低建蔽率=518坪的面積(建物的長x寬),
原本只能蓋30層樓高=15716坪。
政府獎勵容積2成約4000坪,改成38層樓高=19716坪的「總樓地板面積」。
換言之,這是一個政府、建商、地主3贏的局面。
1政府提供政策工具,放寬容積獎勵,不僅讓建商有更多籌碼可以跟地主談,也意外成了「超越信義區,北市最高摩天輪住(豪)宅」的美名。
2而建商多了4000坪、多了8層樓的房子可以賣,獲利初估約40億,再辛苦也願意整合都更成功。
3相對的,地主分到的坪數,"主觀認知"感受到公平、甚至分得更多的利益,因此當然願意配合建商的規劃。
第三:此建案蓋好之後,有4個確定賣點。
1「超越信義區,北市最高摩天輪豪宅」。
2華固建設品質保證。(誰說後文林苑時代,都更已死?)
3基地超大,建蔽率30%超低,庭院造景、水池、花園步道、挑高會客大廳等氣派公設規劃。
4高樓層棟距無限、景觀無敵!
以下是新聞報導......↓
記者陳文婕:位在天母東路上,我旁邊的這塊將近2千坪基地計畫推出38層樓高的豪宅,將是台北市住宅產品中最高。
拆掉育兒園,建商規劃的新都更案,樓高146.4公尺,約38樓,擠下信義區30樓135公尺高的摩天住宅。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38層樓高,又是新房子,無敵景觀,比旁邊一般住宅貴個2~3成以上。
建商看準摩天宅可賣高價,加上天母案是買舊屋都更,讓原本1729坪的基地,再加市府給的容積獎勵將近4000坪,如果一坪以150萬成交,總銷金額等於增加40億。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多贈送了這4仟坪,變成它可以蓋到38層樓高,換言之,建商多了8層樓的籌碼,增加了4000坪的籌碼可以來跟地主戶談。
建商拼突圍,轉攻買舊樓,像是華票大樓、亞洲信託、全祿大樓,紛紛被建商買下,意圖都更蓋豪宅。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政府可能從7月份開始,會限縮原本的容積獎勵,聽說會限縮一成,但是你如果用現在,你買舊大樓的話,直接拆掉原地重建,你容積獎勵還多了2成。
政府推容積獎勵,連金管會也鬆綁,開放壽險業投入都更,讓相關業者摩拳擦掌,期待從都更中,賺到財富。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6597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