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連衣索比亞都打不贏嗎
網路上常常有二戰義大利的笑話,其中一項是義大利竟然連非洲國家衣索比亞都打不贏,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
歷史上義大利共有兩次入侵衣索比亞,第一次是1894到1896年,第二次是1935~1936年
#先來談談第一次入侵衣索比亞
時間回到1876年,衣索比亞的孟利尼克二世,這時還是國內的軍閥,就偷偷與義大利人接頭,想方設法購買義式現代化武器,要壯大自己的勢力,伺機奪取皇位。
義大利也借力使力,想扶植一個親義的政府,來擴張自己在東非的勢力。
#從衣奸變成衣索比亞英雄
188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孟尼利克這個「衣奸」,是站在義大利這邊;以對抗當時的皇帝約翰四世,最後在義大利的支持下,孟利尼克二世如願當上衣索比亞皇帝,孟利尼克也把衣索比亞海岸送給了義大利,讓義大利取得東非地一塊殖民地,簽訂了《烏恰勒條約》
#與義大利鬧翻
但這個條約出現翻譯上的誤解,衣索比亞文的版本是「義大利可參與衣索比亞外交」,但義大利的版本是「義大利可主導衣索比亞外交」,義大利也用這規定,宣告衣索比亞是義大利保護國,並昭告天下,孟利尼克得知後相當不爽,寫信跟列強解釋,但沒人鳥他,孟利尼克怒而撕毀條約。
義大利原先打算用賄賂的方式解決紛爭,先送給了孟利尼克200萬發子彈,失敗後又扶植了另一個魁儡,想要武裝推翻孟利尼克,但也失敗了。
#全面開戰
義大利最終火了,在1894年底,直接出兵1.8萬人入侵衣索比亞,但衣索比亞大軍有接近20萬人,人數佔有優勢,且在孟利尼克二世的領導下,衣索比亞有半數的現代化的士兵,加上衣索比亞幅員廣大,又缺乏現代交通建設,補給後勤與通訊指揮都相當困難
在1896年3月的阿杜瓦戰役,義大利被徹底完爆,義大利國內爆發各種示威遊行,要求義大利撤軍,首相被迫辭職,義大利承認衣索比亞完全獨立。
這一戰也被俾斯麥嘲諷,義大利人胃口極佳,但卻只有差勁的牙齒
這就是義大利打輸衣索比亞,被當笑話的由來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但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就是義大利獲勝了,1935年得知義大利要入侵衣索比亞時,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下達全國動員令
「所有能夠攜帶長矛的男子都必須上戰場,已婚男子可以帶著他的老婆為他作飯洗衣服、未婚男子能夠找未婚女子為他做飯洗碗」
當時的衣索比亞擁有50萬大軍,但很多都還是拿長矛弓箭,拿火槍的也多是1900年前的裝備,雖然比起其他非洲國家,衣索比亞算是蠻有戰力的,但比起義大利還是有一段差距
七個月後衣索比亞被征服,陣亡比是1:27,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被迫流亡英國,直到1941年才被英國光復。
#優秀的義大利海軍
二戰的義大利長久以來被黑化嚴重,義大利確實是弱,但也沒那麼誇張
像是二戰的義大利海軍表現就還不錯,擁有六艘主力戰艦,十九艘巡洋艦、五十九艘驅逐艦,各型潛艇100餘艘,在缺乏訓練、燃料與空中支援下,面對的是世界最強海軍英國皇家地中海艦隊,在蓬塔斯蒂洛(Punta Stilo)與卡拉布里亞海戰(Calabria)打成平手
#有創意的武器
武器更是有極有創意的人操魚雷,顧名思義是那時代的精靈炸彈,藉由人為操作,魚雷可以準確地擊中目標且「駕駛員」在魚雷爆炸前,可以利用魚雷後半身撤離現場,人員大機率不會折損。後來被日本人學走,做出了「回天魚雷」,結果為了節省原料,回天並沒有逃生系統,挺不人道的。
#義大利的潛水艇
義大利的潛艇部隊也相當優秀,1940到1943年,義大利潛艇在大西洋擊沉了112艘商船,絲毫不輸給德國的U艇。
潛水艇達文西號,總計出航11次,擊沉了17艘船隻,甚至還計畫偷襲紐約,只是在行動前,達文西號就被擊沉了。
達文西號也是整個二戰中戰果最佳的非德國潛艇。總結來說意大利海軍雖然不能與英國海軍匹敵,但在極度缺乏燃油與裝備下,絕對是一支值得尊敬的海軍,也是二戰義大利軍隊中少有的亮點。
#重點來了
好在現在還有一款佛心遊戲《戰艦世界》,讓我們可以好好了解義大利海軍,《戰艦世界》是一款史詩級的海戰主題PCGAME
《戰艦世界》擁有所有海軍強國的最強艦艇,每個國家的特色都不同,可以研究不同國家的特點,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戰術與打法,像是義大利的特色就是具有隱蔽性、機動性且轉砲很快,裝甲防護也還可以,但就是手短了點。
《戰艦世界》是一款用心打造的史詩級遊戲,嚴格對照歷史的真實細節,在還原歷史船艦上嚴格且苛刻,像是船艦材質如鐵甲還是木質甲板都依照歷史去設置,同時戰艦數據也依照歷史的數據庫去打造,慣性、後座力、碰撞、鑿穿等效果,都力求趨近現實。
#重點是免費的
現在使用Cheap專屬下載遊戲連結 https://wo.ws/2P0S4BS
配上我的神秘代碼 #BOOM 就可以獲得新手大禮包,裡面有七天的加值帳號、250萬枚銀幣、20個不安的火焰迷彩,還有兩艘船,美國的聖路易斯巡洋艦,與德國的加值船埃姆登輕巡洋艦,趕快來感受一下最真實的海上盛宴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J是好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下載:https://wo.ws/MrJGamer51 點擊上面的下載連結註冊帳號及下載遊戲便能獲得以下遊戲獎勵! 迎新禮包內容: ・日本加值船艦【TACHIBANA】→魚雷 + 高速移動 ・蘇聯加值船艦【AURORA】→高爆彈可以連續射擊 ・加值帳號24小時 ・1,000,000 C...
俾斯麥戰列艦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更大卻更衰小的鐵達尼號(收編)
#HMHSBritannic #關於不列顛號
#世界上最大的遠洋客輪殘骸
-
前陣子曾經講過關於隸屬白星航運的旗艦船隻:
『奧林匹克級郵輪(Olympic class ocean liner)』的由來,
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這種豪華的遠洋客輪,某種程度上絕對是厄運的象徵。(幹)
除了很派的老大「奧林匹克號」在一戰時撞沉了德軍潛艇,
可憐的老二「鐵達尼號」則在處女航時因撞到冰山而沈入海底之外。
那麼另一個老么的故事呢?今天就帶你認識
關於三艘中最龐大的一艘「#不列顛號(HMHS Britannic )」的經歷。
.
這邊先帶入一下大略上的背景故事,
在20世紀初期,隨著跨大西洋的客運產業急速發展,各地的航運業者競爭也愈演愈烈,並競相推出各種先進的客輪來吸引客群。
白星航運(White Star Line)為了和死對頭冠達航運(Cunard Line)抗衡,於是則宣布進行『奧林匹克級郵輪』的規劃,
最終則是選定在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
來建造前所未有的三艘大型客輪。
其中規劃的第三艘船隻就是「不列顛號(Britannic 」,在原本的定案上就設計的比其他兩艘姐妹船還要更加龐大。
起先,安放龍骨的興建工程於1911年的10月正式展開,在建造船舶的工程上也相當的順利。
直到半年後,「鐵達尼號沉沒事件」的發生。
-
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失事的消息震驚了整個世界
白星因為在業務上的過失及疏忽而遭受大眾的譴責,在事件過後
吸取教訓的白星為了要確保,往後不再會發生類似情況的風險,
便開始修改不列顛號的設計圖,除了將原先小艇甲板上安裝更多個吊艇架外。
同時也配合法律,將原先配戴的救生艇數量增加到55艘,並提高乘客倖存的安全性。
此外,在鍋爐房和發動機室內也建造加寬牢固的雙層船體,
這使若該船在六個水密艙室被淹沒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著漂浮的狀態。
隨著該船漸漸完工,白星也期盼著這艘將來會帶給乘客們
舒適和奢華的「永不沉沒之艦」,
能夠洗刷過去鐵達尼號事件時所帶來的污名。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
1915年,隨著海軍行動擴展到東地中海和加里波利半島,也越來越多士兵在戰場中傷亡,
因此英國海軍迫切需要能協助疏散傷員,並能夠及時提供有效治療的『皇家醫療船(HMHS)』。
而當時建造工程告一段落,具備資格的不列顛,便被海軍選中為醫療船的一列,
先是臨時拆除船上的豪華家具和陳設,並將其放置在白星的倉庫中。
再迅速漆上代表「國際紅十字會」的白色油漆,並配備了約3,300張病床的設施後便火速服役(
也因此不列顛號在完工後,從未進行過遠洋客輪的載客服務,
而是以『醫療船』的身份開始了它的首航之旅。
-
在服役期間,不列顛經常在英國和愛琴海之間進行航程任務
除了主要在執行運送英軍傷兵回國的主線外,也有經常到達義大利的拿坡里進行補充物資的支線。
但是在1916年11月21日時,正當不列顛全速駛入至希臘基亞海峽的基亞島附近,
早上8點12分,右舷傳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響。
頓時間,醫生和船員們立即離開工作崗位,想確認發生了什麼事,
皇家海軍的船長巴特勒(Charles Bartlett)和其他的倖存者最初則以為是來自敵方潛艇的魚雷。
不過根據後人的文獻資料發現,原來當初不列顛是意外闖入了
德軍「U-73潛艇」秘密埋下水雷的海域。由於水雷爆炸的因素,船隻的油壓控制系統遭到劇烈的破壞,更糟的是這導致五號和六號水密艙之間的密封門無法關閉,
也就是說在這場爆炸過後,不列顛號註定會沈沒。
當意識到情況不對勁時,巴特勒則下令迅速靠岸向附近的基亞島衝灘。然而這卻讓海水更加洶湧灌進船艙,焦急的人們開始放下救生艇四處逃生,
情況混亂到甚至有兩艘救生艇在下海的時候,被船尾的大型螺旋槳推進器捲了進去,造成當場在艇上的20人遇難。
最終在爆炸後57分鐘,不列顛號的船體逐漸傾覆到右舷,在一連串猛烈的爆炸中覆沒。
根據倖存者維奧萊特·傑索普(Violet Jessop,對就是那個鐵達尼號的倖存者,那個幸運值點數ㄊㄇ根本與三艘郵輪相反的那個超屌護士)在日誌中顯示:
.
「當時船頭正一點一點的下降,所有甲板上的機械如同孩子的玩具般紛紛滑落海中,接著船頭開始駭人的向大海下沉,船尾則向空中抬高了數百英尺,最後發出怒吼的爆炸過後,它就這麼消消失深邃的大海之中。」
.
最終,這場駭人的沈船事件共有30人不幸身葬大海。
但幸運的是絕大多數人都還活著,總共約有1035人倖免於難。
並被附近的英國驅逐艦天災軍艦(HMS Scourge)救了起來。
這場沉沒事件被英國當局視為戰損。作為補償
在凡爾賽條約簽訂後,德方則將當時仍在建造中的至尊號(原俾斯麥號,RMS Majestic)交給損失慘重的白星營運。
至於不列顛號的下落呢,幸運的是,它與下沉到三千公尺以下黑暗深海的鐵達尼號不同。
不列顛號的殘骸則完好保存在愛琴海40多公尺的海底下,目前幾乎成為一片大型的魚礁生態域。
自1975年由法國海洋學家雅克·伊夫·庫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發現以來,目前這艘大船已被列為一戰的戰爭墳墓
因此任何探險都必須得到英國和希臘政府的批准。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藉由國際潛水員團隊所拍攝的殘骸影片紀錄,
除了還能夠挖掘到它曾雄偉且迷人的身姿。
還能再次見證那曾經的『奧林匹克級郵輪』
尚存自世界上的一段縮影。
另外維奧萊特的故事真的有夠傳奇幹不蓋你
#還有一個叫阿圖約翰普列斯特的鐵達尼號倖存者也在不列顛號上
#他還是倖存5次船難的高手喔(幹
#留言收不列顛號殘骸照片及本次參考資料
俾斯麥戰列艦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引文來源: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立委幕僚的功課,值得大家去參考,國防資產是民眾的,絕不是某特定份子的退休金。
#底下竄出的五毛和韓粉搏君一笑
#讓大家看看什麼叫做不上進的小粉紅
【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俾斯麥戰列艦 在 J是好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遊戲下載:https://wo.ws/MrJGamer51
點擊上面的下載連結註冊帳號及下載遊戲便能獲得以下遊戲獎勵!
迎新禮包內容:
・日本加值船艦【TACHIBANA】→魚雷 + 高速移動
・蘇聯加值船艦【AURORA】→高爆彈可以連續射擊
・加值帳號24小時
・1,000,000 Credit
・5 港口船位
PC海戰主題遊戲《戰艦世界》,艦隊具備了超過 200 艘艦艇,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載上您的艦長帽,找出那種戰艦類型適合您,建立屬於自己的艦隊吧!
【提供】World of Warships(戰艦世界) / powered by BUZZCAST(https://www.buzzcast.bz)

俾斯麥戰列艦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在我又講回一個「美帝」系列,美國霸權從何而來。首先,大家要明白之前的霸權是大英帝國。大英帝國是全世界古往今來最大的帝國。她最顛峰的時間是1922年,那時候有整個印度,加拿大和澳洲,是大得無與倫比。但自從19世紀到20世紀,殖民地陸續變成一門蝕本的生意,要經營這門生意,大英帝國需要很多戰艦、很多駐軍。那時她和德國鬥便建了很多無畏艦。四周都要駐軍。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其實接近破產,入不敷出已嚴重到要破產。那時真正興起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德國,俾斯麥的德國。俾斯麥沒有挑戰英國,故意不參加任何的殖民地爭奪,讓英國不會懷疑,但是威廉二世就不是這樣,他要威的,所以便和英國鬥起來。德國國力增加得很快,而英國的工業化就跟不上。但那個時期是大英帝國的和平時期,那時1870-1914英國統治下,世界打不起戰爭。那時是大英帝國籠罩下的世界和平。
那我又要講,當你是一個全國的帝國的時候,那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要建立軍隊四周駐軍,有很大支出。那有一個好處,就是英鎊成了世界上最流通的貨幣。這情況和現在美國情況也有點相似。美國美元有歐洲美元,亞洲美元,結果發行了很多也沒有通貨膨脹,因為很多都在國外用美元來買賣。這是美國的好處。但是壞處是是很高的軍費。這生意是否做得過﹐這也成疑。但美國登上這地位,是給人頂上而已。
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參加了。但英國經歷一次大戰便己重傷了,已經不再是強國,開始衰落了。德國也一片慘淡,而美國對歐洲事務是徹底不理會。威爾遜要加入國聯,但給國會否決了。美國是實行孤立主義,覺得理世界事務是很煩的,是不利。她們行孤立主義,所以才發展出強大的經濟實力,這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時的英雄都主張孤立主義,反對干預歐洲任何事務,甚至有些人是支持納粹黨。而羅斯福在第三次連任,演辭話跟美國母親保證,在她們有生之年,絕對不會派軍到外地打仗。他這句說話說得太死,當他發現德國擊潰了法國,開始進擊俄國,便不知所措。如果整個歐亞大陸給德國橫掃,英國將不會存在,美國也會受威脅。而日本最初打中國,美國是開心的。因為甘迺迪的爸爸專收廢鐵賣給日本,但日本愈來愈過分。而且日本犯了兩大致命錯誤,一個錯誤是追軍法屬中南半島,即越南。她竟然站在德國那邊吞併法國在亞洲的領土。這是令到美國大怒,因為海外是自由法國領土。重光葵去和德國簽訂軸心條約。於是羅斯福想到方法迫日本打美國,美國才能參戰。於是他經濟封鎖日本,之後美 日談判,但雙方根本談判談不合。美國要日本退出中國,尤其滿州國,這是日本不能接受的。大家可以看看山本五十六,最後決定豪賭一次,偷襲美國。羅斯福其實是猜到會這樣,利用這作為對日宣戰的理由。另外,也發生一件奇怪的事,就是他向日本宣戰,也不等於向德國宣戰。因為很多美國人覺得打日本就,不敢打強的德國。這個時候,希特拉卻向美國宣戰,為美國解決了這個問題。否則美國國家的壓力只是可以打日本。這是歷史上的一個謎。為何希特拉會這麼做?有一個說法話希特拉在1940閃電進攻追攻莫斯科失敗時已知道德國一定會打敗。他於是打美國,希望德國可以輸得徹底一點,轟轟烈烈。那時有些文件真的這樣講,話希特拉覺得一是成功,一是失敗。若德國民族不能征服全世界,就應該被毀滅。所以他最後不是想扭轉局勢,而是想一直拖著,不想投降,是希望別人毀滅德國。這個人完全是「all or nothing」的想法。
但是一大戰打贏了便立即和蘇聯發生衝突,因為那時出現希臘內戰。蘇聯支持希臘的共產黨,原本歐洲是有協議。西歐的共產力量很強,蘇聯就給壓力西歐的共產黨不要作反,接受民主政制。東歐卻沒有共產黨,因為美國退出東歐,給蘇聯在培植共產黨。雙方互換勢力。怎知希臘發生這衝突,雙方談不合,便成為了鐵幕歐洲出現。那時英國已經很衰弱,法國又是,德國投降給割裂了。所以美國成了老大,霸權就降在美國身上,由她和蘇聯對抗。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俾斯麥戰列艦 在 歐尼斯戰艦世界- SABATON - Bismarck 戰艦世界德國俾斯麥戰艦 的推薦與評價
這部影片中的配樂歌曲Bismarck 演出者Sabaton 音樂所有權樂團:SABATON 歌曲:Bismarck 影片:戰艦世界德國 俾斯麥戰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