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助和柏豪去豐田國小擔任一日教練的報導唷❤️
#倆好球 #棒球小子 #要簽手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倆 好 球 許子謙 在 藍白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天看棒球比賽火哥問我「什麼是棒球?」
就是一群人為了一粒球打來打去(喂)
我說棒球是很好玩的運動,可以很多人一起玩。
火哥聽到「好玩、很多人一起玩」,拉著我的手說要在客廳玩,最後只能落荒而逃。
什麼是棒球?就是一場攸關勝負的比賽啊!
但一部影片與一場座談會讓我大改觀。
這部影片描寫獲得世界亞運的三星國小少棒隊,主角煒晟和隊長許子謙來自相同家庭背景,除了一起讀書、練球、比賽與生活,還互相照顧與扶持。
彼此是同學,更是手足。
原來,
參加少棒隊的孩子,很多人來自功能失調的家庭,被迫住校;
少棒隊教練不光要教打球,還要如同父母照顧球場以外的生活;
許多打棒球的孩子,都遭遇過恐懼、挫折與不知道打棒球好不好。
參加《倆好球座談會》我很喜歡關西國小少棒紀總教練的分享:
「剛教孩子打棒球的時候非常在乎勝負,如果比賽輸掉會指責孩子為什麼打輸。
可是現在我告訴孩子:不用去想勝負,認真並且快快樂樂打完一場比賽就好。
若輸掉就表示技不如人,回去加倍努力練習就好,若打贏比賽,晚上去夜市好好玩。」
會後有人問我作為一位父親,若未來孩子想以職場運動員為目標發展,我會抱持什麼態度?
當下反應是不行。
不行,若火哥要當職業運動員,我必須先比他熱愛運動,這樣才可以當他強而有力的後盾,陪他走運動員之路。
其實,棒球不是一場比賽,是一堂生命教育課。
(私心推薦影片主題曲MV http://bit.ly/2MrjUAf聽完後讓人想買球棍)
倆 好 球 許子謙 在 林言熹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倆好球》紀錄片對我來說有些特別的意義,因為我人雖然在臺北,但這兩年看宜蘭縣三星國小的比賽不下十次,從中信盃、勝求盃、謝國城少棒錦標賽、富邦盃、興穀盃、原住民運動會到重光盃都看過他們的身影,有一年中信盃和小球員住在同一棟大樓,剛好門外就是洗衣房,每到晚上,就看到三星國小的球員們來這邊洗衣服、脫水、烘衣服,看著他們料理自己的生活,雖然隔天要比賽,但教練已經把他們訓練得很好,一切都自己來,不需要大人幫忙。
也因為這段因緣,所以影片一推出我就去找來看,隊長許子謙這兩年剛好都是球隊的主力,也看著他到處比賽,雖然年紀小、身材小但實力一點也不差,有著大人的成熟、球技也沒話說,只是沒想到他除了場上擔任隊長外,場外還當起大哥哥甚至家人的角色,多少讓人鼻酸。
我前幾年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被迫的早熟」,當時的出發點就和紀錄片其中一段很相近,小朋友洗衣、曬衣、用烘衣機照顧自己的樣子,雖然上次走訪三星國小時剛好他們放假,沒機會在他們的場子看到小球員練習,但也曾在別的學校看著棒球隊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著超齡的表現,這些隔代教養、弱勢、單親的小孩和全台其他九成的孩子過著截然不一樣的童年,接受嚴格的訓練只是為了圓一個很可能無法實現的夢想。
在台灣,棒球比賽全年無休,還記得暑假在大都會棒球場看比賽時,一個剛升上國一的球員問,台灣是不是每天都有比賽?我想說,台灣每天都有「很多」比賽,在座談會這週,臺北社子島棒球場就有陽明山盃青棒錦標賽,桃園青埔棒球場、開南大學、中平國小棒球場就有桃園盃青少棒和少棒組的比賽,大都會和中山棒球場也在打新北市市長盃青少棒錦標賽,這還只是我可以當天來回的地方,相信其他縣市還有數不清的比賽可以看,這群孩子為了棒球東奔西跑,在幾乎沒幾個觀眾面前努力奮戰,試圖把自己變得更強。
相較於熱鬧滾滾的職棒,業餘棒球其實很缺觀眾,你到現場,雖然可能察覺某位球員的消失,但也可以看著一個球員的成長,他們永遠展現最真誠的一面,三級棒球比賽也最能顯示出棒球的特性,不到最後一人出局比賽還沒結束,今年就看過領先五分只要守住最後半局的大逆轉,輸球的球員、教練沒落的神情至今還深深地刻在我腦海裡,棒球是得承受失敗的運動,但有時候失敗真的很難下嚥,就算對旁觀者來說也是如此。
除了對《倆好球》影片按讚、留言、分享,讓更多學校可以得到練習時最需要的球之外,其實支持棒球,最重要的還是到現場,只有到現場才能親眼見證選手的嘔心瀝血的奮鬥、充分體會球員的快樂與悲傷,也希望帥氣的隊長和菜鳥隊員能順利長大,未來還有機會在其他球場看到他倆人打場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