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疫情攀升,當前已進入緊急戒備時期,務必做好自我防禦,才能保護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遠離染疫風險。以下「5個不助疫的防護作為」,一起努力終止疫情蔓延!
❶減少外出
目前處於第三級防疫警戒,須避免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群聚,多數餐廳亦配合防疫,取消內用及營業,部分則轉提供外送或外帶服務。若違反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規定者,可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減少外出,亦可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❷戴好口罩
根據日本傳染病協會發佈的一項實驗影像結果,是關於人類之具體呈現飛沫自口中噴散後的動態。影像發現僅大聲講話、呼吸及打噴嚏,都會產生大量飛沫,且飛沫會在空中經久不散。如果在密閉空間,所有人都可能吸入藏身細小飛沫裡的病毒。口罩,很肯定就是當前阻隔近距傳播的最佳防護工具!更不忘勤洗手,時刻保持清潔!
❸如實提報
主動配合實聯制,如有接觸到確診者,或自身的健康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並依指示就醫或篩檢,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倘若確診個案或通報疑似個案,不遵行衛生主管機關(或醫療院所)指示,擅自離開隔離病房,有感染他人之虞,則可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金
❹謹言慎行
各類網路及社群平台充斥各類疫情相關資訊,在海量資訊中,正確及錯誤訊息常讓人難以分辨。建議以主流媒體為依據,並養成充分暸解資訊始末後,再進行評論等行為,並謹守不造謠、不謾罵、不盲從之原則
據法務部表示,散播疫情謠言或不實訊息,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300萬元以下罰金;囤積防疫物資或哄抬價格(例如醫用口罩、防疫酒精、額溫槍等),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500萬元以下罰金
❺保持距離
維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實為重要,因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通過空氣中攜帶病毒的飛沫傳播為途徑。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之距離
建議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此由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為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的防疫App。其建置目的在即時掌握與傳染病個案接觸情形,以保障生命安全,降低疫情傳播率
下載無須註冊及登錄資料,不會擷取使用者資訊,也無個人資料上傳。利用藍牙訊號強弱計算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並無追蹤使用者所在的位置資訊 ,亦非足跡追蹤 。相關接觸資料僅儲存於個人手持裝置端14天,政府和開發端均無資料庫儲存個資,用戶可隨時刪除App,具備嚴密維護隱私機制
#凱鈞話重點
#5個不助疫的防護作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攝影獨白Alex 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這個短片會由許志安、黃心穎在的士上被偷錄並公開影片的事件,講到影像個人資料私隱問題,以及當下的低光攝影技術,包括紅外攝及高ISO的拍攝能力。我作為影像研究者,會較認真看待這一類有傷害性的偷錄及公開的行為。 我過去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研究: http://photo.popart.hk/n...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方保僑 Francis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李建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攝影獨白Alex 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第1原則 的評價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第2原則 的評價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第3原則 的評價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方保僑 Francis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政府公布,就推行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度進行一個月公眾諮詢。政府建議在該制度下,用戶須提供中英文姓名、身份證等身份證明文件號碼和副本,以及出生日期;而16歲以下人士須得到一名家長或監護人確認。企業則須提供商業登記或公司代表的個人資料,每名公司或企業用戶只可向每間電訊商或虛擬網絡供應商登記不多於3張儲值卡。此外,又提議在新例實施後第121日,市面出售的電話卡於啟動服務前須作實名登記;而由第361日起,未有實名登記的電話卡將會失效。當局又計劃,執法機構可在有法庭手令,以至「某些迫切或緊急理由」而沒有手令下,要求電訊商提供用戶登記資料。
一般電訊條例的諮詢期多數長達3個至6個月,有些甚至超過一年(減少公眾收費電話機數目的諮詢期為18個月),惟今次電話卡實名制影響業界及市民的範圍甚大,諮詢期卻只有一個月(扣除農曆新年假期實際約為3周),無疑是過分倉卒。在新規例下,每位市民或企業用戶只可在一個電訊商登記不多於3張儲值卡,可是用戶既已提供了所需資料,不論是購買3張或300張儲值卡都有實名登記,亦要為電話卡的用途負上責任,惟仍要限定只能向每間電訊商購買3張儲值卡,這個邏輯實在講不通,也扼殺了香港自由經濟的原則。有軟件開發公司指出,他們經常要購買大量儲值卡作測試用途,實名制將令經營成本上升,大失預算。
政府指很多電話騙案都是源於騙徒利用沒有實名登記的儲值卡犯案,因而難以追蹤。當然,有些騙案是利用「太空卡」進行,但也有些個案,譬如現在仍常常接到不明來歷電話,聲稱是速遞公司、香港入境處,甚至內地公安來電,藉此行騙,其實不法分子往往是利用一些能更改來電顯示的VoIP(虛擬網絡電話)手機應用程式,假扮成相關機構進行詐騙,就算日後沒有「太空卡」,這些電話騙案依然會存在,所以市民一樣要繼續小心警惕。
當局計劃立法推行電話卡實名制,只需要用戶提供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和副本,然而,單憑以上資料能否有效作實名登記?若用戶未來要進一步提供生物認證(例如面容或指紋),市民又會否憂慮私隱遭侵犯?上述技術的可行性及衍生問題值得深入討論。再者,電訊商採用實名制系統,開發既需時又昂貴,大型電訊商或會把成本轉嫁用戶,較小型的虛擬網絡供應商更難以負擔有關費用,政府又會否向電訊商提供額外資助?
最後,執法機構可以在有法庭手令,或者在迫切或緊急理由而沒有法庭手令的情況下,要求電訊商提供客戶資料,究竟如何在打擊罪案的同時,就保障市民私隱取得平衡?如何監管執法機關不濫用這些機制?上述種種問題均需要在諮詢期內詳細研究。希望當局可考慮延長諮詢期,讓這些議題有更多時間討論,以釋除業界及公眾疑慮。
http://startupbeat.hkej.com/?p=98858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李建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開心我的文章在幾個社團裡引起討論,有人支持檢舉行為,也有人反對,看法兩極,當然違規就是不對,不要違規就沒有違法、違憲的問題,違規不僅自己傷荷包,也影響其他用路人的安全,只不過還是希望鍵盤手們、酸民們先把我的文章看完,不要只看到違憲就跳起來了,如果看完要帶風向再帶,要筆戰也歡迎來這裡喔,感謝賜教
https://m.facebook.com/groups/111385432534337/permalink/1385040291835505/
引用大法官釋字第六八九號解釋
以下資料來源:司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8年度交字第38號行政訴訟判決 裁判要旨
(一)依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規定:「對於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者,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或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經查證屬實者,應即舉發。但行為終了日起逾七日之檢舉,不予舉發。」警察機關依法負有查證屬實的義務與責任,否則不得舉發。且行為終了日逾7日之檢舉,不應舉發。警察機關如果未能查證屬實,將因誤判而舉發錯誤。再者,警察機關有依法行政的義務,在交通裁決事件,除了道交處罰條例等交通法規以外,更應依據位階更高的憲法關於人民基本權利的保護規定,例如比例原則,也就是說,警察機關在判斷舉發是否屬實而應否舉發時,仍應將憲法比例原則列入執法時的指導原則,警察機關在判斷是否構成違規而應予舉發時,若未正確適用比例原則,即屬違法。在本院過去審理交通裁決事件的經驗,警察機關在違規停車的事件,確實曾經以比例原則斟酌違停的事實後,自行撤銷原舉發或建請交通事件裁決所予以免罰。警察機關如果未依法善盡法定的查證屬實義務,所做的逕行舉發就不合法。被告以不合法的舉發為基礎所做的原處分,同樣也不合法。
(二)而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規定,最初是在85年12月31日增訂,86年3月1日施行,當時條文為「對於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者,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或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經查證屬實者,應即舉發。」,也就是尚無「但行為終了日起逾七日之檢舉,不予舉發。」規定。當時立法理由為「由於警力有限及民眾取巧違規成性,為交通秩序混亂原因之一,民眾如能利用適當管道檢舉交通違規,除可彌補警力之不足外,亦將產生極大之嚇阻效果。」。該次修法還將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修正為「道路交通管理之稽查,違規紀錄,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執行之。前項稽查,得由交通助理人員協助執行,其稽查項目為違規停車者,並得由交通助理人員逕行執行之;其設置、訓練及執行之辦法,由內政部會同交通部定之。」修正理由為「鑑於目前道路交通違規情形極為嚴重,增列交通助理人員之設置,以協助執行道路交通管理之稽查及辦理違規紀錄與交通秩序之維護。」。換言之,該次修法一方面增加協助交通稽查的交通助理人員,需要予以訓練。另一方面,讓民眾直接提出檢舉,舉發機關查證屬實者,應即舉發。
(三)但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規定,於103年5月30日又有所修正,增訂「但行為終了日起逾七日之檢舉,不予舉發。」,修正理由為「為避免檢舉人刻意鑽營法律文字,造成法條之目的逸失,甚至衍生社會、鄰里之不安與不和諧,同時保障法條原立法精神目的在維護交通、保障安全,故針對舉發部分,擬定期限之規定,可強化社會秩序之安定性。」。可證開放民眾檢舉交通違規,已經造成許多不良影響,而必須加以限制。85年增訂本條的所想要達到的嚇阻效果,實質上是造成許多用路人的困擾。相較於員警執法應遵守例如交通違規稽查與輕微違規勸導作業注意事項,區分逕行舉發、攔停舉發、「非固定式」或「固定式」科學儀器採證違規而有不同作法,目的在於導正員警執法觀念、提升員警執法品質、增進警民互動。避免以偷拍、造成警民衝突的方式執法。但道交處罰條例7條之1,卻是允許完全不受上述法令、價值理念所規制的一般民眾進行檢舉,警察機關仍得受理並舉發,這是道交處罰條例極為矛盾衝突的兩個規定。在適用上,必須嚴格要求舉發機關對於民眾檢舉資料進行查證屬實的義務與責任。如果舉發機關未能善盡此項義務與責任,就是違反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規定。
(四)因此,證據若無法確實證明違規事實而仍有所懷疑者,應對被檢舉人作有利認定。
(五)本院引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89號解釋,關於個人的私人活動、隱私權在公共場所仍受保護的意旨如下:「蓋個人之私人生活及社會活動,隨時受他人持續注視、監看、監聽或公開揭露,其言行舉止及人際互動即難自由從事,致影響其人格之自由發展。尤以現今資訊科技高度發展及相關設備之方便取得,個人之私人活動受注視、監看、監聽或公開揭露等侵擾之可能大為增加,個人之私人活動及隱私受保護之需要,亦隨之提升。是個人縱於公共場域中,亦應享有依社會通念得不受他人持續注視、監看、監聽、接近等侵擾之私人活動領域及個人資料自主,而受法律所保護。」。以原告的情形為例,長期以來遭受他人檢舉違規停車,這表示長期以來有人一直在注視、監看原告在自宅土地上的停車行為,這是嚴重的侵害隱私,但原告卻不知道是誰在從事這樣的注視、監看行為。我們以同理心來看待原告的處境,也會覺得個人受憲法保護的行動自由、私人活動、隱私權等基本權利,不應該被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以檢舉交通違規為名義的法律所過度侵害,有違反憲法比例原則的情形。我們雖然期待立法機關可以儘速修正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的規定,但在修法以前,警察機關、裁決所、司法機關在適用道交處罰條例第7條之1規定時,至少都應該參照釋字第689號解釋的意旨、憲法比例原則去做合憲性解釋,這才能在每一個生活中的個案去落實法治國家最基本的依法行政原則,人民基本權利得以獲得保障。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攝影獨白Alex 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這個短片會由許志安、黃心穎在的士上被偷錄並公開影片的事件,講到影像個人資料私隱問題,以及當下的低光攝影技術,包括紅外攝及高ISO的拍攝能力。我作為影像研究者,會較認真看待這一類有傷害性的偷錄及公開的行為。
我過去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研究:
http://photo.popart.hk/newweb/archives/3485
我在片中提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在這類事情的角式,該置在回答傳媒查詢時已經表達:由於的士屬半私人空間,有別於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於的士車廂內安裝攝影和錄音裝置以收集乘客影像及/或聲音,若所攝錄的影像可能會用作辨識個別人士,的士司機/的士公司作為資料使用者,必須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規定及其六項資料保障原則........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ZxZVrH-yGcQ
記得【訂閱】按鐘仔ICON、分享本片
新聞稿、採訪通知:[email protected]
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攝影獨白AlexNG
資助我的頻道:https://www.paypal.me/alexngchannel
【Photonews】http://photo.popart.hk
【Photonews Fan Page】http://bit.ly/2XhptHe
【AlexNG fan page】http://bit.ly/2DjiYfk
【攝影課程】http://bit.ly/2V57F4K
【香港攝影同學會】http://bit.ly/2VQosFT
【香港二手相機】http://bit.ly/2GraEfI era/ EfI
#私隱 #許志安 #黃心穎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第2原則 的推薦與評價

by 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for Personal Data ( 個人資料私隱 專員公署) ... <看更多>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by 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for Personal Data ( 個人資料私隱 專員公署) ... <看更多>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保障資料原則 在 《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的六項保障資料原則— 第1原則 的推薦與評價
by 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for Personal Data ( 個人資料私隱 專員公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