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知文具舖有冇開呢 想磨墨寫fight春!🙂🙂🙂
#借問廁所何處有
#瘋瘋遙指你屋企
#半個鐘內答咗6次🤷🏻♂️
借問廁所何處有 在 林瘋 Franc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唔知文具舖有冇開呢 想磨墨寫fight春!🙂🙂🙂
#借問廁所何處有
#瘋瘋遙指你屋企
#半個鐘內答咗6次🤷🏻♂️
借問廁所何處有 在 張欣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日的網絡廿三條,
好像說改寫呀, 改圖呀, 都有可能觸犯法律.
我是讀中文的, 只知道,
在中華文化中,
改寫, 仿寫, 暗引, 倒是源遠流長.
甚至, 到今天, 也是備受認同的.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不時會仿照名句寫作.
有一本書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大家覺得很不錯, 於是便有什麼 '港孩是怎樣煉成的', '怪獸家長是怎樣煉成的' 文章出現.
連國內的人民網也有 '解放軍汪星人戰士是怎樣煉成的', '省長是怎樣煉成的' 評論文章
活學活用, 稍作改動, 醒神入腦.
即使是古代, 仿寫更是屢見不鮮.
蘇東坡有首詞叫水龍吟, 是和韻好友章質夫的作品: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来,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結果, 這詞名留千古, 比章氏一手原本的更好,
可說在當時及後來都得到更多like!
王國維便說:
'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
可見, 二次創作未必是壞事, 在中國文學史更因此留下一段美談.
至於在學術及宗教上, 仿作答和更是多有所見.
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代, 想找繼承人, 弟子神秀作詩: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當時慧能聽到後, 仿其詩作: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是文盲的, 正是由於神秀的作品, 啟發他思考而二次創作,
後來更創立禪宗的南宗.
可見, 中國一向是兼容並包的民族, 有胸襟, 有氣度.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者, 比比皆是.
甚至乎, 在今天, 在政治上, 我們也仿而有度.
眾所周知, 中國現奉行社會主義.
但鄧小平說, 中國行的, 應是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即因應國情的需要, 而改寫當中的情節.
就算近日甚囂塵上的一帶一路,
不也是參考漢代的絲綢之路及明代的海上絲路而來嗎?
可見, 對人民有益, 能順人民意願, 為人民發聲的,
仿作改寫又有何妨?
年輕人多有創見.
我教小學生時, 問有沒有聽過清明節時, 他/她們爭相背誦:
'清明時節臭蚊蚊, 路上行人臭到暈,
借問廁所何處有, 直行轉左再轉右!'
讀而能仿, 仿而能作, 儼如一班小詩人!
有時我想, 若古代有此廿三條,
我們看報導時,
其標題又會否是:
'警方拘捕蘇東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