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真是一個奇妙的月份,隨著英國政府對於防疫的佛系態度,生活似乎已經回到沒有病毒的狀況下, 到國家劇院看了第一場舞台劇,全場坐滿的狀況下,現場觀眾除了吃東西以外,要全程佩戴口罩,儘管如此舞台劇的票也是早早銷售一空,開始更自在的外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像病毒不曾存在一樣。
上週末久違一年多來第一次的小旅行,到英格蘭西南邊的布里斯托,每年一次全歐洲最大的熱氣球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熱氣球高手,帶著自己的熱氣球來這裡同步升空。
旅客可以自費,跟著熱氣球一起俯瞰布里斯托風景,來了英國這麼多年,剛開始因為英國旅遊書的關係,造訪英國各大小城市,布里斯托這個有趣的海港城市ㄧ直是遺珠之憾。
一年一次的熱氣球節,英國國旅正夯,飯店民宿價格比平日漲了三倍,火車票也跟漲,最後一分鐘決定出發的小旅行,出發前兩天也很幸運訂到直達的公車,雖然比火車慢了半小時但是不需要轉車,客運可預定餐桌加大空間,比火車頭等空間還要舒適許多,價格更是火車的一半,維多利亞客運車站出發的班次很多就算是臨時起意的小旅行,也有很多選擇。
以往說走就走的海外旅行,視為理所當然,現在難得英國小旅行卻像個要參加校外教學的小孩興奮不已,以前不會嘗試的旅遊方式,現在能簡單找到不一樣的樂趣。
週末天空不作美,原本預計的熱氣球集體升空接連取消,還好布里斯托這個城市本身就很有趣,碰上了中世紀建築Corn Street and High Street老市區的假日跳蚤市場,港口河邊倉庫的餐廳跟英式酒吧,河岸旁的異國餐廳,17世紀老城區建築Christmas Steps蛋糕烘焙店,帶著孤獨星球的介紹,早上從晨跑開始,欣賞這個城市寧靜的一面,午餐在布里斯托最古老的市集St. Nicholas Market用餐,布里斯托也是充滿的街頭塗鴉的城市,可以在旅客觀光中心拿到塗鴉地圖,英國著名塗鴉藝術家Banksy,的作品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往戶外走到達布里斯托最具代表性的吊橋Suspension Bridge,是每年熱氣球和每天夕陽最佳的觀賞地,圍繞著綠地可以逛上一兩個小時,感謝大自然給人的療癒能量,覺得來到這裡真好! 推薦大家也來布里斯本這個城市走走! 在英國的大家也開始小旅行了嗎?
這一陣子除了營養師的每天叮嚀,搭配課程也進行了斑馬訓練到了第13週,還差三周跑步課程才畢業,翅膀還沒長硬某一天我收到所在地的鄰里通知,我們這一區在這個週日即將封路,為的就是半馬活動,而身為居民有著折扣,收到這樣的通知信,加上正在訓練的我情何以堪,從倫敦塔出發,一路往泰晤士河西邊跑,最後在格林威治結束的路程,全程封路,能夠在倫敦大街上跑步,根本就是老天下的挑戰函!🤣
於是我報名了!對的半馬的活動就在這個禮拜日,其實我現在已經緊張得睡不著,分享布里斯托的旅行只是分散注意力而以。
拜託請幫我集氣好嗎,我這個肉腳,疫情前跑1公里都喘噓噓的人,雖然這陣子搭配著教練還有營養師的叮嚀,有了不少進步,但最多也只有到15公里,半馬21公里,可能就是世界最遙遠的距離🤣
希望我週日劫後餘生還能跟大家分享,這輩子第一次參加的路跑,在倫敦大街上跑步的感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80的網紅煲劇廢噏Literal Noth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leabag #倫敦生活》 舞台劇 VS 劇集版 甚麼是 National Theatre Live? ( #NTLive ) 《 #深夜小狗神祕習題 》 * 本片不設中文字幕, 不便之處, 敬請見諒。 ======================================= [代客...
倫敦生活舞台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國演員派特.希區考克(Pat Hitchcock)辭世,享耆壽93歲。她曾在名導父親亞佛烈德.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多部作品中演出,包括《火車怪客 Strangers on a Train》(1951)、《驚魂記 Psycho》(1960)等作。
.
派特.希區考克出生倫敦,是家中獨女,童年時期曾在寄宿家庭接受嚴格的教育。1939年,因為父親受邀前往好萊塢執導《蝴蝶夢 Rebecca》(1940),她隨家人搬到洛杉磯生活。在耳濡目染之下,她自小就立志成為演員。
.
早期她曾以舞台劇演員身分在百老匯出演,不過之所以獲得角色,或許多少得益於父親光環,在父親介紹之下,她得以在1942年參演劇作《Solitaire》,兩年後則在《Violet》擔綱主角。不過在晚年時,她否認自己是倚靠父親獲得機會,他稱父親「從不搞裙帶關係」。
.
1949年,她與父親回到倫敦拍攝《慾海驚魂 Stage Fright》(1950),因為外貌與主角珍.惠曼(Jane Wyman)神似,她被安排飾演其替身,但同時也片中飾演一名同學。在《火車怪客》與《驚魂記》等名作都能見到她的身影,在《驚魂記》中,派特.希區考克與珍妮特.李(Janet Leigh)有對手戲(附圖)。除了參與父親之作,她也《十誡 The Ten Commandments》(1956)當中飾演了一個龍套角色。
.
1960年代後,育有三名子女的派特.希區考克為了家庭淡出電影圈,然而父親沒有對她放棄演藝事業有過挽留。晚年她作為希區考克家族的代表,經常接受一些紀錄片訪談,也為一些關於父親的書籍提供觀點。2003年,她與羅宏.布杰侯(Laurent Bouzereau)出版了《Alma Hitchcock: The Woman Behind the Man》一書,介紹了她的母親艾瑪.雷維爾(Alma Reville)。
.
2021年8月9日,派特.希區考克於加州千橡樹市辭世。
倫敦生活舞台劇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週末下午,想不想來杯(十九世紀就已經出現的)湯姆與傑利啊?
⠀
⠀
在《跳舞丹尼的聖誕節》 這齣 1932 年的百老匯電視短片中,一名絮絮叨叨的男子從寒冷的窗台拿來鐵桶,取出一枚雞蛋,一邊將它與糖攪拌在一起、加入熱牛奶與酒精,一邊對著鏡頭介紹這款飲品:湯姆與傑利。
⠀
⠀
不過這對歡喜冤家般的組合,起源其實更早。最為人所知的說法有兩種。
⠀
⠀
早在 1821 年的倫敦,「湯姆與傑利」就被視為搭檔了。它來自於記者皮爾斯・伊根(Pierce Egan)的作品《倫敦生活》(Life in London or, the Day and Night Scenes of Jerry Hawthorn, esq., and his elegant friend, Corinthian Tom, accompanied by Bob Logic, the Oxonian, in their rambles and sprees through the Metropolis, 1821)沒錯,前述括號裡是完整的名字。《倫敦生活》是喜劇月刊,主角正是三個愛去倫敦破敗區域探勘「生活樣貌」、四處浪蕩的年輕人:湯姆、傑利、羅吉克(Logic)。
⠀
⠀
皮爾斯的《倫敦生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被改編成舞台劇、多次被改寫,甚至盜版,在 1820 年代左右,也傳入了美國。因為作品太受歡迎,「湯姆與傑利」被用來形容四處胡鬧、遊手好閒年輕人的代名詞,但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這和卡通人物的命名相關。但據說,「湯姆與傑利」這款飲料,是皮爾斯發明來推銷自己的作品的副產品。
⠀
⠀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紐約的酒保 Jerry Thomas 在 1847 年發明了此項飲品,不過許多資料顯示,在此之前美國各地就有在冬季飲用這款飲料的傳統,尤其在冬季嚴寒又長久的明尼蘇達、威斯康辛州一帶,它幾乎是家庭必備的暖心飲品。
⠀
⠀
雖然在二十世紀初,這款實際上就是「加酒蛋蜜汁」的熱飲曾在禁酒令時期(The Prohibition Era, 1920-1933)消聲匿跡,不過從許多的電影,以及為人熟知的《湯姆與傑利》卡通裡,我們還是可以看見美國文化對它的愛好。它不僅象徵著溫暖與甜蜜,更經常與親近的家人好友一起享用。看來,寒冬除了熱可可、熱紅酒之外,又多了一種大人味的選項。
⠀
⠀
⠀
這款調酒怎麼做?點進文章看食譜 ➤➤ 不只是卡通或蛋酒!「湯姆與傑利」的命名故事
https://bit.ly/3xeHHvx
⠀
⠀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傘開連結
⠀
#舊文沒看過就是新的|#湯姆與傑利|#調酒|#倫敦生活
倫敦生活舞台劇 在 煲劇廢噏Literal Nothi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Fleabag #倫敦生活》
舞台劇 VS 劇集版
甚麼是 National Theatre Live? ( #NTLive )
《 #深夜小狗神祕習題 》
* 本片不設中文字幕, 不便之處, 敬請見諒。
=======================================
[代客煲劇 收費服務 ]
Paypal : paypal.me/LiteralNothing
=======================================
[廢嗡10分鐘] https://bit.ly/2HYZ4Ik
[煲劇雜碎] https://goo.gl/xFjAVZ
更多DC漫畫改編電視劇影片可參看以下影片列表:
DC漫畫 電影/電視劇集: https://goo.gl/rp8FYl
更多Marvel漫畫改編電視劇影片可參看以下影片列表:
Marvel 漫畫改編電影/電視劇集: https://goo.gl/9I50qz
更多-歐美劇集介紹影片可參看以下影片列表:
煲劇指南-背景介紹/簡評(無劇透): https://goo.gl/WZx5TX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iteral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