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匠師推廣教育】
#培植在地文資傳承的人才
#金門人的古厝
#金門人自己修
金門的深厚文化底蘊,除了歷代著名的文人雅士外,也體現在眾多的有形文化資產上。金門的古蹟、閩南傳統建築、洋樓建築數量名列前茅,但我們也發現傳統建築的修復人才有著嚴重斷層,對於維護史蹟相當不利。
縣府從107年開始培訓傳統匠師,陸續開辦「金門傳統匠師推廣教育班」,至今逾40位學員通過考核並投入傳統建築修復的行列。不過人才培育是經年累月,老師傅經驗是要一代傳承一代,如此才能讓傳統建築維護的工作生生不息。
從民國90年,縣府陸續投入9億3千萬餘元,鼓勵民眾進行傳統建築物修復,至今已完成683棟,只是人才凋零以及傳承斷層的問題難解。
鎮浯盼能有更多新血投入匠師教育培訓,學習老師傅們的好手藝,讓金門寶貴的建築瑰寶,閩南建築文化的精華能永續留存。
#傳統現代
#共生發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5的網紅IC之音 · 竹科廣播 FM97.5,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你,許下了哪些堅定的承諾?。2015年起,台灣應用材料、愛惜社區推展協會與 IC 之音.竹科廣播對於環境教育推廣充滿著願景與希望。在過去連續五年,深入桃竹苗新竹高中職,超過四萬名師生響應《看見台灣之後》環保教育活動。 今年看見台灣之後—環保 30,台灣因你...
傳統匠師 在 蔣絜安 靚台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力分享吧!朋友,如果你/妳沒看過這記錄片。
轉自美力台灣(2017)
10 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 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全靠 1 個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用 10 年去記錄,讓我們不至於忘記,台灣最美的樣子。
搶先成為計畫支持者
➤ https://backme.tw/ref/S1VfR/
親愛的台灣人,在你的記憶中,台灣是什麼樣子?
這次的世大運,你可能很訝異地看見台灣人的努力,發現你所熟悉的台灣和台灣人,其實很美、很有力量。
而《美力台灣 3D》電影要帶你看見的,
就是一個這樣的台灣。
看見那些生於台灣,踏實地生活、掙扎著生存的台灣人。
曲全立,一個曾和李安同台得獎的導演,花上十年時間,記錄 10 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 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
就算世代變遷,台灣的傳統文化被時間淘汰;就算努力盡付東流,再也沒有人親眼看見台灣大自然的美,至少還有這部電影,記憶著台灣的美。
搶先成為計畫支持者 ➤ https://backme.tw/ref/S1Vf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力台灣3D電影上映暨偏鄉巡演計畫集資中
支持這部台灣電影、支持這個偏鄉巡演計畫,我們可以讓更多孩子認識台灣之美。
傳統匠師 在 甄兒⁰⁴²³ Is 貪吃貨∞愛旅遊·美食景點️·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客家大院🌼
三合院古厝🏠
-
🚗苗栗縣銅鑼鄉龍泉15號
⏰08:00-17:00
🎟免門票
🅿️免費停車場
-
🌼官網介紹🌼
苗栗縣民有客家、閩南、泰雅、賽夏、巴宰、道卡斯等族群,其中客家佔65%,是名副其實的客家大縣,縣政府乃在桐花公園內設置客家大院,原意作為桐花公園的管理站,漸漸發展出傳統匠師與現代建築師共同構思的「客家大院」,使得這座三合院融合了古典與現代建築美學;在美麗的傳統建築風貌消失的今日,苗栗縣政府虔誠將傳統客家三合院視為縣民心中的瑰寶,喚起的更是追索古典文化頂層精神價值之熱情。
-
位在桐花公園裡的客家大院🏠
幾年前本來有機會拜訪,
但因為那時候參觀園區需要門票,
當時覺得有點貴就沒選擇進去😅
沒想到時隔幾年再來,
雖然變成免費參觀,
但也表示這園區已經沒人管制了😨
-
客家大院現在也因為姜太公道場進駐,
所以雖然留有部分古早味的物品,
但整體來說變得有點喪失那種古厝的感覺🥺
💐IG:https://instagram.com/promise0423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02044241330555/
#甄兒❤️旅遊💃🏻 #奶黃包👶🏻出遊日🌼
#苗栗 #苗栗市 #苗栗縣 #銅鑼 #銅鑼鄉 #苗栗銅鑼 #苗栗景點 #苗栗一日遊 #苗栗旅遊 #客家 #客家大院 #客家文化 #台灣影城媽祖村 #台灣影城 #桃太郎村 #三合院 #古厝 #漫遊客庄 #客庄 #桐花公園 #媽祖新村 #復古 #網美集散地 #網美景點 #台灣景點 #台灣旅遊 #taiwan #Miaoli @ 苗栗縣銅鑼鄉客家大院
傳統匠師 在 IC之音 · 竹科廣播 FM97.5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孕育我們的土地,你,許下了哪些堅定的承諾?。2015年起,台灣應用材料、愛惜社區推展協會與 IC 之音.竹科廣播對於環境教育推廣充滿著願景與希望。在過去連續五年,深入桃竹苗新竹高中職,超過四萬名師生響應《看見台灣之後》環保教育活動。
今年看見台灣之後—環保 30,台灣因你而改變,首次邀請紀錄片大師柯金源導演、曲全立導演,透過柯金源導演《海》紀錄片、曲全立導演《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了解台灣現今生態。
兩位導演用常達十年以上的時間紀錄台灣環境,透過導演的眼睛發掘、深入議題。本次也邀請到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擔任主持人,透過林藝長期推廣環保行動的經驗與導演對話,與我們分享這些寫實紀錄背後的精彩故事!
//【柯金源導演介紹】//
27 部紀錄片,從高山的千年巨木林到海底的珊瑚釋卵、從養蚵的漁民到種稻的農民、從不斷後退的海岸線到日漸混沌的天際線,以過人的毅力完成27部紀錄片。
30 萬筆田野筆記,長期以行腳方式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足跡遍及島嶼各個角落。累積上百萬字的 田野調查資料、20萬張照片,並出版超過30萬字的台灣環境報導專書。
90 座影像講座,創作生涯獲得超過90個獎項肯定,包含: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首獎、台灣國際 紀錄片影展台灣獎、紐約電視展最佳導演、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蒙大 拿影展最佳影片、韓國綠色影展Excellence Prize ...等。
●《海》紀錄片介紹:
『海』紀錄片的企劃、製作與拍攝內容,是以台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做為主要觀察與記錄重點。因此,延續自1994年公視「瀛海水晶宮」節目、2004年「記憶珊-瑚」紀錄片的內涵,針對目前的海洋環境現況,以及人如何利用海洋資源型態,做為紀錄片呈現的主軸。三十五段影像故事,沒有旁白與配樂,極簡的漁人對話,「海」紀錄片,以最質樸、純粹的紀錄影像與舖陳,簡單而直接的凝視,呈現海洋的生命樣貌,以及人類從海洋擷取各種養分的方式,乃至於海洋反撲的力道。
//【曲全立導演介紹】//
在事業起飛的 35 歲,一顆拳頭大的腦瘤改變了曲全立導演的宿命。事業正要起飛的曲導演,將 3D 技術運用,回饋到這塊土地上。他始終記得自己是一位「重生」的人,也因如此,更期盼將小愛化為大愛,自籌經費建立 3D 行動電影車,讓偏鄉孩童能看見「自己與我們的環境」。自 2008 年接觸 3D 以後,3千多個拍攝的日夜、跑了 22 萬公里、拍攝 300 位即將消失的匠人,與無數面臨改變的台灣地景,他持續創作 3D,期盼為這塊土地作傳!
●《美力台灣 3D》紀錄片介紹:
10個瀕臨消失的台灣美景,100個將被遺忘的傳統匠師,全靠1個半聾半盲的傻瓜導演,用10年去記錄,讓我們不至於忘記,台灣最美的樣子。台灣,一個美麗的小島。在這個島上,有高聳入雲的山脈,有湛藍清澈的海洋,在山林和海濱之間還有辛勤工作、永遠保持笑容的人民。在近十年間《美力台灣》走遍台灣的每個角落,從山林拍到海底,從鄉村拍到城市,不但有令人驚歎的美麗自然景觀,更記錄下超過百位傳承台灣傳統民間工藝的國寶級工匠。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更是這些單純而深刻的工匠精神。知名作家小野獻聲相挺、一手包辦全片旁白,金獎常勝軍鍾興民量身打造的電影配樂,《美力台灣》巧妙地將台灣的自然風貌與匠人代表的文化底蘊結合在一起,在八十分鐘之內,帶領觀眾走入前所未見的,不一樣的美「力」台灣。
更多支持與關注我們:
👉2020 看見台灣之後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fterbyd
👉台灣應用材料公司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ppliedMaterialsTaiwan
👉愛惜社區推展協會 官網:https://www.ishare.org.tw/
👉IC之音.竹科廣播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c975
👉柯金源導演 紀錄片資料庫:https://docs.tfi.org.tw/zh-hant/filmmakers/2589
👉曲全立導演 美力台灣 Formosa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owerFormosa
👉寶島淨鄉團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rmosaCountyBeauty/

傳統匠師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位於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一段65巷1至93號,興建於1960年代,曾住過多名政大教授,保留初期政大復校的教育文化記憶;建築群分為甲、乙兩區,住宅為二層樓加強紅色磚造雙拼建築,建物內部空間精簡,反映1960年代經建條件,而區間留設小公園,形成極富特色的鄰里景況。
不過,由於政大學院空間不足,校方擬在化南新村興建法學院大樓,當地居民反對,向文化局提報文資,訴求全區保留,文資委員也多次前往會勘
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辦法
中華民國106年7月27日文化部文授資局綜字第10630079121號令訂定
第一條本辦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聚落建築群之修復及再利用,應基於文化資產價值優先保存之原則,並保存主要紋理、原有建築式樣、風格與外在形貌或重要之開放空間、環境與景觀。
第三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應符合其聚落建築群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之規範,優先保存聚落建築群原有生活形態與無形文化。
第四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包括下列標的:
一、聚落建築群之建築、構造物。
二、聚落建築群整體空間紋理。
三、聚落建築群保存再利用之必要公用設備、公共設施。
第五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其辦理事項如下:
一、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二、規劃設計。
三、施工。
四、監造。
五、工作紀錄。
六、其他相關事項。
第六條前條第一款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依據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之保存強度分區、分級設定,擬定修復或再利用範圍及內容。
二、現況調查,包括擬修復或再利用範圍內建築物群之環境、景觀、結構、構造與設備、損壞狀況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調查。
三、文化資產價值與再利用適宜性之評估,原有建築形式工法之調查。
四、景觀維護方針、修復或再利用原則、方法之研擬。
五、必要之現況測繪或圖說。
六、修復或再利用所涉建築、土地、消防與其他相關法令之檢討及建議。
七、依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第四條所定因應計畫研擬之建議。
八、修景、環境設施整建整備、防災系統設施之設置建議。
九、修復或再利用實施期程及經費概估。
辦理修復或再利用計畫,應置執行主持人一人,並應具開業建築師、相關執業技師或經依法審定之相關系、所助理教授以上資格。
第七條第五條第二款規劃設計,應依前條修復或再利用計畫為之;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必要調查之資料整理分析。
二、規劃及設計方案之研擬。
三、現況之測繪、圖說繪製及必要差異分析。
四、必要景觀與設施保存之設計。
五、必要之結構安全檢測及補強設計。
六、施工說明書之製作。
七、工程預算之編列。
八、依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建築法、消防法及其他相關法規適用之檢討。
九、依前條第一項第七款之建議研提之因應計畫。
辦理規劃設計,應置執行主持人一人,並具開業建築師或相關執業技師資格。
前項所定之開業建築師或相關技師,其參與執業之範圍,應依建築法、建築師法及技師法之規定辦理。
第八條第五條第三款施工,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原有構件、文物種類及數量之統計。
二、各項現況之清理、清點、核對及設計書圖與現況不符事項之記載。
三、依修復原則及設計書圖執行各項保存、修復及仿作等工作。
四、有關施工之傳統匠師或專業技術人員、重要分包廠商與設備商資格文件及名冊之備置。
五、修復構件之量測及彙整。
六、原用材料之保存、修復或更新及品質之管理。
七、原有文物、重要風貌、設備保護措施之執行。
八、施工中因重大之發現所為對業主之通報。
九、依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建築管理土地使用消防安全處理辦法第六條第二項規定,將竣工書圖及因應計畫送土地使用、建築及消防主管機關建檔。
施工廠商於第五條第三款施工中,應置工地負責人,並依其他法令或契約規定置相關人員。
第九條聚落建築群修復及再利用之施工工地負責人,應具備下列資格之一:
一、具一年以上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或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相關工程經驗。
二、參加中央主管機關自行或委託其他機關(構)、學校或團體辦理之古蹟修復工程工地負責人訓練,並取得結業證書。
前項修復或再利用工程經費達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上者,並應領有營造業法所定工地主任執業證。
工地負責人於施工期間,應確實到場執行業務。
第十條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工程內容中,其保存強度分級高者,原有建築與景觀形貌,應由具備傳統匠師資格者施作。
第十一條第五條第四款監造,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施工廠商辦理之原有構件及文物種類、數量統計之監督。
二、清理、清點、核對各項現況之督導,並查對設計書圖與現況不符事項及其後續之建議。
三、傳統匠師或專業技術人員、重要分包廠商及設備廠商相關資格文件之查對。
四、對施工廠商執行修復構件量測成果之校驗。
五、施工廠商辦理原用材料保存、修復或更新與品質管理工作之督導及查驗。
六、施工廠商執行原有文物保護措施之監督。
七、施工廠商依修復原則及設計書圖,執行各項保存、修復及仿作等工作之監督。
八、施工廠商現況施工中重大發現提報之查對及建議處理。
九、施工廠商依第八條第九款規定,辦理竣工書圖與因應計畫建檔之協助及督導。
第十二條第五條第五款工作紀錄,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修復或再利用範圍之建築物群之環境、景觀、構造與設備、損壞狀況施工前後修復狀況之紀錄。
二、參與施工人員與匠師施工過程、技術、流派紀錄及其資格文件。
三、採用科技工法之實驗、施工過程及檢測報告紀錄。
四、修復工程歷次會議紀錄、重要公文書、工程日誌、工程決算、驗收紀錄及其他必要文件之收列。
五、修復成果綜合檢討與建議。
第十三條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工程之進行,應受主管機關之指導監督。
前項指導監督,主管機關得邀集機關、專家或學者召開工程諮詢或審查會議。
前項諮詢或審查會議,得為規劃設計之審查、協助審查廠商書件、指導修復工程進行、審查各項計畫書圖及其他必要之諮詢。
第十四條因應聚落建築群之特殊性或非屬聚落建築群整體性之修復或再利用者,經主管機關審查核定後,其修復及再利用得依實際情形簡化,不受第五條至第十二條規定之限制。
第十五條本辦法自發布日施行。

傳統匠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