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印地語嗎?
報名參加起來!
聽說只剩下幾個名額喔!
台灣唯一一個持續推動印地語教學的
就是 就諦學堂 了!
現在加開了一個新時段
趕快手刀報名!
日期:
2020年8月5日(週三)
時間:
19:20-21:50
(連續六週,共15小時)
師資 :
沈英杰 PINTU KUMAR 老師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
Traveni Satyabhama College
College in Hisua, India
來自印度比哈爾省的Hisua,
曾於印度擔任中文翻譯、導游、中文老師。
公司總經理特助等工作。
對象:
一般學生、社會大眾,無基礎者。
人數:
3-9人
教材:
本課程附教材、文具。不設補課,請斟酌時間安排再報名!
報名方式:
1. 請先於「就諦學堂」FB(臉書)專頁按讚,
2. 於本課程頁面按「參加」,
3. 再填寫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lV9OKE
4. 匯款後請將轉帳收據拍照私訊「就諦學堂 fb
即報名成功。
費用:
學費3950元,
扣除老師鐘點費與場地費成本(第5位後)
將統一用作李三財先生贈出公益用途。
繳費方式:
3950元學費,請匯至以下帳號:
國泰世華銀行(013)館前分行
戶名:就諦學堂有限公司
帳號:001035011885
有任何問題歡迎FB私訊 或FB留言詢問!!!
(Line:0968222618
********************************************
若有任何問題請盡量透過臉書發問,若有必要可於以下時間來電
02-7725-0168 / 0968222618
週一~週五 15:00-18:00
週六日16:40-18:40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21樓
**************************************
(備註:課程都是專業師資,小班制,品質相當穩定,並無提供試聽)。
就諦學堂 簡介
「台北市香港華僑陳就娣女士紀念中心」是來自香港的「台北維多莉亞韓語文教育中心」創辦人李三財先生為紀念母親而於2012年6月設立的公益團體。除了服務本地青年、僑生及新住民朋友,紀念中心也長期贊助各大學偏鄉服務社團及家扶中心等NGO的公益活動。爾後紀念中心開辦「就諦講堂」,提供免費、優質的演講活動,並在台灣及香港等八間學校設立清寒獎學金。
「紀念中心」於2012年9月與「四方報」共同創辦「五語+N學堂」,開始提供全國民眾免費學習東南亞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緬甸及馬來文等七國語言課程,以促進文化交流及族群的融合。「五語+N學堂」免費學習計畫經營一年後,初步取得推廣東南亞語言文化的成果,並於2013年的9月終止。10月陳就娣紀念中心搬遷至現址(北車)後改以免費贊助場地的方式提供新住民老師研習課程,讓部分尚未受到重視的語種得到持續開課的機會。
2013年12月成立「就諦學堂」,除贊助場地外,也開展「捐發票或800元場地費學亞州語言課程」的公益活動,讓愛廣傳。
2014年持續推動各語種的公益課程及演講。並引入台語讓更多的人受惠。並將上萬冊抬頭苦幹一書,贈予全台高中及大部份的大學分享經驗。
2015年5月起,推出以2500元捐款予家扶或慈善團體免費學亞洲語言的公益計畫(已捐出40多萬予家扶等),加強東南亞各國語言文化課程的多元化及推廣之用。
2016年1月起,學堂以社會企業的模式運作,學費2500元,扣除老師鐘點費與場地費成本(第八、九位學員後),統一由李三財先生捐予合作的慈善團體(家扶、公督盟、僑生與新住民活動、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八所大學高中的清寒獎學金、偏鄉的書籍文具、弱勢族群的公益電影贊助、東南亞國家志工服務等)!爾後因考量許多課程因學習人數較少而無法開班,學堂調整為學費3500元,報名達三人就開班的模式,讓語言的學習與傳承得以延續,並開辦台語、上海話、寮國語、印地語等新語種課程。加強台灣和東南亞乃至全球的文化交流,促進社會和諧。
2016年,就諦學堂與金甌女中合作,於全國高中職中首創「亞洲語文中心」,開辦「免費學東協十國語文課程公益計畫」,鼓勵大眾學習東協語文,上課學員已近1000人次;2017年,李三財執行長受邀擔任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研究中心執行長,透過長期深耕東南亞及南亞語言教育的就諦學堂,提供優秀的十國語言師資團隊,開辦「東協+印地十國語言課程」。
2017年,學堂也推出酌收場地費的「東協講堂」及「環球講堂」,邀請東協及全球各國相關的專家學者,前來交流分享,拓展東協社會及全球文化的視野,免費的就諦公益講堂也即將邁入第100場!目前除了配合金甌女中、新店高中、民進黨民主學院、成功國小等各單位及企業,持續開辦東協課程外,仍努力開拓,出版前瞻東協系列書籍,開辦東協語文書店就諦書坊!並贊助推出東南亞風情畫全國繪畫比賽、印象東協徵文比賽!同時持續地執行我們的公益目標,推出「新住民免費學台語」、「東南亞留學生免費學中文」等公益課程。
2018年,李三財執行長更赴柬埔寨金邊成立就諦學堂分校,開辦免費中文課程,協助當地居民翻轉生命!由於長期對公益的關注,去年3月29日獲得青年獎章;同年9月並在緬甸偏鄉成立就諦紀念圖書館,希望影響更多青少年,用知識改變命運。
就諦學堂會持續秉持公益的理念及精神,帶領大家前瞻東協、展望全球之餘,期盼透過語文教育及文化的推廣,促進台灣社會與東協世界的連結,消弭種族隔閡!
#Hindi
#印度
#印地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認真少年Imseriou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靠岸啦 延伸影片 ➡ 型男藝術家製作大鯨魚雕塑【超認真少年】How to make giant metal sculpturehttps://youtu.be/CGQKds43N1o #傑出校友 #超級戰艦 訂閱我們 ➡ https://pse.is/Q26YB 【超認真少年IG】https...
僑泰學費 在 健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70年代,原來有一群大學生,聊過自決。
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把這個問題一拖再拖?甚至是,把這個問題隱滅於世道?
今晚 #903國民教育 。
爸,我有走錯路嗎?
故事有點像周星馳的電影。在我的印象中,閒時都是刨馬經,小時候因為工作關係也會帶我到處遊歷的爸爸,原來曾經參加過70年代的自治運動。他以前的朋友,曾經在89年的歷史中留過名。
我爸,原來拿著「何以70年代的香港獨立甚至自治運動式微」這條問題的答案。如果70年代我們已有自活,2019年我們會看到那些令人錐心蝕骨的畫面嗎?
我爸對我很好,雖然他閒時都是鑽研賽馬競技,但30多年在香港航空界,克勤克儉,養活全家,對母親依然有愛,只是這一點,我已經覺得非常厲害。
小時候,家中望着啟德機場的彩雲邨豐澤樓露台,露台櫃頂上有數個紙箱。紙箱滿載一些舊書,對我最大的性啟蒙,是黃霑先生第八版《不文集》;但其他的,都沒有太大印象。
直到家父退休,他漸漸找回他年青時認識的朋友。
2019年11月25日,我當選區議員後的一日,他將「香港自由民主黨」的組黨名單及黨綱給我,我恍然大悟。他的眼神,我到今天,仍然記得。
似乎,like father like son,是天意,也是天命,沒得變。
我好像在走,他在70年代走過的路。
父親節前,我帶着《觀察香港》內97前途民調結果,聽聽他沒有跟我說的過去。
.
【暴動後的平靜】
1968年工聯會暴動過後,香港彷彿平靜下來。家父因着鄰居的邀請,到了僑冠大廈的學友社學習結他。他在那裡,認識了一群對社會有想法的同輩。那時候的香港社運,沒有分甚麼左右,只有工人組織路線和文人路線之分。而家父,正是後者。
到了1970年代,家父原來是《鐘樓月刊》的創辦人 ,批評文革及馬克思,是個正直的Libertarian。另一邊廂,他在社運中認識的莫昭如、吳仲賢、岑建勳,便創立了《七十年代雙周刊》,並在灣仔軒尼斯道及盧押道交界創立「七零書店」。家父與他們有交情,卻沒有因此親向共產主義。他更認識了70年代港大《學苑》的學生,和一群倡議香港自治甚至香港獨立的師生聯繫起來。那時候,一眾師生在陸佑堂開會,共商時政;而馬文輝、葉錫恩及貝納祺等,都是那個時空的「神檯級」人物。
同一時間,工人組織路線的領袖,如梁國雄及施永青,便在土瓜灣南成立「革馬盟」;1976年北京「四五運動」,即是第一次天安門群眾集會,他們便在九龍公園舉辦集會,倡議中國自由民主法制。劉千石仍在裕民坊幫助工人組織,而李金鳳及鍾玲玲便醉心女權運動。「火紅年代」一詞,形容得十分得體。
可惜的是,那時候的香港政治部選擇了「穩定」,1971年便趕走那群在港大協助學生的海外教授。有的回了澳洲,有的回了愛爾蘭。但歷史往往比小說離奇,1971年中共取代國民政府成為聯合國成員,翌年向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通過撤消香港的殖民地地位。
英國與當時的北京「有冇deal」,抑或只是後暴動的巧合,可能家父都不知道。要找答案,可能只可以去倫敦Kew Garden 的英國檔案館看看當年行政局的文件了。
自此過後,自治派逐漸式微。好些人回到主流社運,但資源都好像少了很多;1974年,《七十年代》便搬到紅磡的工廈。好些領袖都認識了《工人周報》的美藉社長,並得悉去美國及部份英聯邦國家負笈比讀港大中大容易,皆因當時很多西方國家只會收取港人本國人學費同等費用。1977年,加拿大宣佈取消這項「優待」,好些社運人物便籌措在死線前去海外勤工儉學。
而家父看到前途茫茫,便選擇回到新田,替我爺爺打理養場,謝絕社運。
1977年,在好些自由派人士身在海外時,香港便發生了「金禧事件」。那時候的運動真空,便讓司徒華及劉千石填補。而金禧的抗爭,奠定了他們的領導地位。即使後來的人如嚴天生從加拿大學成歸來,都不能搶回位置,只能夠選擇在其他舞台發揮。
香港97後的命運,由70年代社運低潮後便好像是註定,只能夠往悲劇方向走去。
.
【你後悔嗎?】
我不敢問他,「你後悔嗎?」因為他可以選擇回到司徒華或劉千石那邊,捱得過數年低潮後便會看到「金禧事件」。世事沒有如果,若然他選擇走下去,亦不一定認識家母,繼而將我帶到世上。
更可悲的是,這個循環,好像從70年代後,每十年左右便在香港重覆一次。
.
【十年一次的陣痛】
80年代北京與倫敦就香港問題談判,部份領袖要求「維持不變」及「主權換治權」不得要領;英國退出成為事實,香港人慢慢出走,因為看不到未來是光明。
89年天安門運動,再次燃起社會對民主的期盼。最後運動以鎮壓告終。一群香港領袖及藝人「落錯注」,一整代港人無語,加快出走進程。
2003年,反廿三條運動催生了45條關注組及中學生反廿三聯盟。一年後,立法會選舉送了部份領袖進入立會,一些學生就拿到了位置後便急流勇退。到了2007年公民黨區選大敗及2008年立選失利,便成了另一個低潮。
2010年反高鐵、五區公投及2012年反國教,呼喚起群眾覺醒;去到魚蛋及DQ,一些領袖退場,一些負笈海外,一些身陷囹圄。低潮,又再次來臨。
今年,是2020年。50年後,香港命運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早前的循環,並沒有帶香港人到達更好的境地。世事重覆發生,卻沒有根本改變。但有些人,50年前在社會運動上因時局成為領袖,現在仍然把持香港政壇。但面對北京的打壓,卻交不出甚麼辦法。
看著爸爸,我有點害怕,血緣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我好像,已在走70年代爸爸的路,被這這個時代的政治渾水潑上了。
爸,我有很多說話都不敢面對面跟你說的。如這一句:
「我有走錯路嗎?」
這是我最想聽到而最不敢問的。但我知道,就算我從此粉身碎骨,你都會以我為榮。我們這一家,我們這兩代,對香港盡過力。
.
你的兒子
巫堃泰
2020年6月20日
萬能閣議辦中 書
僑泰學費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魚泡泡 神也有移民的問題
八月結束,今年就剩下四個月了。
恐怖的是我覺得這八個月是咻一下過完的。
人在什麼時候覺得時間快?拚命工作的時候。
總之,我照例出來丟一個故事,證明一下自己還活著(喂)。
這次的故事裡沒有我媽。
因為據說鬼門關了,來講一個鬼故事吧。
我得承認我是個膽小鬼,就是那只從小怕黑怕聽鬼故事的人。我小的時候流行殭屍片,我爸每次租了錄影帶回來全家一起看,不管殭屍有沒有出來,我都在旁邊各種崩潰尖叫。
但我這種人是害怕又愛看,大半場都摀著眼睛從指縫裡偷窺,只要驚悚配樂一起,我就啊啊啊啊啊的先喊。
看完殭屍片之後,我特別怕黑,進個房間要先派我妹去開燈(我妹氣得要死,但拿我這個無膽的姊姊沒辦法)我連把手伸進黑暗房間的牆壁上去摸電燈開關都不敢。
後來我就明白了,我不是看鬼片的料,我也別給自己找那個麻煩,半夜嚇得不敢上廁所,還是自己受罪。總之,此後至今,我從未曾主動看過任何靈異驚悚恐怖片⋯⋯
故事就從這裡說起。
我現在住的房子,是我父母白手起家買的小公寓,空間不大,只有一個浴室,隨著孩子越長越大,生活空間也越來越緊迫。到了我大學二年級左右,爸媽終於攢足了錢,咬牙換了新的公寓,空間寬敞,四個人住起來都很寬綽。
我爸把老公寓整理起來,租給了一對緬甸華僑夫妻。
這對夫妻據說祖上在緬甸頗有財力(華人真的不管在哪裡都很能賺錢),在仰光經營交通公司,經營底下有很多車。據說緬甸當時的交通沒有很完善,這些私人公車每天開出去開回來,車錢裝得滿滿一箱。
然而緬甸後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總之,有錢是沒有用的,反而更成為目標。政府魚肉人民,有很多方法可以治老百姓,而且愈演愈烈。
再加上他們是華僑,就是次等人民,孤立無援。總之,當最後政府要求強制接收他們家的交通公司時,老人家就知道,這裡待不住了。
他們一大家子分散逃亡,運氣好的去了美國,另外有些人往泰國走,當然很多人選擇留在緬甸觀望,畢竟移民多代,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緬甸人了,總覺得公司和家產都給了國家,應該可以放過他們了吧?但結果是留在緬甸的人,死傷慘重。
總之,這對夫妻當時選擇逃亡印尼,然而印尼排華,他們過去首當其衝,吃了許多苦。
我不知道他們怎麼輾轉來到台灣的,只記得他們在三重的工廠上班,家裡還有個老婆婆(不知道先生的媽還是太太的媽?),不太會講中文,溝通全靠年幼的小孫子。
那個小男孩是一家子的希望,他爸媽在工廠沒日沒夜瘋狂加班,苛扣自己、拚命節省,但拚命供養孩子,補習、讀書,希望他努力上進。
我爸曾經說,那對夫妻在緬甸也是學歷很好的(據說英文說得比中文好),如果國家安定,沒有內亂,他們也是銜金湯匙的少爺小姐,但如今淪落到這個地步,非常令人不忍。
但這對夫妻是很有自尊的,他們錢不多,但據說生活得很認真,老老實實,非常勤奮。
我爸用低於市價的租金把房子租了這對夫妻,他們一次也沒拖延過租金。也許是因為過去的經歷,他們不相信銀行郵局(據說國家動亂的時候,銀行的錢都領不出來),每個月親自來繳房租。我父親過世後,我代老媽收過幾次房租,兩個人騎著摩托車來,通常是太太說話(太太的中文比先生好,也比較熱情,先生很木訥)。她從包包裡掏出錢包,一張一張數給我,那種數,非常用力,彷彿恨不得能把一張鈔票中搓出兩張來。
她會反覆數好幾遍,我猜她在來之前就點過一遍又一遍。
很多事情不用言語,就會知道錢對他們來說多麼重要。
父親過世後,我媽曾經想要提一提房租,哪怕多提一千塊也好。她跟太太說,這個租金實在太低了,套房也不是這個價錢,更何況我們是三房兩廳的房子呢。
夫妻兩人花了老半天才弄明白我媽的意思,臉色立刻垮了,不是氣憤,是驚慌。那種驚慌非常明顯,看了很令人不忍。
又過兩天,小男生打電話跟我媽說,爸媽下班後想來跟我媽談房租的問題。
他們一家三口來的時候已經過了十一點,還帶著孩子,基本上是大人說一句、小孩翻譯一句,意思是說,他們也知道房租便宜,但一家四口,生活很辛苦,一千塊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大錢⋯⋯小孩翻譯的時候,聲音特別小,那種好像是自己犯錯的樣子,很令人不忍。
他們走了以後,我媽跟我說,窮人不易。我猜她想起了她從前跟著外婆挨家挨戶借錢付學費的情景。
又過了幾年,因為許多緣故,我接下了這個老公寓,老媽則因為腿傷嚴重,行動不便,另外換了一間有電梯的房子。
我整修了老屋,搬回從小生長的老家,感覺非常親切。
但問題很快來了。
我在老宅住著,一天到晚被嚇到!
不,不是那種看見了什麼的嚇到,而是什麼也沒看見就嚇到。我尤其經常被落地窗和門上的倒影嚇到⋯⋯說也奇怪,倒影裡明明就是我自己,但幾乎每次晚上關窗關門時,我都會剉一下。
那種剉很難解釋,但就是⋯⋯總之是嚇到了。
如果偶一為之也就算了,偏偏我幾乎天天都這樣。弄到後來,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快瘋了。
難道我是壓力過大?
還是這房子有問題?
不可能啊這是我從小長大的家!
而且這裡也乾乾淨淨的,沒發生過什麼事。
我陷入一種窘境,就是⋯⋯這種事,我沒法跟別人說,自己也想不出為什麼。我要是跟我媽說這個,我媽一定會說我神經病、神經過敏、胡思亂想、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她會說,你讀了那麼多書還成天怪力亂神,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我完全可以想像我媽罵我的口吻和語氣。
於是我把這問題硬憋了回去,提心吊膽,每天晚上開著大燈睡覺。我用一種鴕鳥的思考方式在處理這事,我覺得,住久了就習慣了,會好的、會好的!
但情況沒有好轉。我越來越確定,這個老房子裡真的有點異常的事。
#今天就寫到這邊
#這都很多年前的事了
#有空再寫後半段
僑泰學費 在 超認真少年Imseriou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靠岸啦
延伸影片 ➡
型男藝術家製作大鯨魚雕塑【超認真少年】How to make giant metal sculpturehttps://youtu.be/CGQKds43N1o
#傑出校友 #超級戰艦
訂閱我們 ➡ https://pse.is/Q26YB
【超認真少年IG】https://www.instagram.com/imseriou
【超認真少年FB】https://www.facebook.com/Imseriou
【工業技術交流平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mseriou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kt9WsfQzl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