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漸凍人學生〉
冰桶挑戰活動似乎退燒了,現在我來聊聊,我的漸凍人學生。
(ㄟ,選擇在退燒後才發文,因為我從小對於一窩蜂這種事情,一直適應不良。尤其某些嚴肅的議題、別人生命的苦難,我輕鬆不起來,可能是,我親眼看見了,罕病的學生一一在我面前,我親眼看見了他們的辛苦。授課前,我一一上網認真了解過他們的病情,我知道這些病的病徵,以及背後的故事......。)
去授課前,窗口小姐已經提醒我了,會有一位漸凍人來聽課,半躺在輪椅上,由看護推著來聽課。
授課過程中,我常留意他的表情,因為肌肉僵硬,我其實讀不出他的反應。
以往,我只需要看學生的眼神、笑容,就知道他懂了多少。可是對於他,我得猜一猜。
溝通中,肢體語言佔了七成的效果,另外三成才是你要說的內容。
那麼,他,怎麼溝通呢?
讀了他寫的文章,才知道他設計LED溝通板,和交大EMBA合作,花了近半年的時間,開發出五十套,讓漸凍人病友可以與外界溝通。
他說,病要生在「身」上,不要生在「心」上。
生病前尋找成功的慾望,生病後尋找幸福的感覺。
不能開口說話,但是他已經四處演講。
並且成立「有故事的店」http://storyals.blogspot.tw/,販售病友作品。
對他來說,活在當下,不是做你喜歡的,而是喜歡你當下所做的。
其實,除了漸凍人,罕病基金會裡面還有許多不同疾病的病友需要關懷。
泡泡龍症的女生,全身都是水泡傷口,來上課的時候四肢包饞紗布,她到三十八歲才第一次穿裙子。
多發性硬化症的物理高材生,因為國內幾乎沒有案例可循,他靠自己的學識去國外網站找醫療範例,自己救自己。
恰可馬利杜斯症候群的同學,用輪椅當車子,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去啟發別人。
冰桶挑戰活動能夠喚起大家的關注,我覺得是很好的,當然其中不乏荒腔走板的人,就把那些當成小小碎浪吧!不足掛心,畢竟我們要的是寬廣的海洋。只有社會洋流開始慢慢運行,這片海洋才能夠柔軟地包容承載,擁抱在懷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