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版迷你MD最後一波陣容公開:
http://asia.sega.com/mdmini/cht/titlelist.html
與昨天發表的日版差異為《Dynamite Headdy》替換成《出擊飛龍》、《戰鬥傳說》替換成《光明與黑暗續戰篇II》。最初因為「原則上同個系列遊戲只收錄一款」而進行的二選一投票項目,其實結果只反映在日版,亞版反而是將當初的選項全收錄了。
最終結果,與日版和歐美版相比,亞版其實也獨佔了《異形戰士》、《光明與黑暗續戰篇II》等佳作,只可惜最適合亞洲版收錄的《三國志列傳 亂世群英 中文版》最後並沒有收錄,這是個人對於迷你 MD 唯一覺得失望的地方。
光明與黑暗續戰篇中文版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並非歷史系出身,也沒有親自參訪過任何集中營舊址,正因如此,這篇釀電影邀稿更是花了不少時間搜集、篩選、消化資料,雖然還有很多相關作品礙於篇幅無法一並寫入文章中,想說在這邊可以分享一下當時研讀與參考的書籍,假使大家有興趣,這陰雨綿綿的假日有空可以參考參考。
▍釀選書+
看大屠殺題材電影與普利摩李維《如果這是一個人》:
bit.ly/2OVKgwm
主要的文章歷史脈絡來自於研究奧斯維辛歷史相當重要的一部 BBC 2005 年的紀錄片影集《奧斯威辛:納粹的最後對策 Auschwitz:The Nazis and the Final Solution》,一共六集的長度致力於還原當時的歷史真相,其公信力廣受歷史學家認可,目前 Netflix 上都還可以觀賞。
而文章的理論基礎則來自六月繁體中文版才問世,由聯經所出版 Timothy Snyder 的《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 Black Earth:The Holocaust as History and Warning》 ,作者為全球東歐史研究領域最著名的重量級歷史學專家,從種族滅絕和生存歷史的角度為當前國際時局發展與二戰發生的關聯提出全新的解釋,並認為猶太人大屠殺事件離現今社會並不遙遠,二十一世紀初的現在已愈發近似二十世紀初,如果忽略大屠殺所帶來的歷史警訊,人們會持續誤解並危及可預見的未來。
另一方面,一般人較為熟知的相關文學作品,當然不能缺少納粹猶太人議題的三大經典小說:Primo Levi《如果這是一個人》、Anne Frank《安妮日記》與 Elie Wiesel《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這些走過深淵之底的靈魂化苦難為文字,化悲憤為毅力,讓人透過這些血跡斑斑的文字見識到存活與被剝奪生命意義之間的極致煉獄。
而延伸小說則為較能輕鬆閱讀的 John Boyne《穿條紋衣的男孩》、Tatiana de Rosnay《莎拉的鑰匙》電影原著,還有兩本相關文獻,Witold Pilecki 的《奧許維茲臥底報告:自願關進納粹集中營的波蘭英雄》,波蘭地下抵抗組織的軍官混入集中營中三年的時間,完整記錄這一份報告驚險逃出後公諸於世。與另一種角度的直接影響為 Tania Crasnianski 的《納粹的孩子》,希姆萊、希特勒、門格勒也是為人父母,因為血統將數以萬計的毫無威脅的猶太孩子送入毒氣室,那他們的孩子又能不用背負父母的罪孽嗎?
我們共同經歷的歷史創傷,再如何難以直視,都得學習認識我們人類的陰暗深淵。無論如何請記得,《噩夢輓歌》的原作者休伯塞爾比曾說過:凝視著人們內心最黑暗的部分,便能找到光明。最後回歸於文章的開頭,奧斯維辛集中營裡惡名昭彰的約瑟夫門格勒,曾經手染幾十萬猶太人的鮮血、做出許多慘絕人寰的惡行,這位人稱「死亡天使」的納粹軍醫於家鄉巴伐利亞 Günzburg 的紀念碑上,烙印著上述這段話:
「沒有人可以將他自己與其民族的歷史切割。一個人不該也不能讓歷史睡去,否則歷史會再次重演,並且成為現實的一部分。」
光明與黑暗續戰篇中文版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並非歷史系出身,也沒有親自參訪過任何集中營舊址,正因如此,這篇釀電影邀稿更是花了不少時間搜集、篩選、消化資料,雖然還有很多相關作品礙於篇幅無法一並寫入文章中,想說在這邊可以分享一下當時研讀與參考的書籍,假使大家有興趣,這陰雨綿綿的假日有空可以參考參考。
▍釀選書+
看大屠殺題材電影與普利摩李維《如果這是一個人》:
bit.ly/2OVKgwm
主要的文章歷史脈絡來自於研究奧斯維辛歷史相當重要的一部 BBC 2005 年的紀錄片影集《奧斯威辛:納粹的最後對策 Auschwitz:The Nazis and the Final Solution》,一共六集的長度致力於還原當時的歷史真相,其公信力廣受歷史學家認可,目前 Netflix 上都還可以觀賞。
而文章的理論基礎則來自六月繁體中文版才問世,由聯經所出版 Timothy Snyder 的《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 Black Earth:The Holocaust as History and Warning》 ,作者為全球東歐史研究領域最著名的重量級歷史學專家,從種族滅絕和生存歷史的角度為當前國際時局發展與二戰發生的關聯提出全新的解釋,並認為猶太人大屠殺事件離現今社會並不遙遠,二十一世紀初的現在已愈發近似二十世紀初,如果忽略大屠殺所帶來的歷史警訊,人們會持續誤解並危及可預見的未來。
另一方面,一般人較為熟知的相關文學作品,當然不能缺少納粹猶太人議題的三大經典小說:Primo Levi《如果這是一個人》、Anne Frank《安妮日記》與 Elie Wiesel《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這些走過深淵之底的靈魂化苦難為文字,化悲憤為毅力,讓人透過這些血跡斑斑的文字見識到存活與被剝奪生命意義之間的極致煉獄。
而延伸小說則為較能輕鬆閱讀的 John Boyne《穿條紋衣的男孩》、Tatiana de Rosnay《莎拉的鑰匙》電影原著,還有兩本相關文獻,Witold Pilecki 的《奧許維茲臥底報告:自願關進納粹集中營的波蘭英雄》,波蘭地下抵抗組織的軍官混入集中營中三年的時間,完整記錄這一份報告驚險逃出後公諸於世。與另一種角度的直接影響為 Tania Crasnianski 的《納粹的孩子》,希姆萊、希特勒、門格勒也是為人父母,因為血統將數以萬計的毫無威脅的猶太孩子送入毒氣室,那他們的孩子又能不用背負父母的罪孽嗎?
我們共同經歷的歷史創傷,再如何難以直視,都得學習認識我們人類的陰暗深淵。無論如何請記得,《噩夢輓歌》的原作者休伯塞爾比曾說過:凝視著人們內心最黑暗的部分,便能找到光明。最後回歸於文章的開頭,奧斯維辛集中營裡惡名昭彰的約瑟夫門格勒,曾經手染幾十萬猶太人的鮮血、做出許多慘絕人寰的惡行,這位人稱「死亡天使」的納粹軍醫於家鄉巴伐利亞 Günzburg 的紀念碑上,烙印著上述這段話:
「沒有人可以將他自己與其民族的歷史切割。一個人不該也不能讓歷史睡去,否則歷史會再次重演,並且成為現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