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44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1995年)
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位於匈牙利北部和斯洛伐克南部交界處,橫跨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的丘陵地帶。這裡的喀斯特石灰岩地形都是深藏在地底,若不經人說明,還真的無法想像在地底竟然有這麼龐大且驚人的石灰岩洞穴。這都得歸功於此地的水文條件,除了山脈盆地,地表幾乎沒有什麼河流,而地下河流卻數量眾多,錯綜複雜。
石灰岩地形亦稱溶蝕地形,常發生於多雨、節理發達、溶蝕作用盛行的地區,因為該種地形最早是在歐洲的克羅埃西亞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又稱喀斯特地形,就地理、古生物、動物、人類活動及歷史觀點來看,是地底下最渾然天成的博物館。翻開許多國家申遺的過程,總希望自己能夠獨享果實,也許兩個國家都有利益上的各自考量,但在遇到這樣的自然景觀保護議題,卻能夠展開跨國攜手合作,拋棄成見,共同擁有及保護這片區域,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如同千百萬年形成的地形一樣難能可貴,也真正體現世界遺產作為全人類共同資產的意義突顯。
實質的國界容易劃分,但這些天然的洞穴群地理上結構是相連的。25公里長的巴拉德拉-多明加洞穴系統 (Baradla-Domica cave) 是區域中最長的一段,有歎為觀止的石筍及鐘乳石,並有地底小溪流流經,奇景渾然天成。兩國都已經將這片區域列為國家公園或保護區,但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單中的部分僅包括洞穴本身。這些洞穴是歐洲喀斯特地形研究的最重要地區,直到今日已確定有712處洞穴,其中包括號稱是世界上最高的石筍(32.7米)。
這些長年不見天日的洞穴看似了無生機,但每種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洞穴中的沙子、泥土中常常會發現蠕動的小蟲子、豆螺、豆蜆,還有一些該地特有的螃蟹、蛇類和甲蟲類動物。由於長期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這些生物都衍生出一套適應黑暗的生活模式,以取代退化的視覺器官。
除了這些特化的生物活動外,考古學家也發現這裏的某些洞穴曾經有人居住過的証明,出土了鐵器時代早期的陶器遺跡,在後來也還被用作聖所和埋葬地。史料中有關阿格泰列克洞穴的記載最早出現於13世紀,而有關斯洛伐克喀斯特的記載則是16世紀,甚至一些洞穴在哮喘和肺病的治療上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因為地下洞穴無噪音、灰塵、細菌和病毒,溫度和濕度不變,空氣流速基本為零,負離子濃度高,這些正是治療疾病所需要的,成為當時人口耳相傳的治病秘方。
這些經過千百萬年點滴累積所形成的特殊景觀,都是無價的珍寶,想要一睹為快的遊客很多,因此要對抗觀光收益的誘惑,實在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但不是想進就進,可以線上預約且採取人數控制,還必須有導覽人員帶領才得以入內,因為不限制的話,大量人潮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氣結合成碳酸,會在密閉空間內侵蝕石灰岩,若是自由參觀沒人監看,好奇的遊客更會不時撫摸這些大地的結晶,這樣的管理方式值得學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羅火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世界249個國家中,95%的國家都能騎車上國道 不管是先進的日本、美國、德國,還是落後的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科索沃,不是只有高素質的國家才允許摩托車行駛國道 同時,這些國家氣候有冰雪、颶風、暴雨、破碎的路面、塞車、嚴寒、酷熱、沙漠,論氣候台灣根本四季怡人,根本沒有摩托車不能上國道的理由 唯一...
克 羅 埃 西亞 地形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求世 30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邁錫尼與提林斯的考古遺址(1999)
希臘位在巴爾幹半島南端,多為崎嶇的石灰岩地形,海島眾多,海岸線蜿蜒,如果說希臘國土形狀像隻伸入愛琴海的手的話,那麼伯羅奔尼薩半島(Peloponnese)絕對是手上的大拇指。它不僅承接吸收來自克里特島的邁諾安文明,更撥動了自西元前 1600至1100年,在此昌盛的邁錫尼文化(Mycenae)。西方文明起源在希臘,而希臘文明起源在克里特島,克里特的邁諾安文明是地中海區域最早的文明,而承先啟後的便是邁錫尼。邁錫尼和邁諾安一樣都有文字,但邁諾安的線形文字A至今仍是謎團,邁錫尼的線形文字B已被解鎖。
最能代表伯羅奔尼薩半島的邁錫尼文化,原是西元前2000年由北方移居至邁錫尼的雅利安人,他們開創了屬於希臘本土的燦爛文明,根據考古也發現,西元前1400年開始,邁錫尼人已經移民賽普勒斯、西里西亞等地中海沿岸建立殖民地,手工產品暢銷於地中海沿岸,在兩河流域、西亞、埃及等地都出土過邁錫尼風格的陶器。
不過到西元前1300年,邁錫尼對外貿易就開始萎縮,除了殖民城市已經學會製陶,可以自己生產外,西亞的腓尼基人興起,他們是邁錫尼的商業競爭者,使得邁錫尼對外貿易遭受打擊,仰賴海洋貿易的邁錫尼,一旦對外貿易受阻,也影響文明開始走向衰落。
關於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十分稀少,荷馬史詩《伊利亞德》成為關鍵資料,但大多數人認為那只是虛構的傳說故事,挖掘邁錫尼出土的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反而堅信不疑的相信這些城邦真實存在,他七歲從父親手中得到一本希臘神話,愛不釋手當成床頭書,從小就下定決心要發掘書中提到的特洛伊與邁錫尼,1874年,他在邁錫尼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衛城和墓葬群。城牆長1公里,厚10公尺,高15公尺,用大石塊砌成,北門是最著名的獅子門,當年擔任希臘聯軍首領的邁錫尼國王阿格曼儂(Agamemnon)就是從這獅子門出發,揮軍攻打特洛伊;他的妻子和情人也曾在這列隊歡迎凱旋歸來,再設計害死他。衛城內部功能齊全,有祭堂、儲藏室、浴室、接待室等,在宮殿發現有精美的壁畫。
在這裡發現有六座墳墓,每座豎穴墓大小皆不同,以圓木石板鋪蓋墓頂,共有19人葬在這六座墓穴中,有男有女,還有兩個小孩,大多用黃金嚴密地覆蓋著這些屍骨。最有名的是一座大型圓頂墓,據說是「阿格曼儂墓」或「阿特柔斯的寶藏」 Treasure of Atreus,阿特柔斯是阿格曼儂的父親),阿格曼儂黃金面具現收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雖名為阿格曼儂面具,但考古學家認為面具製作比阿格曼儂更早三百年,只是蹭他的名氣,不過看得出工藝技藝的精巧。
邁錫尼文明的消失也是個未解的謎團,站在頹傾的衛城望著周遭炙熱的山丘,看邁錫尼不單只是需要想像力而已。
克 羅 埃 西亞 地形 在 Hao的旅行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歐洲景點100選undercorona
065. 克羅埃西亞🇭🇷科爾卡國家公園
Nacionalni park Krka
歐洲的水煮過之後都會有一層厚厚的白色水垢,克羅埃西亞的喀斯特地形就是這樣的水垢發揮到極致的情況,科爾卡國家公園跟十六湖國家公園一樣是喀斯特地形,一樣有木棧道、一樣有湖泊跟瀑布,但兩個國家公園還是各有特色。
科爾卡國家公園的地理位置較遠癖,可以選擇九彎十八拐的山路或是乘船從科爾卡河進入國家公園,公園內的步道高高低低但並不難走,國家公園的河水跟湖泊富含礦物質,從高處看起來水的顏色還特別鮮豔,園區並不大,大約2個小時就可以走完。
科爾卡國家公園的瀑布層層疊疊,如果是空拍的話非常壯觀,遊客雖然沒辦法一覽瀑布全貌,但是最下游的大瀑布是科爾卡國家公園的招牌,春夏時很多人都會帶泳衣跟野餐墊到國家公園內,在大瀑布前面野餐、曬太陽,天氣熱的時候大瀑布附近還有一大區可以玩水的地方,即使只是泡泡腳也都非常舒服。
克 羅 埃 西亞 地形 在 羅火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全世界249個國家中,95%的國家都能騎車上國道
不管是先進的日本、美國、德國,還是落後的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科索沃,不是只有高素質的國家才允許摩托車行駛國道
同時,這些國家氣候有冰雪、颶風、暴雨、破碎的路面、塞車、嚴寒、酷熱、沙漠,論氣候台灣根本四季怡人,根本沒有摩托車不能上國道的理由
唯一的理由,就是我們的交通部都是北七在把持著的。
就用這個影片,來帶大家看看火花羅在巴爾幹半島穿越了9個國家,經歷了上述的地形跟氣候的國道實際體驗吧!
訂閱『世界旅人火花羅』:https://goo.gl/DUyVJ5
火花羅粉絲團按讚搶先看:https://goo.gl/7P2yv2
火花羅的IG攝影快追蹤喔:https://goo.gl/26cwnK
火花羅的作品網站請看這:http://www.corgimoto.com
克 羅 埃 西亞 地形 在 紅野菊- 劇情片- Gimy 劇迷 的推薦與評價
村裡年輕人的首領武義認定日本人不會講理,領導村民拿起所有可用的農具作為武器,並仔細勘察地形,準備去找日本人報仇。村民們得力配合,摸了日本人的崗哨,與日本人 ... ... <看更多>
克 羅 埃 西亞 地形 在 #克羅埃西亞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克羅埃西亞 除了有個美麗的十六湖外,還有科卡國家公園也是必訪的景點,公園涵蓋142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地為科卡河中下游流域,國家公園由於河川切割石灰岩地形,可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