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選讀 #躺在床上也要讀🛏🛏
✍️✍️✍️
「疫情升溫就待在家裡好好閱讀吧。」
這本散文集源自:「想傳給誰簡訊卻不知從何著手嗎?想在誰的臉書留言卻言不由衷嗎?只要在這裡留言或傳送訊息,指定任意事件、對象與需求,我就依照你開出的條件寫一篇文字供你使用。」
把字分給你,變成你的力氣。
誰都一樣的,身體越長越大,就感到自己越來越小。
以前伸長了手也拿不到的東西現在輕易可取,宇宙卻總把我們如今想要的放在更遠到地方。誰也不願意為了顯得懂事而說「現在這樣就夠了」的吧? 人一旦安於此刻的幸福就會顯得不幸。我不要自欺自人地知足,可是有時候,卻再也不想被無法成為的自已傷害。
• • • • • • • • • • • •
#蕭詒徽 將每一個罐頭細心調味,在讀的過程中似一面鏡子,有時照著心底再也沒有找過的那位朋友,有時似指著身旁摯愛,更多時候,其實像在寫自己。
迴轉壽司中的檸檬燻鮭魚、罐裝可樂、用腦波教會其他老鼠開水龍頭的老鼠、或是那盆別人送的盆栽.....《 #一千七百種靠近:#免付費文學罐頭 輯Ⅰ》這本書,重讀的時候某些文句仍敲擊在心頭,但某個未曾聯絡的好友A,仍心知肚明不會再去找他了。
作者: 蕭詒徽 / 出版社: 九歌文學國度
#防疫最前線
#閱讀不停歇
#適合躺在床上閱讀的散文集
#讀一讀有沒有哪個故事與你有關
#或是床與你有關🙋♀️🙋♀️🙋♀️
免付費文學罐頭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記得後來念法律的班長同學那天負責收班上的詩作業。經過我面前時他興奮地蹲下來,「欸欸欸,那我很好奇,詒徽你會怎麼評判一首詩的好壞?」那是我剛拿第一次馭墨三城文學獎之後的某個下午。
班長同學在各方面都比我優秀許多,是個即使在雄中也能以性格和優異的成績受人讚許的人物。在我眼中更美好的地方是,在不另行於高二強制重新分組的雄中,他是少數第一年就認知到自己想要前往的道路,於是主動選擇從三類班轉到一類班的幾個人之一。
那時我們都還在三類班。他一邊問,一邊把寫著詩的陌生紙張攤在我面前。我記得是一首用到「企鵝」這個詞的詩。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的問題,可是班長的眼神就像爐子裡第一枚金紙上剛抓住紙緣的小火。如果回答「我不知道欸」就好像什麼粗魯的風一樣。我把紙拉近,做出了思考著什麼的表情。
長大之後一直對那個下午有罪惡感。那時的我,其實不過在品嘗著階級的甜頭而已:因為獲得獎項,獎項讓別人若有似無地意識到我被賦予的什麼權力。包含我自己。因而得到了那份錯誤的優越,在那個下午,讓我煞有其事地對某個多數時候階級比我高的人宣稱我對一首詩的理解。事實上,我那時絕對沒有比班長更懂得什麼詩。我只是被一群同樣在這樣的權力體系裡面的人選中了而已,藉由自己十五歲某件沒想太多的作品。
班長對我當時的發表,看起來似乎不太能理解,搔搔頭(他那時是一個真的會做出這種戲劇性動作的可愛少年)然後離開了我的桌邊。我很激動,但不知道自己在激動什麼。現在知道了,那就是一個人靠著權力恣意縱為的感覺。
所謂的神祕力量一點也不神祕,其實就是權力。能驅使一個人做出偉大的事,或者恐怖的事的權力。在那往後的人生中,我付出了不少代價、也繼續犯了不少錯,與這種權力帶給我的一切,無盡地搏鬥著。
在關於獎項的話題裡,我總是很想要傳達給更多人這些搏鬥的經驗,它們時時在誘惑我成為一個糟糕的人。必須抗拒這一切,才能進行我心中真正的創作。但我目前也仍在這個過程裡,沒有把那東西徹底殺死。於是它像少年漫畫裡的反派一樣潛伏在情節的死角裡等待惡的再起。
收到達陽的邀請,我基於這樣的心情決定參與。然而,當我這麼做了,一方面也等於再次允許某些不屬於我身上的名聲、賦予我坐在台上對著陌生人大言不慚的權力了。要說是「為了消滅這一切、暫時利用這一切」大概也可以吧,但是,不能不說仍是惡毒的。
很謝謝達陽邀請這樣的我。因為是馭墨,所以更有一點回到這一切原點的意義。原本我已經決定 2020 年開始,不再接下具有說明自己、某種類教育的性質的課程或活動了,之後只做具有作品表演性質的展演。但因為是馭墨、是高雄,有某種回到最初的圓滿終點之感,所以還是接了下來。這是我這類型的最後一場講座,我很開心,希望當天也能讓一起迎來這個結束的人感受到這些。
能和這兩位作者一起,更讓我覺得自己不配。我從來不是所謂的「現象級作者」,也就是那種得獎或不得獎之後、就算拿的是佳作或只是入圍,依然會被瘋狂討論,讓所有評審都被罵過一輪的作者;《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的嘉真,以及不用我再多提什麼事蹟的達陽。
事實上,我和他們完全相反,是那種汲汲營營,最後因為機運和看起來有點可悲的努力,就算拿了首獎也沒什麼人在討論,結果因為這樣,還是導致所有評審被罵過一輪的作者。(我很抱歉)
那天或許也會想聊聊這件事。關於權力機制某些時候的錯付、群眾的眼睛,和我從因為這一切而變成,或不想變成哪種人。
當然,也會一如既往地、大言不慚地分享自己讀了其他講者的所有作品的感覺。先說了,我可是擁有林達陽所有作品,的所有版本的男人(?) 《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裡的〈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這篇同名作,當時也因為擔任決審的會議紀錄者、且因為想要遠足的緣故(?),和奕樵以及宏霖在聯合報大樓待了一整天,把所有類別的評審會議聽完,第一次讀就是印在 A4 紙上的新細明體,而且還混著駱以軍和黃麗群等人的即時講解。
這個特殊的作品閱讀經驗,讓我很喜歡當會議記錄,但後來都沒有人再約我了。當天也會和沒見過的嘉真分享一下這件事(呃不對你現在不就已經在這裡分享完了嗎是還要分享什麼)。
就像我第一場講座宣傳時的結尾:到時候見 : )
////////////////////////
林達陽 × 蕭詒徽 × 張嘉真:
我們從這裡出發 ── 那一年從馭墨三城文學獎獲得了神祕力量以後
facebook.com/events/2582281098493260
時間
2020 年 1 月 19 日星期日
下午 3 點到 5 點
地點
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
高雄市和平一路 87 號 12 樓
文化中心捷運站步行 10 分鐘
免費報名
https://forms.gle/iJu97J67h6YH3HaUA
名額有限,額滿仍能入場
但不一定會有座位
////////////////////////
林達陽
屏東出生,高雄人。雄中畢業,輔大法律學士,東華大學藝術碩士。曾獲三大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第 1、2 屆高雄馭墨三城文學獎,參與該獎創辦團隊。
詩集:《虛構的海》《誤點的紙飛機》。散文:《慢情書》《恆溫行李》《再說一個秘密》《青春瑣事之樹》《蜂蜜花火》。
facebook.com/dayang2013
instagram.com/poemlin0511
張嘉真
1999 年生,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台灣大學歷史系在學中。曾獲台大文學獎短篇小說組、台積電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第 18、19、20 屆高雄馭墨三城文學獎。小說集:《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
instagram.com/ccc__es
蕭詒徽
生於 1991。作品《一千七百種靠近 ── 免付費文學罐頭輯 Ⅰ ──》、《晦澀的蘋果 vol.1》、《蘇菲旋轉》(合著)、《鼻音少女賈桂琳》。網誌:輕易的蝴蝶。
www.iifays.com
////////////////////////
2020「擦亮花火,南方文學計畫」
每月一個關鍵字,跟隨閱讀與創作,找尋一種更理想的文學生活 ───
一月關鍵字:成為自己
擦亮花火計畫
facebook.com/Kaohsiung17
instagram.com/wesouth2020
計畫主持/林達陽
贊 助/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
免付費文學罐頭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蕭詒徽〈合照〉
天空並沒有像照片一樣停在那個適合拍照的天氣
雲很快就忘記
它們本來的位置。我們也一樣容易
在風吹的時候
如果沒有撞為閃電
就是永遠散開
你看,又下雨了
雨敲著玻璃打出生活的雜音,我的窗戶
總是播著無人收看的節目
不能靜音,無法轉台——我知道你不如想像中快樂
門鈴又響了那麼多次
我卻再也沒有為撐著傘的你開過門
但還是得認真說話
否則日子會就這樣過去,並且
忘記它們本來的位置
還是得偶爾拍照,偶爾撐傘
經過那些已經不一樣的地方
自言自語:「這裡真的發生過一些、
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雷擊一樣降臨在我們身上以後
誰就這樣消失,誰又得以倖存下來
偶爾因為灼傷而記得
偶爾因為記得而灼傷
我們是彼此這麼幸運
才得以遇上的災難嗎?偶爾
還是得把窗戶打開
否則房裡所有呼吸過的空氣
那些進入過我的心臟、又離開了的東西
是那麼容易令人昏厥
你看,又下雨了
每一次相遇都把我們單獨留在這個世上
像這樣的房間
我知道你有時候也因為以前的快樂
所以不快樂
我們並沒有像照片一樣維持在那個適合拍照的關係
生日過後剪掉你在的時候留的頭髮
是更喜歡拍照了
偶爾在獨照下面看到別人的留言:
「你一點都沒變。」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這首詩描述了人與人的關係結束之後的感傷。「每一次相遇都把我們單獨留在這個世上/像這樣的房間人與人相遇之後的分離讓我們更加孤獨,獨自待在外頭下著雨的房間裡那樣。
最後一段,「生日過後剪掉你在的時候留的頭髮」你離開後,我以某種形式確實地改變了,然而當他人看見我這理應顯而易見的改變(長髮變短髮、合照變獨照),卻無法察覺、更遑論理解,「偶爾在獨照下面看到別人的留言:「你一點都沒變。」這與事實強烈的對比(我變了)以及無人能解的孤獨,為整首詩做了一個淡淡、哀傷的收尾。
這首詩的句法口語,但仍然具有詩的節奏感,不拖沓。而日常的意象與場景,例如象徵記憶的合照、糟糕的天氣,都容易喚醒讀者類似的感傷。
#蕭詒徽 創作,粉專 蕭詒徽
#曾奕語 手寫
※聆聽 #春福 朗讀,請至:https://youtu.be/whj1dQIHm70
#1u04少女 評析,粉專 1u04少女 ,Instagram : 1u04_literature
※本篇曾獲第十屆 #林榮三文學獎 新詩佳作,收錄於《#一千七百種靠近:免付費文學罐頭 輯Ⅰ》(九歌,2017年8月,出版社粉專 九歌文學國度),及《#鼻音少女賈桂琳》(創作/編輯/設計/出版:蕭詒徽,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