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MEandMine Sel x Steam好好玩 最新的情緒桌遊盒我們來搶先開箱囉!
還記得5月首團的 #MEandMine我的.探索盒嗎?
當時直接把美國矽谷最紅的學齡前教育盒送到你家,真的覺得還好有它陪伴我們度過疫情居家的漫漫長日呢!現在終於,他們在台灣的官網正式成立囉!
==============================
慶祝台灣官網正式上線!快來把現貨買回家~
▍多米專屬折扣碼 ▍ROWFANS10
於官網結帳時輸入折扣碼,即可享有 #9折優惠
。開幕歡慶期間全館免運中。
▍優惠時間 ▍2021/09/22~09/30 23:59pm
▍團購連結 ▍https://bit.ly/2Z9R8jx
▍文章分享 ▍https://ilovedomi.tw/meandmine/
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現在是慶祝官網上市的慶祝活動,統一都是9折,不急的朋友,可以等我 #10月團購 喔!
❤️好消息
全新新品美國一開賣官網就缺貨了!台灣輸人不輸陣~MEandMine 要幫大家加碼!
「瘋狂太空出任務」直接新品首賣9折
(990-->891)
再加上多米專屬折扣碼再折10%...等於81折!只要802元❤️空前折扣~
大家快點把握機會把新品帶回家
==============================
今天來簡單開箱熱騰騰最新的『#瘋狂太空出任務』,台灣可是跟美國同步上市(覺得驕傲),在STEAM的教育裡孩子需要靈活運用所知能力來解決問題,而MEandMine最大的強項在於每個盒子除了學習知識之外,還同時結合了Social Emotion「情緒語言」的部分,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與身邊的人產生互動,並且引導他們了解什麼叫做情緒,自己又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我覺得在現在這個時代,情緒管控真的非常重要!
而這次的全新新品『瘋狂太空出任務』更是由兒童心理學家、醫生、治療師與孩子一同設計的情緒桌遊,同樣包含了繪本、手作、互動桌遊遊戲:先從故事中感同身受,並且透過自己動手DIY認識情緒、辨別情緒,最後利用遊戲將情緒因應策略融入玩樂體驗之中,READ-BUILD-PLAY重複遊玩的過程,給了孩子一場身歷其境的360度學習體驗。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寧靜宇宙突然劃過一道光...BOOM!發生大爆炸!星際小隊收到外星好朋友們的呼救...快跟著星際守護者上外太空出任務吧!這些超可愛的木製外星小偶和40張生活情境卡,就算不懂英文,和多米的實測結果就是看圖也能明白外星好朋友的心情,更酷的是「Calming Skills冷靜魔法」,從遊戲中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例如深呼吸3次,轉移注意力等等,讓我想到賴馬的<我變成一隻噴火龍>、<生氣王子>、<愛哭公主>,邊玩邊看邊練習內化,在未來情緒混亂的時候就能派上用場!
★想看其他盒子的開箱介紹:https://ilovedomi.tw/meandmine/
#MEandMineTW #矽谷MEandMine
兒童心理學家介紹 在 雷囡媽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多時喺媽媽谷傾計,都會講下小朋友啲情緒問題。
例如係小朋友社交問題啦, 唔叫人呀。
又或者出街周圍走,唔受控呀….
好多好多問題,經過都諗,其實我女會唔會有自閉呀? 過度活躍? SEN? ADHA? ….
好多好多疑惑🤔 但媽媽之間又冇一個係專業人士。傾嚟傾去都冇乜大作用!
如果你都有呢個疑惑,我推介大家參加今星期日,
兒童事務委員會舉辦嘅 🌟『SEN兒成長路』網上講座🎤
呢個講座費用全免🆓
👩🏼🎓由臨床心理學家,顧問言語治療師朱嘉麗小姐向參加者講解以上問題。
🌟讓家長了解更多有關學習障礙嘅成因
-🌟SEN兒童嘅症狀同行為
🌟探討家長點樣幫助小朋友在社交、學習同情緒方面嘅成長
-🌟介紹社區上為SEN兒童而設嘅支援服務
快D報名參加啦:
https://forms.gle/gYpUpJnjLRYBXoyz6
================================
講座詳情如下:
日期:2021年6月27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包括講座及問答環節)
地點:講座將以網上形式(ZOOM)進行
講者:臨床心理學家,顧問言語治療師 - 朱嘉麗小姐
語言:粵語
對象:家長或任何關心兒童心理健康人士
費用:全免
主辦機構:兒童事務委員會 (Commission on Children)
===============================
有興趣人士,可以到兒童事務委員會網頁了解詳情。
https://www.coc.gov.hk/tc/detail_sen.html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聯絡:
電話:(852) 6323 1342
電郵:cocthematictalks@gmail.com
#兒童事務委員會 #CommissionOnChildren #COC #SEN兒成長路 #講座 #學習障礙 #特殊教育需要
兒童心理學家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八歲的尼爾很清楚自己看見男性所產生的悸動是怎麼一回事,那是一種對性的渴求。只是他無從施展這種慾望。當他的母親將他送去棒球隊後,蓄著利索八字鬍、體格壯碩的教練比爾成了他的寄託。
.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教練幾乎取代了父職,接替照管出身單親的他。只有在與教練共處的時候,尼爾才覺得自己真正被疼愛、被在乎,以至於無論教練對他做出什麼要求,他都情願配合⋯⋯。
.
看完上述這部《神秘肌膚 Mysterious Skin》(2004)的介紹,是否會讓你感到不安?
.
面對涉及戀童的新聞,許多人第一時間便是厲聲撻伐加害人,但當問題轉向,「被害人該怎麼辦」,卻沒人敢繼續往下想了。
.
受害的兒童永遠成為一個新聞之中的代號,他的意義僅僅在於「受害者」,好像他沒有性格、沒有慾望、沒有意見。事實上,光是戀童這個題材,本身就是一個禁忌,連光去談論它,似乎都不能有任何空間。
.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神秘肌膚》是影史上罕見以兒童的慾望為視角切入的戀童題材,並且也談及了如此經歷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不只是尼爾,片中另一位角色布萊恩的處境也至關重要。無論是原著作者斯科特.海姆(Scott Heim)還是身兼編導的葛瑞格.荒木(Gregg Araki)都顯然沒有為加害人緩頰之意,只是比起將這樣的人表示憎惡、予以處刑,作品更側重在於受害者的心理狀態。
.
有太多以審判、報復為名的作品問世,固然滿足了觀者的正義感,卻也僅止於此。《神秘肌膚》的叛逆、甚至爭議,乃在於它還原了孩子直觀的感受,只是這樣的感受或許未必符合社會的期待。孩童雖然是孩童,但對這個過程產生過享受的感覺,是出於天性,並不是一件罪惡。但它同時也承認過程之中所造成的影響/傷害,而這也可能是受害人永遠不會察覺的。
.
之所以稱之為爭議,是因為澳洲政府在當年下令查禁了這部電影,審查單位認為這部作品可能會幫助戀童癖者去滿足性慾,甚至被本片啟發以進行誘拐罪行。然而,比起坊間大多數描寫加害人被正法的電影,本片的角度或許更具有延伸討論的價值,何況這部作品巧妙地以不影響敘事流暢性的方式處理分鏡,讓兒童演員並沒有實際演出被猥褻的戲碼,其製作過程採取的防護機制,堪稱典範。
.
故事存在許多出色的象徵,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指涉尤其堪稱高明。與其聽影評人來談,我更希望能邀請一位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師來說說對這部片的觀察(例如我默默崇拜的偶像海苔熊)。
.
.
(圖為《神秘肌膚》劇照。時年22歲的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vitt)在劇中扮演了長大之後的尼爾,將那種對情慾的麻木感詮釋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