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輕忽的病毒】
今年農曆年後因為疫情關係,
我主動幫亨利跟老師請假兩週時間,
結果,兩週後復課,
亨利上課的第四天,竟然開始發燒了!
而在這敏感時期,
「發燒」兩個字就像佛地魔一般的感覺,
完全不敢亂說出口阿!
只好又跟老師請假休息,
看了醫生,表示應該是腺病毒感染,
也只能給予支持療法,耐心等燒退了,
結果前後斷斷續續,真的不是誇張,
燒了快14天之久,最高燒40.5度,
後來幾天的燒都是37.8-38.1的區間來回,
這14天之中,總共看了兩次急診,
第一次急診醫師安排照了胸部X光,
確定排除肺部感染,也說疑似腺病毒,
依舊請我們拿藥回家繼續觀察,
我心想腺病毒也有燒久姬之稱,
可能這次遇到的腺病毒又比較兇狠,
而亨利抵抗力比較弱所以才燒這麼多天
告訴自己只能等病程結束就燒退了吧😓
過程中真的有2-3天體溫都沒有燒上去,
但是體溫都一直處於37.3-37.4偏高的狀態
才開心應該是穩定了,
結果當晚又燒到38.5,
我只好帶著亨利又到了急診,
跟醫師說明這次反覆的發燒過程,
醫生建議讓他抽血檢驗一下,
其中檢驗報告有數種病毒檢測,
但是報告至少要等一週🤦♀️
所以只能依照這些抽血值判斷他的病因,
在醫院等報告的過程,
我真的無法靜下心,
各種可能、各種猜想在我腦海徘徊,
我已經無法好好聽亨利在跟我說什麼話
因為當媽後,我發現我無法承受任何有關孩子的打擊!
當護理師說:報告出來了!
我期待醫生說的是沒事,可以回家休息了
但是~事與願違
白血球偏高、肝指數高於正常值5倍,
又馬上排了超音波檢查,
結果發現肝臟發炎,脾臟腫大
已經等不急走回診間,
我就直接問醫生是什麼原因?
醫生回答我:EB病毒可能性很大!
剛剛抽血有驗,但是最終還是要等報告結果出來才能知道,可是依照臨床症狀表現應該是EB病毒沒錯了!
而這次亨利只能乖乖留下住院治療,
為什麼選擇現在發文也是不想讓大家擔心,因為他已經完全痊癒了,出院後一個月追蹤肝脾也都恢復正常。
EB病毒其實並不少見,
而且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有過EB病毒感染,
只是絕大部分人是沒有症狀的,
亨利就是少數比較嚴重的案例!
—————-我是分隔線—————————-
💡疾病小知識
EB病毒又稱為「親吻病」
📍傳染途徑:親吻小孩、共用餐具或共食、飛沫傳染
📍臨床表徵:發燒、扁桃腺化膿、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曾經身為護理人員,我非常在意個人衛生,所以從不跟孩子共食,不親吻小孩,真的唯一能想到的傳染可能性就是飛沫了。所以提醒大家無論家中是嬰兒或兒童都切記不要親吻還有共食喔!
而也完全不難理解醫生為什麼一開始會說是腺病毒了,因為亨利初期症狀就是發燒、扁桃腺化膿、剛好春天又是好發季節,所以兩個醫生都說是腺病毒!
(是不是很容易輕忽它,因為EB真的很少有症狀)
💡更多EB病毒的資訊
https://heho.com.tw/archives/17532
#EB病毒
#恐怖又陰險的病毒
#幼童發燒
#平安健康最重要
兒童白血球正常值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寫在前面~提醒大家
這陣子兒科急診重症病人不少
目前有一位病童因「#A型流感併發嚴重腦炎」住加護病房。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爸爸說:「#妹妹的皮膚外觀看起來像被人欺負或霸凌!」
故事是這樣~~
今天是禮拜五,主角是一位4歲多的小妹妹
上星期五我上兒科急診時,有ㄧ位爸爸帶他家的妹妹來急診看診。
看診的原因是,妹妹來急診看診的五天前,她跟他們全家去「野外露營」,那時候妹妹在跟哥哥姐姐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撲倒在地,那時候身上有一些瘀青的現象,當時並不以為意。
露營完回到家之後,妹妹這幾天都有去幼稚園上學,但是妹妹星期五回家之後,身上瘀青的地方更明顯(圖1),爸爸一開始以為妹妹在學校被人家欺負或霸凌,還特別跑到幼稚園去「了解一下」,老師們說明園內並沒有爸爸擔心的類似情形。(現在這種議題太敏感!)。於是爸爸帶妹妹來兒科急診就醫。
妹妹在兒科急診時,我看妹妹的皮膚疹,是典型的紫斑症,顧名思義就是身體任何部位出現出血點。於是我們安排抽血檢查,抽血報告顯示妹妹的血小板數量不足,小於5000/mm3。妹妹的「白血球數目、型態正常」,初步應該是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爸爸聽完就放心了!安心的住院接受治療。
#血小板
血小板於人體的正常值為 15-40 萬/mm3。
#血小板減少(低下)
小於 10 萬/mm3時,臨床上定義血小板低下
小於 5 萬/mm3則會有出血傾向
小於 2 萬/mm3 會有自發性出血的危險
小於1萬/mm3 有危及生命之風險。(圖2)
#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主要症狀為在皮下、口腔黏膜、牙齦或鼻腔有出血現象,情況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胃腸道出血、血尿,甚至是顱內出血的情形。好發生於二至五歲兒童,但是其他年齡層也可能會發生。
血液檢查會發現血小板數目明顯減少,大部分病童會低於五萬以下(正常值十五萬以上)。其主要致病原因為發病前二至三星期,曾經病毒感染,也許是一般感冒或是腸胃炎,體內產生一些抗體,與血小板結合後,經過血液循環流經脾臟,被破壞掉後造成血小板數目減少,而產生出血現象。
一般而言,會在三個月內自然痊癒,無需任何治療,但這段期間須避免碰撞造成出血。可是如果病童血小板數值低於二萬以下,自發性出血的機會增加,就須使用藥物以縮短血小板恢復時間,以避免發生嚴重出血現象,尤其是預防顱內出血。
常用的藥物為類固醇,如果效果不佳,可使用高計量免疫球蛋白,以促使血小板數目儘快恢復。大部分病童,不需接受血小板輸血治療,但如果發生嚴重出血現象,造成生命威脅時,可予以輸血治療,以避免大量出血。
所以,此病症為良性疾病,若父母親碰到自己小孩出現類似紫斑的情形時,請儘快送醫,早期診斷,並適時給予藥物治療,以避免嚴重出血現象發生。